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性默写

合集下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习题及答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习题及答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赏析选择题:1、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B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

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解析】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

应该是:北风吹扯着红旗,红旗被冻住,一动不动。

2、下列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本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

B.全诗想象奇特,以冬春之际一天之内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专题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36.中考必背古诗词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词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席卷大地,枯草被吹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份就下起了大雪。

忽然像是一夜间春风吹过,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顿时盛开。

雪花飘进珠帘里,沾湿了罗幕,穿狐皮大衣也不觉得暖和,丝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将军的硬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冰冷得难以穿上。

沙漠上纵横交错地结着百丈厚的冰层,万里长空凝聚着暗淡阴森的云。

主帅在营帐里摆设酒宴送别即将归京的客人,宴席上还有胡琴、琵琶和羌笛奏出的胡地音乐助兴。

傍晚大雪纷飞,落在辕门上,红旗冻僵在劲风中也不再飘动了。

在轮台东门外送别武判官离去,分手时大雪已覆盖了天山的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经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行的蹄印。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

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

武判官,生平不详。

②京,这里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③〔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④〔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

与下面的“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

⑤〔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⑥〔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

⑦〔控〕拉开(弓弦)。

⑧〔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

⑨〔着〕穿。

⑩〔瀚海〕指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惨淡〕暗淡。

〔中军〕指主将。

〔饮〕宴请。

〔胡琴〕泛指西域的琴。

〔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

〔掣〕拉,扯。

〔翻〕飘动。

2.文题解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官归京”将内容分为两部分,即“咏雪”(前十句)和“送别”(后八句)。

统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行路难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早春理解性默写

行路难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早春理解性默写
6.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 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 8.《茅屋为贼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
是: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9.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 曲同工之妙的是: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9.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 热爱的诗句是: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春望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 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 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2.杜甫的《国春破望山》河中在诗,人城感春时草伤木别深,。见明丽 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 之情)的诗句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 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 的句子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 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 渡作用)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的诗句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 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细 致入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 写出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美的时节就在它 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 以希望的诗句: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惊人破坏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用美景反衬忧伤之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性默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性默写

《》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分享了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默写题目,一起来看看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默写1、写边地风狂雪早的诗句2、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3、运用互文手法,从军旅生活的角度写边塞奇寒难忍的诗句4、描写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由景入情的过渡句5、诗中通过琴弦羌笛伴奏来助兴话别,渲染意酣情浓的宴饮氛围,表现置酒饮别场面的诗句6、写辕门送别情景的诗句7、点明送别地点,写出别时所见的分手情景的诗句8、诗中对雪景的描写,红白映衬色彩艳丽,在冷色调的基础上着暖色调的诗句9、表现诗人替友人担忧,依依惜别深情的诗句10、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冰封沙漠,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11、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12、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13、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4、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把送别延伸到远方的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5、诗中借军中飘扬之旗的异常之举,表现边地寒冷的句子是:16、描写友人远去,给诗人留下悠悠情思的诗句:17、描写边塞将士们的苦寒生活,从侧面衬托大雪的寒冷的句子:(四句)18、诗中写边关地域辽阔,天气寒冷阴暗的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19、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奇寒,暗寓“行路难”的句子(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1、运用顶真,内容连续,如行云流水,画出一幅空旷寂寞的雪中送别图的句子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白雪歌、渔家傲、行路难、破阵子、过零丁洋等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课前验收

白雪歌、渔家傲、行路难、破阵子、过零丁洋等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课前验收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咏雪的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行路难》(李白)
•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 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 2.李白《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欲 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 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
的句子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3)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起笔描写登亭景色后,
•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 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 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 回吹角连营。
•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欢欣鼓 舞地饱食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歌的两句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训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训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训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的表现方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对风雪天气,军营将士的主观感受的描写,反映战地生活的凄苦的句子是,。

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通过描写茫茫沙漠的恶劣天气,烘托了诗人在战友离别时的沉重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的诗句是,。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的诗句是,。

1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边塞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

1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通过描写茫茫沙漠的恶劣天气,烘托了诗人在战友离别时的沉重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1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具有浓郁的军营特点和边塞特色的饯行场面的句子是,。

1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色彩的映衬,渲染了军营雪天悲壮和寒冷的氛围的句子是,。

1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渡句/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塞外天气寒冷的诗句是: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咏雪的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色彩对比鲜明的诗句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渡句/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塞外天气寒冷的诗句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咏雪的名句是:
,。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沙漠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色彩对比鲜明的诗句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