三年级上--构段方式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精读课文,该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

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作为文章的总起。

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声、水声、动物叫声的美妙。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

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语,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使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感受风声的美妙,培养学生自己的语感并完成“我的自然摘抄本”的摘抄积累。

同时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知,在朗读中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会写“妙”等13个字。

2.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 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2.体会风声的美妙,积累美妙语句。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让学生听音频,能听出哪些声音。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有听到过哪些引起你注意的声音。

一、聚焦篇章页,揭示课题1.出示单元篇章页,明确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出示本单元目录,明确本单元的课文组成。

2.创设“我的自然摘抄本”情景,介绍目录和对应课文。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完成课后习题二。

2.读词语,发现特点:拟声词。

读词组,放进句子,全班齐读。

3.交流课后习题2,理清音乐家名单。

(板贴音乐家)4.联系第六单元旧知,明确关键句的作用。

三、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风声”的美妙1.风这位音乐家的乐曲是怎样的美妙?带给你什么感受?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风声美妙的句子,尝试读出美妙。

有序构段,让三年级习作稳当起步

有序构段,让三年级习作稳当起步

有序构段,让三年级习作稳当起步作者:王佩佩来源:《写作(下旬)》2016年第03期摘要: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年级正处于从句到篇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发展其概括信息、表达信息的语言功能,必须为学生打好构段的基本功,在“段序”训练中提高学生“有序构段”的能力。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读写结合,阅读表达中悟段序”、“段式练习,专项训练中理段序”、“篇章训练,个性表达中评段序”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有序构段;读写结合;段式练习;篇章训练小学三年级是习作教学从句到篇的过渡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的准备。

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已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习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言之无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结果是上下不衔接,前后不连贯。

从活动心理学原理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学段孩子的主导活动是比较系统的学习,在这个阶段要发展他们概括信息、交流信息的语言功能,必须教会他们构段的基本功。

一、读写结合,阅读表达中悟段序崔峦曾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联系。

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特别是对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而言,习作中更需要有范本。

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重抓“段序”的导读,凡遇文中构段方式独特、能为学生写“段”学“序”做示范的自然段,要重点展开,让他们在读中悟“序”,在读中学习有序构段的方法。

(一)背诵复述中悟序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多样,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问答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段落的构段方式,抓关键词句进行读背或复述的训练,从而感悟段落的表达顺序,是帮助学生进行有序构段的基础。

如《风筝》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小朋友放风筝的过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
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重要地位。
词语 关注词语的结构 特点。 促进理解和运用。 激发学习词语的 兴趣。
词语 建立与学生生活 经验的紧密联系。 在情境中运用 词语。
词语 灵活选用理解词 语的方法。 辨析近义词的不 同使用范围。 提高准确使用词 语的能力。
句子 正确朗读(通过 正确的停顿和重 音,表现出对句 意的准确理)。 在语言实践中感 知“得” 的用法。 感知特殊的语言 形式。
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导语
课文1 课文2 课文3
交流平 台
词句段运 用
习作
点明 要素
落实要素 贯穿方法
指导
梳理总结 进一步提炼
方法
实践 运用
学本学单段课段元 一一个重般般性性点目化目标
目标标标
单单元元 重重点点目目标

每篇课 文的教 学目标
本本单课元 个个重性性化点化目目标
目标标
单击此处添加标 题
八 美好品质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单元内部结构
导语——单元主题的概括 语文要素的揭示
形象语言
抽象语言
美丽的校园。 成长的摇篮, 梦想启航的地方。
学校生活
美丽的校园。 成长的摇篮, 梦想启航的地方。
金秋时节
童话世界
乘着想象的翅膀, 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 看花儿跳舞, 听星星唱歌。
未充分考虑习作单元中精读 课文的 特殊性,像普通单元 的课文一样进行教学。
机械使用例文,一一对应仿 写。
对观察方法的指导过多过细。
要求过高。
古诗文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年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构段方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构段方式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构段方式,构段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段的构成方式。

常见的构段方式有这么几种:2.1.总分关系: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总述全段的主要内容,再围绕这句话从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分述。

它包括:①先分后总②先总后分③总—分—总。

3.2.并列关系:3.因果关系:4.4.承接关系:5.转折关系: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

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有这么三种类型:①先总后分②先分后总③总—分—总。

2.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种类型。

来看这段话。

我找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一读,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西沙群岛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读音很准确。

谁来告诉老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4)3.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再找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二读,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读的很流畅。

第一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西沙群岛真是鸟的天下。

鸟的天下说明什么?(鸟多)。

第二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各种说明鸟的什么多?(种类多)第三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鸟蛋多第四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鸟粪多同学们,我们看种类多是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什么多?鸟多。

鸟蛋多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什么多?鸟多。

鸟粪多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什么多?鸟多。

这几句话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我们就把第一句叫做总起句,后面几句叫做分述句。

这一句总起句总结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西沙群岛的鸟多,分述句分别从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围绕第一句话具体加以描述。

那么第一句和后面三句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总分)那我们把总述在前,分述在后的这种构段方式称之为总分式。

那么这种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有什么好处呢?4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一起体会一下这种总分式的构段方式的好处。

三读,体会这种构段方式的好处。

(内容具体,条理分明,,结构严谨,)5,刚才我们通过三次朗读,学习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

三年级写作文格式要求

三年级写作文格式要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班级写作文格式要求三班级写作文的格式要求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老师或学校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要求。

以下是一般状况下的写作文格式要求,但请留意依据自己的老师或学校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1. 标题:写作文的标题应当简明扼要,能够精确地概括文章的内容,一般放在正文的上方居中位置。

2. 开头:开头应当概括文章的主题,引起读者的爱好,可以使用一些引言、问题、故事等方式进行开场。

3.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重点,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段、文中段、结尾段。

- 导入段:导入段可以简洁介绍文章要争辩的主题,提出观点或问题,并引导读者进入正文。

例如,假如文章要写关于春天的主题,可以简要介绍春天的特点或者提出一个与春天相关的问题。

- 文中段:文中段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部分,可以包括一到两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都应当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并且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开放细节和示例。

在写作中可以使用描写、叙事、论述等不同的方式,使文章内容连贯、有规律性。

例如,假如文章要写关于春天的主题,可以从春天的气候变化、植物复苏和人们的春节习俗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叙述。

- 结尾段:结尾段是文章的总结和归纳。

通过总结正文的内容,可以再次强调文章的主题,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例如,假如文章要写关于春天的主题,可以总结春天的秀丽,表达对春天的宠爱和期盼。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用词:用词要简洁明白,避开使用生僻词汇或过于简单的句子结构,以便让读者更简洁理解。

5. 行文连贯:文章的段落之间应当有明确的转折和连接,以确保整个文章的连贯性。

6. 语法和拼写:文章应当使用精确的语法和正确的拼写,以确保文章的规范性。

7. 数量要求:虽然题目要求是,但三班级同学的写作水平有限,可能难以达到这个字数。

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是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感受。

假如无法达到,那么合理的把握字数在800字左右即可。

请留意以上只是一般状况下的写作文格式要求,具体还需要结合自己的老师或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 多彩大自然 了解总分结构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 多彩大自然 了解总分结构 全国通用

多彩大自然------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热身活动趣味故事接力讨论探究我要做好孩子(节选)黄蓓佳金铃傻眼了:门外站着的既不是熟人也不是生人,而是一条银光闪闪、比她人还略高的大鱼!那鱼的身子比爸爸的大腿还要粗,头像个头大的馒头,尾巴成扇形拖挂在地上,满身的鳞片每一片都有茶杯口那样大,两只如婴儿拳头般的眼睛呈金黄色,眼皮外还有一圈微红,晶亮的眼珠充满热望地盯住金铃,一幅深思熟虑的智者的模样。

这段话先交代了鱼的特点:,然后分别写了鱼的、、、、。

这段话运用的构段方式。

有趣的小刺猬佚名刺猬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着瓜溜走了。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这段话先分写了,最后总结。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段运用的的构段方式。

小鹦鹉我家的小鹦鹉叫“芒果”,它简直太招人喜欢了!它是只漂亮的小家伙,眼睛圆溜溜的,像一颗透明的蓝宝石,还一闪一闪的;脖子是金黄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肚皮上的羽毛雪白雪白的,没有一点杂质。

还特别聪明,有一次,我在读英语课文,没想到,机灵的“芒果”听到了,居然冲着我叫“因歌力希”,把我惊讶坏了!它要是淘气起来,也让我招架不住呢!那天,趁我写作业的时候,它居然不声不响落在我的头顶上,害的我都不敢动。

你说说,我怎能不喜欢它呢?1.这段话有一句“总起句”,请用“”画出来,接着写了小鹦鹉、、的特点,最后还有一句总结句,请你用“”画出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构段方式专题强化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构段方式专题强化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构段方式专项训练卷2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总—分—总”关系的结构。

(50分)______________①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

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lǔ)声,把小镇唤醒。

②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lín)。

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

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āi)着一只。

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

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

③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

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

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

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xiá)接。

④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

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

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

⑤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分)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6分)(1)光亮而透明。

()(2)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3.照样子,仿写句子。

(10分)(1)例: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例: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短文,了解每段大意,再填空。

(18分)(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小镇美丽的早晨。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写作顺序、结构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写作顺序、结构

15 写作顺序、结构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事情发展的叙述顺序。

(20分)1.判断正误。

(3分)(1)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适合于叙事的文章。

()(2)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体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无法体现事情发展的顺序。

()2.例文分析:《灰雀》(14分)(1)课文内容: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______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他,而是通过____________,让其意识到自己的________,主动放灰雀归园。

(2)文章线索:____________(3)文章层次:列小标题第一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11—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册书里找出同样写作顺序的课文。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活动过程的观察顺序。

(20分)1.连线。

(6分)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观察顺序《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学路上的观察顺序《搭船的鸟》坐在船上观察鸟儿的观察顺序《大青树下的小学》2.例文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4分)(1)这篇文章属于()的。

(4分)A.叙事B.写景C.状物C.说理(2)按顺序写出作者观察的对象: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三、不同材料的组合顺序。

(20分)例文分析:《金色的草地》1.写作对象:作者主要写的是草地上的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构段方式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总分关系的结构。

(20分)
(一)总—分—总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来树枝()房子,小松鼠()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选择合适的字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4分)
造找挖衔
2.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过冬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过冬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按总—分—总的结构把这段话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

(3分)
(二)总—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

(2分)
2.这段话从________多、________多、________多三个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分)
3.按总—分的结构把这段话分为两层,用“‖”在文中标出。

(2分) 二、承接式的过程叙述。

(20分)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4分)
近义词:长久——()
反义词:急匆匆——()
2.同学们一共给英子鼓了两次掌。

第一次鼓掌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鼓掌是________________。

(10分) 3.请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把这段话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各层的大意。

(6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并列式结构。

(20分)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
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这段话共4句,请用简短的语言写出春天里不同景物的特点。

(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仿写一句。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因果关系式结构。

(20分)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这段话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中标出。

(6分)
2.第一层与第二层是因果关系。

请概括层意。

(10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沙群岛的海水非常美丽,没有哪里的海水能比得上,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

(4分)
五、事例补充式结构。

(20分)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多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已经被它酸倒了。

1.仿照例子写词语。

(12分)
例:甜津津
酸()香()臭()
2.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并写出各层的大意。

(8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构段方式
一、(一)1.衔造找挖
2.动植物准备过冬松柏、杨树、柳树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
3.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二)1.4
2.鸟的种类鸟蛋鸟粪
3.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二、1.持久慢吞吞
2.对她走上讲台的鼓励称赞她讲得好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大家用掌声表达对英子走上讲台的鼓励。

大家用掌声表达对英子的称赞。

英子在掌声里走下讲台。

三、1.(1)树木开始生长。

(2)积雪融化,汇成小溪。

(3)溪里涨满春水。

(4)小鹿在溪边散步。

2.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示例:骏马静立不动,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1.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海水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

3.瑰丽无比
五、1.溜溜喷喷烘烘
2.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多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
觉到牙齿已经被它酸倒了。

介绍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用自己吃杨梅的经历说明熟透的杨梅太甜,越吃越爱吃,但酸味还是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