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测定法
粒度测量的常用方法

粒度测量的常用方法
粒度测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颗粒的直径大小,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借助粒度分析仪进行测量。
2. 湿法筛分法:将颗粒样品在一定湿度下进行筛分,根据颗粒在不同筛孔中的分布情况,确定颗粒的粒度大小。
3. 干法筛分法:将颗粒样品在一定湿度下进行筛分,根据颗粒在不同筛孔中的分布情况,确定颗粒的粒度大小。
4. 沉降法:利用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大小相关的原理,通过测量颗粒沉降时间来估计颗粒的粒度大小。
5. 激光粒度分析法:利用激光束穿过颗粒悬浊液,测量散射光强度分布,根据散射光的特征来确定颗粒的粒度分布。
6. 显微镜观察法:通过显微镜观察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粗略地估计颗粒的粒度。
7. 静电散射法:利用颗粒表面电荷的差异和颗粒与电场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散射光的特征来确定颗粒的粒度分布。
这些方法可根据实际需求和颗粒性质的不同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原料药粒度检测方法

原料药粒度的检测是药物制剂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颗粒大小和分布的测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原料药粒度检测方法:
1. 筛分法(Sieve Analysis):这是一种传统的粒度测定方法,使用不同孔径的筛网来筛分样品中的颗粒。
通过将样品在一系列筛网上进行筛分,并根据颗粒在各个筛孔中的通过与保留情况,得到颗粒尺寸的分布信息。
2. 激光粒度分析法(Laser Diffraction):利用激光散射原理来测量颗粒的粒径分布。
该方法通过让激光经过样品,测量颗粒造成的光散射强度的变化,从而推断出颗粒的粒径分布。
3. 原位显微镜观察法(Microscopic Observation):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样品中的颗粒形态和大小。
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通过逐个观察颗粒并测量其尺寸,得到粒径分布信息。
4. 气孔法(Air Permeability):通过测量气体在粉末床中的渗透性来推断颗粒尺寸。
根据流经粉末床的气体压力和速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粉末颗粒的孔隙结构和尺寸。
5. 液相分散法(Liquid Dispersion):将样品悬浮于液相中,利用颗粒在液相中的扩散和散射现象来测量粒径。
常见的方法包括激光动态散
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和电阻器技术等。
选择合适的原料药粒度检测方法应考虑到样品性质、目标粒度范围、所需精度和仪器可用性等因素。
在进行粒度测试时,应遵循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参考仪器制造商的指南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激光粒度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激光粒度测定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激光粒度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学会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度分布,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激光粒度测定法是利用激光束照射到颗粒上,颗粒对激光的散射和衍射现象来测定颗粒粒度分布的一种方法。
当激光束照射到颗粒上时,颗粒会发生散射和衍射,散射光的强度与颗粒的粒度有关。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可以确定颗粒的粒度分布。
实验中,激光束通过颗粒悬浮液,散射光经过透镜聚焦后,进入检测器。
检测器将散射光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和计算后,得到颗粒的粒度分布曲线。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激光粒度仪、粒度分布测试软件、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超声波分散器、样品池、分析天平、滴管等。
2. 试剂:蒸馏水、无水乙醇、颗粒悬浮液(已知粒度分布)。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已知粒度分布的颗粒悬浮液用分析天平称量,加入适量蒸馏水,用超声波分散器分散均匀,制成待测样品。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放入样品池中,用恒温水浴锅加热至室温。
3. 激光粒度仪操作:打开激光粒度仪,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设置相关参数,如激光波长、散射角、测量范围等。
4. 测量:将样品池放入激光粒度仪中,开始测量。
待测量完成后,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粒度分布测试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颗粒的粒度分布曲线。
6. 结果分析:比较实验测得的粒度分布曲线与已知粒度分布曲线,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测得的粒度分布曲线与已知粒度分布曲线基本吻合,说明实验结果可靠。
2.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激光粒度测定法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粒度测定方法。
(2)实验过程中,样品制备、处理和操作步骤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
(3)激光粒度仪在测定粒度分布时,应注意仪器的操作和参数设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激光粒度测定法的原理、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学习,掌握了激光粒度测定方法。
粒度测定法

1、目的建立粒度检验操作规程2、范围适用于预胶化淀粉粒度的检测3、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IX E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内容粒度的检测4、内容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
其中,第一法、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第一法(显微镜法)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用以确定使用同一显微镜及特定倍数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时,目镜测微尺上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将镜台测微尺置于显微镜台上,对光调焦,并移动测微尺于视野中央;取下目镜,旋下接目镜的目镜盖,将目镜测微尺放入木镜筒中部的光栏上(正面向上),旋上目镜盖后反置镜筒上。
此时在视野中可同时观察到镜台测微尺的像及目镜测微尺的分度小格,移动镜台测微尺和旋转目镜,使两种量尺的刻度平行,并令左边的“0”刻度重合;寻找第二条重合刻度,记录两条刻度的读数;并根据此值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该物镜条件下所相当的长度(μm)。
由于镜台测微尺每格相当于10μm,故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的长度为:10 相重区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相重区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当测定时要使用不同的放大倍数时,应分别标定。
测定法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者可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照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量取供试品,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注意防止气泡混入,半固体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50μm及以上的粒子。
再在200~500倍的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各品项下规定的视野内得总粒数,并计算其所占比例(%)。
第二法(筛分法)筛分法一般分为手动筛分法、机械筛分法与空气喷射筛分法。
手动筛分法和机械筛分法适用于测定大部分粒径大于75μm的样品。
对于粒径小于75μm的样品,则应采用空气喷射筛分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
纳米材料粒度测试方法大全

纳米材料粒度测试方法大全目前,纳米材料已成为材料研发以及产业化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其中纳米材料的粒度则是其最重要的表征参数之一。
本文根据不同的测试原理阐述了8种纳米材料粒度测试方法,并分析了不同粒度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电子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是对纳米材料尺寸、形貌、表面结构和微区化学成分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
对于很小的颗粒粒径,特别是仅由几个原子组成的团簇,采用扫描隧道电镜进行测量。
计算电镜所测量的粒度主要采用交叉法、最大交叉长度平均值法、粒径分布图法等。
优点:该方法是一种颗粒度观测的绝对方法,因而具有可靠性和直观性。
缺点:测量结果缺乏整体统计性;滴样前必须做超声波分散;对一些不耐强电子束轰击的纳米颗粒样品较难得到准确的结果。
2.激光粒度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法是基于Fraunhofer衍射和Mie氏散射理论,根据激光照射到颗粒后,颗粒能使激光产生衍射或散射的现象来测试粒度分布的。
因此相应的激光粒度分析仪分为激光衍射式和激光动态散射式两类。
一般衍射式粒度仪适于对粒度在5μm以上的样品分析,而动态激光散射仪则对粒度在5μm以下的纳米、亚微米颗粒样品分析较为准确。
所以纳米粒子的测量一般采用动态激光散射仪。
优点:样品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 可在线分析等。
缺点:不能分析高浓度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分析过程中需要稀释,从而带来一定误差。
3.动态光散射法动态光散射也称光子相关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散射光强度的起伏变化得出样品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
液体中纳米粒子以布朗运动为主,其运动速度取决于粒径、温度和黏度系数等因素。
在恒定温度和黏度条件下, 通过光子相关谱法测定颗粒的扩散系数就可获得颗粒的粒度分布,其适用于工业化产品粒径的检测,测量粒径范围为1nm~5μm的悬浮液。
优点:速度快,可获得精确的粒径分布。
粒度测定分析的方法

粒度测定分析的方法
粒度测定分析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描述物质粒子的大小分布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粒度测定分析方法:
1. 振荡筛分:将物质样品通过一个筛网,在筛分过程中通过筛孔大小分离出不同的粒径颗粒。
根据筛网上颗粒沉积的比例,可以确定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布。
2. 气雾法:将物质样品以液体形式通过喷雾器雾化成微小颗粒,并通过粒径分布仪或悬浮粒子计数仪进行粒径分析。
3. 沉降法:将物质样品悬浮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观察颗粒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的沉降速度,并根据Stokes公式计算颗粒的粒径大小。
4. 比表面积法:使用比表面积仪对物质样品进行表面积测定,并根据特定公式计算颗粒的粒径大小。
5. 光学显微镜: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质样品中的颗粒,并通过测量颗粒的尺寸或直接观察颗粒的大小来确定粒径分布。
6. 激光粒度仪:使用激光技术对物质样品进行散射光谱分析,根据光散射特性来测定颗粒的粒径大小。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样品性质、粒径范围和实验需求。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一、引言在粉体工程中,粒度和粒度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加工工艺。
对粉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进行准确测定是非常必要的。
粒度分布是指不同粒径颗粒在不同体积或质量下所占的百分比,通常通过粒度分布曲线来表示。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有多种方法,其中第二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
二、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概述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是指采用分级分选和间接测定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分析和计算来得出粉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不同的颗粒物料,可以有效地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样品:从所需的粉末样品中取得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测性。
2. 分级处理:通过筛分或离心分级等方法,将样品按照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的组分。
3. 间接测定:通过对分级后各组分的颗粒大小进行测定,如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仪器等设备进行测定。
4. 计算分布:将测定得到的各组分的粒度大小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出粒度分布曲线和相关参数。
三、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优缺点优点:1. 可适用性强:适用于各种颗粒粉末的测定,广泛用于化工、医药、冶金、建材等行业。
2. 测量结果准确:通过多次测定和计算,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粒度分布曲线,有助于分析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 操作简便:相对于其他测定方法,第二法的操作相对简单,设备也比较常见。
缺点:1. 耗时较长:需要进行分级处理和多次测定计算,整个过程较为耗时。
2. 仪器要求较高:粒度仪、分析仪器等设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高。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我个人认为第二法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它虽然在操作上可能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耗时性,但通过严谨的操作和计算,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
饲料粒度的测定方法

饲料粒度的测定方法饲料粒度是饲料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它对饲料的质量和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饲料粒度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因此,准确测定饲料粒度是饲料行业和养殖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饲料粒度测定方法。
一、筛分法筛分法是一种简单常用的饲料粒度测定方法。
它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对饲料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孔径的大小,分别称量筛上和筛下的饲料颗粒,计算出颗粒的粒径分布。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只能得到饲料颗粒的粗略分布情况,无法获得粒径的精确数值。
二、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是一种直观的饲料粒度测定方法。
通过将饲料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饲料颗粒的形状和大小。
结合测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得到饲料颗粒的粒径。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大且形状规则的饲料,但对于颗粒较小或形状不规则的饲料,观察起来比较困难。
三、激光粒度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法是一种高精度的饲料粒度测定方法。
它利用激光器照射饲料样品,通过测量样品散射的激光光线,可以得到饲料颗粒的粒径分布。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快速、非破坏性等优点,可以得到粒径的详细分布情况。
但需要专用的激光粒度分析仪器,成本较高。
四、电子显微镜扫描法电子显微镜扫描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饲料粒度测定方法。
它利用电子显微镜对饲料样品进行扫描,可以得到颗粒的形貌和尺寸信息。
通过对扫描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饲料颗粒的粒径分布。
这种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的优点,可以观察到颗粒的微观结构。
但需要专用的电子显微镜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五、光学显微镜图像分析法光学显微镜图像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饲料粒度测定方法。
它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饲料样品进行拍摄,然后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到颗粒的粒径分布。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饲料颗粒较大且形状规则的情况。
但对于颗粒较小或形状不规则的饲料,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MP文件
编号:QMS001-2013-0粒度测定法操作规程页码:第1页共3页部门质量部类别管理标准
编制人陈云
审核人
蔡群虎
批准人
邹顺光
编制日期2013年3月1日审核日期2013年3月5日批准日期2013年3月10日
签发人王铿
生效日期2013 年 4 月 1 日
签发日期2013年3月10日
变更记载
原文件编号:变更原因及目的:
执行日期:
授权:现授权下列部门拥有并执行本标准(复印数:份)
质量部、财务部、营销部、行政部、研发部、生产部、物料部、工程部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 责任 (2)
4. 依据 (2)
5.分类 (2)
5.1显微镜法 (2)
5.2筛分法 (3)
1.目的
建立粒度测定法操作标准,以保证产品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产品质量标准中需进行粒度测定的产品的检验。
3.责任
QC对本操作标准的实施负责
4.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本法项下规定的方法。
5.分类
粒度:指颗粒的精细程度及粗细颗粒的分布。
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
5.1显微镜法
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得长度表示。
5.1.1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直尺式)、盖玻片、载玻片、计数器、
5.1.2 测定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者可按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照该剂型或品种项下的规定取供试品,置载坡片上,覆以盖玻片(注意防止气泡混入),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半固体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品种项下规定的50µm及50µm以上的粒子。
再在200~500倍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品种项下的视野内的总粒子数及规定大小的粒数,计算所占百分比。
5.1.3注意事项
5.1.3.1应注意物镜、目镜的正确选择。
5.1.3.2所用器具应清洁。
5.1.3.3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先使其一边与药物接触,慢慢放下,以防止气泡混入,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
5.1.3.4盖玻片、载玻片应平整,光洁、无痕、透明度良好,以免引起散射等现象。
5.1.3.5直接取样时,取样量应适量,若量过多时,粒子重叠不易观察、判断,若够过少代表性差。
5.2筛分法
本法用于局部用散剂、颗粒剂、制剂中间体和原辅料的粒度测定。
5.2.1仪器与用具
天平、药筛、
5.2.2手动筛分法
5.2.2.1单筛分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10g,称定重量,置规定的药筛中,筛上加盖,并在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按水平方向旋转振摇至少3分钟,并不时在垂直方向轻扣筛。
取筛下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所占百分比。
5.2.2.2双筛分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30g,称定重量,置规定的药筛中,保持水平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边轻扣3分钟。
取不能通过小号筛和能通过大号筛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所占百分比。
5.2.3注意事项
5.2.3.1实验时需注意环境湿度,防止样品吸收水或失水,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控制相对湿度在45%左右。
对易产生静电的样品,可加入不多于0.5%的胶质二氧化硅(或氧化铝)等抗静电剂,以减小静电作用产生的影响。
5.2.3.2取样前,样品应混合均匀,这对粒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