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acu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Ⅰ3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37.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

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ach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ach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D)。

A.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思想解放运动B.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C.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A)。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C)。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5.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B)。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C.“师夷长技以制夷”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6.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B.宋教仁C.邹容D.陈天华7.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8.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B)。

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甲午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9.导致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主要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侵略B.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C.封建主义压迫D.经济技术落后E.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10.天京变乱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

A.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性B.洪秀全等人此时已腐化C.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11.《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无法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 )。

A.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B.迫于当时的战争环境C.地主阶级的反对和破坏D.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12.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B )A.黄兴B.黎元洪C.孙中山D.章太炎13.最早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D)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八七会议D三湾改编14.1929年4月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一个原则性纠正是(B)A.改土地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为归农民自己所有B.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C.改按人口平分土地为按劳动力分配土地D.改“抽多补少”为“抽肥补瘦”15.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 A )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aeu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aeu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其翻译者是(D)A、李大钊B、陈独秀C、李达D、陈望道2.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B)。

A.广东水师B.北洋水师C.南洋水师D.福建水师3.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C)。

A.《仁学》B.《劝学篇》C.《校邠庐抗议》D.《盛世危言》4.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B)。

①民主②民生③民族④民权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D )A.戊戌变法运动B.保路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6.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7.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8.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A)。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君主立宪制度D.宗族家长制9.十九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王”的“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国家是(D)。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英国10.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B)。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D )。

A.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B.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C.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D.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12.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的著作是( A )。

A.《盛世危言》B.《四洲志》C.《海国图志》D.《筹海篇》13.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A )。

A.冯桂芬B.马建忠C.王韬D.郑观应14.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C )A.秋收起义B.上海工人武装起义C.南昌起义D.武昌起义15.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约是( D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6.同盟会发动的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D)A.刘道一领导的萍浏醴起义B.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C.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D.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17.使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事件是(D)A.长辛店工人罢工B.五卅惨案C.上海工人罢工D.二七惨案18.1929年4月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一个原则性纠正是(B)A.改土地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为归农民自己所有B.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C.改按人口平分土地为按劳动力分配土地D.改“抽多补少”为“抽肥补瘦”19.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程。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id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id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2.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3.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A)。

A.《劝学篇》B.《醒世恒言》C.《盛世危言》D.《天演论》4.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C)。

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5.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A.胡适B.鲁迅C.李大钊D.陈独秀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D、中共二大7.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c)A、辛亥革命中B、新文化运动中C、五四运动中D、国民革命运动中8.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B)。

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甲午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9.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的条约是( D )。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10.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A.社会制度的腐败B.军事技术的落后C.西方列强的强大D.经济力量的薄弱11.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D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真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真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840年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解析:C。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最主要的是()。

A.政治侵略B.军事侵略C.经济虐夺D.文化渗透解析:B。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3.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解析:D。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4.中国近代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解析:A。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5.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原道觉世训B.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解析:C。

颁布于1853年冬,《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6.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长沙战役B.北伐受挫C.天京事变D.安庆失手解析:C。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7.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维新变法,救亡国存解析:B。

大学近代史纲要题库及答案

大学近代史纲要题库及答案

大学近代史纲要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的()A.公选课B. 必选课C.任选课D.必修课正确答案:D2.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A.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B.1911年以来中国的历史C.191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D.194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正确答案:A3.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要素的时间是()A.约在四五千年以前B.约在五六千年以前C.约在六七千年以前D.约在七八千年以前正确答案:B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C.民主共和制度D.酋长制度正确答案:A5.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A.平等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城市制度D.乡村制度正确答案:B6.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杂家思想正确答案:C7.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事实是()A.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775年的美国资产阶级革命C.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1861年的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正确答案:A8.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中华民国建立正确答案:B9.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正确答案:B10.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A.封建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社会D.殖民地社会正确答案:A1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正确答案:C12.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A.封建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D.殖民地正确答案:D1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A.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正确答案:C14.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A.19世纪40至50年代B.19世纪50至60年代C.19世纪60至70年代D.19世纪70至80年代正确答案:A1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确答案:C大学近代史纲要题库及答案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主要指()A.中国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B.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C.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正确答案:ABCD2.五六千年以前,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要素,主要有()A.城市B. 墓葬C.农业D.家畜饲养正确答案:ABCD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领域主要是()A.天文学B. 数学C.农学D.医药学正确答案:ABCD4.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四大发明是()A.造纸术B. 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正确答案:ABCD5.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壮举和动人佳话,包括()A.汉代张骞班超通西域B.唐代玄奘西行印度取经C.鉴真东渡日本传经D.明代郑和下西洋正确答案:ABCD6.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A.政治家B.军事家C. 思想家D.教育家正确答案:ABCD7.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主要是()A.汉代的“文景之治”B.唐代的“贞观之治”C.唐代的“开元之治”D.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正确答案:ABCD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需要两大前提,即()A.少数人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B.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C.思想上的启蒙运动D.世界市场的广泛开拓正确答案:AB9.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是()A.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B.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武装侵略政策C.中国人民禁烟斗争D.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确答案:ABD10.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攫取中国大量侵略特权的条约有()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正确答案:ABCD1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A.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B.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基础和支柱C.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仍然占主导地位D.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正确答案:ABCD12.鸦片战争后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A.工人阶级B.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地主阶级正确答案:AB13.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主要是()A.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B.城乡破产失业的手工业者C.城市贫民D.中小地主正确答案:ABC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正确答案:AC15.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C.建设社会主义D.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确答案:BD三、判断正误题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所有地区,在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us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us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

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2.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B )A.黄兴B.黎元洪C.孙中山D.章太炎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是(C)。

A.新文化运动促进作用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D.十月革命的影响4.西方列强在下列哪一城市最早实行了直接的殖民统治(A)。

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5.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C)。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B.帝国主义的社会内部矛盾C.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6.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理论特点是(C)。

A.把西方基督教教义同中国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B.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C.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7.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D)。

A.尖锐的阶级矛盾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8.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9.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C)。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战争10.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 )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B、在基本原则上是不一致的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11.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12.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方面是在(B)A.工业B.金融业C.农业D.交通运输业13.伟大的爱国者(A)说过: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oh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oh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A、领导阶级不同B、领导方法不同C、所处时代不同D、革命性质不同2.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B)。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百日维新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3.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A)。

A、兴中会的成立B、1895年广州起义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D、《革命军》发表4.“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A.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B.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C.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D.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5.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D)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6.俄国强迫中国签订的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 )。

A.《勘分两北界约记》B.《改订伊犁条约》C.《北京条约》D.《瑗珲条约》7.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C )。

A.俄国B.日本C.美国D.德国8.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9.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的著作是( A )。

A.《盛世危言》B.《四洲志》C.《海国图志》D.《筹海篇》10.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 )。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11.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各省书院改为(C)。

A.预备学校B.私塾C.高等学堂D.专业学会2.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C )。

A.湖北织布局B.继昌隆缫丝厂C.福州船政局D.发昌机器厂3.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4.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c)A、辛亥革命中B、新文化运动中C、五四运动中D、国民革命运动中5.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C )。

A.俄国B.日本C.美国D.德国6.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D)。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7.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是(B)。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中华民国建立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C)。

A.是完全对立,坚决反对的B.是完全依赖,坚决追随的C.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D.只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9.《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C )。

A.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A.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C.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10.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

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1.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A)A.义和团运动B.戊戌维新C.太平天国运动D.辛亥革命12.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最主要矛盾是(A)。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D.农民阶级与教会势力的矛盾13.1851年,中国北方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 A )。

A.捻军起义B.太平天国运动C.回民起义D.义和团运动14.(B)被称为文化新军的最伟大的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A.邹韬奋B.鲁迅C.茅盾D.王稼先15.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16.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比,北伐战争的一个显着特点是(B)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17.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D)A议会斗争B群众斗争C地下斗争D武装斗争18.1928年6月继续北伐的国民党政府的军队进驻北京、天津一带,奉系首领(A)在退回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A.张作霖B.吴佩孚C.孙传芳D.冯玉祥19.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D)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B.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人民的土地所有制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D.变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0.彻底纠正并清算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的重要会议是( C ) A.党的六大B.党的六届一中全会C.八七会议D.中共六大21.红军胜利结束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的标志是( D )A.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懋功B.同红十五军团会师于吴起镇C.红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D.红军三大主力会合2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C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吴虞23.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C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24.第一次国共作用实现的标志是(D)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25.中共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B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26.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到(C)A、100多万人B、150多万人C、200多万人D、300多万人27.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有B①《中外纪闻》②《游学译编》③《国闻报》④《国民报》⑤《苏报》⑥《民报》⑦《新民丛报》⑧《万国公报》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②④⑤⑥C、②④D、①③⑦⑧28.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C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D.共产国际的支持2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将它们转变为A.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B.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C.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D.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答案D30.某校九年级2班的学生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该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31.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的是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B、中国民主同盟C、中国民主建国会D、中国民主促进会【标准答案】:B32.毛泽东告诫全党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是在A.七届二中B.七大C.六届四中D.六届六中答案A33.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是在A.1927年B.1937年C.1947年D.1957年答案C34.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A、粉碎重点进攻B、战略反攻C、三大战役D、渡江作战答案(B)35.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行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推行“统制事业”,“统制事业”的主要范围包括( D )A.火柴和造纸业B.纺织、烟草和水泥制造业C.面粉和制糖业D.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36.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C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37.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属性的正确表述是( A )A.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C.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38.1987年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的基本路线。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一个中心”C.“两个基本点”D.“体制改革”39.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B)。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两个凡是”的问题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40.1980年发表的(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A.华国锋B.邓小平C.胡耀邦D.陈云41.1990年4月,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启动了(A)开发开放的战略举措。

A.上海浦东新区B.海南C.西部D.珠江三角洲42.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错误理论与实践的会议是( C )。

A.中共十大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3.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的法律是(B)。

A.《对外贸易法》B.《反分裂国家法》C.《行政许可法》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4.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地是(D)A.陕北保安B.陕北洛川C.陕北瓦窑堡D.甘肃会宁、静宁45.1958年初批判(D),是建国后第一次把正确当成错误批判,并同发动“大跃进”联系在一起。

A.总路线B.“大跃进”C.人民公社D.反冒进46.党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是在(C)通过的。

A.党的八大二次会议B.党的八大六中全会C.党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D.党中央南宁工作会议47.在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作报告的中央领导人是(C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毅48.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是( A )。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D.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49.在1958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批判了“废除商品生产,实现商品调拨”的错误主张。

提出这个错误主张的人是(B)。

A.林彪B.陈伯达C.张春桥D.康生50.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D )A.镇压太平天国B.维护清朝统治C.维护各自利益D.建立总统衙门51.关于土地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农村生产迅速得到发展,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B.小农经济逐渐稳定,农村中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C.许多贫农得到了农具,耕畜和资金,逐渐过渡为富农工业上大量提供农业机械,推动农耕机械化的快速进程52.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是在(B)A. 古田会议B. 三湾改编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D.《战争和战略问题》53.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目的是( C )A.不准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B.以斗争求团结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54.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C)A.《原道觉世训》B.《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55.1905年,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报是()A.《民报》B.《新民丛报》C.《时务报》D.《国闻报》【答案】A5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是在()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B.一·\u20108X八事变爆发后C.华北事变爆发后D.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答案】D57.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A)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交通运输业58.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C)A.保路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五卅运动59.1995年,江泽民关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讲话是(B)A.《告台湾同胞书》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二、多项选择题60.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D)。

A.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1.近代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表现在(ABC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