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筛析法)

合集下载

粉体粒度测试技术

粉体粒度测试技术

粉体粒度测试技术
粉体粒度测试技术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物质粒度的技术。

它是一种基于试样细度的物理测量,可以提供对物质的客观可靠的质量衡量。

它可以准确测定物料的粒径终点、总体粒度、粒度分布等,从而为后续生产过程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粉体粒度测试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应用于粉体、粉末、悬浮液等物质的粒度测定,在材料、冶金、矿业、医药、食品、分析、轻工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

整个测试过程分为实验前准备、实验中测试、实验结束及实验报告几个部分。

实验前准备包括样品的准备、仪器的检查及调整、实验室的准备等。

样品的准备主要是将样品进行分析粉体粒度的准备,包括对样品的预处理、筛分及细度的选择等。

实验中测试主要是进行实验的操作及设备的测试,这部分包括样品的装填、粉体粒度分析仪的使用及实验数据的记录等。

实验结束及实验报告是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记录,其中包括粉体粒度测试数据的分析及曲线的绘制等。

粉体粒度测试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因实验和实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此外,根据不同的样品,也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及仪器,例如定尺粒度分析仪、格栅粒度分析仪等。

粒度测试中,必须考虑样品特性、测试方法及实验条件等因素,以确保粒度测试的精确性及可靠性。

粉体粒度测试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测试技术,它可以为粉体
物料的生产、科学研究及应用等提供精准的分析数据。

它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它在物质的可靠性质量评价、物质的改性处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我国粉体物料科学研究的深入,粉体粒度测试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实验 2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一、实验内容与目的用筛分法测定粉尘的粒度分布,掌握其测定和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标准筛、分析天平、电热鼓风箱、干燥器等。

三、基本理论和实验步骤1 概述粉尘的粒径对球形尘粒来说,是指它的直径。

实际的尘粒大多是不规则的,一般也用“粒径”来衡量其大小,必须用颗粒标定的几何长度及其他物理性能如在液态或气态介质中的沉降速度,对光的吸收或散射等间接测量的方法去确定粉尘的粒径。

采用何种形式表示粉尘粒径,取决于测定的目的和粉尘所处的工况状态。

同一粉尘按不同定义所得的粒径,不但数值不同,应用场合也不一样。

在选取粒径测定方法时,除需考虑方法本身的精度、操作难易及费用等因素外,还应特别注意测定的目的和应用场合。

不同的粒径测定方法,得出不同概念的粒径。

在给出或应用粒径分析结果时,还必须说明或了解所用的测定方法筛分法是测定粉尘粒度质量分布的一种较简单和通用的方法,其测定的原理是使尘样依次通过一套筛孔渐小的标准筛网,按尘粒大小不同进行机械分离。

根据分离的结果计算粉尘的筛上质量百分比和筛下质量百分比。

筛上质量百分比指的是:某一筛孔(径)的筛上残留粒子与该试样的全部粒子的质量比。

而试样在各级筛孔(或各组孔径)上的筛上质量百分数,即组成该粉尘试样的筛上分布;相应地,小于某一筛孔(径)的筛下粉尘粒子与试样全部粒子的重量比即为筛下质量百分比,试样在各级筛孔(或各组孔径)下的筛下质量百分数即组成粉尘试样的筛下分布。

实际上,常用筛上累积百分数R%或筛下累积百分数D%表示粒子的分布状态。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R=1-D。

筛分法适用于分析80%的粒子粒径大于44 微米的粉尘。

2、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1”分取粉尘样品,将其放入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2)检查标准振筛机能否正常工作,清扫标准振筛网。

(3)称取100 克标准试样,放入标准筛顶层,把套筛装夹牢靠。

(4)接通电源,将标准试样振筛15 分钟。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粉体粒度测试的原理及方法;2.了解影响粉体粒度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掌握测试样品制备的步骤和注意要点;3.学会对粉体粒度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及分析。

二.实验原理图1:微纳激光粒度分析仪工作原理框图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是粉体的重要性能之一,对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凡采用粉体原料来制备材料者,必须对粉体粒度及其分布进行测定。

粉体粒度的测试方法有许多种: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和激光法等。

激光粒度测试是利用颗粒对激光产生衍射和散射的现象来测量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的,其基本原理为:激光经过透镜组扩束成具有一定直径的平行光,照射到测量样品池中的颗粒悬浮液时,产生衍射,经傅氏(傅立叶)透镜的聚焦作用,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一中心圆斑和围绕圆斑的一系列同心圆环,圆环的直径随衍射角的大小即随颗粒的直径而变化,粒径越小,衍射角越大,圆环直径亦大;在透镜的后焦平面位置设有一多元光电探测器,能将颗粒群衍射的光通量接收下来,光--电转换信号再经模数转换,送至计算机处理,根据夫朗和费衍射原理关于任意角度下衍射光强度与颗粒直径的公式,进行复杂的计算,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数据,最后得到颗粒群的粒度分布。

激光粒度测试法具有适应广、速度快、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的优点,测量范围为:0.1—几百微米。

但当粒径与所用光的波长相当时,夫朗和费衍射理论的运用有较大误差,需应用米氏理论来修正。

三.仪器设备济南微纳颗粒技术有限公司Winner2000Z智能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微型计算机、打印机。

四.实验步骤4.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1.开启激光粒度分析仪,预热10~15分钟。

启动计算机,并运行相对应的软件。

2.清洗循环系统。

首先,进入控制系统的人工模式,不选择自动进水点击排水,把与被测样品相匹配的分散介质加入样品桶,待管路及样品窗中都充满介质后,再点击排水,关闭排水。

其次,按下冲洗,洗完后,自动排出。

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

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
❖ 筛析法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 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 量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 BT-9300S激光粒度分布仪的工作原理 激光粒度分布仪是基于激光(波长0.6328um)散射原 理测量粒度分布的一种仪器。 BT-9300S激光粒度分布仪的工作原理:从He-Ne激光 器发出的激光束经扩束镜后会聚在针孔,针孔将滤掉 所有的高阶散射光,只让空间低频的激光通过。然 后,激光束成为发散的光束,该光束遇到傅立叶透镜 后被聚焦。
点? ❖ 球磨时间和研磨球级配分别会对粉体的粒度分布产
生怎样的影响?
❖ 浓度适宜后,单击“测量-测试”菜单进行粒度分 布测试。测试结束后打印结果。
❖ 测试结束后对激光粒度仪进行清洗。再重复上述 步骤测量第二种试样的粒度分布。
五、实验结果处理
1. 筛析法
❖ 实验误差=(试样质量-筛析总质量)÷试样质量×100%
❖ 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得出下表中所需数据,并在坐标纸上 绘制累积分布曲线
❖ 停止循环,向容器中加入样品和适量分散剂,然 后打开超声波,样品进行3-5分钟的分散与均化处 理。分散结束后按“循环”按钮启动循环,将分 散后的悬浮液连续输送到激光粒度仪的测量区域 中。
❖ 启动测试程序进行“浓度”测试,BT-9300S激光 粒度仪的最佳浓度范围为20-40之间。若浓度过高 或过低则要重新进行调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
周丽敏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处理 ❖ 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
了解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 掌握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粉体粒度分布的基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
粉体粒度是指粉末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是粉末物料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

粉体粒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激光粒度分析法、显微镜法、筛分法、沉降法等。

激光粒度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粉体粒度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激光散射原理,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计算出粉末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粉末物料的粒度分析。

显微镜法是一种直接观察粉末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使用显微镜对粉末样品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粒度分布情况。

但该方法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且速度较慢,适用于对粉末颗粒形状和大小的详细分析。

筛分法是一种常用的粉体粒度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筛网的不同孔径对粉末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布情况。

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粉末物料的粒度分析。

沉降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粉末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来确定粒度分布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将粉末样品与液体混合后进行沉降,通过测量沉降速度和时间,计算出粉末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小的粉末物料的粒度分析。

不同的粉体粒度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粒度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粉体粒度分布情况。

粉体材料的粒度分析

粉体材料的粒度分析

粉体材料的粒度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粉体颗粒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掌握颗粒度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3.学会激光法测粒度的基本操作程序。

二、实验原理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颗粒是在一定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如图1所示。

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由大量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称为粉体。

(2)等效粒径:由于颗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体,因此用一个数值很难描述一个三维几何体的大小。

只有球型颗粒可以用一个数值来描述它的大小,因此引入等效粒径的概念。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见图2。

那么这个球形颗粒的粒径就是该实际颗粒的等效粒径。

(3)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2.粒度测试中的典型数据(1)体积平均径D[4,3]和面积平均径D[3,2]:D[4,3]是一个通过体积分布计算出来的表示平均粒度的数据;D[3,2]是一个通过面积分布计算出来的表示平均粒度的数据。

它们是激光粒度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的测试结果。

(2)中值:也叫中位径或D50,表示累计50%点的直径(类似的,D10表示累计10%点的直径;D90,表示累计90%点的直径)。

D50准确地将总体划分为二等份,也就是说有50%的颗粒大于此值,50%的颗粒小于此值。

中值被广泛地用于评价样品平均粒度的一个量。

粉体粒度分析及其测量(二)

粉体粒度分析及其测量(二)

( 5 )安息角 的影 响 粒度均 匀 ,安息角不同的颗粒状混合物料倾倒在料 堆上 时 ,安息角较大的颗粒往往 会集 中在 ㈣ 鳓 料堆 的中心。
2 . 防 止偏 析 的 方法
在 加料 时 ,采取某些能使输入物料 重新分布和能改变 内部流动模式的方法 。已经 用来把输人物料散布 到料堆 上的 方法 ,有 活动 加料 管 【 图 3( a )】和多头加料管 【 图 3( b )】 。活动的加料管 由一个 固定的偏转装置和一个料流喷管
爹动
的 混 合物
( a }
{ # 斗 {∈ ' £ 的} J 【 l 聚 斗
( b) 缶 }
图 1整体 流动中典型的偏 析与混合
而对于漏 斗流料仓 ,就像整 体流料仓 中一 样 ,在加料期 间形成一个 较细颗粒组成 的中央料芯 。然而 ,出料 斗的物 料? 昆 合经可能变化 ,料斗卸空时 ,最后排出料斗的物料将 是最粗的。 输送过程 中 ,颗粒混合物受 到振动或搅 拌时 ,也会发生 渗漏。这种 影响可以在振动运 送和斜槽 中发生 以及 在用振 动助流的小型料斗 中发生。 ( 2 )振 动 在 振动槽里 的大颗粒 由于振动力 的作用 ,会上升 到粉体层 的表 面上来。振动槽的每一 次垂 直运 动都会 使细颗粒运 动到大颗粒 的下面。 当细料累 积并密集时 ,它就 能支托住大颗 粒 ,使之上升 到表面。存储料仓通常 不会受
■ l 中 国 粉 体 工 业2 0 1 7 N o . 2
粉 体的偏 析现象
1 . 粉 体 偏 析 的 机 理
导致 非黏性颗粒偏析 的机理包含如 下几个方 面: ( 1 )细颗粒 的渗漏作用 细颗 粒在流动期 间自身重新排列 时 ,可能通过较大颗粒的空 隙渗漏 。举例来说 ,这种现 象 可能发生在 因搅拌 、振动或把颗粒倾注成堆时 引起 的剪切期 间,或发生在料仓 内的流动期间。 料仓 加料 阶段发生的表面渗漏是一个众所周知 的例 子 ,如 图 1( a )所示 。撞到料堆上 的颗粒形成一薄层快速移动 的物料 ,在移动层 内,较细 的颗粒 渗漏到下面 的静止料层 并固定在某个适 当的位置 ,无法渗入的大颗粒继续滚动或滑 移 到料堆 外围,这 时流动颗粒层具有筛选 中的过筛作用 。 料仓 卸料时 ,再次发生颗粒 的重新排列 ,在整体 流料仓 中 ,重新混合发生在偏析物料 离开垂直部分并进入整体流

粉末粒度分布的测量

粉末粒度分布的测量
分布曲线。
数据报告
根据测量结果编写数据 报告,提供粉末粒度分
布的详细信息。
05 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准确 性。
数据转换
数据统计
计算粒度分布的平均值、中位数、众 数等统计指标,以全面了解粉末的粒 度特征。
将测量数据转换为易于分析的格式, 如粒度分布曲线或表格。
结果解读
激光衍射法
总结词
激光衍射法是一种利用激光衍射原理测量粉末粒度分布的方法。
详细描述
激光衍射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激光束照射粉末样品,利用光的衍射效应测量粉末颗粒的粒度分布。当 激光束照射到粉末颗粒上时,会产生衍射光环,通过测量光环的直径可以得到粉末颗粒的粒度大小。 激光衍射法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的优点,适用于各种粒度范围的粉末测量。
详细描述
筛分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粉末样品置于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上,通过振动或手动摇动使粉末通过筛网,然后分别 称量各筛网上截留的粉末质量,从而得到粉末粒度分布。筛分法适用于测量粒度范围较广的粉末,尤其适用于粗 粒度粉末的测量。
显微镜法
总结词
显微镜法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粉末颗粒,并测量其尺寸的 方法。
详细描述
显微镜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粉末样品制备成薄片,然后通过显 微镜观察并测量每个颗粒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 显微镜法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粉末粒度分布数据,尤其适用 于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粉末颗粒。
沉降法
总结词
沉降法是一种通过观察粉末在液体中的 沉降速度来测量其粒度分布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沉降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粉末样品置于悬浮 液中,通过搅拌使粉末均匀分散在液体中 ,然后观察粉末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 速度。通过测量沉降速度,可以推算出粉 末颗粒的粒度分布。沉降法适用于测量较 细的粉末颗粒,但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装 置和数据处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数据记录 筛分析结果可按下表形式记录。 (1)干法筛分析记录
试样名称
试样质量

测试日期
筛分时间

标准筛
筛上物质量 分级质量百分率 筛上累积百分数
筛目 筛孔尺寸(mm)
(g)
(%)
(%)
筛下累积百分数(%)


(2)湿法筛分析记录
试样名称
试样质量

测试日期
筛分时间

标准筛
筛上物质量(g)
残留物质量测定
筛目或 编号
筛孔 尺寸 (mm)
皿号
皿重 (g)
皿+湿 样重 (g)Biblioteka 皿+干 样重 (g)
泥浆重 (g)
残渣重 (g)
分级质量百分率 (%)
筛上累积百分数 (%)
筛下累积百分数 (%)


五.测试结果处理 1.数据处理
(1) 实验误差=试样质试量样-质筛量析总质量×100%
(2)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在坐标纸上绘制筛上累积分布曲 R 线,筛下累积分布曲线 D,频率分布曲线(粒 度△d 尽量减小,通常可取△d=0. 5mm)
2.结果分析
一个筛子的各个筛孔可以看做是一个系列的量轨,当颗粒处于筛孔上,有的颗粒可以通过而有的通不 过。颗粒位于一筛孔处的概率由下列因素决定:粉末颗粒大小分布、筛面上颗粒的数量、颗粒的物理性质 (如表面积)、摇动筛子的方法、筛子表面的几何形状(如开口面积/总面积)等。当颗粒位于筛孔上是否 能通过则取决于颗粒的尺寸和颗粒在筛面上的角度。
筛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筛分、机械筛分、湿法筛分外,还用空气喷射筛分、声筛法、淘筛法和自组筛等, 其筛析结果往往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颗粒的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 分含量(微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 分型)。用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筛析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粒度分布的粒级较粗,测试 下限超过 38μm 时,筛分时间长,也容易堵塞。
三、实验器材
1. 标准筛 1 套; 2. 振筛机 1 台; 3. 托盘天平 1 架; 4. 搪瓷盘 2 个; 5. 脸盆 2 个; 6. 烘箱 1 个。
四、实验步骤 (一)干筛法
2)套筛按孔径由大至小顺字叠好,并装上筛底,安装在振筛机上, 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筛子,加上筛盖。
3)开启振筛机,震动 10 分钟,然后依次将每层筛子取下,用手筛分, 若 l 分钟所得筛下物料量小于 0.05g,则认为已达筛分终点,否则要继续 手筛至终点。
附:如没有振筛机,可用手均匀摇振筛子,每分钟拍打 120 次,每打 25 次将筛子转 1/8 圈,使试样分散在筛布上,拍打约 10 分钟,直至筛分终点(终点时拍打 1 分钟后筛下 物小于筛上物料的 1%)。
实验 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
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简单的表格、 绘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 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 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 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m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 1 厘米长度 上的孔数或 1 平方厘米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 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 1 毫米的筛子作为基筛,以优先系数及 20/3 为主序
列,其筛比孔为 (20 10 )3 ≈ 1.40(化整值);再以 R20 或 R40/3 作为辅助序列,其筛比分别为 28 10 ≈ 1.12
或 (40 10)3 ≈ 1.19 ≈ 4 2 。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 面堵塞筛孔。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 法。此外,湿法可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所以,湿 法与干法均己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筛分所测得的颗粒大小分布还取决于下列因素:筛分的持续时间、筛孔的偏差、筛子的磨损、观察和 试验误差、取样误差、不同筛子和不同操作的影响等。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分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分法 和沉积天平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Ⅰ.筛析法 一.目的意义
筛分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分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 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 50%时的平均粒度。本实验用筛分法测粉体粒度 分布,实验的目的:
干筛法是将置于筛中一定重量的粉料试样,借助于机械振动或手工拍打使细粉通过筛网,直至筛分完 全后,根据筛余物重量和试样重量求出粉料试料的筛余量。
1.设备仪器准备
将需要的标准筛,振筛机,托盘天平,搪瓷盘和烘箱准备好。
2.具体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用圆锥四分法(图 1)缩分取样,再将试样放入烘箱 种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 100 克(松装密度大于 1.5g/cm3 的取 50g)。
4)小心取出试样,分别称量各筛上和底盘中的试样质量的误差,并记录于表中。 5)检查各层筛面质量总和与原试样质量之误差,误差不应超过 2%,此时可把所损失的质量加在最细 粒级中,若误差超过 2%时实验重新进行。
(二)湿筛法
湿筛法是将置于筛中一定质量的粉料试样,经适宜的分散水流(可带有一定的水压)冲洗一定时间后, 筛分完全。根据筛余物重量和试样重量求出粉料试样的筛余量。
1.设备仪器准备
将需要的套筛一套(或选定目数筛子),脸盆、烘箱准备好。
2.具体操作步骤
l)试样制备:用圆锥四分法缩分取样,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 50 克。 2)将试样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成泥浆(如果难分散粉料,还需加入适量的分散剂)。 3)将上述泥浆倒入所选号数的筛上或套筛上,然后在盛有清水的脸盆中淘洗或用水冲洗,直至水清为 止,将淘洗过的浊水倒入第二个筛子,再按上法进行淘洗,如此逐个进行,最后将各层筛上的残留物用洗 瓶分别洗到玻璃皿中,放在烘箱内烘干至恒重,称量(准确至 0.1 克)。 4)若直接用泥浆进行测定,则先称 50 克或 100 克泥浆放在烘箱内烘干、称重,测定此泥浆含水含量 后,再计算称取相当于 100 克干粉重的泥浆,按上述步骤测定筛余率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
1.了解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基本原理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 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于 20~100mm 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 筛孔尺寸可小至 5μm,甚至更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