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 (2011
2011年上半年各省GDP数据一览

2011年上半年各省GDP数据一览2011年07月28日 07:55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8日讯(记者王炬鹏孙丹)截至7月27日,全国各省区市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已全部公布。
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计算得出,31个省区市上半年GDP总和约为22.7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全国GDP为204459亿元,超出国家统计局数据约2万多亿元。
记者还发现,除京、沪外,29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全国9.6%的水平。
据报道,自1985年起,GDP核算就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同时分别进行,国家和地方分别核算GDP。
我国各省GDP的加总之和、平均增速等,长期以来都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数据有差距,而且基本“1+1>2”。
例如,2008年上半年各省GDP高出全国2009年上半年1.4万亿元,2009年全年相差2.68万亿元,2010年上半年各省GDP之和高出全国1.45万亿元,2010年全年相差3.2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去年9月1日表示,统一核算地方GDP非常重要,国家统计局会同地方统计局对2010年前两个季度GDP统一核算进行了试点,有了初步方案,正式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后,依法按程序报批。
附:31省区市上半年GDP、CPI、城乡居民收入一览增速一览★直辖市:北京 7418.1亿元 8%经初步核算,全市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1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
北京低于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
1-6月,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5%。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7.2%。
6月份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2%。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73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
天津 5098.65亿元 16.6%经初步核算,并由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上半年天津市生产总值完成509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6.6%。
吉林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坚持“三化”统筹、实施“三动”战略,以全面开展“五项攻坚”为核心任务,破难题、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转型加速、优势提升、民生改善”的积极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国民经济经济总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8亿元,增长14.3%(此数据为省认定的年度快报数据,增长速度为不变价,现价增长22.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3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116.5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871.2亿元,增长12.4%。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0.8:49.8:39.4调整为10:50.5:39.5。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91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079.9美元。
注: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5.1亿元,增长27.5%;全市一般预算地方级收入完成101.9亿元,增长39.3%。
全市面对减收增支的双重压力,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251.5亿元,增长17.7%。
民营经济2011年,吉林市民营经济发展进步显著,超额完成省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连续第五年荣获省民营经济腾飞竞赛先进市称号。
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326.2亿元,同比增长 35.9 %;实缴税金92.1亿元,同比增长50.5%,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已占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7.6%,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47.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7.4%。
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8587户,同比增长17.4%;个体工商业户达到22.4万户,同比增长11.2%;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96.4万人,同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企业户数达到 2049户,增长19.8%。
2011年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建设“五个”赣州,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3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7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31.16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472.13亿元,增长12.4%。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9:44.4:36.7调整至2011年的17.4:47.2:35.4。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807.46亿元,增长14.3%,占GDP比重达60.4%。
图12006-2011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2%。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指数上涨27.0%,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涨59.2%,化工原料类上涨26.7%。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3%,其中冶金工业上涨60.1%,化学工业上涨30.8%,建筑材料工业上涨28.2%。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情况图22006-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年末全市就业人员为491.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5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103.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全年财政总收入1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40.5%。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05亿元,增长39.3%。
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3.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各项税收收入155.19亿元(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增长37.6%。
表22011年税收及其增长情况图32006-2011年全市财政收入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71.11万亩,比上年减少1.40万亩;烤烟面积12.39万亩,增加0.28万亩;蔬菜面积160.67万亩,增加0.75万亩;花生面积47.2万亩,增加0.35万亩。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览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
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
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邯郸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邯郸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邯郸调查队2012年3月16日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稳增长、快转变、保民生、重统筹”这一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四大战略重点”,全力增强邯郸核心竞争力,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顺利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一、综合(一)经济总量:初步测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7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527.4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10.2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为12.5:54.8:32.7。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二)财政收支: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
2011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达到3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9.0亿元,增长37.2%。
分区域来看,市级收入增长33.4%,县级收入增长39.4%;分税种来看,营业税增长24.2%,企业所得税增长48.4%,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37.3%。
民生支出力度加大。
2011年,全市财政支出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80.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4.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5.0%。
(三)物价: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5.6%,其中:城市上涨5.5%,农村上涨6.2%。
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服务)呈“六升一平一降”态势。
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10.8%、2.9%、0.4%、2.9%、2.2%和9.9%;交通和通信与上年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数据一览表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数据一览表1997——2011年份GRP(亿元)增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市长2011 16000 8.1 3006.3 27.7 1.39 32903 7.2 14736 7.6 郭金龙2010 13777.9 10.2 2353.9 16.1 1.37 6 8 郭金龙2009 11865.9 10.1 2026.8 10.3 1.44 26738 9.7 11986 13.4 郭金龙2008 10000 9 1837.3 23.1 1.82 24725 7 10747 6.5 郭金龙2007 9006.2 12 1492.6 30 21989 11.5 9559 9.1 郭金龙2006 7720.3 12 1117.2 21.5 1.98 19978 12.2 8620 8.7 郭金龙2005 6841.5 11.8 919.2 25.3 2.3 17650 10.4 7850 9.9 郭金龙2004 4283.3 13.2 744.5 29.7 1.3 15638 11.5 7172 9.2 郭金龙2003 3611.9 10.5 592.5 18.2 1.43 13882 11.2 6496 11.5 刘淇2002 3130 10.2 534 25.7 刘淇2001 2817.6 11 454.2 31.6 刘淇2000 2460.5 11 342.4 22.7 10349 8.9 4687 7.3 刘淇1999 2168.7 10 271 19 9170 7.6 4350 7 刘淇1998 2009.9 9.7 227.3 20 8472 5.9 4029 6.7 贾庆林1997 1807.5 11.3 209.9 21.2 7813 3850 贾庆林参考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摘文)。
2011年各省GDP及增幅

2011年各省GDP及增幅省份GDP 2011 2010(万亿元) 增幅增幅广东 5.3 10% 12.8% 江苏 4.8 11% 10.4% 浙江 3.18 9% 11.8% 河南 2.7 11.7% 11.5% 河北 2.4 11% 12.2%四川 2.0 15% 15.1% 湖南 1.96 13% 14.5% 上海 1.92 8.2% 11.2% 湖北 1.8 13.5% 14.8% 福建 1.75 12.2% 12.3% 北京 1.6 8% 10.2% 安徽 1.5 13.5% 14.5% 内蒙古 1.4 15% 15% 陕西 1.2 13.8% 14.5% 广西 1.2 12.3% 14.2% 省份GDP 2011 2010 (万亿元) 增幅增幅江西 1.2 12.5% 14% 黑龙江 1.1 13% 12.2% 天津 1.1 16.4% 17.4% 山西 1.1 13% 13.9% 吉林 1.04 14% 13.7% 重庆 1.0 16.4% 17.1% 新疆0.66 12% 10.6% 贵州0.56 15% 11% 甘肃0.52 12.5% 10.6%青海0.16 13.5% 15.3%西藏0.06 12.6% 12.3%海南——15.8%云南——12.3%山东——12.5%(以上数据由各省份正式发布)总量前6名增幅均未超12%对比2010年的数据发现,2011年的GDP总量虽然有所上升,“万亿元俱乐部”也有所扩容,但是其增速有所放缓,如2010年GDP集中在14%—15%之间的有近10个省份,但是2011年,处于在这个区间的仅仅有3个省份。
记者统计,在已公布的数据中,仅北京、上海、浙江三个省份的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9.2%,其余全部高于这一水平。
这28个省份中,增速最高的为16.4%。
最低的为8%,其中增速位于12%—15%的省份占了近半数。
超过(含)15%的有4个省份,其中仅天津一个东部省份。
2011一季度经济数据分析

GDP:一季度GDP同比涨9.7%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2.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98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88亿元,同比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亿元,同比增长9.1%。
粮食播种面积略有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201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10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0万公顷。
目前,全国冬小麦(2822,9.00,0.32%)一、二类苗比例占86%,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环比增长1.19%。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销售稳定增长。
一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39465亿元,同比增长25.0%;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34.1%;商品房销售面积176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2亿元,同比增长16.3%,汽车、家具等住行类商品销售有所降温。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同比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
CPI:一季度CPI同比涨5.0% 3月份CPI同比涨5.4%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
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