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日化杀菌国标标准

日化产品杀菌国标标准包括以下内容:GB/T 34855 洗手液GB/T 26373 醇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 19877.1 特种洗手液GB/T 26369 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34857 沐浴剂GB/T 27947 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 19877.2 特种沐浴剂GB/T 26367 胍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29679 洗发液、洗发膏GB/T 26371 过氧化物类消毒液卫生要求QB/T 1975 护发素GB/T 36758 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QB/T 2945 口腔清洁护理液GB/T 26370 含溴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8372 牙膏GB/T 26368 含碘消毒剂卫生要求QB/T 1858.1 花露水GB/T 26366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QB/T 2485 香皂GB/T 26372 戊二醛消毒剂卫生要求GB 19877.3 特种香皂GB 27948 空气消毒剂通用要求QB/T 1913 透明皂GB 27950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QB/T 2116 洗衣膏GB 27951 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QB/T 2486 洗衣皂GB 2795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QB/T 2487 复合洗衣皂GB 27954 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QB/T 2387 洗衣皂粉GB 1493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剂GB/T 13171.1 洗衣粉(含磷型)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4溶出性抗(抑)菌产品抑菌性能测试方法QB/T 2738-2012《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7.3抑菌型日化产品的抑菌效果检验方法(悬液定量法)QB/T 2850-2007《抗菌抑菌型洗涤剂》——5.3抗菌、抑菌型洗涤剂效果评价的杀菌率或抑菌率的测定。
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6-2010发布日期:2011-7-19 12:25:19 新闻设置:【大中小】信息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浏览次数: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2011-01-14发布 2011-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市聚源科技有限公司、定州市荣鼎水环境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绿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市绿洁环保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负责起草人:黄新宇、孙守红、朱子犁、方赤光、王岙、葛洪、贺启环。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曾宇平、张田、李抒春、宋红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和规格、使用说明书和标签、贮存和运输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氯的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20 工业用合成盐酸GB/T 534 工业硫酸(优等品以上)GB/T 1294 化学试剂 L(+)-酒石酸GB/T 1618 工业氯酸钠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269 柠檬酸GB 998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T 20783-2006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HG3250 工业亚氯酸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二氧化氯消毒剂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是指用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商品态),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操作能产生游离二氧化氯(应用态)为主要有效成份的一种消毒产品。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

(二)苯扎溴铵
杀菌能力:对化脓性病原菌有良好杀灭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 杀灭作用要大于阴性细菌。
注意事项: (1) 苯扎溴铵与其他季胺盐类一样,极易被多种物体吸附,浸 泡液的浓度可随消毒物品数量增多而逐渐降低,因此应该及时更换 消毒液。 (2) 不得与肥皂或其它阴离子洗涤剂合用。 (3)不宜用于粪、尿、痰等的消毒。
杀菌能力:过氧乙酸可杀灭各种微生物,温度在0℃以下时,仍可保持 活性。其杀菌作用强弱的顺序依次为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结核杆菌 (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
影响因素:
1.温度:一般说来,温度越高过氧乙酸的杀菌力越强,但温度降至20℃时,过氧乙酸仍有明显杀菌作用。
2.湿度:当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 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当相对湿度低于20%时,则杀菌作用较差。
破损皮肤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季胺盐类、弧类消毒剂以及过氧 化氢、碘伏、三氯羟基二苯醍、酸性氧化电位水等。
使用方法:完整皮肤用消毒剂擦拭皮肤或揉搓消毒2次~3次, 作用1 min~5min达到消毒效果;破损皮肤消毒,用消毒剂涂擦或 冲洗消毒,作用1 min~5min达到消毒效果;注射或穿刺部位皮肤 消毒,用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3次,作用≤1 min达到消毒效果。
毒后,应放置1 h~2h,待残留在物体表面上的过氧乙酸挥发、分解后使用。
(六)漂白粉
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还有氢氧化钙、氯化钙、氧化钙。漂白粉为白 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溶于水,在光照、热、潮湿环境中极易分解。漂 白粉含有效氯25%左右。
杀菌能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对含氯消毒剂均高度敏感,真菌和抗 酸杆菌中度敏感;高浓度时,亲脂、亲水病毒及芽孢亦敏感。
二氧化氯 标准

二氧化氯标准一、二氧化氯含量二氧化氯含量是二氧化氯消毒剂的主要指标,它决定了消毒剂的杀菌效果。
通常使用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中,二氧化氯含量应不低于5%。
二、物理性能二氧化氯消毒剂应呈黄绿色粉末或晶体,有刺激性气味,比重约1.06,熔点为130℃,其稳定性良好,但在高温和光照下会分解失效。
三、化学性能二氧化氯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氯酸和氧气,对微生物的细胞膜具有较强的氧化破坏作用,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四、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剂的稳定性良好,但在较高温度和光照下会分解失效。
因此,应将消毒剂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五、安全性二氧化氯消毒剂是一种安全的消毒剂,但使用时仍需注意安全事项。
如不慎溅入眼睛或口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咨询医生。
六、使用方法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
一般来说,将一定量的消毒剂溶于水中,浸泡或冲洗需要消毒的物品或空间即可。
七、应用范围二氧化氯消毒剂适用于各种水体、空气和表面的消毒,如医院污水、饮用水、游泳池、生活用水等。
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八、包装贮存二氧化氯消毒剂应采用防潮、防爆的纸板桶或内衬塑料袋的纸箱进行包装,并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九、试验方法对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时,可以采用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二氧化氯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碘量法或滴定法;物理性能的测定可以根据外观、气味、比重等指标进行检测;化学性能的测定可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反应试验等。
十、技术要求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在生产过程中,应对原材料的质量、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生产企业还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等条件。
十一、检验规则对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检验规则包括抽样方法、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判定规则等方面。
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6-2010发布日期:2011-7-19 12:25:19 新闻设置:【大中小】信息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浏览次数: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2011-01-14发布 2011-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市聚源科技有限公司、定州市荣鼎水环境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绿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市绿洁环保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负责起草人:黄新宇、孙守红、朱子犁、方赤光、王岙、葛洪、贺启环。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曾宇平、张田、李抒春、宋红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和规格、使用说明书和标签、贮存和运输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氯的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20 工业用合成盐酸GB/T 534 工业硫酸(优等品以上)GB/T 1294 化学试剂 L(+)-酒石酸GB/T 1618 工业氯酸钠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269 柠檬酸GB 998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T 20783-2006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HG3250 工业亚氯酸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二氧化氯消毒剂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是指用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商品态),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操作能产生游离二氧化氯(应用态)为主要有效成份的一种消毒产品。
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医院常见感染菌的杀灭效果观察

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医院常见感染菌的杀灭效果观察陈志勇;宋金武;张丽蓉;黎英文;邓金花【摘要】目的:观察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医院常见感染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方法,观察二氧化氯对医院常见感染菌的杀灭效果.结果:二氧化氯浓度为50mg/L,作用1min,对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的杀灭率均为100%;二氧化氯浓度为50mg/L,作用3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均为100%;二氧化氯浓度为150mg/L,作用1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率为100%.结论:二氧化氯消毒剂在低浓度、短时间内即可杀灭医院常见感染菌.【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21【总页数】3页(P39-40,43)【关键词】二氧化氯;医院常见感染菌;杀菌效果【作者】陈志勇;宋金武;张丽蓉;黎英文;邓金花【作者单位】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3;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3;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3;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3;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7二氧化氯是当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种高效、安全、广谱的强力杀菌剂,其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
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同时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目前,二氧化氯消毒剂被广泛用于饮用水消毒及食品工业微生物控制[1,2]。
随着应用范围的拓展,二氧化氯已逐步用于医院空气消毒及医疗器械消毒[3,4]。
本课题组对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医院常见感染菌的杀灭效果进行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实用标准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6-2010发布日期:2011-7-19 12:25:19 新闻设置:【大中小】信息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浏览次数: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2011-01-14发布 2011-06-01实施中华人民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附录A为规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工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市聚源科技、定州市荣鼎水环境生化技术、绿帝生化科技、市绿洁环保化工技术开发。
本标准负责起草人:黄新宇、守红、朱子犁、方赤光、王岙、葛洪、贺启环。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曾宇平、田、抒春、宋红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1 围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和规格、使用说明书和标签、贮存和运输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氯的消毒剂。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20 工业用合成盐酸GB/T 534 工业硫酸(优等品以上)GB/T 1294 化学试剂 L(+)-酒石酸GB/T 1618 工业氯酸钠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269 柠檬酸GB 998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T 20783-2006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HG3250 工业亚氯酸钠中华人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2002年版中华人民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2005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二氧化氯消毒剂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是指用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商品态),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操作能产生游离二氧化氯(应用态)为主要有效成份的一种消毒产品。
二氧化氯标准

二氧化氯标准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在水处理、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二氧化氯的使用和排放,通常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
在中国,二氧化氯的使用一般需要遵循《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17241-2008)的规定。
该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使用和排放标准等。
在美国,对于工业用途和环境排放方面,二氧化氯的使用需要符合美国环保局(EPA)制定的相关标准和法规,主要包括《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清洁水法》(Clean Water Act)等。
在欧盟,二氧化氯的使用和排放需要符合欧盟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指令和法规,比如《工业排放指令》(Industrial Emissions Directive)等。
以上是一些关于二氧化氯使用和排放的一般性标准,具体的标准和法规要求还需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及国家地区
来确定。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二氧化氯标准,建议您咨询专业的环保机构或相关标准化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6-2010发布日期:2011-7-19 12:25:19 新闻设置:【大中小】信息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浏览次数: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2011-01-14发布 2011-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市聚源科技有限公司、定州市荣鼎水环境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绿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市绿洁环保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负责起草人:黄新宇、孙守红、朱子犁、方赤光、王岙、葛洪、贺启环。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曾宇平、张田、李抒春、宋红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和规格、使用说明书和标签、贮存和运输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氯的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20 工业用合成盐酸GB/T 534 工业硫酸(优等品以上)GB/T 1294 化学试剂 L(+)-酒石酸GB/T 1618 工业氯酸钠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269 柠檬酸GB 998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T 20783-2006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HG3250 工业亚氯酸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二氧化氯消毒剂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是指用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商品态),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操作能产生游离二氧化氯(应用态)为主要有效成份的一种消毒产品。
二氧化氯含量用mg/L或百分比(%)表示。
3.2二氧化氯活化剂chlorine dioxide activating agent是一种加入到商品态二氧化氯制剂中,通过化学作用激发二氧化氯制剂产生游离二氧化氯的辅剂。
3.3中水graywater指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有关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
3.4一般物体表面 common subject surface家庭、公共场所中日常用品表面及交通工具上人体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桌椅、床头柜、卫生洁具、门窗把手、楼梯扶手、公交车座椅、把手和儿童玩具等的表面。
4 原料要求4.1亚氯酸钠按HG3250执行。
4.2氯酸钠按GB/T 1618执行。
4.3盐酸按GB320执行。
4.4硫酸GB/T 534执行。
4.5柠檬酸按GB/T 8269执行。
4.6酒石酸按GB/T 1294执行。
4.7主剂、二氧化氯活化剂等辅剂配方所用的其他原料和辅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质量要求和有关规定;其中砷(As)含量和重金属(以Pb计)含量的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
5产品技术要求5.1理化指标见表1。
8.5重金属的测定按GB 9985规定执行。
9标志和包装9.1消毒剂产品使用避光的塑料桶(瓶、袋)或玻璃瓶密封包装,密封可靠不得泄漏;塑料包装应使用不易老化和破损、气密性好、耐腐蚀、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包装规格依用户需要确定。
9.2产品的包装容器与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9.3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编号及GB/T191中规定的“防止倒置”和“防湿”标志。
10运输和贮存10.1运输产品在运输时应轻装轻卸,不得倒放、防止重压、剧烈碰撞和包装破损,避免日晒、雨淋、受潮,不得与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运输。
10.2贮存产品应贮存于避光、阴凉、干燥、通风处,切勿与酸类、有机物、易燃物及其它强还原剂接触或共同存贮。
11标签和说明书按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规定执行。
12注意事项12.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12.2不宜与其它消毒剂、碱或有机物混用;12.3本品有漂白作用;12.4本品对金属有腐蚀性;12.5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如消毒剂不慎接触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就医。
12.6注意贮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 &,nbsp; 附录A(规范性附录)消毒剂中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A.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A.1.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合于含量在10mg/L-250mg/L二氧化氯的测定,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mg/L。
A.1.2原理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190nm~ 6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观察二氧化氯水溶液特征吸收峰,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峰在360nm处,可作为定性依据。
但氯气在此也有弱吸收,产生干扰。
应采用二氧化氯水溶液在430nm处的吸收,吸光度与二氧化氯含量成正比,且氯气、ClO2-、ClO3-、ClO-在此无吸收,可作为定量依据。
A.1.3试剂A.1.3.1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A.1.3.2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氯。
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
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化氯带出,并通入纯水中配成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在每次使用前,其浓度以碘量法测定。
二氧化氯溶液应避光、密闭,并冷藏保存。
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在A瓶(洗气瓶)中放入300mL水,A瓶封口上有二根玻璃管,一根玻璃管(L1)下端插至近瓶底,上端与空气压缩机相接,另一根玻璃管(L2)下端口离开液面20 mm -30mm,其另一端插入B瓶底部。
B瓶为高强度硼硅玻璃瓶,滴液漏斗(E),下端伸至液面下,玻璃管(L3)下端离开液面20 mm -30mm,另一端插入C 瓶底部。
溶解10g亚氯酸钠于750mL水内并倒入B瓶中,在分液漏斗中装有20mL硫酸溶液(1+9,体积比)。
C瓶结构同A瓶一样,瓶内装有亚氯酸钠饱和溶液。
玻璃管(L4)插入D瓶底部,D瓶为2升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500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
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 -30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
整套装置应放在通风橱内。
图A.1 ClO 2发生吸收装置图启动空气压缩机,使适量空气均匀通过整个装置。
每隔5min由分液漏斗加入5mL硫酸溶液,在全部加完硫酸溶液后,空气流要持续30min。
将D瓶中所获得的黄绿色二氧化氯标准溶液放于棕色玻璃瓶中,密封避光冷藏保存。
二氧化氯含量按GB/T20783-2006中6.1测定,其质量浓度为250mg/L-600mg/L。
A.1.3.3 二氧化氯标准溶液:取一定量新标定的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液,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A.1.4仪器A.1.4.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1.4.2 石英比色皿(1cm)。
A.1.4.3 100mL容量瓶。
A.1.5 分析步骤A.1.5.1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4.0mL、10.0mL、20.0mL、40.0mL、80.0mL、100.0mL二氧化氯标准溶液(250mg/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成浓度为10mg/L、25mg/L、50mg/L、100mg/L、200mg/L、25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于430nm处测定吸光度值,以二氧化氯含量对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A.1.5.2样品测定直接取消毒剂溶液或其稀释液于430nm测定其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比较而定量。
A.1.5.3结果计算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含量按式(A.1)计算:………………………………(A.1)式中:ρ—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ρ1—样品测定液中二氧化氯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V1—所取消毒剂原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V2—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A.1.6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A.2 五步碘量法A.2.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用五步碘量法测定消毒剂中二氧化氯。
同时还可以测定消毒剂中的氯气、亚氯酸根离子、氯酸根离子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由亚氯酸盐、氯酸盐为原料制成的二氧化氯消毒剂。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L。
A.2.2 原理该法是利用不同pH值条件下ClO2、Cl2、ClO2-、ClO3-分别与I-反应来测定各响应物质的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Cl2+2I-=I2+2Cl- ( pH =7 ,pH ≤2 ,pH <0.1 )2ClO2+2I-=I2+2ClO2- ( pH = 7 )2ClO2+10I-+8H+=5I2+2Cl-+4H2O ( pH ≤2 ,pH <0.1 )ClO2-+4I-+4H+=2I2+Cl-+2H2O ( pH ≤2 ,pH <0.1 )ClO3-+6I-+6H+=3I2+Cl-+3H2O ( pH <0.1 )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作滴定剂,分步滴定反应产生的I2。
A.2.3 试剂A2.3.1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
A2.3.2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蒸馏水中加入亚硫酸钠,将氧化性氯还原为氯离子(以DPD检查不显色),再进行蒸馏,所得水为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
A2.3.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mol/L):称取26gNa2S2O3·5H2O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0.2g无水碳酸钠,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放于暗处,30d后经过滤并标定其浓度。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120℃烘干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05g~0.10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蒸馏水40mL溶解。
加2mol/L硫酸15mL和100g/L 碘化钾溶液10mL,盖上盖混匀,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10min后再加蒸馏水9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