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探讨-模板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简析

- 156-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研究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简析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学/李苹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英语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英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致力于将每一位学生培养为听、说、读、写样样精通的人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篇教学 课堂模式 分析研究高中英语是高中教学的重点课程,也是高考的重要课程,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多数学生面临着听不懂、读不通、讲不出写不了的学习困境,而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老旧填鸭式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多半是教师在课上口若悬河,学生埋头苦记,灌输式的教育使得教学质量和效率均较低,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英语教学的质量日趋下降;由此可见改变原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
本文主要就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详情见下文:一、语篇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依据除却老旧的英语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英语教学的发展,教师所讲的语法内容、单词语句等也较为浅显,不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发展,因此在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加深学生的深度学习才是重点。
1.语篇教学的概念简介。
导致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原因不仅是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和词句的理解能力较低,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对整体文章的把握和理解,缺乏整体的阅读结构,使得部分学生即使能够理解每一句的意义和内涵,也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而语篇教学的主要内容则是相对于词汇和词句而言,主要指导学生学习除却词汇词句以外的内容,词汇词句虽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内容,词汇和词句的学习对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语言并非是杂乱无章的词汇拼凑而成,还包括许多的语法、结构等此相关内容,是通过连续篇章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实施语篇教学十分重要。
关于高中英语语篇深度教学的探究

关于高中英语语篇深度教学的探究“深度”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层进式”、“沉浸式”的理解和掌握。
深度教学则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对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有深度的理解和意义建构的人才培养活动,是符号、逻辑和意义教学逐渐统一的教学过程。
一、高中英语语篇深度教学过程的策略分析1.阅读前期阅读前期,即阅读导入环节。
传统英语语篇教学导入常采用知识回顾、语篇话题等方法,忽视了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深入化的背景。
深度教学法应用于语篇阅读前期,表现为:(1)激发学生讨论欲望的话题导入法即关注高中生生活和学习积累,选择能引发学生讨论欲望的话题内容来唤醒学生已知的知识库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背景知识+提问”式导入法即输入语篇文化背景或者创作背景知识并辅之于“提问”式方法,包括师问生答、组间互问互答、生生互问互答等形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语篇内容,深化对语篇内容的理解。
(3)创设情境导入法即以与阅读文相关的视频、故事等情境導入使得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篇的内容。
2.阅读中深化理解快速阅读,寻找关键信息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以重要词汇、关键信息和段落首尾句等为思路,快速阅读属于表层信息的所示,目的在于理清语篇的梗概、思路和基本结构,为细读和后期参与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奠定基础。
分段细读方法和角色扮演法、对话法相结合。
一方面帮助学生对语篇段落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和提炼;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活动,使得学生对各段落有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设置深层次问题链即围绕语篇主体,设置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的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知识,使得学生深度思考语篇的隐藏内涵和深层涵义。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学习基础,所以教师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应组织多元活动,如讨论、角色扮演、对话等,深化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加强与同学间、小组成员间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等,以此真正达到深度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3.阅读后深化拓展阅读后深化拓展是在语篇学习结束后,进一步对语篇内容进行升华和拓展,使得学生对语篇内在精神、思想等有全面化的掌握。
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语篇(discourse)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
总的说来,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Cohesion)的,在语义上是连贯(Coherence)的。
语篇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
它倡导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从篇章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所学语言材料。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一种操作性强的教学程序。
二.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三阶段教学模式语篇教学,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方法,以内容为中心,强调整体性原则。
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浏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
因此,在基于语篇分析对英语课的设计过程中,应围绕这三个理解,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宏观导入“宏观导入”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语篇的背景知识, 产生表层理解能力,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对课文背景知识, 体裁结构的教学,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引导学生思考, 产生设想, 激发其强烈的参与意识。
例如高中外研版必修五第三模块《蒸汽船》一文, 教师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将作者的生平、《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及创作背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系统地介绍给学生, 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认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为接下来课文内容的理解奠定基础。
语篇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尝试

语篇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尝试作者单位:顺义区李桥中学作者姓名:李维忠语篇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尝试内容提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要侧重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从课堂教学模式上就要求转变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语篇阅读教学的模式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
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着手,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篇教学模式,以适应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和要求。
关键词:语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一、语篇教学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写的能力的同时,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因此,“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语篇理解的培养;只有在语篇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阅读能力是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基础。
学生只有通过实际参与语篇交际,才能真正理解语篇。
因此,只有语篇教学,才有利于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言语运用能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问题的发现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英语基础比较薄弱,针对我们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阅读水平不高的现象,加上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篇理解和交际能力,英语知识与语言能力紧密结合。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模式探究摘要: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进行课堂英语知识的讲解,不应该在讲英语知识教学的过程局限于给学生进行单一的词汇或语法的教学,而是能够基于教材的英语与片结构给学生进行整体性的知识传输。
由此能够构建起语篇教学的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全面学习课本上以语篇为单位的英语知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展学生在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语篇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高中英语课堂运用语篇教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引言在英语课堂上所说的语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相较于以往教师单独将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等知识进行教学的形式而言,更为整体性的教学模式。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是基于一个整体所开展的知识讲解,在此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语篇信息的学习与理解,让学生能够在获取其中核心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灵活的掌握词汇和语法等细碎化的知识。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课文中一些细小知识点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对于整体的把握,而语篇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这一教学缺陷,给学生呈现出更为完整和系统化的课堂。
一、语篇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有利于整体把握语篇内容,实现语言应用目标在以往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带领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单词,然后进行单词的细化讲解,并且能够结合课文中的长难句进行解析。
由此就完成了课文中重点部分的教学。
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并没有形成整体性的认知和理解,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点往往是碎片化的。
因此,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运用语篇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以往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可以基于与句段为单位的语篇整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原本学习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英语知识,由此实现在语言学习中灵活应用的目标[1]。
(二)有利于促进读说听写教学,建立英语学习思维在英语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之所以要采取整体化的教学方式是为了能够给学生构建起全面的教学体系[2]。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精品文档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English Discourse Teaching Mode in High SchoolLUO Linying(Guangxi Hechi Huanjiang Senior High School, Hechi, Guangxi 547100)In recent years, the discourse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have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iscourse teaching that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respect of promot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f using language. The author tries to build a kind of class teaching mode in teaching, which takes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y through discourse teaching method. Classroom practice shows that discourse teaching does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knowledge of mastering the language, bu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1 语篇教学法的含义语篇是指在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在语义上是连贯的。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探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的教学法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是一个关键的指标,而词汇的应用能力则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
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语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设真实语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往往缺乏实际运用的场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语境,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词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可以通过真实场景的对话、文章阅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实践应用。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多媒体教学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辅助教学。
可以通过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
还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词汇的学习和复习。
灵活运用课外拓展,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拓展课外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英语交流、阅读英语原版小说、观看英语电影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所学的词汇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可以利用词汇分级系统,针对具体学生的词汇基础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词汇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词汇。
重视词汇巩固和复习,加强词汇的反复训练。
词汇的掌握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反复训练,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词汇巩固和复习。
可以通过词汇测试、背诵、填空等方式,让学生不断地复习和应用所学的词汇。
还可以设置词汇竞赛、词汇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的教学应注重真实语境的创设、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课外拓展的开展以及词汇的巩固和复习。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应用能力,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模式”探究 (1)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模式”探究新疆石河子二中靳爱新摘要:本文分析了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分析替代、省略、照应衔接等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正确、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文章,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语篇教学理论的确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也要让高中学生意识到了语篇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关键词语篇分析衔接手段文化背景语篇阅读与理解,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课文首先应作为整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翻译、学生听做笔记,经常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这样的课堂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活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语篇整体教学一方面是从微观上把语篇作为最小的单位来教;另一方面是从宏观上把整个高中阶段每册书的每个单元当作一个整体来教。
语篇教学实际也是一种阅读教学,它是搞好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细节,完整、系统地进行语篇阅读与理解。
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理论分析:现代语篇分析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在《语言》杂志上发表“Discourse Analysis”一文,正式揭开语篇分析研究的序幕。
胡壮麟(1994:1)说:“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那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言能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出这种能力?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语篇意识和语篇能力可以使语言知识的学习更系统,更高效。
二,语篇教学的尝试下面我就以高中第二册Unit 3“Olympic”为例,谈谈我是如何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探讨内容提要:本文试图通过整体性原则、心理学原理、图式理论和认知理论来阐述课堂语篇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构建一种以图式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语篇教学法为手段,以发展的英语能力为指归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篇教学;课堂模式;课堂实践;构建一、前言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始终没能,也不敢摆脱升学的指挥棒,热衷于“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底下埋头笔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的分析和语法讲解,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偏低,使用英语的能力差,许多学生只粗略懂一点语法,能辨认一些单词,听、说、读、写能力低下。
这一现象极不利于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开展,极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听不懂、看不懂、写不出、讲不出的畸形英语。
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二、对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主要内容的思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我们认为,“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这一部分无需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讲解,作为教师可侧重进行学法指导;这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语篇理解的培养;只有在语篇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学生的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是英语学科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之所在。
因此,我们主张在英语课堂上构建以图式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语篇教学法为手段,以发展的英语能力为指归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语篇教学法的理论依据a. 整体性原则任何事物都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又是由部分组成的。
但正如心理学家格式塔所言:“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整体的语篇教学,否则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理解词句,不理解全文。
b.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认为,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表象,就要指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周密细致地进行整体观察,然后再观察它的各部分及它们之间的,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
学生学习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的求知欲也愈加强烈,尤其是遇到新的内容,它们往往希望一口气看完全部内容。
c.图式理论图式是认识或心理或智力结构,这种结构把有机体所察觉到的事物按照一般的特性组织到“群”中去,可以把图式简单地看作概念或类别。
认知心理学家把构成特定情况的事件和行动的发展顺序的意义单位称作图式或框架。
图式是认知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的记忆中,给预测提供依据。
语篇理解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就需要运用学生自己脑子里储存的知识。
因此,图式理论是语篇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学生图式理论的不断增加,又能促进语篇的整体理解。
d. 认知理论从广义来讲,认知即人的认识活动;从狭义上来讲,认知指知觉的理解性,即领会、理解、意识到的东西,指思维、记忆、感知、识分类等心理过程。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的各种可变因素,它还认为学习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
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
学习是由一系列过程所组成。
根据这一理论,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2.语篇教学法的含义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
以往的这种以词、句子为核心的外语教学,如果用在外语学习初始阶段也许是有一定作用。
但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它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
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这种语言使用的环境既包括语言方面的知识,也包括文化背景、语用、认知等方面的知识。
Skehan(1998:18)认为,只有通过实际参与语篇交际,才能真正理解语篇。
因此,只有语篇教学,才有利于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
3.语篇教学法的课堂实践高级中学英语(必修)教科书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以对话、阅读、语法学习、听力和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同时,通过语法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多次循环,反复打好语言基本功,整套教材各个部分都是以语篇形式出现。
这为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提供了保障。
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 (literal prehension);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 (inferential prehension);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prehension)。
因此,我们在对英语课的设计过程中,应围绕这三个理解,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模式:a. 导入(呈现) b.速读 c. 理解 d.精读 e.复述(表演)f.讨论g.巩固等七步。
a. 导入(呈现)(Presentation):可通过不同形式导入新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图式。
通过有效的导入能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对篇章的理解要大于语言知识。
b. 速读(Fast-Reading):通过速读,使学生大致掌握课文结构、含义;回答Pre-reading中所提的问题。
对整个篇章有个大致了解,能回答一些识记性的问题。
c.理解(Comprehension):通过作记录(Note-making)、问答(Questions & Answers)、找中心(topic sentence)、关键词(key words)等途径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
d. 精读(Intensive-Reading):通过精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所内含的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
了解各语篇的含义,作者的写作的意图,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
e. 复述(表演)(Retelling/Acting):通过复述或表演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速读和精读这二个环节。
f. 讨论(Discussion):通过分组讨论或俩俩讨论来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发表学生自己对作者所发表内容的观点、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
对篇章进行评价性的理解。
g. 巩固(Consolidation):巩固本课的内容,加深记忆。
可通过一些口头或笔头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该篇章的理解,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语篇教学构建的策略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各项教学媒体相继投入使用,校园、多媒体实验、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VCD、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保证了英语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充足性,为在课堂中开展语篇教学提供保证,因此在每一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来展示语篇功能,从中心句(topic sentence)到关键词(key words);从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s)到段落结构(paragraph structure);从中心话题(theme)到与此有关的深层次的思考(in-depth considerations),在整个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依托所创设的情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篇交际能力。
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注重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具体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中的语言难点的分析和训练,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那些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用、认知、文体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由于语篇教学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就加强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因此在语篇教学中要多开展一些学生团体活动,如:对话(dialogue)、同桌讨论(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辩论(debate)等。
采用上述团体活动方式,就可将书面交际和口头交际结合起来,将领会思想和表达思想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局面。
四、结束语语篇理解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就需要运用读者自己脑子里储存的知识。
在语言交际中,听者和读者往往根据说者和写者发出的语言信息,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来对可能发出的话语信息进行预测、假设和推断,从而达到理解。
因此,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但要备课,更要备“人”,以填补学生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和阶段,精心备课,为使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语言知识的系统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与语言有关的其它领域的丰富知识,如:文体、修辞、语义、语用、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地理、经济、文化等知识。
主要参考书目:1. Skehan, Peter.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2.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1996),广西教育出版社。
3. 金蒂,“语篇整体教学初探”,《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9年第9期。
4. 李秋颖,“阅读理解的三外层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9年第1期。
5. 刘绪华,“语篇分析理论和逆向型教学法”,《国外外语教学》,1999年第3期。
6. 尚新平、乔风杰,“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实验成果报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8年第6期。
7.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1990),湖南教育出版社。
8.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199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1996),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