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标准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标准
1. 病名:颈椎病
诊断依据:
- 颈部疼痛,放射至上肢
- 颈部活动受限
- 颈椎X线、CT或MRI显示异常改变
治疗目标:
- 缓解疼痛
- 恢复颈部活动度
- 改善颈椎结构
治疗原则:
- 休息与保护:避免过度使用颈部
- 药物治疗: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镇痛药
- 物理疗法:热敷、颈部按摩、牵引等
- 腔内治疗: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
- 手术治疗:对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考虑手术
2. 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依据:
- 腰背部疼痛,放射至下肢
- 活动过度后疼痛加重
- 腰椎X线、CT或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目标:
- 缓解疼痛
- 恢复腰部活动度
- 改善腰椎结构
治疗原则:
- 休息与保护:避免过度使用腰部
- 药物治疗: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镇痛药
- 物理疗法:热敷、腰部按摩、牵引等
- 腔内治疗: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
- 手术治疗:对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考虑手术
3. 病名:脑卒中后遗症
诊断依据:
- 脑卒中病史
- 运动功能、语言能力、认知功能障碍
治疗目标:
- 恢复运动功能
- 改善语言能力
- 提高认知能力
治疗原则:
- 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认知训练等
- 药物治疗:根据症状给予相应药物
-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以上是康复科常见病的诊疗标准,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康复科诊疗常规1脑卒中概述】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一般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
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2顺应症:需求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软化、动脉瘤、血液变革等情形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乱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膜炎等。
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 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动电极,以免电击。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和促进组织愈合的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1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

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史询问和问诊:1.认真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家族病史等;2.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包括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因等。
二、观察与望诊:1.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体态、发育情况等;2.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舌体形态等。
三、闻诊和听诊:1.了解患者的气味、汗臭、口臭、腐臭等情况;2.听诊患者的呼吸音、肠鸣音、心音等。
四、摸诊和切诊:1.了解患者的面部皮肤温度、湿度等;2.仔细摸诊患者的脉搏,包括位置、节律、力度等。
五、实验室检查:1.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等;2.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如CT、MRI等。
六、中医诊断:根据病史、问诊、望诊、闻诊、听诊、摸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中医理论,进行中医诊断。
主要包括辨证论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和辨病论治(辨病分型、辨病施治)。
七、康复治疗计划制定:1.根据中医诊断结果,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措施和康复周期等;2.康复目标是明确康复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效果。
康复措施是指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矫正等。
康复周期是指康复治疗的持续时间。
八、康复治疗:按照康复治疗计划,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等。
九、康复效果评估:定期对康复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估,了解康复治疗的效果和进展情况。
十、康复指导和建议:根据康复效果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治疗计划,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和建议,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
以上是一份试行的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以中医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康复原理和方法,通过病史询问和问诊、观察与望诊、闻诊和听诊、摸诊和切诊、实验室检查、中医诊断等步骤,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并进行康复治疗,最终评估康复效果,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和建议。
这一方案有望为康复患者提供更加有效、个性化的治疗。
康复科单病种诊疗常规

痹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一。
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诊断依据】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科诊疗常规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康复科诊疗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临床表现】(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片常可见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腰椎CT 扫描和磁共振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诊断】一、诊断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中医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风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紧或濡缓。
3、风湿热型:腰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阳虚者舌淡脉沉细,阴虚者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鉴别诊断西医鉴别诊断1、梨状肌综合症: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无腰痛和脊柱侧弯等表现,疼痛主要在臀部及下肢,检查梨状肌局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前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2、腰椎后关节紊乱:此病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厘米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
但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
3、增生性脊柱炎:本病发病年龄大,病程缓慢,腰腿痛受寒湿、劳累后加重,疼痛点广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腱反射无异常。
X线检查可见椎间盘变窄,椎体前后缘有明显的骨质增生。
4、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
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
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CT或MRI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5、腰椎结核: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
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6、椎体转移瘤:疼痛进行性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
X线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7、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
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
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1、痿证: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一般无疼痛。
2、腰痛:以腰部疼痛为主症,一般无下肢痛。
【治疗】(一)、一般治疗1、休息:卧硬板床休息可以减轻炎症、避免损伤加重,活动时可以佩戴腰围。
2、缓解期逐步开始腰腹肌训练,注意避免腰椎过度屈曲或过伸。
每日2~3组,每组10~15次,每次持续5~10秒。
(1)半桥训练:仰卧位,以头和双足为支撑点,使得臀部抬离床面。
力量不足时,还可辅以双手支撑。
(2)背飞训练:俯卧位,以腹部为支撑点,上肢背与身后,胸和双下肢同时抬起离床,形如飞燕,也称为“飞燕式”。
(3)后伸训练:俯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交替向上尽力抬起。
(二)、西医治疗:1、牵引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持续或间断电动牵引。
2、物理治疗:可选用超短波、红外线、中频、低频电等。
3、可选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尼美舒利口服,一日二次、维生素B1 100mg、B12 各1支肌肉注射,一日一次,连续10天,辅助治疗。
4、局部封闭:对局部压痛点以泼尼松龙25mg加VitB12 注射治疗,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5、经正规系统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或中央型突出压迫脊髓引起大小便障碍、下肢瘫痪者,应作手术治疗。
(三)、中医治疗1、针灸治疗:治以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等,针刺得气后加电,连续波,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行下一疗程。
2、一般推拿治疗:治以舒经通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理经整复。
取穴及部位: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丘墟及腰臀和下肢后外侧。
操作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按、揉手法在患者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和下肢后侧施术3-5分钟,以腰部为重点。
然后医者用双手掌重叠用力,沿脊柱有上至下按压腰骶部,反复2-3遍。
再用拇指或肘尖点压腰阳关、肾俞、居髎、环跳、委中及阿是穴,以解痉止痛。
然后在助手配合拔伸牵引的情况下,用拇指顶推或肘尖按压患处(与突出物方向相反)。
患者侧卧位,医者用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
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拿、揉、弹拨手法沿腰部及患侧坐骨神经分布区施术3-5分钟,然后擦热患处。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行下一疗程。
3、对于针灸或一般推拿治疗效果不佳的青壮年患者,选用多方位牵引下手法复位或硬脊膜外麻醉下大推拿治疗。
4、中药熏蒸治疗:(药物为科内协定处方)每次30分钟,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行下一疗程。
5、中药治疗:(1)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克红花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生地10克独活12克玄胡20克土鳖6克甘草6克上方一剂加水500ml,文火煎至200ml,每服100 ml,1日2次,1日1剂。
(2)风寒湿型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方药:加味独活寄生汤加减(科内协定处方)独活10克寄生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生地10克牛膝15克杜仲12克甘草6克细辛3克上方一剂加水500ml,文火煎至200ml,每服100 ml,1日2次,1日1剂。
(3)风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药:四妙散加减:黄柏10克苍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牛膝10克杜仲15克甘草6克苡仁20克上方一剂加水500ml,文火煎至200ml,每服100 ml,1日2次,1日1剂。
(4)肝肾亏虚型治法:补益肝肾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12克杜仲15克牛膝1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泽泻10克续断15克枣皮10克巴戟12克上方一剂加水500,文火煎至200ml,每服100 ml,1日2次,1日1剂。
(四)疗效标准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2、好转:腰腿痛减轻,直腿抬高50-70度,腰部功能活动改善。
3、无效:腰腿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直腿抬高50度以下。
(五)调护宜忌1、针灸科二级护理。
2、卧硬板床休息,垫高下肢以减轻脊柱应力,早期不宜行走及久坐,并注意局部保暖。
3、疼痛较甚者,可作局部热敷。
4、正常饮食,早期不宜饮酒,少食酸辣。
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多见于30-60岁的人,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之范畴,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临床表现】(一)、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肩背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刺痛为主要症状。
(二)、受到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
(三)、当颈部活动、腹压增高,如咳嗽、打喷嚏时,上述症状会加重。
(四)、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
(五)、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落地。
(六)、专科检查1、在颈椎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
2、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
3、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反应物。
4、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片、CT、MRI可见颈曲度或椎间隙改变、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
排出骨折、脱位、结核、肿瘤、嗜伊红细胞肉芽肿等疾病。
【诊断】一、诊断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中医证候诊断: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麻疼痛,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白,脉弦或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肝肾不足型:上肢麻木隐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二、鉴别诊断西医鉴别诊断1、颈部风湿病:有颈肩上肢多部位疼痛,无放射痛,无反射改变,与天气变化有明显关系。
2、颈部扭伤:有外伤史,有颈部疼痛,无手指发麻。
3、前斜角肌综合征:颈项部疼痛,患肢有放射痛及麻木触电感,肩部下垂时症状加重,肩上举时症状可缓解,前斜角肌痉挛发硬,深呼吸试验阳性。
中医鉴别诊断1、落枕:颈项强痛,无手指症状,起病突然,以往无颈肩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