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 总结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认识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
2、递等式的写法3、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6、判断游览时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游览,想象自己依次会看到哪些景物;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亲身观察,得出结论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连加: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二、连减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 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 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四边形特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3.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5.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与代数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运算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5、质量单位千克、克、吨6、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7、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1、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2、周长的认识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统计与概率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
10×3=30,2×3=6,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一、钟面上有3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二、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三、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四、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五、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六、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七、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八、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九、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结过时间=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二、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三、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四、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五、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六、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混合运算1.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 认识小括号“()”,知道其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二、观察物体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加与减1. 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 10 再减。
2.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四、乘与除1.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 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被除数 0 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商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 0。
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用一位数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商相加。
五、周长1.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 长方形的周长 = (长 + 宽)× 2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4 。
六、乘法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七、年、月、日1. 认识年、月、日:一年有 12 个月,其中 1、3、5、7、8、10、12 月是大月,有 31 天;4、6、9、11 月是小月,有 30 天;平年 2 月有 28 天,闰年 2 月有 29 天。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必考要点(北师大版)

知识点二、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节捐书活动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第二节运白菜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第三节节余多少钱第四单元乘与除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知识点:1、整十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第五单元周长知识点1:什么是周长1、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总和或者说绕一个图形边线一周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3、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知识点二:长方形的周长1、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长=(周长-宽×2)÷2”或“长=周长÷2-宽”(5)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宽=(周长-长×2)÷2”或“宽=周长÷2-长”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可以把4条边长加起来;(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1)长边靠墙,(2)宽边靠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总结
第七单元总结
认识年、月、日及一年有12个月,大月是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小月是4、6、9、11月,每月有30天,平
相互关系年的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的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
认识平年和闰年闰年:2012年、2008
年……
平年:2011年、2010
年、2009年、2007
年……
根据公历年份直接判断: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
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
百数的,先画去末尾的两
个0,再除以4
24时记
时法22:00是晚上
10:00,19:00是晚上
7:00,8:00是上午
8:00
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
正好走两圈,共24时,采
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
法,叫24时记时法
普通记
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化下午2:00用24时计
时法表示是14:00
夜里0:00至中午12:00
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
法的对应时刻相同,只是
普通记时法加了限制词;
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记时
法与24时记时法的对应
时刻相差12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新星书店的营业时间
是早上的8:00到晚上
6:00,全天共营业10
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
时间
时间单位的转换1日=24时,1时=60
分,
1分=60秒
时、分、秒的转化是日常
基本知识
第八单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