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指南: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教案

实验指南: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教案

实验指南: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2.学习如何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阻。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直流电源:1个。

2.变阻器:1个。

3.电压表:1个。

4.电流表:1个。

5.万用表:1个。

6.电源线:若干。

7.电阻:若干。

8.电线:若干。

三、实验步骤1.将电阻、电压表和变阻器连接组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

2.将电源的正极和电路的一端相连,将电源的负极和电路的另一端相连。

3.通过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使电流保持在任意固定值。

4.用万用表测量电流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5.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阻的电压大小,并记录下来。

6.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电阻值=电压÷电流。

7.重复以上步骤3-6多次,记录每次测量的电流和电压值。

8.完成实验后,将电路拆开,将实验仪器归还到仪器室。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操作。

2.在插拔电线时一定要确保电源已经关闭。

3.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时,注意正确连接,避免短路。

4.实验后及时清理仪器和材料,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整洁。

五、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测量值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并计算出误差。

2.分析误差的来源,有无问题。

3.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阻,并掌握了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与同学的合作和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我们还应该深入了解电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间接的测电阻
2、实验方法:伏安法
3、实验原理:
4、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5、实验电路图及实物图
6、实验步骤
1)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公式计算出R 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 的值。

实验记录表格:
7、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应。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3)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8、课本81页,阅读“想想做做”并回答问题
解答:。

测电阻率实验报告

测电阻率实验报告

测电阻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电阻器的电阻和长度,计算电阻率,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

电阻率的单位是Ω·m。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阻值R和电流I的关系为R = V/I,其中V为电压。

对于一维导体,其电阻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ρ = R(A/L),其中A为导线的横截面积,L为导线的长度。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和导线等。

2.将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到电路中,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3.测量电阻器的长度和电阻。

先通过电流表测量电压表的电流值,并记录下来。

然后通过电压表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值,并记录下来。

4.根据测得的电阻和长度数据,计算电阻率。

根据公式ρ = R(A/L),其中A为电阻器截面的面积,L为电阻器的长度。

5.重复上述步骤多次,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6.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计算平均值,得出最终的电阻率结果。

实验数据在本实验中,我们测量了3个不同电阻器的电阻和长度,记录如下:电阻器编号电阻(Ω)长度(m)R1 120 0.5R2 200 0.8R3 350 1.2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每个电阻器的电阻率,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对于电阻器R1:–面积A = π * (d/2)^2,假设d = 0.02m,则A = 0.0012566 m^2。

–电阻器R1的电阻率ρ1 = R1 * (A/L) = 120 * (0.0012566/0.5) = 0.301 Ω·m。

2.对于电阻器R2:–面积A = π * (d/2)^2,假设d = 0.03m,则A = 0.002827 m^2。

–电阻器R2的电阻率ρ2 = R2 * (A/L) = 200 * (0.002827/0.8) =0.706 Ω·m。

3.对于电阻器R3:–面积A = π * (d/2)^2,假设d = 0.04m,则A = 0.005027 m^2。

仪器测量电阻实验报告

仪器测量电阻实验报告

仪器测量电阻实验报告1. 掌握使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操作技巧。

2.了解电导率和电阻率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材料对电阻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材料:1.直流电源2.电流表3.电压表4.待测电阻5.导线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通过电阻R时,电压U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为U=IR。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可以计算出电阻的大小。

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电路:将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依次与电阻两端连接,电流表并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2.调节电源电压为合适的值,使电流表显示适当的电流,避免超出电表的测量范围。

3.使用电表测量电阻:将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连接到待测电阻的两端,记录下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电阻大小:使用欧姆定律公式R=U/I计算出电阻的大小。

5.重复实验步骤3和步骤4,测量多个不同电阻值的材料,记录实验数据。

6.计算电导率:根据电阻率的定义ρ=R*A/L,其中A为导体横截面积,L为导体长度,计算出电导率。

7.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电阻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讨论导体材料对电阻的影响。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不同电阻材料的电阻值,并计算出了它们的电导率。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材料电阻值(Ω) 电导率(S/m)材料A 10.0 10.0材料B 15.0 7.0材料C 20.0 5.0材料D 25.0 4.0材料E 30.0 3.0实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不同材料的电阻值和电导率是不同的。

可以看出,电阻值越大,电导率越小。

这是因为电阻率的定义中,电阻和导体横截面积成反比,和导体长度成正比。

电阻越大,说明导体的阻抗越大,流经的电流越小。

导体长度越大,电阻率越大,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也就越大。

此外,电导率是衡量导体导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实验数据,电导率的数值与电阻率成反比关系。

电阻越大,电导率越小,说明导体的导电性能越差。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操作技巧。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报告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报告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报告《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值,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并了解其原理。

实验器材和材料:1. 电压表2. 电流表3. 电阻器4. 导线5. 电池6. 万用表(用于校准)实验步骤:1. 将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连接到电路中。

电压表应与电阻器并联,电流表应与电路串联。

2. 将电阻器的输出端与电流表相连,用导线将另一端与电压表相连。

3. 选择适当的电压和电流量程,并依次将电池与电路相连。

4. 正确连接后,读取电流表和电压表上的数值,记录下来。

5. 计算电阻值。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值等于电压值除以电流值。

使用这个公式计算出电阻的数值。

实验结果: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电阻数值:实验数据处理:校准电压表和电流表。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准确度。

将万用表的黑色表笔与电路的接地点相连,将红色表笔一端与电流表的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电压表的输入端相连。

读取万用表示数,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偏差,记录下来用于校准。

分析和讨论:在实验中,由于电路元件的内阻和电表的内阻,电流和电压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会有一定的误差。

此外,电阻器的材料和温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尽量保持电路稳定,避免外部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并了解了测量原理。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电阻的测量是电路实验中常见的一项实验内容,掌握这一技能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电路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报告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报告

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班级初三11班姓名郑菲凡座号 46 课题1名称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原理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流表测量电流I+电压表测量电压V实验器材4节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实验步骤 1.设计实验图,根据实验图连接实物,检查电路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3.移动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重复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I、U4.断开开关并收拾器材数据(现象)电压5V记录及处理电阻R/Ω 5.0 10.0 15.0 20.0 25.0 30.0电流I/A 1 0.5 0.34 0.26 0.2 0.16实验结论当导体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误差分析 1.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课题2名称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原理电流表测量电流I电压表测量电压V实验器材4节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实验步骤 1.设计实验图,根据实验图连接实物,检查电路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3.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重复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I、U4.断开开关并整理器材数据(现象)记录及处理电阻5Ω电压U/V 0.5 1.0 1.5 2.0 2.5 2.6电流I/A 0.1 0.2 0.3 0.4 0.5 0.53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误差分析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达到多次测量,减小误差【巩固练习】1.(2019青岛)实验探究: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器材 与 电路①实验器材:阻值为 5Ω、 10Ω、 15Ω 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20Ω 2A”的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电压表、 开关各一个, 干电池三节, 导线若干。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引言在电学中,电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测量电阻的常用方法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我们的目的是测量给定电阻的电阻值。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电源•电阻•连接线实验步骤1.将电源的正极与电阻的一端连接,将电源的负极与电压表、电流表的一端连接。

2.将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表、电流表的另一端连接。

3.打开电源,保持电流表的量程合适,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4.关闭电源,断开电阻与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

5.根据测得的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计算电阻的阻值。

数据记录与处理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下了如下实验数据:•电压表示数:U(单位:伏特)•电流表示数:I(单位:安培)我们根据测得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计算电阻的阻值如下:$$ R = \\frac{U}{I} $$其中,R表示电阻的阻值。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某个电阻的阻值为R。

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测量中,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存在,可能会对测得的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选择合适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实验中还存在误差来源,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精度限制、连接线的阻抗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更高精度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2.使用更低阻抗的连接线。

3.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际测量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影响因素。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电阻测量是电学实验中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和应用电路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种测量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注意:此文档为模拟文档,只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框架。

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学生序号:6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张冶沁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实验类型:电路实验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直流电源、测量仪表以及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2.掌握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直接测量方法;3.了解测量仪表量程、分辨率、准确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学习如何正确表示测量结果。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数字式仪表测量误差计算方法数字显示的直读式仪表,其误差常用下列三种方式表示:?=?(a%)x?几个字?=?(a%)x?(b%)xm?=?(a%)x?(b%)xm?几个字式中,x为被测量的指示值;xm为仪表满偏值,也就是仪表量程;a为相对误差系数;b为误差固定项。

从上述三种表达式可知,数字表的误差主要由与被测值大小有关的相对量和与被测量大小无关的固定量以及显示误差共同组成。

其中,前者是由于仪表基准源、量程放大器、衰减器的衰减量不稳定及校准不完善的非线性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后者包括仪表零点漂移、热电势、量化误差和噪声引起的误差。

2.电路基本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的结果表示为:x?u(cP)。

其中,x:n次测量的平均值;uc:合成不确度;P:置信概率。

3.数字万用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将直流电压表跨接(并接)在待测电压处,可以测量其电压值。

直流电压表的正负极性与电路中实际电压极性相对应时,才能正确测得电压值。

电流表则需要串联在待测支路中才能测量在该支路中流动的电流。

电流表两端也标有正负极性,当待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流到“负”时,电流表显示为正值。

直流仪表的测量误差通常由其说明书上的计算公式给出,与测量值以及量程大小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报告(人教版)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电路图:(如右图所示)
4、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注意事项:
压表都应处于最大量程,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处于电阻最大的状态,开关应断开。

②连接完毕,能够试触一下,闭合开关,如发现指针摆动过大,指针反向偏转等情况,应立即断开电源,避免损坏电表。

③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时,电表的量程要恰当,选择电表的量程过大,指针偏转过小,会影响读数的精确度,电表每次的读数相差要尽量大些,以减小实验误差。

④数据处理可采用计算法,即根据每一组的电压和电流强度值,根据R
U
I
计算电阻
值,再取平均值。

6、实验步骤:
A.按电路图连接线,此时电键应处于断开状态,且让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电阻值。

B.估算或用试触确定所选伏特表和安培表量程是否恰当,若不当,则调整。

C.检查电路无误后,接通电路,开始实验。

D.闭合开关,观察和记录安培表,伏特表的示数填入下面表格中(或自己设计表格)。

E.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重复步骤D,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三次测量的
平均值。

数据
次数
U(伏)I(安)Rx(欧) Rx的平均值(欧) 1
2
3
(3)计算出Rx的三次阻值,求出Rx的平均值。

Rx=(Rx1+Rx2+Rx3)/3
7、实验结果:Rx=(R1+R2+R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姆
8、整理器材: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


验完毕后,将导线取下捆成一捆,并将仪器排放整齐。

) ☆☆☆
1.★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使用欧姆定律对电路实行判定和计算时必须要充分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的特点:
⑴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处处相等
用公式写出为I总=I1=I2=I3=……
⑵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段电压之和
用公式写出为U总=U1+U2+U3+……
∵串联时,I总=I1=I2=I3=……
U1=I1·R1 ;
U2=I2·R2 ;
U3=I3·R3 ;
∴U1:U2:U3=R1:R2:R3
这个结论是:在串联电路中,各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它们对应的电阻成正比,简称正比分压。

⑶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段电阻之和
用公式写出为R总=R1+R2+R3+……
2、并联电路的特点:
⑴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都等于电路的总电压
用公式写出为U总=U1=U2=U3=……
⑵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用公式写出为I总=I1+I2+I3+……
∵并联时,U总=U1=U2=U3
I1=U1/R1 ;
I2=U2/R2 ;
I3=U3/R3 ;
∴I1:I2:I3=1/R1:1/R2:1/R3
这个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中的电流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成反比,简称反比分流。

⑶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支路。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用公式写出为1/R总=1/R1+1/R2+1/R3+……
两个电阻并联时,R总=R1·R2/(R1+R2)
★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

通过实验概括出“成正比”、“成反比”的两个关系,是有前提条件的。

实验的条件和结论是: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I=U/R,反映了在一段电路中I、U、R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它的理解应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必须是对同一导体、同一电路的同一状态来说的。

R=U/I,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之比等于这段导体的电阻。

不能因有这
个公式而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是对于一段导体来说,它的电阻的大小,由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决定。

温度变化不大时,它的阻值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