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观后感

合集下载

【参考文档】中国馆观后感-word范文 (2页)

【参考文档】中国馆观后感-word范文 (2页)

【参考文档】中国馆观后感-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馆观后感中国馆观后感在电视上曾经无数次看到中国馆,当真的站在它的面前,我还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

中国馆不愧被誉为“世博之冠” ,耀眼的灯光映衬下,玲珑剔透却又气势磅礴,既蕴含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展现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转载请注明来自: / )我们达到的时候大概晚上 7 点钟了,排队的人流依然蜿蜒数百米,好不容易站在馆的正中下方,往上仰望,发现正中间矗立着几个巨大的扶梯,所以尽管整个中国馆十分巨大,可是并不笨重反而有些轻巧而精致的感觉。

队伍不断地往前挪动,终于看到了入口,入口其实就是个几个大电梯,每隔几分钟,往里面放十几个人,旁边还有另一个备用电梯没有开,想来是两个电梯换着开启,否则从早上 9 点到晚上 9 点,很难保证电梯运行的有效性;终于等到了我们进入电梯,进入电梯间的走廊处有个模拟的电视墙,上面模拟旅客坐在高速快铁的样子,而事实上我们就是进入了一个直梯而已,很快到了中国馆的最高层,从电梯出来发现周围全都是人,正觉得奇怪,广播里传来通知:“ 各位观众请注意,影院的大门即将打开,请大家顺序往里走,找座位坐好。

” 这才明白,原来电梯不停地搭载旅客上来,全部都暂时安排在影院外的广场等候,然后等上一场的旅客看完电影,这个时候电梯又运送了一大批旅客人到达,这个环节就这样循环往复。

和之前我看到的各国馆差不多,每个馆都是以一段短片开场,向观众全面生动地介绍这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地理以及令人骄傲自豪的成就,然后再让观众们开始参观,中国馆的短片是**执导的电影短片《历程》,十分震撼,因为它的幕布呈弧形,分为三段组成,加上头顶上也有巨大的圆形幕布,同时放映,自然场面壮观,短片以一个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个男孩子的视角见证了中国这30 年来的巨大变化 ...... 影片虽然只有十分钟,却让我为之感动为之自豪。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观后感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观后感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观后感
走进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那感觉真的很复杂,五味杂陈啊!
一进去,就看到好多来自咱们中国的文物。

那些精美的瓷器、古老的青铜器、还有一幅幅书画,就这么摆在那儿。

我当时就想,这些可都是咱老祖宗的宝贝啊,怎么就跑到这儿来了呢?心里头有点不是滋味儿。

你看那些瓷器,工艺超级精美,在灯光下闪着柔和的光,仿佛在诉说着古老中国的故事。

可这故事现在却是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被讲述着。

我就寻思着,要是它们能回到中国的博物馆,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展示,那该多好啊!
还有那些青铜器,带着历史的厚重感。

它们身上的纹路和锈迹,都是岁月的痕迹。

每一件看起来都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

不过呢,在这儿看到它们,总觉得有点孤单,像是被流放了一样。

书画作品也是,那笔触、那意境,都是中国文化独特的韵味。

可是在这个异国的博物馆里,感觉就像一群孩子在别人家里做客,虽然被照顾得还不错,但始终不是自己的家呀。

我在馆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越看越觉得难受。

这些文物,它们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

它们应该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现在却在大英博物馆里。

这真的让我很感慨,也很无奈。

我知道,这里面有很多历史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看到自己国家的宝贝在别的国家的博物馆里,心里就是过不去那个坎儿。

你要是也有机会去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看看,不知道你会有啥样的感觉呢?反正我是觉得,这一趟看下来,心里沉甸甸的,满是对这些文物的惋惜和对历史的感叹!。

游中国馆作文优秀8篇

游中国馆作文优秀8篇

游中国馆作文优秀8篇游中国馆作文篇一1月31日,我和父亲参观了中国馆。

看完之后,我觉得中国馆展示的内容非常丰富。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这一天,由于游客人数不多,我们很快就来到了中国馆,那里有69名游客。

高9米,屋顶设计为九宫格,顶部平台长宽为139。

在8米处,中国馆的内部和外部用七种不同色调的“中国红”着色,深深地、浅浅地融为一体,极具中国风味。

我记忆犹新的一个场景是清明上河图,它长128米,宽6米。

5米高,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用高科技手段让照片中的所有人都动了。

有人挑水,有人拉马,还有人在茶馆喝茶。

夜幕降临,许多灯笼被点亮。

我们似乎回到了数百年前的一个小镇。

另一个让我开心的场景是“寻找之旅”。

我们上了一辆小火车,遇水过桥,到达了四面八方。

到达“搜索之旅”第一个区域的“桥区”,小火车穿梭于桥间。

不一会儿,小火车来到了第二个区域。

这就是巧妙的“斗拱区”。

斗拱是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艺术斗拱形成了一个宏伟而令人震惊的矩阵。

然后我们去了第三个区域——“规划区”,也就是说,规则可以遵循,规则围绕。

小火车穿过隧道。

古老的。

城市建筑和当代的城市规划被投射在隧道的两侧。

最后,我们来到了“花园区”,这是“搜索之旅”中最关键的一个区域,那里的古典园林简单、精致、安静。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馆的设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爱中国!游中国馆作文篇二世博会闭幕后,中国馆又开放了。

我和外婆各自背着自己的背包来到中国馆。

我还记得那天上海下着暴雪,它让我牢牢记住了这次中国馆之旅。

经过一个小时的排队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中国馆的门口。

我抬头一看,中国馆真壮观,它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走进中国馆,有一个电梯。

电梯到了一楼,我慢慢走进去,发现电梯两旁各有两个窗口,这令我疑惑不解。

世博会中国馆观后感_小学作文

世博会中国馆观后感_小学作文

世博会中国馆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世博会中国馆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今天我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国馆心情无比高兴激动。

曾在电视上无数次看到介绍:中国馆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看到后觉得眼前一亮,颜色为中国红显得大气、沉稳、喜庆,有种想飞进去的冲动。

人很多,经过漫长的排队,乘上自动电梯,心情更激动了,电梯是以动车为题材的设计的,所以感觉就像坐在动车里。

乘电梯,来到多媒体影院大厅,感觉好壮观,首先观看的是一段主题影片《历程》,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很是震撼,感觉中国人的努力与刻苦!看完影片来到下一景区,会动的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厅内暗暗的,仿佛置身于黑夜中。

图片中人是活得,有的打着灯笼出门,有的划船,有的在买卖,有的回家,古代宋朝人的生活繁盛热闹、栩栩如生的跃然屏幕上。

中间观看了《秦始皇的四驾铜车马》《希望的大地》《超级水稻》。

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感,觉得太不可思议,太完美了。

随后来到了《童心畅想》两边墙上挂满了各地儿童的应征画作,充满了儿童天真烂漫的想像力,感觉是参观儿童画展好陶醉,童年真美好!最后参观了《低碳未来》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

大厅中还有从天而降的水像瀑布,像水柱,时有时无,水的形态各异,好看极了。

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看完中国馆我依然意犹未尽,我更深的了解中国文化﹑历史﹑未来。

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我爱我伟大的祖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5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5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5篇)第一篇:《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2014年03月18日(星期二)华民集团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了一次既深刻而又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在办公室雷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同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

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03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刚到达博物馆外面的时候,我们就被眼前这个雄伟的、气势磅礴的建筑物震慑了,博物馆的正面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金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

初次来到国家博物馆,置身其中的我感觉自己突然变得很渺小。

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找到了入口,待一系列安检过后,我们来到了展馆内部。

环顾四周,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基调,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央大厅,展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毛泽东书法作品;第二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毛泽东雕塑作品;第三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与毛泽东相关的油画、国画等绘画作品。

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几尊有着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毛泽东雕像,将毛泽东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多数展厅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层,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宽敞的走廊,走廊的左边是大美木艺展厅,此展厅所展览的近百件家具,均为中国明清时期家具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巅峰时期的代表。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明清家具的造型和工艺特点,感受明清家具所蕴涵的深厚、柔美、风雅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进而深刻认知中国古代家具之“大美”之所在!出来木艺展厅的对面是商邑翼翼展厅,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该厅展示内容主要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出土文物为主,是高度发达的商文明的物证。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朋友!今天就来聊聊我去了一趟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后的感觉。

哇,一提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我这心情立刻就像喝了三瓶红牛似的,兴奋得不得了。

我记得第一次踏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时候,那真叫一个震撼!那地方大得哟,我以为是走进了历史的迷宫。

刚进大厅,我就被一个大的不得了的大鼎镇住了。

你知道吗,那鼎就跟擎天柱似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愣是盯着它看了一会儿,心里嘀咕,这要是搬回家,恐怕得拆了房顶才塞得下。

馆里的宝贝儿可多了,就像走进了一个藏宝库。

我看到那些玉器、青铜器,不禁在想,哎呀,这几千年前的人手可真巧啊。

这么复杂的纹路,他们怎么整出来的呢?有些玉器光滑得都能当镜子用了。

我有次忍不住,就凑过去想摸一下,赶快又缩回了手,生怕被管理员瞪眼。

最让我着迷的还是那些古画。

我这个人啊,对画总是有点情结。

尤其是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就像一瞬间穿越到了古人那个时代。

那画里的人物眼神真是让人啧啧称奇,好像要从画里走出来对我说:“要不要来喝杯茶,聊聊人生?”哈哈,我这想法是不是挺傻?朋友们总说去博物馆就像读历史书一样无聊,但我觉得这地方可不止是看东西。

它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就像每次看到那些文物,我就忍不住想起历史课本里那些干巴巴的文字突然就鲜活了起来。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第一次看到兵马俑的复制品时,居然有种想请他们一起合个影的冲动。

当然,去这样的地方也少不了小插曲。

我一不小心在一个转弯处撞上了一个外国朋友,结果他一开口都是英格力士。

我结结巴巴地打了几个手势,把他逗得哈哈笑。

我心里一边尴尬,一边也挺开心,不禁感慨,这博物馆也是个联络世界的地方呢。

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也与时俱进,推出了各种新潮的互动展览。

有些还用到了VR技术,哎呀,我这个技术盲简直觉着自己像个老顽童。

不过呢,我还是最喜欢那些传统的老东西,感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比什么高科技都实在。

博物馆就像生活中的一丝宁静和惊喜。

走进去,总能暂时把烦恼抛在脑后。

世博中国馆观后感700字

世博中国馆观后感700字

世博中国馆观后感700字世博中国馆观后感在参观完世博中国馆之后,我的感受很难表达。

这个展馆给予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充分了解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整个展馆的设计非常充实,其中的演出和电影更是让我感到深刻。

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总结和思考。

一、文章结构清晰,排版整洁,语言流畅在整篇文章中,我力求清晰简洁,使读者容易理解和阅读。

我对观后感的结构进行了合理的安排,通过多次推敲来确定每段的内容。

同时,我也尽量让整个排版看起来非常整洁,让读者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我的感受。

二、展览中的电影、书籍或演出在整个展览中,有一些显著的电影和演出,它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让我充满感触的是“春节联欢晚会”。

演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汇集了大量现代元素,非常具有创意性。

整个表演充满了赞美中国文化和庆祝中国新年的气氛。

同时,世博中国馆中还有其他非常棒的演出、电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华大典”。

这部电影准确地描述了中国的历史,让观众对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影片中的画面、音乐和台词都非常出色,给人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三、感受和评价在观看电影和演出之后,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受。

这个展馆让我更加了解中国人民,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基础。

在表现上,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巧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对我而言,世博中国馆不仅是一个展览,更是一次心灵之旅。

每一个部分都让我感到震撼、感动,更加喜欢这个国家和它的文化。

四、台词、画面和音乐在观看“中华大典”电影时,我记住了很多精彩的台词和画面,这些细节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其中一个台词是“我们必须适应历史,发展历史。

我们要打破边界,跨越时空,开创未来的新篇章。

”在画面方面,电影中许多场景真正呈现了中国的优美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极为出色,让我感到非常温馨和激动。

五、学习和启发方面的总结和思考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还收获了许多启示。

参观中国馆心得

参观中国馆心得

参观中国馆心得
《参观中国馆心得》
今天我参观了[中国馆名称],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科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入中国馆,我立刻被其宏伟的建筑和独特的设计所吸引。

中国馆的外观独具匠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展现了中国的独特魅力。

馆内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展示的文物、艺术品和历史资料,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特别是看到了[具体的展品或文化元素],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平和创造力感到钦佩不已。

此外,中国馆还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我看到了许多先进的科技展品,如[具体的科技展品或技术],这些创新成果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和潜力。

通过参观中国馆,我不仅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创新能力。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自豪和自信,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总的来说,参观中国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对中国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参观将会对我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激发我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馆观后感
中国馆观后感
在电视上曾经无数次看到中国馆,当真的站在它的面前,我还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

中国馆不愧被誉为“世博之冠”,耀眼的灯光映衬下,玲珑剔透却又气势磅礴,既蕴含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展现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转载请注明来自:好范文网/) 我们达到的时候大概晚上7点钟了,排队的人流依然蜿蜒数百米,好不容易站在馆的正中下方,往上仰望,发现正中间矗立着几个巨大的扶梯,所以尽管整个中国馆十分巨大,可是并不笨重反而有些轻巧而精致的感觉。

队伍不断地往前挪动,终于看到了入口,入口其实就是个几个大电梯,每隔几分钟,往里面放十几个人,旁边还有另一个备用电梯没有开,想来是两个电梯换着开启,否则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很难保证电梯运行的有效性;
终于等到了我们进入电梯,进入电梯间的走廊处有个模拟的电视墙,上面模拟旅客坐在高速快铁的样子,而事实上我们就是进入了一个直梯而已,很快到了中国馆的最高层,从电梯出来发现周围全都是人,正觉得奇怪,广播里传来通知:“各位观众请注意,影院的大门即将打开,请大家顺序往里走,找座位坐好。

”这才明白,原来电梯不停地搭载旅客上来,全部都暂时安排在影院外的广场等候,然后等上一场的旅客看完电影,这个时候电梯又运送了一大批旅客人到达,这个环节就这样循环往复。

和之前我看到的各国馆差不多,每个馆都是以一段短片开场,向观众全面生动地介绍这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地理以及令人骄傲自豪的成就,然后再让观众们开始参观,中国馆的短片是**执导的电影短片《历程》,十分震撼,因为它的幕布呈弧形,分为三段组成,加上头顶上也有巨大的圆形幕布,同时放映,自然场面壮观,短片以一个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个男孩子的视角见证了中国这30年来的巨大变化......影片虽然只有十分钟,却让我为之感动为之自豪。

我们接着走进了下一个场馆,看到了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整幅被投放在巨大的墙面上,绵延上百米,最令人惊异的是里面的人是活动的,有打着灯笼出门的、划船的、卖货的、回家的,真的是栩栩如生,体现了历史和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

接下来,我们坐上小火车,观看由声光电组成并呈现给观众的时光走廊,可以观看到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然后进入第三个部分:未来的低碳城市,包括科技的展示:象无土栽培、风能发电等等。

从中国馆出来,大家开始讨论,有的人说比之前想象得有些失望,和之前
近一个小时排队来讲不是很值;而有的人觉得确实值得一看,非常震撼!
这其实是每个人的预期不同所造成的。

而我的观点是:整体而言,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个中国馆一定要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未来,帮助我们保持中国的特质,特别是帮助孩子们形成中国人的自豪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告诉他们:“我们是中国人!无论身在世界的什么地方,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根在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