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事迹简介(最新)
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7篇)

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7篇)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精选7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击疫情的英雄事迹篇1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
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
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
他回家告诉了董芳。
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
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
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
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
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
”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
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
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
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
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
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
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
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抗疫中牺牲的英雄事迹(精选7篇)1秘书

抗疫中牺牲的英雄事迹(精选7篇)抗疫中牺牲的英雄事迹篇11.王兵,女,汉族,1947年10月出生,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武汉市洪山区王兵西医内科诊所主治医生。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医疗资源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王兵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开门接诊救治患者,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疫情,于2023年2月18日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2023年3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2.冯效林,男,汉族,1954年5月出生,湖北武汉人,1973年10月参加工作,生前系黄陂区人民医院中医科返聘的副主任医师。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冯效林所在的盘龙城院区被黄陂区防控指挥部作为定点医疗机构收治患者,他每天坚持接诊救治患者,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疫情,于2023年2月27日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3.江学庆,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湖北洪湖人,中共党员,1986年7月参加工作,生前系武汉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党支部书记、主任、主任医师。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江学庆同志坚守岗位,在临床一线承担诊断及治疗工作,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疫情,于2023年3月1日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2023年3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4.刘智明,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湖北十堰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生前系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刘智明同志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救治新冠疫情患者,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疫情,于2023年2月18日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2023年3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5.李文亮,男,满族,1985年10月出生,辽宁锦州人,中共党员,2011年7月参加工作,生前系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最美抗疫英雄事迹简介5篇

最美抗疫英雄事迹简介5篇最美抗疫英雄事迹简介篇1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面前,圣泉街道政法书记__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应对着疫情防控指挥部一道道指令、应对着各村(社区)摸排中一天天刷新的数据,他沉着冷静,果断干练;在阻击疫情面前,他超前谋划,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圣泉街道疫情阻击战中作出了进取贡献。
战“疫”一线的急先锋疫情发生时,正好临近春节,作为圣泉街道党工委委员和政法书记,__主动请战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各项工作都来不得半点迟缓,从1月中旬至今,他每一天值岗,牵头防控日常工作及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宣传组工作,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从未有过一天休息。
就连大年三十,也埋头在办公室里联系、协调疫情防控工作,草拟各类防控疫情的方案、通知。
1月23日,圣泉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正式成立,各项防控工作也在迅捷、有序、高效的开展。
作为指挥部副指挥长,疫情防控成了__日常工作的靶心,艰巨的任务、繁杂的工作如万箭齐发般集中指向他。
1月24日,街道相关班子成员、职能部门相继到位履职,__就第一时间召集会议,明确各级职责分工,截至目前先后组织召开决策、业务、调度会50余次,利用学习强国视频模块调度、开会近10次,实现集中统一高效指挥。
防控工作虽然已经进入正轨,但有时任务一急,饭顾不上吃,一两桶方便面常常就是他一天的“主食”。
事情繁多,加班到十一、二点也早就变成了家常便饭,他常说:“疫情工作很紧迫,真恨不得能变成三头六臂。
”疫情“大考”中的实干家一个多月来,__坚决按照“存量防扩散、增量防输入”要求,部署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任务。
白天他要统筹协调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不仅仅要进村摸排、宣传、走访,还要对突发的情景及时处理。
晚上还得到村上、社区上督查、查看值班值守情景,每到一处,他都仔细检查小区进出台账登记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是否到位。
对全街防控疫情的上报数据他坚持亲自把关,在确保各种数据按时准确上报的同时,对汇总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党工委、办事处的下一步防控工作供给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议。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精选5篇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精选5篇武汉胜,湖北胜;湖北胜,中国胜。
为了支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无数抗疫英雄奔赴前线,顽强与疫情抗战!那你知道抗疫英雄人物事迹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疫英雄人物事迹精选5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1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只有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才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平舟镇董联村,有着32年党龄、刚从医院治疗结束回家的村主任__,在全县启动疫情防控工作后,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和村里的党员、群众一起奋战在防疫一线,共同守护村寨的平安。
2019年12月,正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期,董联村村主任__在一次为群众补短板的工作中,头部受伤,陷入昏迷,同事将其送医治疗二十多天后才苏醒,在医院治疗结束后,恰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得知这一情况后,__主动申请返回工作岗位。
“只要没倒下就得上,农历新年初一我就来上班了,因为我家离这里近,村里面时时有群众找,不管怎样,我每天都坚持来这里上班、接待。
”董联村村主任__说道。
回到工作岗位后,虽然身体不好,但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每天,__都坚持和村里的党员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群众积极支持配合防控工作,让群众学会自主防控。
“我们到各组去排查哪些人是从外面回来的,我们要安排人跟进管控,在家不允许出门,在这段时间,不准人集中,这两天都在做这些工作。
”董联村村主任__向介绍日常的工作。
在入户宣传工作中,除了大力引导群众学会自我防控外,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准备举办酒席的群众,__也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群众取消或者延后举办酒席。
村民鲜永吉准备在最近几天为女儿举办婚礼,__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他讲解了群众大量聚集带来的疫情防控危险,鲜永吉在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带来的危害后,第一时间通知亲戚,取消了酒席。
“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也支持政府的工作,我们把酒席延期了,后面再办都行,疫情好了,政府准办,我们再办。
抗疫平凡人物事迹3篇(最新)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
那你知道关于我们心目中的抗疫英雄事迹都有哪些吗?大家创业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抗疫平凡人物事迹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抗疫英雄——钟南山2019年年末,在千家万户都在准备热热闹闹过新年之际,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疫情悄然到来,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之严重和来势汹汹都彻底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把原本祥和的过年氛围彻底打乱。
疫情如同一场战役打响,这时候所有冲向“战场”的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和白衣天使们。
其中有一位老人,他来自广州医学院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他就是钟南山院士,84岁高龄的他身先士卒不畏艰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临感染者身边,察看病情安慰患者。
记得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时,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
他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
在疫情如此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念。
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相关人员致敬!抗疫英雄白衣天使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中,你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依然坚守在一线,守护着一个个亟待救助的患者。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放弃了休息,舍弃了亲情,积极响应着党和人民的号召,不畏艰辛,驰骋疆场。
谢谢你们辛苦的付出,谢谢你们温暖的付出。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患者的守护神,是人民的希望,而我们则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我们将永远支持你们。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妈妈、老师常督促我好好学习,可我总是爱贪玩,学习没有动力。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5篇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5篇事迹可以展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情感风采和人生价值,完整记录事迹可以展现出个人的独特品质和潜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抗疫英雄事迹报告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篇1十四亿中国人的心,因为湖北疫情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数以万计的逆行者,因为湖北疫情不约而同的走在了一起。
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考验,人们常说灾难无情,可是面对这场无硝烟的战疫,中国人民完美的诠释了人间有爱的真谛。
接下来,就让笔者用三首歌词来讲诉这场战疫背后感人的故事。
第一首《你是谁》,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断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随着湖北战疫的打响,无数的逆行者选择成为了这场战疫的排头兵,他们,也是别人的子女,他们也是别人的父母,他们,也是别人的丈夫(或妻子)。
都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看着一批又一批援汉医疗队伍应召出征,大家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大家的泪水湿润了眼睛;在如此危险的时刻,他们疫无反顾的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用自己那双救死扶伤的手,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为我们带来了好的期盼;我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们只知道他们都有同样一个名字,叫做白衣天使;一句是党员的站在最前线,让我们知道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共产党员。
你选择保护大家,我来守护我们这个小家,面对着湖北疫情的严峻形势,一个个基层工作者放弃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假期,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挨家挨户摸排外地返乡人员、走村串街宣传预防知识、每天关注大家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居家隔离群众代购生活用品、每天24小时守在各个路口登记进出人员信息、每天晚上坚持夜巡等等都是他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
我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们只知道他们都有同样一个名字,叫做基层干部,让党旗飘扬在每一个战斗的角落,让我们知道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共产党员。
疫情挺身而出的英雄事迹(精选5篇)

疫情挺身而出的英雄事迹(精选5篇)疫情挺身而出的英雄事迹篇1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
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
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
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
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
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
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
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疫情挺身而出的英雄事迹篇22020年初,一场疫情横扫祖国大地,在卫县健系统驱毒战疫中她忙碌的身影让人动容。
17年前她曾参与抗击非典,17年后的今天,她又义不容辞投身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女,53岁,中共党员,是县卫健局副局长。
2020年春节,本该陪老人、丈夫、儿子、孙子好好过个春节,“一年忙到头,怎么也得和家人过个团圆年”。
抗疫先锋英雄人物事迹【通用10篇】

抗疫先锋英雄人物事迹【通用10篇】抗疫先锋英雄人物事迹篇1谭__,女,中共__市人民医院第四支部委员会书记,CT室负责人、放射医学副主任医师,__市人民医院疫情防控救治总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疫情突袭而来,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她,在院党总支部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带领支部党员干部职工迅速投入疫情防控斗工作,带头申请加入“陆医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队伍”志愿者、签署市委组织部下发的承诺书。
科学防治,身先士卒。
组织全科室开展防护培训,手把手、一对一培训穿防护服,不厌其烦的指导,逐一规范过关;对发热疑是病例身临现场监督指导技术员着穿防护服,细心检查确认无职业暴露才允许进入操作室对病人进行检查,病人离室后即刻组织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节流开支,心系集体。
疫情当前,医疗物资缺乏,谭迎杰带头节约医疗物资,对未接触疑似病患的医务人员,要求口罩用医用酒精喷洒或紫外线消毒后继续使用,没有面屏时我带领大家按照网上制作方法做简易面屏,除了科室用之外,还分一些给急诊内科、传染科的同事使用;购买塑料袋当鞋套使用等。
抗疫先锋英雄人物事迹篇2疫情当前,广大领导干部、党组织、党员要立即行动起来,坚定信心、冲锋在前,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靠前指挥,领导干部要站稳防疫“C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当前疫情蔓延形势严峻,防控是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把防控责任担当扛在肩头,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心上,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检验自身的镜子,挺身而出,靠前指挥,站稳疫情防控的“C位”,充分发挥“领头雁”效应。
“C位”不是办公室的座位,而是疫情防控一线的“战位”。
面对疫情,领导干部更要敢于走到基层去、走到群众中去,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全面掌握疫情、及时指导部署、快速采取行动,确保这场阻击战打得好、打得准、打得赢。
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C位”,才能获得人民群众心中的“C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疫情防控以来,__同志始终工作在最前沿,时刻奋战在监管的一线,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难,就有他的身影。
他以身作则,忘我工作,以高度的工作热忱激发起全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要奋勇争先。
责任在肩,就有使不完的劲。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__所长接到局里的紧急通知,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春节假期取消,工作人员迅速返岗迎战疫情。
作为一所之长的他,尽管老岳父生病住院需要照料,他毫不犹豫不顾小家顾大家,第一个来到所里,由于过年不少工作人员已经外出和家人团聚,所里面临严重人手不足、工作任务重的难题。
他就第一个冲在前面,勇挑重担,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大家。
从大年初三开始,一连十几天,他一天没有休息,每天第一个到单位,安排好一天的工作,他又走街串巷检查防控措施的到位,处理消费者投诉,哪一件工作没有到位,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始终坚守在监管和防控的第一线,每天走的最晚也是他。
这些天每天他既要监管疫情防控所需物品的物价、食品药品安全,又要处置投诉举报、宣传防控知识……又得为了90岁高龄的岳父突然生病住院照顾操心,为此,他晚上陪床、第二天照常上班,单位医院“两边跑”,工作家庭“两肩挑”,爱人心疼他,感到他太累了,不让他去医院陪床了,他说:不要紧,挺一挺就能过去。
长时间奔波在防疫一线,铁打也难经受得住,他原来有伤的腿,导致腿疾复发,大家建议他休息一下,他说:“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只有党员干部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才能带动广大党员行动起来。
他每天吃着止痛药,拖着病腿,践行着一名党员干部“疫情当前,岂能轻伤就下火线”的入党誓言和初心。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全所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自防控疫情工作开展以来,珠海路所受理投诉111起和舆情2起,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收到一致的好评。
防控就是责任,党员干部就是要靠前指挥,不畏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疫情防控的重点防止人群的感染,市立医院东部院区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位于珠海路所辖区内,这个区域的监管人员本是一位年轻女同志,但面对疫情期间风险系数高的问题,__他主动靠前,承担起市立医院东部院区的监管责任。
凭着护目镜,一次性医用口罩,一顶帽子,就是他全部的防护装备,显得十分简陋单薄,一天一天,从未间断。
他在市立医院东部院区检查时说:“党员干部危难险重面前就不能打退堂鼓,有人建议我在后面坐镇指挥,这怎么行?要打赢这场硬仗,就得靠前指挥,勇挑重担,带领大家主动作为,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每天,他都会带头对已开业、待开业业户进行点对点摸排,和全所工作人员一起在摸排基础上建立台账,确保一家也不能漏。
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在全所形成一种人人向前一步的氛围。
目前该所已经对辖区开业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做到开业业户100%走到,特别是单位食堂、药店及人员聚集的大型超市麦凯乐,因为疫情防控风险高,能够做到反复查,重点查。
同时疫情宣传材料发放到位,目前该所已发放宣传材料160份。
在__所长的带领下,珠海路
所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工作热情也得到了经营单位的认可,纷纷为工作人员的耐心细致点赞。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__“争先”、“靠前”,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更能凝聚合力,一定能打赢得这场轰轰烈烈的疫情防控保卫战。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_公立总医院ICU护士长、副主任护师_,就是这样一个无惧危险、义无反顾的共产党人。
2月4日,虽然是阴霾天气,但注定将是许多_市民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_主动请缨,向党组织递交了战书,成为_公立总医院首位援鄂医疗队员。
上午11点,_接到医院护理部同事的通知,请她于12点前回家收拾出差用品,准备集结,奔赴_。
此时,_正在_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学观察点,给观察对象量体温、测血压,纾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_几天前就主动申请到_市防控疫情最危险的医学观察点岗位工作。
她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浅蓝色的羽绒服,坚定的眼神和亲切的态度,给被隔离群众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来接_回家的工作人员一再催促,可她放心不下观察对象,反复叮嘱前来交接工作的同事,“老李有高血压,照顾的时候要仔细点,要提醒他定时吃药,多运动”“小林胆子小,告诉她别害怕,在这里是最安全的”......十几分钟时间,仿佛有一个世纪一般漫长,她交代了这个事儿,想了想,又交代那个事儿。
_回到家里,看得出家人的担心和焦虑,但她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说多了怕情绪失控。
因为之前抗击过非典、支援过汶川抗震救灾,所以_也算积累了一些打硬战的经验。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她把所有脑袋里能想到的东西往包里装。
手机不停地响,她知道这是领导在催促集结,是使命的召唤。
11点半,_公立总医院门诊大楼,医院护理部为_准备的两大箱医学装备,已经在大厅码放妥当。
同事们为她准备了“太平面”,招呼她趁热吃。
望着碗里热腾腾的面条,_吃掉了放在最上面的两颗荷包蛋。
不到几分钟,来为她送别的同事集聚得越来越多,有本科室的,还有其他科室的,站满了大半个大厅。
“今天出征_,变得是工作场所,不变的是使命、责任、担当!感谢大家的关心,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
请大家放心,我必定平安凯旋。
”看见汹涌的人潮,_的眼眶泛红,忍不住哽咽了起来。
出征消息已经传开,同事一个一个打电话,或通过微信问_需要什么。
护理部督导张素艳、护理部干事鲍玲等人买来了酸奶、饼干、尿不湿、护理垫等。
还有一些同事带来了萝卜干、豆腐乳、辣椒酱。
出征仪式很简短,_跟医院领导和同事们匆匆合影。
萝卜干、豆腐乳、辣椒酱都来不及带上车。
_很高兴,这是战友亲人般的情谊,她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内心却已感动流泪。
车已启动,_叫同事们不要再送了,再送真的要哭啦。
正午十二点。
_踏上了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的疫情一线战场,还带着_市民对英雄的深深牵挂。
在重症病房,白衣战士们仍在日夜坚守,我们来认识吉林省援鄂医疗队的一位护士长高岚。
对高岚来说,这天是个好日子,她要为25床的患者撤掉呼吸机。
这位77岁的老人已经插管治疗17天,终于脱离危险要恢复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给患者插管时异常凶险,但拔管时的危险系数其实一点也不低。
由于不能使用镇静剂等药物,患者是保持清醒的,因此拔管时患者更容易咳嗽,大量携带着病毒的分泌物就会喷溅出来。
真正的考验在接下来的几分钟。
刚刚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为喉头水肿导致无法呼吸,高岚和床旁待命的麻醉师、ECMO团队,随时要做好抢救和二次插管的准备。
拔管操作一切顺利。
接下来,护士们就要24小时轮流守候在老人床旁,为老人叩背排痰,详细检查每一项监护指标。
重症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除了气道的护理,哪个床的患者需要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哪个床新生了疱疹,高岚都记在心里,悉心照料。
在护士们的眼中,高岚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又细致周到的人。
今年50岁的高岚从事护理工作已经30年,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2008年,又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火线入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一线,带领着100人的护理团队整建制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过去的一个多月,高岚所在的医疗队已经成功从生死线上拉回35位患者。
现在,尽管患者们恢复得越来越好,但高岚紧绷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