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低聚物去除剂的研发

合集下载

涤纶染色时低聚物问题及解决方法

涤纶染色时低聚物问题及解决方法
纤维表 面 。 4 碱性染 色 。 Yi ag等 人研 究 表 明采 用具 有 耐 碱稳 q Yn i 定 性的分散染 料对 涤纶 纤维进 行碱性 染 色有利
二 、 除低 聚 物 的 方 法 去
近四十年来染色工作者为去除低聚物曾设 想许多办法 , 都 不 甚理 想 。 目前 解决 涤 纶 纤 但
机械上 的传感器等 自ຫໍສະໝຸດ 控制装置, 造成织疵或 突然停 机引起机 械故 障 。


低 聚 物 的形 成
低聚物是指涤纶单体在缩聚反应过程 中形 成的低分子副产物, 常约占涤纶纤维重量的 通 1 3%[ ] — 3 。其中以环状三聚物含量最 多, 约 占低聚物总重量的 7 %以上, 0 其对温度和化学 药品的具有高度稳定性 , 易聚集、 结晶, 熔点 约 为 30 . 1℃ 摩尔 分子量 为 56克 , 染色 温 度 为 7 在 10 3 ℃时水 中溶解度低于 2g/ , n L 这意味着 常 规水洗难 以去除纤维表面的环状低聚物 , 并且
如强 度高 、 光泽 好 、 用 、 耐 化学稳定性 强 、 耐霉蛀 等 。因此 自问世 以后 , 便受 到人们 的重视 , 广泛 地 应 用 于不 同行业 , 纺织纤 维 中 占有 重 要 的 在 地位 , 并且还在 继续发 展 。
1 环状低 聚物易沉积在 高温染色设备 的 .
不 同部位 , 阻碍染 液 的有 效循 环 , 降低 染色机 加 工 效率 , 从而引起 织物 产生色 差。 2 .染色 时从 涤纶 内部迁 移 到纤 维 表 面 的 低 聚 物将 有损 于纺织 而成 的涤纶 产 品 的质 量 , 如外 观 、 手感等 。 3 .涤纶纤 维 表 面 的低 聚 物 增 加 了纤 维 间 的摩擦 力 , 易加快 纺织机 械 的磨损 , 并且 在织 布 过 程 中引起织物 张力 的不均 匀变化 。 4 .涤纶纤 维 表 面 沉 积 的低 聚物 干 扰 纺 织

涤纶低聚物洗掉的条件

涤纶低聚物洗掉的条件

涤纶低聚物洗掉的条件
涤纶低聚物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原料,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电子等领域。

但是,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涤纶低聚物可能会残留在纤维或制品中,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洗掉涤纶低聚物是必要的步骤之一。

涤纶低聚物的洗涤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时间、pH值和洗涤剂等方面。

首先,温度是影响涤纶低聚物洗涤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涤纶低聚物的熔点较高,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洗涤,才能使其充分分解和溶解。

一般来说,涤纶低聚物的洗涤温度应在180℃以上,最好在200℃左右,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

时间也是影响涤纶低聚物洗涤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涤纶低聚物的分解和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洗涤时间应该足够长,一般在30分钟以上。

当然,洗涤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会造成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

pH值也是影响涤纶低聚物洗涤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涤纶低聚物的分解和溶解需要在酸性或中性环境下进行,因此洗涤液的pH值应该在5-7之间。

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涤纶低聚物的分解和溶解效果。

洗涤剂也是影响涤纶低聚物洗涤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涤纶低聚物的洗涤剂应该选择具有较强的碱性或酸性的洗涤剂,以便加
速涤纶低聚物的分解和溶解。

同时,洗涤剂的种类和用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控制。

涤纶低聚物的洗涤条件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

在实际生产和加工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便达到最佳的洗涤效果。

涤纶低聚物洗掉的条件

涤纶低聚物洗掉的条件

涤纶低聚物洗掉的条件涤纶低聚物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原料,其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洗涤去除不纯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涤纶低聚物洗掉的条件,并阐述其重要性与实践操作要点。

一、涤纶低聚物的洗涤条件1. 温度:洗涤涤液温度应控制在20~60℃之间,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降解,影响低聚物的质量。

2. pH值:洗涤液的pH值应在6.5~10之间,过高的酸度或碱度都会对涤纶低聚物产生不良影响。

3. 洗涤剂:选择适合涤纶低聚物的洗涤剂,最好选择无离子界面活性剂或非离子界面活性剂,以确保低聚物无负面影响。

4. 时间:洗涤时间根据低聚物的类型和洗涤情况而定,通常在30~60分钟之间。

5. 水质:洗涤液的水质应选用纯净水或蒸馏水,避免硬水和含杂质的水影响低聚物的品质。

6. 机械刺激:涤纶低聚物较为脆弱,应避免机械刺激,如搅拌、搓揉、挤压等。

二、涤纶低聚物洗涤的重要性1. 去除杂质:涤纶低聚物生产过程中,常会夹杂着一些不纯物质,如催化剂、异构体、残留溶剂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洗涤,这些杂质会影响到低聚物的品质。

2. 去除催化剂残留:涤纶低聚物的生产过程中,催化剂是必需品,但如果残留在低聚物中,会影响到纤维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3. 提高纤维质量:涤纶低聚物的品质对于最终纤维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低聚物的品质不好,纤维的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三、涤纶低聚物洗涤的实践操作要点1. 按照涤纶低聚物的特性选择洗涤剂,控制好洗涤液的pH值和温度。

2. 涤纶低聚物应先进行浸泡,再进行温和的搅拌,注意避免机械刺激。

3. 洗涤后应进行充分的清洗,以防止洗涤剂残留。

4. 涤纶低聚物在洗涤过程中应避免受潮或受污染。

5. 洗涤后,涤纶低聚物要适当脱水,但脱水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对低聚物产生不良影响。

控制好涤纶低聚物的洗涤条件,能够提高纤维的品质,保证产品的质量。

进行涤纶低聚物洗涤的实践操作十分重要,需要注意实践要点。

四、涤纶低聚物洗涤的可能问题和解决方法1. 洗涤剂选择有误,导致低聚物不纯或产生降解。

去油剂在涤纶织物染浴中的应用

去油剂在涤纶织物染浴中的应用

去油剂是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去污力和乳化分散能力,用于涤纶织物及其混纺织物上的精炼染色助剂。

特性:
去油剂在对化纤油剂、氨纶油剂的乳化分散能力,对聚丙烯酸酯类浆料的酸性抗凝聚效果,对分散染料、涤纶增白剂的高温分散性能方面性能优异。

此外,去油剂在染色浴工艺中对色光影响小,与匀染剂复配性能好,对短流程同浴工艺常出现的油剂反沾、染料凝聚、色点色斑等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

应用:
1.主要用于涤纶织物染浴中退浆、去油,一浴法使用。

由于去油剂在酸性
条件下去污力强,它能去除涤纶纺织蜡和涤纶低聚物,能防止蜡斑和低
聚物斑;也可用于涤、锦、毛、麻、丝等各种织物的去油、退浆、煮练
及一般净洗处理,在清洗印染设备方面也能取得极好的效果。

2.对于油污很多的锦氨织物,去油剂可以作为去油精炼剂使用,在偏酸条
件下(PH为4.5-5)去油能力特强,是一个非常好的前处理去油精炼剂。

杭州一洲纺织助剂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是由始创于2002年的杭州一洲纺织助剂厂改制成立的。

公司为纺织和皮革工业提供性能较好的化学品和系统的解决方案,经过十多年的稳步发展,公司在湖州拥有20余亩现代化厂房和化工生产设备,已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低聚物去除工艺

低聚物去除工艺

低聚物去除工艺一、齐聚物的产生和去除1、定义低聚物(Oligomer)又称齐聚物、寡聚物、短聚合物是存在于涤纶纤维内部的一种与涤纶纤维相同化学结构的低分子物,它是在涤纶纺制过程中的副产物。

一般涤纶中含有l%~3%的低聚物。

低聚物是由较少的重复单元所组成的聚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介于小分子和高分子之间。

其英语为“oligomer”词头oligo来自于希腊语的ολιγος,意为“一些”。

大部分的涤纶低聚物是3个乙基对苯二甲酸酯形成的环状化合物。

2、影响低聚物的影响:布面产生色点、色斑;纱线染色产生白色粉末。

当温度超过120℃时,低聚物能溶解在染浴中并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与凝聚的染料结合。

冷却时沉积到机械或织物的表面彤成色斑、色点等疵病。

而分散染料染色一般在130℃保温30分钟左右才能保证染色深度和牢度。

因此,解决办法,浅色可以选择在120℃保温30min,深色必须存染色前进行前处理。

此外,碱性条件下染色也是解决低聚物的有效方法。

3、综合措施具体处理措施:1.坯布在染色前采用100%NaOH 3%(13g/l的32%)。

表面活性洗涤剂 l%(1.5g/l)。

于130℃下处理60min浴比l:10~l:15,采用染前处理法对涤纶纤维有一定侵蚀作用,但对去除低聚物极为有利。

对涤纶长丝织物可减少“极光”,对中短纤维可改善起毛起球现象。

2.控制染色温度在120℃以下,采用适当加用载体染色方法,可减少低聚物的产生,并可同样获得染色深度。

3.在染色时加入分散保护胶质助剂,既可产生匀染效果,又可阻止低聚物在织物上沉淀。

4.染色后,将染液自高温急速排出机外,排液时间最多5 min。

因低聚物在温度100~120℃时均匀分布于染液中,温度在100℃以下时易积聚沉淀在染色物上,但这样做有些厚重的面料容易形成褶皱。

5.采用碱性条件染色,可有效降低低聚物的形成,去除布面残留的油剂,但必须选用适合碱性条件染色的染料。

6.染色后用还原剂清洗,加入32.5%(380Be) NaOH 3—5ml/L, 保险粉3~4g/L, 70℃处理30 min,然后冷洗、热洗、冷洗,用醋酸中和。

涤纶低聚物的产生与预防详解

涤纶低聚物的产生与预防详解

涤纶低聚物的产生与预防详解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子式[-OC-Ph-COOCH2CH2O-]n,故也称聚酯纤维(PET),其长链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为H(OCH2CCOCO)NOCH2CH2OH,相对分子量一般在18000~25000左右。

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下面,先从涤纶的聚合原理说起,涤纶合成的三个阶段:1、开始阶段:单体转变为低聚体;2、中期阶段:低聚物转化为高聚物;3、后期阶段:产物分子量增大,黏度增大,反应终止。

涤纶的聚合机理属于逐步聚合(线性缩聚),聚合度是逐步提高的,因此,涤纶聚合物中还有少量的单体和低聚物存在。

这些低聚物的聚合度较低,又以环状形式存在。

涤纶低聚物的主要成份是环状三聚体,其结构如下图:环状三聚体的结构高度对称,极易聚集结晶,其形成的晶体熔点在310℃,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较高。

环状三聚体在涤纶低聚物中占70%以上的比例,在分散染料染色130-135℃时,其溶解度不足2mg/L,因此,在涤纶染色过程中,其很难被除去。

涤纶低聚物中另一种结构式线状低聚物,线状低聚物占涤纶低聚物中的25%左右,其分子结构中带有极性端基,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对涤纶染色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涤纶低聚物中对涤纶染色造成影响的主要是环状三聚体。

PS:涤纶染色过程中,暂没有证据证明有新的低聚物产生。

1、低聚物在染色设备上沉积,影响染液的循环和换热;2、低聚物沉积在织物上形成色差和色斑;3、低聚物从纤维内部迁移至表面,影响手感和外观;4、低聚物造成纱线的摩擦力增大,引起纱线的质量下降。

5、低聚物与分散染料凝聚,形成难以去除的色渍。

1、碱性条件染色,碱性条件下,低聚物的酯基易发生水解,生成带有水溶性羧酸钠基团,可降低溶液中低聚物浓度并抑制晶体的析出。

耐碱分散染料现已经有部分品种在使用。

如何完美解决涤纶低聚物的问题

如何完美解决涤纶低聚物的问题

概述涤纶的聚合机理属于逐步聚合(线性缩聚),聚合度是逐步提高的,因此,涤纶聚合物中还有少量的单体和低聚物存在。

这些低聚物的聚合度较低,又以环状形式存在。

环状三聚体在涤纶低聚物中占70%以上的比例,在分散染料染色130-135℃时,其溶解度不足2mg/L,因此,在涤纶染色过程中,其很难被除去。

一、涤纶简介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子式[-OC-Ph-COOCH2CH2O-]n,故也称聚酯纤维(PET),其长链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为H(OCH2CCOCO)NOCH2CH2OH,相对分子量一般在18000~25000左右。

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二、涤纶低聚物的产生与性质下面,先从涤纶的聚合原理说起,涤纶合成的三个阶段:1、开始阶段:单体转变为低聚体;2、中期阶段:低聚物转化为高聚物;3、后期阶段:产物分子量增大,黏度增大,反应终止。

涤纶的聚合机理属于逐步聚合(线性缩聚),聚合度是逐步提高的,因此,涤纶聚合物中还有少量的单体和低聚物存在。

这些低聚物的聚合度较低,又以环状形式存在。

涤纶低聚物的主要成份是环状三聚体,其结构如下图:环状三聚体的结构高度对称,极易聚集结晶,其形成的晶体熔点在310℃,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较高。

环状三聚体在涤纶低聚物中占70%以上的比例,在分散染料染色130-135℃时,其溶解度不足2mg/L,因此,在涤纶染色过程中,其很难被除去。

关注“染整百科”公众号涤纶低聚物中另一种结构式线状低聚物,线状低聚物占涤纶低聚物中的25%左右,其分子结构中带有极性端基,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对涤纶染色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涤纶低聚物中对涤纶染色造成影响的主要是环状三聚体。

PS:涤纶染色过程中,暂没有证据证明有新的低聚物产生。

三、低聚物对染色的影响1、低聚物在染色设备上沉积,影响染液的循环和换热;2、低聚物沉积在织物上形成色差和色斑;3、低聚物从纤维内部迁移至表面,影响手感和外观;4、低聚物造成纱线的摩擦力增大,引起纱线的质量下降。

涤纶织物抗静电剂的制备与性能(文献综述)

涤纶织物抗静电剂的制备与性能(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设计(论文)题目:涤纶织物抗静电剂的制备与性能学生姓名:张琦纬学号:0964171035分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班级:高分子化学与工程091指导教师:黄亦军职称:副教授填表日期:2012 年12 月30 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学部制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所查阅的中外文献资料理工科专业至少10篇,文科类专业至少15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含作者、书名或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名、出版年月或期号及页码等,未经本人查阅的文献资料目录不得列上)【1】Toshikazu,K.;Barbara,A. W.;Akio,T.;Hirokuni, O. PolymEng Sci 2008,48,2247.【2】Toshikazu,K.;Barbara,A.W.;Akio,T.;Hirokuni,O.J Electro-stat 2006,64,377.【3】Guojian Wang;Bing Xu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ether-block- amide) and Application as Permanent Antistatic Agent 2010,10,1002.【4】周向东,罗穆水,仇莎,陈百喜.涤纶织物的聚乙二醇耐久性亲水整理.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00,22(4):7-10.【5】陈振洲,陈慕英,陶在荣.耐久性抗静电针织产品的研究与开发[J].上海纺织科技.2002,30(5):53-54.【6】李晓春.针织物柒整工艺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06-309.【7】刘涛.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技术.化纤与纺织技术.2008,09(3): 20-23.【8】陈伟,郭静.抗静电涤纶的研究与发展.大连轻工业学院化工与材料院.2007,20(2):5-7.【9】赵国梁,减已,董纪震.三元共混抗静电聚醋的制备及其纤维性能的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0,10(2):8-15.【10】王僧山.有机抗静电剂的应用和发展现状[J].塑料制造,2006,227(3):15-20.【11】倪玉婷.纺丝品的抗静电技术[J].天津纺织科技,2007,45(2):17-20.【12】李燕云,尹振晏,朱严瑾.抗静电剂综述[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3(01):20-25. 【13】郭银海. 涤纶织物亲水抗静电剂的应用工艺研究. “润禾杯”第八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08(3):100-107.【14】王艺霈,李俊劳,继红. 涤纶织物阳离子抗静电剂整理研究及性能评价.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0,21(4):41-45.【15】夏鹏.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09(5):12-17.【16】姜海涛,陈月,何维华.聚烯烃用抗静电剂发展状况. 《中国化工贸易》.2012, 9(2):209-209. 【17】夏鹏,倪忠斌,东为富,陈明清. 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中国塑料》.2012,1(5):82-86.文献综述(含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内容,字数不少于2000字,力求内容切题,具有综合归纳性)高绝缘是聚合物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其特征也带来了静电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立研发课题组,对重点项目或产品进行攻 关,持续跟进所研发项目的市场动态,及时 提升产品性能,使之成为同类产品的佼佼者。
• 对新员工试验培训课程进行更新补充,加大 信息量和培训工作量,并对转正以后的新员 工进行跟踪评估
六、其它工作
• 完成公司相关产品的REACH预注册 • 完成纺织助剂APEO地方标准的制定 • 继续做好各级项目申报工作
1,申报科技项目5项,同时完成了2010年获批的区产 学研项目和两项2010年省重点新产品项目的后续工作。
2,活性染料无醛固色剂荣获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奖励二等奖。该项目 产品已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3,染整同浴织物柔软剂入选《第四批中国印染行业 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
一、新产品开发
低磷螯合分散剂:酒石酸钾钠和柠檬酸
钠部分代替三聚磷酸钠,降低磷酸盐的
含量。



螯合分散剂:针对铁离子对前处理和染

色过程的影响较大,专门开发了一只对

铁具有优良螯合性能的Si-Mg层状结晶

二硅酸钠类产品,类似拓纳化学的氧漂

稳定剂GEO。

无磷螯合分散剂:专门开发一只对铁、
镁和钙均具有优良螯合性能的无磷螯合
四、行业技术支持工作
• 分行业新产品、重点产品的试验推广 • 配合项目产品在各行业的推广和技术服务 • 行业大客户跟踪技术服务 • 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对行业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指导行业新产品的开发,为行业销售策 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信息支持
五、技术队伍建设及新员工培训
• 稳定公司研发及应用试化验人员队伍,通过 技能评估、内部交流、定期轮岗(总部与区 域公司)等措施,提高研发及应用试化验人 员的业务能力,完成人才梯度建设,为公司 培养和储备技术人才
全能固色剂:良好的大红和翠蓝固色效果,技 术部带队自主研发,目前小样性能已经接近该 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拟进行中试;
一、新产品开发
湿
研发方向1:与东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采

购水性聚氨酯类产品,目前每月销售额在30

吨左右;


研发方向2:东华产品普遍反映手感发粘,

色光有变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已获得日本
2009年
2010年
23.54% 76.46%
新产品占比 老产63.品96占% 比
增长53.1%
36.04%
新产品占比 老产品占比
二、对市场的技术支持
• 完成应用试化验374项次 • 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119项 • 协助区域公司开发新客户38家 • 大客户技术交流220人次
三、科研管理工作
2010年工作亮点
• 产品开发
集中研发资源对重点产品进行攻关,精练剂、酸 性皂洗剂、湿摩牢度提升剂、涤纶耐久阻燃剂、 非硅柔软剂、棉用除蜡剂、中性纤维素酶、活性 匀染剂等性能优异的新产品
为缓解原材料持续涨价的压力,及时对新产品配 方进行了调整,最大程度的消除涨价给新产品销 售带来的不利影响。
应对环保压力,积极对相关产品进行无磷化研究
分散剂,重点考察葡萄糖酸钠、聚环氧
琥珀酸钠与天门冬安酸。
一、新产品开发

酸性皂洗剂:采购酸性皂洗剂单体羧乙基

硫代丁二酸-CETSA,代替现用的马来酸-

丙烯酸共聚物,进一步提高酸性皂洗剂的

性价比。


防沾色皂洗剂:开发一种良好的皂洗和防

沾色、防串色效果,不含磷,重点考查科

莱恩的中性马丙共聚物。
谢 谢!
2010.12.19 研发部
第二部分 2011年工作思路 与规划
一、新产品开发
重点项目产品的开发
涤纶阻燃剂: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 的张震教授产研合作,合成新型交联型的 涤纶阻燃剂;


棉用阻燃剂:采购赫特(herest)化工的高
浓原料FPK,开稀加工,准备工厂大试;

涤纶用有机磷系阻燃剂:采购3M新材料的 高浓原料FR系列,开稀加工,目前已形成 销售;
配合市场部组完成了多只产品的放样、大试、推广与 销售工作。
一、新产品研发和推广销售情况
• 新产品推广情况
新产品应用试验(小试)43个品种 新产品应用报告740份 编撰新产品推广资料35份 客户推广试验192人次
一、新产品研发和推广销售情况
• 新产品销售情况同期对比
2009/2010年新产品发货额占比情况
一、新产品开发
重点产品 的开发
无 醛 固 色 剂
无醛固色剂:大红固色专用,引进日本三井 (Mitsui Chemicals)化学配方与技术,产品已连续 生产;
翠蓝固色剂:与浙江大学化工学院李伯耿教授 合作合成翠蓝用固色剂,目前实验室已合成出 合格产品,下步计划工厂中试;
不影响日晒牢度固色剂:通过紫外线吸收剂与 固色剂复配,获得不影响日晒牢度的固色剂;
四、科技队伍建设
为提高研发人员和应用试化验人员的积极性和整体素 质,按照公司《研发人员技术等级评定方案》和《试 化验人员技术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对21名应用试化 验人员的技术等级评定。
公司的电子商务网8月份正式开通,该网站是我公司 以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环保技术为主要内容,为纺 织印染及其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化服务、 技术交流及项目合作机会的专业化公益网站。
进 剂
三井化学和日本大和住友化学的相关产品, 与现用东华产品比较。
一、新产品开发
市场容量较大产品的开发
针织 用精 练剂
1,采购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 FMEE,代替现用巴斯夫的XL非离子原料, 实现低泡沫、高效除油、高毛效的性价比。
梭织 用精 练剂
2,采购精练剂原料单体液体的脂肪酸甲酯 乙氧基化物的磺酸盐FMES,提高现有精练 剂产品的毛效、退浆率、除蜡率,达到德国 科凯的88ECO性能。

一、新产品开发
低温双氧水活化剂:对比并筛选的产品, 分别为亨斯迈/杰能科推出的催化剂GPB, 广州宝洁 推出的DR


低温除油精练剂:对比目前市场上成品

或原料,筛选在低温条件精练效果突出
处 理
的产品,主要考察低毒的有机溶剂对棉 蜡的萃取作用。

棉籽壳:争取在棉籽壳去除上取得突破, 与江南大学陈坚教授讨论合作事宜,考 察角质酶/木聚糖酶对棉籽壳的去除作用。
活性匀染剂 无醛固色剂 螯合分散剂 湿摩牢度提升剂 酸性皂洗剂 防沾色皂洗剂 高效精练剂 防沾色清洗剂
二、新产品推广工作
• 2011年重点推广的项目产品
中性纤维素酶 柔软剂 低温练漂与皂洗剂 超低甲醛树脂 低温防水防油剂 氟系去污剂
三、应用研究和试化验工作
2011年重点进行应用研究的项目:
低温练漂工艺 各种酶制剂对棉籽壳去除作用 中性纤维素酶的喷粉与造粒 练染一浴法工艺 有机硅柔软剂与非硅产品的配伍性和协同性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性能研究 色媒体与其它助剂的配伍性研究
涤纶低聚物去除剂的研发内容
印染助剂研发汇总
2010年工作汇报
2010.12.23
第一部分 2010年工作总结
一、新产品研发和推广销售情况
• 新产品研发情况
2010年新产品研发项目173个 其中:中试或试生产131个;小样合格22个;
暂停8个;仍处于小试研究阶段项目12个
全年新产品中试和试生产124次 其中:合格101次,合格率为81.45%
一、新产品开发
市场容量较大产品的开发
非硅 柔软 剂
加大与赢创德固赛柔软剂相关产品的合 作,采购该公司的柔顺粉和季胺酯类阳 离子柔软剂,并进行二次加工。
梭织 物除 蜡剂
采购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用于 棉织物除蜡,首先在实验室完成该产品 的开稀,做为车间的大货生产指导。
二、新产品推广工作
• 2011年重点推广的新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