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坚韧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故事背景。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性格。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4. 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形象。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拓展1. 故事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故事接龙,每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发挥创意,编写的故事情节。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能够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3)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 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武松打虎》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角色扮演道具(如武器、衣物等)4. 情景模拟场地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武松打虎》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等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在故事中的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感悟武松的性格特点。

4. 课堂展示(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生动展示《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2)情景模拟:学生模拟故事场景,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武松打虎教案5篇

武松打虎教案5篇

武松打虎教案5篇武松打虎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冈()杖()职()粱()膛()并()(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即: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章节,详细内容为:武松在景阳冈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经过一番激战,最终将老虎打死。

教学内容包括:故事情节解析、人物形象分析、成语典故学习、道德观念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古代英雄的勇敢与智慧。

2. 分析武松形象,学习其勇敢、果断、正义的品质。

3. 掌握成语“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4.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武松形象,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重点:故事情节的解读,成语典故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水浒传》电视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武松打虎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a. 解析故事情节,分析武松与老虎的激战过程。

b. 讨论武松勇敢、果断、正义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c. 学习成语典故,如“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造句。

5. 道德观念探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正义、勇敢、担当等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武松打虎》2. 主要内容:a. 故事情节:武松与老虎激战b. 人物形象:勇敢、果断、正义c. 成语典故: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d. 道德观念:正义、勇敢、担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武松打虎”。

b. 运用成语“打虎上山”和“空手入白刃”各造一个句子。

2. 答案:a. 参见课文内容。

b. 示例:打虎上山:他为了救村民,勇敢地打虎上山,最终将老虎打死。

空手入白刃:在危急关头,他空手入白刃,成功制服了歹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了故事情节,掌握了成语典故,提高了道德观念。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武松打虎》一课,主要讲述了宋朝英雄武松在景阳冈醉酒后打死一只伤人的猛虎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熟读课文,理解生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和场景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 掌握本课生词,理解重点句子,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正义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生词,理解句子,培养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段《武松打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词,理解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a. 分析生词,讲解词语意思。

b. 理解重点句子,分析课文结构。

c.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和场景的写作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段,分析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描写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正义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武松打虎》2. 生词:若干3. 重点句子:若干4.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5. 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一段描述武松打虎场景的文字。

2. 答案:示例:武松瞪大眼睛,紧紧盯着那只凶猛的猛虎。

他毫不畏惧,挥起拳头,用力击打虎头。

猛虎痛苦地咆哮着,武松趁机抓住虎颈,用力将其摔倒在地。

经过一番激战,武松终于将猛虎打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讲解的针对性。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中其他英雄故事,了解我国古代英雄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能够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叙事和描写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武松打虎》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故事,展现了武松的勇敢和正义。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2 教学内容(1)第一节: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故事梗概,引入《武松打虎》的故事。

(2)第二节:详细解读《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第三节:欣赏《武松打虎》中的经典描写和修辞手法,体会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4)第四节: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5)第五节: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叙事和描写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互动法: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3.3 实践法:写作练习,培养叙事和描写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4.2 理解能力: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4.3 表演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

4.4 写作能力: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意性。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相关选段。

5.2 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等。

5.3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六、教学进程6.1 课前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相关章节。

课文《武松打虎》教案范文

课文《武松打虎》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武松打虎》,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及特点。

(2)学会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2)学习武松勇敢、机智、正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及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武松打虎过程的细节描绘。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以武松打虎的故事为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播放《武松打虎》的音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4.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及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4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武松打虎的勇敢和智慧。

(2)问答环节: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5.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5.2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武松打虎的场景。

5.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武松打虎》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内容理解、课后习题等。

详细内容如下:1.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景阳冈”、“猛虎”、“梢棒”等。

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子在地上爬了几下,向上一扑,从半空中跌落下来。

”4. 课文内容理解: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理解武松打虎的勇敢和智慧。

5. 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武松勇敢、智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武松与老虎的搏斗场面,理解武松勇敢、智慧的品质。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水浒传》中其他英雄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武松。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4. 句子解析:分析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5. 故事讲解:分析武松与老虎的搏斗场面,学习武松勇敢、智慧的品质。

6.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生字词及解释。

2. 黑板右侧:课文主旨、武松勇敢、智慧的品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2. 答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武松与老虎的搏斗场面,突出武松的勇敢和智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松打虎》阅读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9课《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细节,读懂人物,读懂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等手段完成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名著经久不衰
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性格,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启发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1、播放武松打虎的视频
二、朗读感悟,启发引导,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武松打虎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大风过后,跳出大虫。

(猛虎出现)
(2)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又一闪。

(猛虎进攻)
(3)老虎翻过身来,武松打断梢棒;老虎咆哮起来,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猛虎。

(打死猛虎)
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