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 总结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认识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
2、递等式的写法3、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6、判断游览时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游览,想象自己依次会看到哪些景物;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亲身观察,得出结论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连加: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二、连减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完整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包括(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有 (4) 个小月:包括(4 月、6 月、9 月、11 月),还有一个特殊的2 月,有 28 天或 29 天 .365÷7=52,也就是52个星期多1天.2 月有 29 天的年份叫闰年。
闰年的 2 月有29 天,闰年一年有 366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2天.平年比闰年少一天,那天是2月29日。
定有一个闰年是错的。
因为:也有8年一闰,如:1697年、1698年、1699年、1700年、1701年、1702年、1703年这些年份都是平年,1704年是闰年,这就是“8年一闰”了。
(天),闰年共计91天;第二季度包括:4 月、5 月、6 月共计:91 天;第三季度包括:7 月、8 月、9 月共计:92 天;第四季度包括:10 月、11 月、12 月共计:92 天;天.1)、将年份除以 4, 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2)、遇到末尾有 2 个 0 的整百年份,要将年份÷400,同样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党节;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次数比年龄少的,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分即 1 小时),一天(从凌晨 0 时起).去掉前面的时间词;(例如;中午11点就是11点.)中午 12 点之后:先去掉前面的限定词,再加上 12(例如:下午1时=1+12=13时);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小于 12 时:数字不变,在前面加上凌晨、上午或者中午。
大于 12 时:数字要减去 12,再在前面加上下午、晚上或者深夜。
意:化为24时计时法好计算).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虑裤子.如果上衣有2种,第二项有3种,那么搭配的方案就有(2×3=6)种.时,从低位开始乘;(2)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3)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知识点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节捐书活动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第二节运白菜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第三节节余多少钱1、、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四节里程表(一)1、根据里程表提出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 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四边形特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2.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3.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四边形特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3.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5.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 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四边形特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3.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知识点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知识点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四单元乘与除第五单元周长公式1.周长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第六单元除法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公式: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商 = (被除数-余数)÷除数第七单元年月日知识要点:1.年: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2.月:大月:1、3、5、7、8、10、12月;小月:4、6、9、11月平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4.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5.公式:1时= 60分 1分= 60秒半时= 30 分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第八单元可能性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 )天的月份叫(大月) ,有( 7 )个大月:包括(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有(4) 个小月:包括(4 月、6 月、9 月、11 月),还有一个特别的 2 月,有28 天或29 天。
2、2 月有28 天的年份叫平年。
平年的2 月有28 天,平年一年有365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1天。
2 月有29 天的年份叫闰年。
闰年的2 月有29 天,闰年一年有366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2天。
3、2 月29 日只有闰年才有,每四年才出现一次。
4、一年有4 个季度,第一季度包括:1 月、2 月、3 月,平年共计90天,闰年共计91天;第二季度包括:4 月、5 月、6 月共计:91 天;第三季度包括:7 月、8 月、9 月共计:92 天;第四季度包括:10 月、11 月、12 月共计:92 天;
5、每年的下半年天数都相同,都有184 天。
6、每年的上半年天数有所不同,平年上半年有181 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 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如果年份的个位是单数,那么一定是平年。
判断方法:1)、将年份除以4(4 年一闰)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2)、遇到末尾有2 个0 的整百年份,要将年份除以400,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8、1月1日是元旦;2月14日是情人节;3月8日是妇女节;3月12日是植树节;4月1日是愚人节;5月1日是劳动节;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12月25日是圣诞节。
9、小明今年12岁了,他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29日。
10、一天有24 小时,时针走2 圈。
(时针走一圈12 小时,分针走一圈60 分即 1 小时),一天(从凌晨0 点起)11、普通计时法→ 24 时计时法:中午12 点之前:数字不变,只要去掉前面的限定词;中午12 点之后:先去掉前面的限定词,再加上12;
24 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小于12 时:数字不变,在前面加上凌晨、上午或者中午。
大于12 时:数字要减去12,再在前面加上下午、晚上或者深夜。
12、“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问题一定要用后面的时间去减前面的时间,而且两个时间的计时方法一定要一样。
(都为24时计时法或都为普通计时法)13、搭配问题一定要注意顺序。
思考时要有先后顺序(先确定一项,再考虑另一项)。
如果第一项有a种,第二项有b种,那么搭配的方案就有(a×b)种。
14、日历中的规律:1)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
2)数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7,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
3)九个数中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横着竖着正中间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4)九个数的和是正中间那个数的9倍。
15、乘数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零。
16、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零,商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零。
如:20÷4 = 5
17、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1)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开始乘。
(2)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上。
(3)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8、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连乘:①乘数的位置可以随意交换②只要有一个乘数是零,积就是零。
19、0 乘任何数都得零,1 乘任何数还得原来的数。
0加任何数还得原来的数。
20、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速度×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
收入-花费=节余,收入-节余=花费,节余+花费=收入
21、两个乘数的和不变,那么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乘积要大一些。
22、乘数中间有0,积中间不一定有0.
23、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4、求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围成周长各小段的长度的和。
25、找周长要注意:①沿着边线找②从哪点出发要回到哪点
26、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长+宽= 长×2+宽×2 = ﹙长+宽﹚
×2
条件:必须知道一个长和一个宽或一个长加一个宽的和
27、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
28、用铁丝折成正方形,铁丝的长度就是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
29、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较短的一条).
30、由四个小正方形拼成大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大正方形周长的2倍,或四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比大正方形多4条大正方形的边长。
31、正方形的周长扩大几倍,它的边长也扩大几倍。
32、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一定也相等。
3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34、小数的组成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5、小数的读法:如5.98读作五点九八,也就是整数部分和整数的读法一样,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就像读电话号码一样,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36、小数点后面有一位数的我们叫做一位小数,如7.9 8.6 4.7 0.1等等;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的我们叫做两位小数,如0.01 7.89 6.34
37、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如6.78元表示6元7角八分,也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表示几分,如果出现表示7角,我们用小数表示是0.70元,生活中表示价格习惯上保留两位小数,当然表示成0.7也对。
38、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米=10分米=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
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十分之一米,表示成小数是0.1米,注意0.1中的1表示1分米,分母是10的分数,表示成小数是一位小数。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1厘米,也就是一百分之一米,表示成小数是0.01米,0.01中的1是1厘米,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成小数是两位小数
这里注意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几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分米,小数点后面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39、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他就大;如果整数部分一样,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大的它就大;如果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又一样,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大的它就大。
40、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1、不管从哪个方位观察,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例如: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
42、当我们从某一方位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都是相邻的面;不可能从某一方位同时看到物体相对的面。
43、正确辨认方位的方法:正面,上面和侧面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以观察者所站的位置来确定。
44、从左面观察和从右面观察是不一样的;从正面观察和从背(后)面观察不一样,位置恰好相反。
45、在计算混合运算时,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法,最后算加减法。
46、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
=10毫米
1毫米=0.1厘米1厘米=0.1分米1分米=0.1米
1元=10角1角=10分1分=0.1角1角=0.1元1分=0.01元
7.89元=7元8角9分 2.08米=2米0分米8厘米
元. 角分米. 分米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