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基本技能(三基)
心内科三基试题及答案

心内科三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A. 心房B. 心室C. 窦房结D. 普肯野纤维答案:C2.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A. 冠状动脉痉挛B. 冠状动脉栓塞C. 冠状动脉炎症D. 冠状动脉畸形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A. 迅速降低血压B. 避免降压过快引起器官灌注不足C. 使用利尿剂D. 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答案:D4. 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不是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A. 呼吸困难B. 咳嗽C. 腹胀D. 少尿答案:C5. 下列哪种心律失常首选电复律治疗?A. 心房颤动B. 心房扑动C. 室性心动过速D. 室上性心动过速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症状包括:A. 心悸B. 胸痛C. 晕厥D. 呼吸困难答案:A, C, D7.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心绞痛发作?A. 情绪激动B. 重体力劳动C. 吸烟D. 饮酒过量答案:A, B, C8. 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A. 低血压B. 脉搏细速C. 意识模糊D. 四肢湿冷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9. 所有类型的心律失常都需要药物治疗。
(对/错)答案:错10. 心脏听诊时,心音的强度和性质可以反映心脏瓣膜的功能状态。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1. 简述心力衰竭的分级标准。
心力衰竭的分级通常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类,分为四级:I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日常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II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即使在小于日常活动量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V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任何活动都会加重症状。
12. 描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包括:- 持续性胸痛,通常超过30分钟,疼痛性质为压迫性或紧缩性,可放射至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
内科三基三严试题及答案

内科三基三严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以下哪项不是内科医生的基本功?A. 病史采集B. 体格检查C. 心电图操作D. 外科手术答案:D2. 内科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以下哪项是必要的?A. 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B. 依赖经验判断C. 依赖病人自述D. 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内科治疗的基本原则?A. 个体化治疗B. 综合治疗C. 单一药物治疗D. 长期随访答案:C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属于内科三基?A. 基本理论B. 基本知识C. 基本技能D. 基本操作答案:A、B、C2. 内科三严指的是哪三个方面?A. 严谨的诊断B. 严格的治疗C. 严肃的态度D. 严肃的医德答案:A、B、C三、判断题1. 内科医生在处理病人时可以完全依赖辅助检查结果。
()答案:错误2. 内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答案:正确3. 内科医生不需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内科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如何做到严谨?答案:内科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做到严谨,首先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进行体格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避免片面依赖某一项检查结果。
同时,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断计划,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2. 请简述内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如何做到严格?答案:内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做到严格,首先需要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同时,应注重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案例分析题1. 患者,男性,5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
体格检查: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0%。
胸部X光片显示双肺下部有片状阴影。
什么是三基

什么是三基?什么是三严?护理核心制度什么是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什么是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功,是医疗质量的基本要素。
“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是达“三高”(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实现“全优”(全程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术前患者访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医技三基三严的内容

医技三基三严的内容医技三基三严是指医疗技术的基本原则和严格要求,是医疗行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包括医技三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以及医技三严:严谨、严密和严肃。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技三基三严的内容。
一、医技三基1. 基本技能:医疗技术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如医疗器械的操作、病人的护理技术等。
这些技能是医疗工作的基础,对于保证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2. 基本知识:医疗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只有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 基本素养:医疗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如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素养是医疗技术人员必备的品质,能够保证医疗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二、医技三严1. 严谨:医疗技术工作要求严谨,即在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细致,不出差错。
医疗技术人员需要遵循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步骤,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严密:医疗技术工作要求严密,即要求准确无误。
医疗技术人员需要仔细观察、仔细分析,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及时记录和传递相关信息,确保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严肃:医疗技术工作要求严肃,即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
医疗技术人员需要以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不得懈怠。
同时,还需要保护病人隐私,尊重病人的权益,确保医疗过程的合法性和人性化。
医技三基三严是医疗技术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医疗行业的核心价值观。
只有医疗技术人员具备了良好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才能够保证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只有在严谨、严密和严肃的工作氛围下,才能够进行准确、可靠的医疗技术工作。
医技三基三严不仅是医疗技术人员的职业要求,也是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
只有在医技三基三严的指导下,医疗机构才能够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了贯彻医技三基三严的要求,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医技三基三严的内容

3
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医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明礼仪,对患者 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
遵循临床路径和诊疗指南
01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遵循临床路径和诊疗指南
进行规范化治疗,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02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检查项目和药物,避免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医生应积极与同事、护士、药师等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为 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
持续学习医学新知识
医生应持续学习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更新 自己的医学知识库,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
医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与同行专家进 行交流和探讨,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和临床思路。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及调节
生理学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及调节
02
01
特殊感觉器官的生理功能
病理学
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和转归
各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药理学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药物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原则
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和用药注 意事项
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 的用药原则
过度检查和滥用药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认真书写病历和处方
03
医生应认真书写病历和处方,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
,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 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院三基考试

医院三基考试引言概述:医院三基考试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评估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伦理方面的能力。
通过这一考试,医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技能,为将来的医学实践做好准备。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三基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一、临床实践1.1 病历记录:医学生需要掌握病历记录的基本要求,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计划等内容。
1.2 临床技能:医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如血压测量、心肺听诊、注射技巧等,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运用。
1.3 临床推理:医学生需要具备临床推理的能力,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医学基础知识2.1 解剖学:医学生需要熟悉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等。
2.2 生理学:医学生需要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2.3 病理学:医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三、医学伦理3.1 患者权益:医学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权益和隐私保护,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3.2 医学道德:医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包括诚实守信、尊重患者、保守医学秘密等。
3.3 医学伦理决策:医学生需要学会面对伦理决策问题,如生命伦理、病人权益冲突等,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处理。
四、考试要求4.1 知识掌握:医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4.2 时间管理:医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考试时间内完成所有考题,避免时间不足导致遗漏。
4.3 答题技巧:医学生需要掌握答题技巧,如仔细阅读题目、理清思路、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等,以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五、总结医院三基考试是医学生评估自己医学素养和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临床实践、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伦理的考核,医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摘要:1.中医三基训练的定义与意义2.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3.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与实践4.中医三基训练的效果与应用正文:中医三基训练,即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它旨在加强中医临床医师的基本功,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中医三基训练的定义与意义中医三基训练,是指通过对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使医师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念、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
中医三基训练对于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熟练临床技能的高素质医师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基本知识:涉及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学科的知识。
3.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
三、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与实践中医三基训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1.课堂授课:系统讲解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员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念。
2.实践操作: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形式,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并掌握中医基本技能。
3.考核评价:定期进行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
四、中医三基训练的效果与应用通过中医三基训练,学员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三基训练成果显著,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医三基训练是对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中医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医生“三基”手册三基手册

实习医生“三基”手册郧阳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编印2006年8月主编:涂汉军、刘菊英副主编:张永、李涛、朱涛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万楚成、王芳、王玮、王平年、王明华、王治校、兰明银、冯景、刘小涛、刘先军、吴瑞霞、宋鑫、张琴、张卫国、张庆红、张建鄂、李涛、李谦平、杨华强、屈振繁、罗国仕、罗国君、罗昌霞、姚启盛、柯尊严、段波、赵宗彬、郭家龙、黄力、曾少波、温国宏、谢国建、廖有乔、戴志坤编审:王伦长、张群林、彭司惠、郭仁慈、任思群责任编辑:张永、冯景内容提要为做好对临床实习医师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临床实习效果,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我们组织附属太和医院各相关科室编写了本手册。
本手册内容包括基本理论题库、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实习教学规范及附件四部分。
其中,基本理论题库是最重要的部分,由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题库组成,共440题,均包括试题和标准答案。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主要介绍了实习中最常用到的技能项目的规范操作步骤,如全身体格检查、内科穿剌技能、外科无菌技术和手术操作、换药、拆线等操作规范;实习教学规范对实习环节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科内小讲课、出科考试等进行了规范;附件则收录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对临床实习及技能操作的考评标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受篇幅所限,本题库并未能涵盖各专科需要掌握的全部内容,仅涉及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因此,此题库以外的许多专业理论仍需要实习医师从教科书上主动学习和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如有疑问应随时向带教老师请教。
责任编辑:张永、冯景序医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是一个逐步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要经历由基础知识到专业知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技能等一系列学习和培训过程。
临床医学具有综合性特点,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医学以人为服务对象。
临床工作面对的又是病人,是以病人为目标,以治疗为手段。
由于病人的复杂性,决定了临床医学的不确定性,因此,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习的关键。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实习医生对某种疾病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决定,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要通过对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强化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各专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要点,培养其严谨的临床思维和良好的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基本技能一、胸膜腔穿刺术(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一)适应证(1分)常用于查明胸腔积液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给药等。
(二)禁忌症(2分)1、呼吸功能不全者,但治疗性胸腔穿刺缓解症状者除外。
2、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
3、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或正接受抗凝治疗者。
4、患者不合作。
5、疑为胸腔包虫者,以避免感染扩散。
6、正在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和原有肺大泡者为相对禁忌症。
(三)操作方法(5分)1.患者面向椅背骑跨在坐椅上,前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下颏置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45°仰卧位,患侧上肢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通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为穿刺点。
中、小量积液或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胸透或B超检查定位。
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盖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进行浸润麻醉,直至胸膜壁层。
5.术者用血管钳夹闭穿刺针后的橡皮管,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徐徐刺入,当针锋阻力突然消失时,表明已进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或令助手放开止血钳,并用止血钳沿皮肤固定穿刺针,以防止穿刺针位置移动。
进行注射器抽液,抽满后助手再次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而后取下注射器,将胸水注入量杯中计量。
6.抽液毕,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拔出穿刺针,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四)注意事项(2分)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胸膜腔感染。
2.进针不可太深,避免肺损伤,引起液气胸。
3.抽液过程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始终保持胸膜腔负压。
4.抽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持续性咳嗽、气短、咯泡沫痰等现象,或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胸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并进行急救术。
5.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立即送检胸腔积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脱落细胞检查。
治疗性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应尽量抽净,若脓液粘稠可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行抽液。
6.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刺破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二、腹腔穿刺术(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一)适应证(1分)1.常用于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确定病因或腹腔给药。
2.穿刺放液,减轻因大量腹水引起呼吸困难或腹胀症状。
(二)操作方法(5分)1.患者通常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少量腹水可取向患侧侧卧位,并嘱患者排尿。
2.穿刺点选择①通常选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②少量腹水病人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此常用于诊断性穿刺;③包裹性分隔积液,需在B 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3.自穿刺点自内向外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逐层向下浸润麻醉直到腹膜壁层。
4.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水20~100ml送验。
当大量腹水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针座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用胶布固定针头,腹水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中记量。
橡皮管上可用输液夹调整腹水流出速度。
5.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
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三)注意事项(2分)1.腹腔穿刺前须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损伤充盈膀胱。
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一次放液通常不超过3000ml。
3.若腹水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4.术后嘱患者仰卧,使穿刺孔位于上方,可防止腹水渗漏。
若大量腹水,腹腔压力太高,术后有腹水漏出,可用消毒火棉胶粘贴穿刺孔,并用蝶形胶布拉紧,再用多头腹带包裹腹部。
5.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观察病情变化。
6.作诊断性穿刺时,应立即送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检查。
(四)禁忌证(2分)1.肝性脑病先兆放腹水可加速肝性脑病发作。
2.结核性腹膜炎有粘连性包块者。
3.非腹水患者,包括巨大卵巢囊肿,包虫病性囊性包块。
三、腰椎穿刺术(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㈠适应症(1分)1.诊断性⑴检查脑脊液的性质成分,对诊断颅内炎症(脑膜炎、脑炎等)、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寄生虫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⑵测定颅内压力,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减低。
⑶检查脑脊液的动力学,了解椎管内是否阻塞及其程度。
⑷注入造影剂或核素等介质以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2.治疗性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某些颅内炎症时,放出有刺激性的脑脊液以缓解头痛等临床症状。
⑵鞘内注入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等。
㈡禁忌症(2分)1.颅内压明显增高,已明确后颅凹占位病变或已有脑疝迹象者。
2.穿刺局部感染、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
3.垂危、休克及躁动不能合作者。
4.穿刺部位或颅底骨折脑脊液漏,腰穿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
5.高位颈段脊髓肿瘤,腰穿后可至脊髓急性受压,出现呼吸麻痹㈢体位和穿刺点(1分)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特殊情况下亦可取坐位进行穿刺,患者向前弯,双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使脊柱突出。
2.确定穿刺点,以两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棘突间隙进行。
小婴儿脊髓相对较长,穿刺部位可选择第4~5腰椎棘突间隙。
㈣术前准备(1分)1.术者准备术者应认真体检和备齐穿刺物品。
将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局麻药物、治疗用药和腰穿包等携至操作地点。
腰穿包内应有:腰穿针(成人19~20号,儿童22号)、测压管及三通管、5ml或10ml注射器、洞巾、纱布、棉球及试管3支等。
2.病人准备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帮助固定体位。
㈤具体操作(3分)1.按上述方法摆好体位,确定穿刺点。
2.操作者先戴口罩、帽子,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范围至少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3.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针体偏向臀部,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
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
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之后可嘱病人,头和腿稍伸直,呈放松体位,便于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压力计(一般为测压管)测量压力。
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 =10mmH2O)或40~50滴/min。
据临床需要作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秒,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
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
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6.撤去压力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必要时可在放液后用测压管再测一次脑脊液压力为末压(相对之前的为初压)。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去枕平卧4~6小时,多饮盐开水,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㈥注意事项(2分)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瘤先兆者,禁忌穿刺。
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
在后两种情况,又必须进行脑脊液检查时,可行小脑延髓池穿刺(详见专业书籍)。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注入药液。
推入药物时勿一次完全注入,应注入、回抽,每次注入多于回抽,如此反复多次,才可完成。
4.低颅压者可于腰穿放出脑脊液后,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防止术后头痛加重。
5.并发症及处理①头痛:最常见,多由于腰穿后颅内低压所致,特点为平卧时头痛减轻或缓解,而坐位或站立时症状加重。
治疗主要是补充液体如生理盐水500~1500ml,或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咸食,少进甜食,以免利尿,卧床休息,一般5~7天缓解。
②脑疝:最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颅内压增高或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者。
其腰穿后可引起钩回疝或枕骨大孔疝,延髓受压危及生命。
处理主要是予脱水剂,停止防液。
③腰背痛及神经根痛:多为穿刺不顺利或穿刺针损伤神经根引起。
④感染:未严格无菌操作引起。
6.腰穿损伤的鉴别:当腰穿发现脑脊液有血时,应鉴别是损伤所致还是非损伤性出血。
其方法有:①损伤性出血多有穿刺不顺利。
②自行凝固者为损伤性出血,而非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由于脑脊液搏动有去血中纤维素的作用和大量脑脊液稀释的缘故,通常不自凝。
③三管法:用3个试管取脑脊液,若三管颜色哟深变浅或转为无色为损伤性出血,而三管颜色均匀一致则为非损伤性出血。
④离心试验:将血性脑脊液离心后,其上层若无色透明、红细胞形态正常为损伤性出血,而非损伤性出血者红细胞皱缩。
⑤血性脑脊液经离心沉降后,其上清液溶血试验阴性者为损伤性出血,阳性者为非损伤性出血(因出血后2小时红细胞即溶解,放出氧合血红蛋白)。
⑥脑脊液红细胞计数鉴别:损伤性血性脑脊液中红细胞比例与周围血相称。
四、骨髓穿刺术(满分10分,最低扣分0.5分)一、适应证(2分)①贫血、出血的病因诊断;②长期发热的鉴别诊断;③肿瘤骨髓转移;④血液病等治疗效果的随访;⑤骨髓移植等。
二、、手术方法(6分)1.部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③胸骨穿棘点:在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一、二肋间隙部位。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选择: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可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穿刺点取俯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