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 引言简要介绍输出轴在机械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和加工输出轴零件的重要性。
2. 输出轴零件概述零件功能:描述输出轴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设计要求:列出输出轴的设计参数,如尺寸、材料、强度等。
3. 材料选择材料特性:介绍选择材料的理由,如硬度、耐磨性、成本等。
材料规格:提供材料的具体规格和标准。
4. 加工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绘制详细的工艺流程图。
各工序描述: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加工方法、设备、工具、参数设置等。
4.1 毛坯准备描述如何从原材料到毛坯的过程,包括切割、锻造或铸造等。
4.2 粗加工车削:介绍粗车削的步骤和参数。
铣削:如果有铣削工序,说明其重要性和参数。
4.3 热处理目的:解释热处理对输出轴性能的影响。
工艺:详细描述热处理的类型和参数。
4.4 精加工车削:精车削的步骤和参数。
磨削:如果需要,介绍磨削工序。
4.5 钻孔和攻丝钻孔:介绍钻孔的步骤和参数。
攻丝:如果有螺纹加工,说明攻丝的步骤和参数。
4.6 表面处理目的:解释表面处理的目的,如防腐蚀、提高耐磨性等。
工艺:描述表面处理的方法,如镀层、喷涂等。
4.7 最终检验检验项目:列出需要检验的项目,如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等。
检验方法:介绍检验的方法和工具。
5. 质量控制质量标准:提供输出轴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
控制措施:介绍如何保证加工质量,包括过程控制和最终检验。
6. 安全与环保安全措施:介绍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环保要求:说明如何处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符合环保标准。
7. 成本分析成本构成:分析加工输出轴的成本构成,包括材料、人工、设备折旧等。
成本控制:提出控制成本的策略和方法。
8. 工艺文件和记录工艺文件:列出需要准备的工艺文件,如工艺卡、操作指导书等。
记录和追踪:说明如何记录加工过程和追踪产品质量。
9. 结论总结整个工艺规程的关键点和优势。
10. 参考文献列出编写此工艺规程时参考的文献和资料。
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方案

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方案【工艺规程】一、工艺准备1.确定零件的材料、图纸和工艺要求。
2.对零件的结构、尺寸及加工要求进行分析,确定加工工艺和工艺路线。
3.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工具。
4.检查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状态,确保设备和工具能够正常运转。
二、夹具设计1.根据加工工艺和工件的特点,确定夹具的类型和结构。
2.根据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设计夹具的定位、夹持点和夹紧方式。
3.确定夹具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4.绘制夹具的设计图纸,并进行评审。
三、工艺操作1.根据工艺路线,进行工艺操作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工件、校对设备和夹具等。
2.进行工艺操作,包括设备的开启、夹具的安装、工件的定位和夹持、刀具的选择和安装、工件的加工等。
3.对工艺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处理,确保工件的质量。
四、质量控制1.进行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的检测,并与图纸要求进行对比,确保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2.对工件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工件的表面光滑度和平整度等要求满足。
3.对工件的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硬度、密度等方面的检测。
4.对工艺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五、安全措施1.根据工艺操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2.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3.做好夹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夹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培训工艺操作人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夹具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用于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和形状的准确性,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夹具设计的基本方案:一、夹具类型根据工件的结构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夹具类型,包括板式夹具、块式夹具、组合夹具等。
二、夹具结构1.定位方式:设计夹具的定位方式,包括基准面、位置销、支撑块等。
2.夹持方式:确定夹具的夹持点和夹持方式,包括卡盘、螺纹刀等。
3.夹紧方式:选用合适的夹紧方式,包括手动夹紧、液压夹紧等。
4.支撑方式:确定夹具的支撑方式,包括支撑块、支撑杆等。
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班级:机电10-1完成日期:2013-07-02一、设计题目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二、设计要求(1) 课程设计题目有指导教师指定(2) 生产纲领:大批生产三、上交材料(1) 绘制零件图1张(2) 毛坯图1张(3) 绘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4) 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1张(5) 绘制夹具装配图1张(6) 绘制夹具体零件图1张(7) 课程设计说明书(约5000~8000字) 1份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章节)①目录②摘要(中外文对照的,各占一页)③零件工艺性分析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⑤指定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设计⑥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⑦体会与展望⑧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包括书、期刊、报告等,10条以上)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用A4纸、纵向打印。
四、进度安排(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2天(2) 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5天(3) 工艺装备设计(画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图) 8天(4) 编写说明书3天(5) 准备及答辩2天五、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优秀:设计方案合理并新颖,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规范、内容丰富。
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良好:设计方案合理,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比较规范、内容比较丰富。
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中等:设计方案一般,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欠规范、内容一般。
在设计过程中比较勤奋、创新思想不明显;及格:设计方案不完善,存在一些小错误,说明书及设计图纸欠规范、内容一般。
在设计过程中勤奋精神不够:不及格:设计方案有严重错误,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不规范、内容浅薄。
在设计过程中勤奋好学精神不够。
摘要这次设计的是CA6140车床输出轴,包括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工件的毛坯图、夹具装配图、夹具体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工序卡片各一张。
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加工前准备1、确定输出轴的加工图纸及技术要求。
2、确认输出轴的加工工艺步骤,分解出需要进行的加工工序。
3、根据加工工艺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量具。
4、检查机床的正常运行和刀具的切削质量,确保机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加工工序和要求1、车削工序步骤一:首先确定输出轴连接的轴端位置,找出暗示轴处,将起始刃切割在轴的大直径处。
步骤二:加工轴的直径。
确保轴端的直径满足图纸要求,保持轴的中央与切割工具的中央相同。
步骤三:车削输出轴长度。
根据图纸要求,在输出轴的两端上加上一些图形,并使用机床进行锥度加工。
确保锥度角度符合技术要求。
将车床上的输出轴固定住,使用切割刃在轴端切削齿轮和直缝。
运行刀具时,一定要注意速度和加工深度,保证切削质量和加工效率。
1、研磨输出轴的直径和轴端十字接触面。
2、使用的砂轮必须具有合适的粒度和韧性,无明显的缺陷和损坏,保持平稳转速。
3、为防止工件因温度计有限因素引起热变形,请勿过度磨削输出轴的表面。
三、检验工序1、输出轴直径、圆度、表面粗糙度、轴径等轴向要素。
2、齿轮间的间距、角度、牙距、齿宽、基圆直径、啮合角度、齿面硬度等。
3、轴端尺寸、连接公差、十字接触线和平面间的间隙和角度。
4、检验输出轴的补零方式是否正确,各部分加工形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四、加工安全要点1、任何操作之前务必停止机器,并确认输出轴安装牢固,不得在无人监听的情况下操作机床。
2、在机床加工输出轴时,必须按照规定手段正确安装刀具、夹具和量具,以免降低加工质量、妨碍安全和损坏设备。
4、经过加工、修磨或其他作业后,必须彻底清除轴的表面和轴孔中的所有金属碎片,并通过吹扫或真空吸尘器完全清除车床上的金属屑和其他杂物。
五、总结和建议1、在加工输出轴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图纸和技术要求,充分了解加工过程、步骤和要点。
2、根据加工过程反复检查金属加工工具和机床设备,避免出现刀具的切削质量和机器设备的稳定性问题。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学院:机电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目录---------------------------------------------------------------------------------------2一、输出轴工艺分析-----------------------------------------------------------------------31、输出轴的作用-------------------------------------------------------------------------32、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工艺,表面技术要求分析---------------------------3二、工艺规程设计--------------------------------------------------------------------------31、选择毛胚材料-------------------------------------------------------------------------32、确定毛坯尺寸及机械加工余量----- --------------------------------------------43、基准选择------------------------------------------------44、工序选择安排-------------------------------------------------------------------------55、制订工艺路线-------------------------------------------------------------------------56、机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的确定----------------------------------7三、热处理工序-----------------------------------------------------------------------------8四、输助工序---------------------------------------------------------------------------------8五、确定各工序所用设备及工艺装备小结--------------------------------------8六、小总---------------------------------------------------------------------------------------9七、相关文献---------------------------------------------------------------------------------9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要求:单件小批量生产,生产环境好,设备齐全,资源丰富一、输出轴各主要部分的作用及技术要求分析:1.题目所给定的零件输出轴,其主要作用输出轴零件的主要作用是支撑零件、实现回转运动并传递转矩和动力。
机床输出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课程说明书

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课题:机床附件输出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评分:指导老师:(签字)20年月日目录第一章课题简介 (1)第二章零件分析 (2)第三章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3)第四章工序尺寸分析 (6)第五章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7)第六章总结 (8)第一章课题简介本零件主要用于机床附近传动其原始资料如下:零件材料:45号钢技术要求:1、锐角倒钝;2、未注倒角1X45°;生产批量:中等批量生产零件数据:见零件图机床附件输出轴零件图如下:第二章零件分析2.1零件的作用轴类零件是常见的典型零件之一。
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
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本零件的作用是用于机床附件传动用的,且要求传动平稳。
2.2零件的工艺分析由零件图可知,主要加工表面有:(1).尺寸52mm回转面(2).尺寸48mm回转面(3).尺寸30mm回转面(4)尺寸25mm回转面(5)半径为5mm和22mm的圆弧面(6)4mmX42mm的退刀槽(7)锥度为40°长为23mm的正圆锥和锥度为40°长为7.7 mm的倒圆锥(8)公称直径30mm的内螺纹(9). 尺寸Φ28mm的内孔(10).二端面为基准面由上述可知,各加工表面以尺寸52回转面、48回转面、30回转面、25mm回转面、锥度为40°长为23mm的正圆锥、半径为5mm和22mm的圆弧面、尺寸Φ28mm的内孔及公称直径30mm的内螺纹为主,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要求,因此,拟订52回转面、48回转面、30回转面、25mm回转面、锥度为40°长为23mm的正圆锥、半径为5mm和22mm的圆弧面、尺寸Φ28mm的内孔及公称直径30mm的内螺纹为主的工艺方案。
输出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零件图 (2)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1.1零件结构功用分析 (3)1.2零件的工艺分析 (3)3、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3.1选择毛坯 (4)3.2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3.3确定毛坯尺寸,及公差 (4)3.4毛坯图 (5)4、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 (7)4.1.定位基准的选择 (7)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7)4.3制定工艺路线 (8)5、工序设计 (9)5.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9)5.2、确定工序尺寸 (10)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3)7、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5)8、机械加工工序卡 (16)9、总结 (17)10、参考文献 (18)1、零件图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1零件结构功用分析题目所给定的零件为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
零件的材料为45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1.2零件的工艺分析从零件图上看,其主要加工的面:φ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孔,10个φ20的通孔;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高,大部分是IT6级;粗糙度:在键槽两侧面Ra3.2um、内圆柱表面φ80为Ra3.2um,其余都为Ra12.5um,;外圆柱表面φ55、φ60、φ75分别为Ra1.6um, Ra0.8um, Ra0.8um;大端端面Ra3.2um,小端面Ra1.6um,其余为Ra12.5um,要求不高;位置:φ80内孔圆柱面对φ75、φ60外圆轴线的跳动量为0.04mm;φ55、φ60的外圆柱面对φ75、φ60外圆轴线的跳动量为0.04mm;φ20孔的轴线对φ80内孔轴线的位置度为φ0.05mm;键槽对φ55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为0.08mm;热处理:需要调质处理,到200HBS,保持均匀。
“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名称: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班级:机电091 系别:机电工程系组员:王岭曹冰员史言玉尚耀朱伟奇指导老师:王宝敏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说明书一、设计题目: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二、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一份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份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份4、设计说明书一份目录一、零件的工艺分析---------------------------------------4二、毛坯的选择,确定毛坯尺寸------------------------4三、基准的选择---------------------------------------------5四、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6五、确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8六、选择机床、夹具、刀具--------------------------------9七、参考文献------------------------------------------10一、零件图工艺分析我们的课题是输出轴的设计,输出轴是典型的阶梯轴,其作用主要用来传递转矩和动力。
现对零件图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进行分析:①载荷分析:输出轴承受的载荷比较大,要求输出轴材料应具有足够强的硬度和耐磨性能;②尺寸公差分析:零件图上两个轴头Φ55和Φ45的公差分别为0.02mm、0.05mm,查公差表可知,其精度等级也都已达到了IT7精度,因此,我们在加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轴头的加工;③位置度分析:两轴头的同轴度为0.02mm,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打中心空以保证同轴度,另外,对键槽的直线度也有要求。
④热处理:零件图要求调质处理28~32HRC。
二、毛坯的选择确定毛坯尺寸(一)确定毛坯种类毛坯种类的选择不仅影响毛坯的制造工艺及费用,而且也与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和加工质量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报告实训项目: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系别:机电工程系班别:机电091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陈学文评定成绩:实训地点:教学楼1214实训时间:2011年7月4号到7月10号目录设计任务书 (1)前言 (3)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4)一、零件图的分析 (4)二、毛坯的选择及尺寸确定 (4)三、基准的选择 (4)四、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五、确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 (6)六、车床、刀具及夹具的选用 (7)七、课程设计体会 (8)八、参考资料 (9)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生产纲领:小批量)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一张2、产品毛坯图一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一份4、课程设计说明说一份班级机电091设计者古少波指导老师陈学文2011年7月6日星期三附零件图:前言长达一周的课程设计,虽然觉得很吃力,但我觉得它在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有点累但也是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为我的学习增添更强的实践操作意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复习,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我有得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机械制造技术》这门专业课在整个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把我从前所学的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机械设计基础都融合在一起,学会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
在这几天时间里,通过对输出轴的加工工艺的设计让我更加了解到输出轴的各项性能要求,也让我更加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由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开始做起才有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多,才能取得自己人生中的丰碑。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技术技术课程设计是我们完成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所进行的一个综合性质的考验。
这也是在我们毕业设计之前的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也可以说是一个毕业设计前的热身设计。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非常积极的适应作用,是一次进入真正工作环节的强化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难免有许多不足和不妥之处,恳切希望老师批评指正,以求改进。
一、零件图的分析这次的课程设计是设计一个输出轴,该轴是典型的阶梯轴,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传递转矩和动力。
对其的结果特点和技术要求分析如下:1、零件载荷分析:输出轴除了传递转矩和动力外还有一个起支撑的作用,所以其承受的载荷比较大,所以要求它的具有较大的强度和耐磨性。
2、零件尺寸公差分析: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轴颈φ60的公差为0.013mm ,查表得其精度等级高达IT5;其中两个轴头φ55和φ80的公差分别为0.019mm 和0.019mm ,它们的公差等级都达到了IT6;由以上可以看出,主要加工表面是φ60、φ55和φ80的圆柱表面,在加工时应特别注意。
3、位置度的分析:从零件图中看出两轴头的同轴度为φ0.02mm ,其基准为图纸右端φ60的中心轴,加工时应打中心孔保证同轴度。
4、热处理:要求为调质处理28—32HRC 。
二、毛坯的选择及尺寸的确定1、毛坯的选择:由于这次设计的输出轴是小批量生产,又要求其材料为45钢。
因为输出轴的力学要求较高,所以选择锻件毛坯。
理由是锻件毛坯经锻造后可得到连续和均匀的纤维组织,因此锻件的力学性能较好,常用于受力复杂的重要钢制零件,又由于锻件适合小批量生产,所以毛坯选择锻件毛坯。
2、毛坯尺寸的确定:由于零件的最大直径为φ88mm ,长度为380mm ,利用插值法查表得毛坯直径为φ92.5+0.175-0.175mm ,查得端面加工余量为8mm ,所以毛坯长度为388+1.0-1.0mm.三、基准的选择1、精基准的选择:在精基准的选择时,主要考虑到基准统一问题,该输出轴主要考虑的是φ550 -0.019mm 、φ60+0.024 +0.011mm 及φ80+0.021 +0.002mm 的表面精度和同轴度,所以以φ60+0.021+0.011mm 的轴线为精基准,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2、粗基准的选择:由于该输出轴为多级阶梯轴,为保证后续工序有可靠的精基准轴线A ,所以应该以两端外圆互为粗基准。
四、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两轴头φ550-0.019×85mm 和φ80+0.021+0.002×67mm 的外圆表面,查得其精度等级都为IT6,且表面粗糙度为Ra1.6,所以轴头φ550 -0.019×85mm 和φ80+0.021+0.002×67mm 的加工方案为:粗车→半精车→精车;2)两轴颈φ60+0.024 +0.011×77mm 及φ60+0.024+0.011×35mm 的的公差等级为IT5,表面粗糙度为Ra1.6,初定加工方案为:粗车→半精车→精车;3)轴身φ70×75mm 、φ70×20mm 和轴环φ88×10mm 都没有尺寸精度要求,拟定加工方案为:粗车→半精车;4)端面的粗糙度为Ra12.5,加工方案为:粗车;5)铣键槽,两键槽的精度等级要求不高,所以拟定加工方案为:粗铣。
制定加工工艺路线轴类加工一般是先加工端面,在加工外圆柱面,最后铣键槽。
按照先加工基准面及先粗后精的原则,制定加工工艺路线如下:加工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1:备料,选择45圆钢φ92.5+0.175-0.175×388+1.0-1.0mm ;工序2:粗车,以φ550-0.019外圆处及端面定位,车平端面,端面打中心孔,粗车外圆φ92.5×143mm 为φ89.10 -0.22×143mm ,粗车外圆φ89.10-0.22×133mm 为φ81.3+0.046 0×133mm ,粗车外圆φ81.3+0.046 0×55mm 为φ71.10-0.19×55mm ,粗车外圆φ71.10 -0.19×35mm 为φ61.3+0.041+0.011×35mm ;工序3:调头,粗车,以粗车后的φ60外圆处及端面定位,车平端面,保证零件全长380mm ,打中心孔,粗车φ92.5×237mm 为φ71.10 -0.19×237mm ,粗车φ71.10-0.19×162mm 为φ61.3+0.041 +0.011×162mm ,粗车φ61.3+0.041 +0.011×85mm 为φ56.30-0.046×85mm ;工序4:热处理,调质处理28—32HRC ;工序5:半精车,以粗车后的φ60外圆处及端面定位,半精车φ89.10-0.22×10mm为φ88×10mm ,半精车为φ81.3+0.046 0×78mm 为φ80.2+0.032+0.002×78mm ,半精车φ71.10 -0.19×20mm 为70×20mm ,半精车φ61.3+0.041 +0.011×35mm 为φ60.2+0.030+0.011×35mm ;工序6:调头,半精车,以半精车后的φ60外圆处及端面定位,半精车φ71.10-0.19×75mm 为φ70×75mm ,半精车φ61.3+0.041 +0.011×77mm 为φ60.2+0.030+0.011×77mm ,半精车φ56.30 -0.046×85mm 为φ55.20-0.030×85mm ;工序7:调头,精车,以半精车后φ55外圆处及端面定位,精车φ80.2+0.032+0.002×78mm为φ80+0.024 +0.002×78mm ,精车φ60.2+0.030 +0.011×35mm 为φ60+0.021+0.011×35mm ;倒角;工序8:调头,精车,以精车的φ60外圆处定位夹紧,精车φ60.2+0.030+0.011×77mm为φ60+0.021 +0.011×77mm ,精车φ55.20 -0.030×85mm 为φ550-0.019×85mm ;倒角;工序9:划线,保证两键槽同一水平线工序10:铣键槽,铣73×18×6.9,铣67×18×7(该键槽的精度等级为IT9,一般铣一次就能满足要求)。
工序11:去毛刺;工序12:按图样要求检验各尺寸精度; 工序13:入库。
加工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1:备料,选择45圆钢φ92.5+0.175-0.175×388+1.0-1.0mm ;工序2:粗车,以φ550-0.019外圆处及端面定位,车平端面,端面打中心孔,粗车外圆φ92.5×143mm 为φ89.10 -0.22×143mm ,粗车外圆φ89.10-0.22×133mm 为φ81.3+0.046 0×133mm ,粗车外圆φ81.3+0.046 0×55mm 为φ71.10-0.19×55mm ,粗车外圆φ71.10 -0.19×35mm 为φ61.3+0.041+0.011×35mm ;工序3:调头,粗车,以粗车后的φ60外圆处及端面定位,车平端面,保证零件全长380mm ,打中心孔,粗车φ92.5×237mm 为φ71.10 -0.19×237mm ,粗车φ71.10-0.19×162mm 为φ61.3+0.041 +0.011×162mm ,粗车φ61.3+0.041 +0.011×85mm 为φ56.30-0.046×85mm ;工序4:热处理,调质处理28—32HRC ;工序5:半精车,以粗车后的φ60外圆处及端面定位,半精车φ89.10-0.22×10mm为φ88×10mm ,半精车为φ81.3+0.046 0×78mm 为φ80.2+0.032+0.002×78mm ,半精车φ71.10 -0.19×20mm 为70×20mm ,半精车φ61.3+0.041 +0.011×35mm 为φ60.2+0.030+0.011×35mm ;工序6:调头,半精车,以半精车后的φ60外圆处及端面定位,半精车φ71.10-0.19×75mm 为φ70×75mm ,半精车φ61.3+0.041 +0.011×77mm 为φ60.2+0.030+0.011×77mm ,半精车φ56.30 -0.046×85mm 为φ55.20-0.030×85mm ;工序7:粗磨,用顶尖顶住两端面,粗磨φ80.2+0.032 +0.002×78mm 为φ80+0.024+0.002×78mm ,粗磨φ60.2+0.030 +0.011×35mm 为φ60+0.021 +0.011×35mm ;,粗磨φ60.2+0.030 +0.011×77mm 为φ60+0.021+0.011×77mm ,粗磨φ55.20 -0.030×85mm 为φ550-0.019×85mm ;工系8:倒角;工序9:划线,保证两键槽同一水平线;工序10:铣键槽,铣73×18×6.9,铣67×18×7(该键槽的精度等级为IT9,一般铣一次就能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