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楚生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2-1 什么叫主运动?什么叫进给运动?试以车削、钻削、端面铣削、龙门刨削、外圆磨削为例进行说明。
答:主运动:由机床提供的刀具与工件之间最主要的相对运动,它是切削加工过程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进给运动:使主运动能依次地或连续地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以便形成全部已加工表面的运动。
车削时,主运动为工件的旋转,进给运动为刀具沿轴向相对于工件的移动;钻削时,主运动为工件或钻头的旋转,而工件或钻头沿钻头轴线方向的移动为进给运动;端面铣削时,主运动为铣刀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为工件移动;龙门刨削时,主运动为刨刀的直线往复运动,进给运动为工件的间隙移动;平面磨削时,主运动为砂轮的旋转,矩台的直线往复运动或圆台的回转(纵向进给运动)为进给运动,以及砂轮对工件作连续垂直移动,而周边磨削时还具有横向进给。
2-2 根据表2-2和表2-3,分析下列机床型号所代表的意义:MM7132、CG6125B 、X62W 、M2110、Z5125、T68 答:MM7132代表工作台面宽度为320mm 的精密卧轴矩台平面磨床CG6125B 代表最大回转直径为250mm 的高精度卧式车床重大改进顺序号为B X62W 代表工作台面宽度为20mm 的卧式升降台铣床M2110代表磨削孔径为100mm 的内圆磨床Z5125代表最大钻孔直径为25mm 的方柱立式钻床T68代表卧式镗床2-3 画出Y 0=10°、λs =6°、α0=6°、0α'=6°、K r =60°、r K ' =15°的外圆车刀刀头部分投影图。
答:参见课本第15页。
2-4 用r r s 70157κκλ'=== 、、的车刀,以工件转速n=4r s ,刀具每秒沿工件轴线方向移动1.6mm ,把工件直径由54w d mm =,计算切削用量(sp c a f v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4-1 什么是主轴回转精度?为什么外圆磨床头夹中的顶尖不随工件一起回转,而车床主轴箱中的顶尖则是随工件一起回转的?解:主轴回转精度——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差值表示主轴回转精度,它分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
车床主轴顶尖随工件回转是因为车床加工精度比磨床要求低,随工件回转可减小摩擦力;外圆磨床头夹中的顶尖不随工件一起回转是因为磨床加工精度要求高,顶尖不转可消除主轴回转产生的误差。
4-2 在镗床上镗孔时(刀具作旋转主运动,工件作进给运动),试分析加工表面产生椭圆形误差的原因。
答:在镗床上镗孔时,由于切削力F 的作用方向随主轴的回转而回转,在F 作用下,主轴总是以支承轴颈某一部位与轴承内表面接触,轴承内表面圆度误差将反映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承内表面若为椭圆则镗削的工件表面就会产生椭圆误差。
4-3 为什么卧式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答:导轨在水平面方向是误差敏感方向,导轨垂直面是误差不敏感方向,故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
4-4 某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015/1000m m ,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025/1000m m ,欲在此车床上车削直径为φ60m m 、长度为150mm 的工件,试计算被加工工件由导轨几何误差引起的圆柱度误差。
解:根据p152关于机床导轨误差的分析,可知在机床导轨水平面是误差敏感方向,导轨垂直面是误差不敏感方向。
水平面内:0.0151500.002251000R y ∆=∆=⨯=mm ;垂直面内:227()0.025150/60 2.341021000z RR-∆⎛⎫∆==⨯=⨯ ⎪⎝⎭mm ,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5-4 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 加工习题5-5 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 图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 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
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5-8 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5-10 习题5-10 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习题5-10 图解:如图a),A 0是封闭环,A1, A2, A4, A5, A7, A 8是增环,其余均为减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 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 w、砂轮的横向移动f r、工作台往复运动f a均为进给运动。
3-3 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 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
如铣床、钻床传动链;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
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 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成形表面。
3-7 试述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答:(p82)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3-8 CA6140型卧式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三爪自定心卡盘是怎样装到车床主轴上去的答:(p83-84)3-9 CA6140型卧式车床是怎样通过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正传、反转和制动的答:如教材图3-17和3-18所示,操纵手柄向上,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滑套8向右滑移,拨动摆杆10使拉杆向左,压紧左边正向旋转摩擦片,主轴实现正转;若操纵手柄向下,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滑套8向左滑移,拨动摆杆10使拉杆向右,压紧右边反向旋转摩擦片,主轴反转。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值得拥有)

2-11用P10硬质合金车刀车削b为650N / mm 2的40钢外圆。切削用0量为asp =4mm f=0.6mm/r v=110r/min刀具几何角度为r0 = 10
s 5, 0 0 8 ,k 60, 1mm 0 0。按公式计算及查表方法确定切削
为Fp、Fp、Fc及切削时所消耗的功率。
故最先选择f而影响较大的是v c最后选择v c。
2-17切削液的作用有哪些如何正确选用切削液答切削液的作用冷却作用、润滑作用、清洗作用
切削液的选用应根据加工性质、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工艺要求等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切削液
2-18什么叫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答刃磨或换刃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称为刀具寿命符号用T单位用min或s。刀具的磨钝标准是衡量刀具是否需要重磨或者换刃的标准磨钝标准确定后在给定的切削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刀具寿命是确定的若切削用量发生改变刀具寿命也会发生改变。
切削速度正是通过切削厚度压缩比h来影响切削力的若切削速度c增大使h增大变形抗力增大故切a削力a增大反之若vc增大时h减小v变形抗力减小切削力也就随之减小。三者之中sp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f次之c最小。在切除相同余量的前提下增大f比sp增大更有利。
2-9什么叫刀具的工件角度参考系什么叫刀具的静态角度参考系这二者有何区别在什么条件下工作角度参考系与标注角度参考系重合答刀具工作参考系是定义刀具工作角度的参考系刀具的静态角度参考系是定义刀具的静态角度的参考系
所以Fc 3765.7KFc =3765.7×0.94=3539.8N Fp 1213.75K Fp =1213.75×0.96=1165.2N Ff K MFf K Kr K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3-1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答:如图3-20 (p87),夕卜圆磨削砂轮旋转m是主运动,工件旋转眼砂轮的横向移动f r、工作台往复运动f a均为进给运动。
3-3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
如铳床、钻床传动链;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
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 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 成形车刀用于加工成形表面。
3-7试述CA614理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答:(p82) CA614C©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3-8 CA614C型卧式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三爪白定心卡盘是怎样装到车床主轴上去的答:(p83-84)3-9 CA614C型卧式车床是怎样通过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正传、反转和制动的答:如教材图3-17和3-18所示,操纵手柄向上,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滑套8向右滑移,拨动摆杆10使拉杆向左,压紧左边正向旋转摩擦片,主轴实现正转;若操纵手柄向下,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滑套8向左滑移,拨动摆杆10使拉杆向右,压紧右边反向旋转摩擦片,主轴反转。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
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5-10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习题5-10图解:如图a),A0是封闭环,A1, A2, A4, A5, A7, A8是增环,其余均为减环。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部分习题及答案 2

4—10如图4-73所示为一圆柱零件,在其上面加工一键槽,要求保证尺寸 ,采用工作角度90°的V形块定位,试计算该尺寸的定位误差。
4—12有一批如习题4—10图所示的工件,除 孔外其余各表面均已加工合格。今按图b的方案用盖板式钻模一次装夹后依次加工孔Ⅰ和孔Ⅱ。盖板式钻模用 心轴与工件孔 相配定位。试分析计算两个孔心距的定位误差.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淬火烧伤: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又由于冷却液的急剧冷却发生二次淬火现象,使表面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
退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区域又无冷却液进入,表层金属将产生退火组织,表面硬度将急剧下降。
磨削加工产生烧伤的主要原因是:
①磨削过程复杂,单位磨削力很大,切深抗力大,磨削速度高,磨削温度高.
(4)导引元件:用于决定刀具相对夹具的位置。
(5)其他装置:用于进行分度加工。
(6)连接元件和连接表面:用于决定夹具在机床上的相对位置.
(7)夹具体:用于连接夹具上各个元件或装置,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件。夹具体也用来与机床有关部位相连接.
4—4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
答:任一刚体在空间都有六个自由度,要使它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完全定位,就必须限制它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楚生课后答案【篇一:机械制造基础大纲56(0)】txt>课程编号:0803301004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6 实验学时:0 学时:56 学分:3.5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非制造技术方向)四年制工业工程专业四年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四年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四年制包装工程专业四年制工业设计专业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工实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非机械制造方向等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金属切削原理、常用加工方法及其装备的基本知识、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理论等内容。
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状况发展和趋势,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等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制造过程的概念、制造方法的分类、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
2.掌握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编制方法,掌握常用机床结构、工作原理、工艺范围特点;了解车床、滚齿机传动系统原理。
3.掌握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的基本概念,熟悉刀具角度标注,掌握和了解刀具材料种类、刀具性能要求、刀具材料牌号的含义及其应用特点。
掌握和了解各种刀具种类、结构、特点、选用。
4.掌握机床夹具的分类、组成、特点,掌握工件在机床上的定位原理与夹紧方式,掌握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
5.掌握和了解金属切削过程变形的概念,各种物理现象及影响因素,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了解磨削机理。
6.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能力。
熟悉常见表面的加工方法,初步具备根据加工要求合理选用加工方案的能力,掌握制订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初步具备制订简单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技能。
7.掌握和了解保证机械装配精度的方法,掌握装配尺寸链概念、解算,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
8.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状况、发展和趋势。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掌握制造过程的概念、制造方法的分类、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了解机械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本课程的研究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
2.机床掌握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编制方法,掌握车床、钻床、镗床、刨床、拉床、铣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等机床结构、工作原理、工艺范围;了解车床、滚齿机传动系统原理。
3.刀具掌握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参数特点,掌握刀具材料种类、刀具性能要求;了解常用刀具材料牌号的含义及其应用特点。
掌握车刀、孔加工刀具、铣刀、砂轮结构特点、种类、选用;了解齿轮加工刀具、螺纹等刀具特点、种类、选用。
4.夹具掌握夹具的分类及组成、特点,掌握工件在机床上的定位原理与夹紧方式,掌握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了解机床典型夹具的设计特点。
5.金属切削基本理论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了解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切削温度)与规律,掌握影响切削过程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了解磨削机理。
6.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掌握机械生产过程中工序基本概念,掌握工艺规程设计概念、基本原则、步骤,掌握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分析和毛坯选择方法,掌握工艺路线的拟订方法、加工余量的概念、工艺尺寸链的概念、应用,初步具备制定简单零件工艺过程的能力。
7.机械装配工艺掌握保证机械装配精度的方法,掌握装配尺寸链概念、解算,了解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
8.先进制造技术了解特种加工、超精密加工、高速切削、快速成型、cad/capp/cam/fms/cims、绿色制造等。
四、实践环节本课程所含实践环节主要是实验和认识实习,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安排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共开设2个实验:1.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2学时 2.滚切斜齿圆柱齿轮 2学时认识实习在课程外单独安排。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总量不应少于10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八、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35%)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65%)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10%,出勤、作业等占20%、若有综合研学大作业占5%。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机械制造技术》,吉卫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机械制造技术》,李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楚生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曾志新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十、说明1、学时分配表中的学时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2、有关工艺过程的制订,只要求针对简单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装备选择,而对于更高更细的要求则需通过后续专业课程及生产实习的学习达到。
3、本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应注重实习环节的效果,提高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大纲制订人:袁建宁大纲审定人:蒋平制订日期:2007年7月【篇二:广西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ss=txt>“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考试目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原理等。
通过考试,主要考核考生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情况,如:机械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及工装、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控制、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尺寸链原理及应用等,并考核考生应用基本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机械制造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考试要求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本定义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2.刀具角度与刀具的工作角度。
3.刀具角度换算。
4.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5.旋转刀具的角度。
难点:刀具工作角度,刀具角度换算,特别是刀具在正交平面参考系的角度绘制。
第二章切削加工理论基础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金属切削层的变形。
2.切削力。
3.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4.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
难点:影响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耐用度的因素。
第三章金属切削基本条件的合理选择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刀具材料、类型及结构的合理选择。
2.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
3.刀具耐用度的选择。
4.切削用量的选择。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5.切削液的选择。
难点:刀具合理参数的选择。
第四章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2.车削加工与车床。
3.磨削加工与磨床。
4.齿轮加工与齿轮加工机床。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5.铣削加工与铣床。
6.孔的加工方法与设备。
7.其它加工方法与设备。
难点:机床的传动联系;传动原理图及齿轮加工机床;特别是机床主运动传动链的分析,包括:传动路线表达式、主轴的转速级数,以及主轴的最高(低)转速。
第六章机械加工质量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2.机械加工精度。
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难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机械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
第七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2.工件的安装与基准。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4.制定工艺规程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5.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6.机械加工的生产率与经济分析。
难点:六点定位原理,定位误差计算,尺寸链原理及应用,特别是工序尺寸与公差的计算。
第八章机械装配基础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机械装配精度。
2.装配尺寸链。
3.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4.装配工艺的制订。
难点:装配尺寸链,常用的四种装配工艺方法及特点。
三、说明1、本课程的考试用书为:华楚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重庆大学出版社;2、考试用书中的第五章、第九章不列入考试范围。
【篇三:机械装置制造基础】程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班级机自082班学号 2 0 0 8 0 0 1 0 1 0 52 学生姓名潘文祥指导教师肖学勤赵克政日期2012年1月10日广西工学院《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c61 25 型普通车床主运动传动系统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自082 200800101052李宝灵广西工学院机械系 2011年1月10日设计要求最大工件回转直径是250 mm普通车床主轴变速箱设计一、运动设计1.确定各运动参数 2.确定结构式 3.绘制转速图 4.确定齿轮齿数5.绘制传动系统图(转速图与传动系统图绘在同一张图纸) 二、动力设计1.确定主电动机功率 2.确定各轴的直径 3.确定各齿轮的模数三、结构设计1.设计主轴组件 2.主轴组件的验算3.绘制主轴组件装配图 (1号图纸) 四、编写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0页) 五、答辩。
主要参考书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李庆余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2.机械设计濮良贵高教出版社20013.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王昆高教出版社19964.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楚生重大出版社5.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艾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6.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戴日曙7.金属切削机床设计黄鹤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8.机械设计手册2机械工业出版社9.机械设计手册3 机械工业出版社10.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陈易新机械工业出版社1 1.机械原理孙恒高教出版社l 9961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冯辛安机械业出版社2003.813.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手册14.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简明手册范云涨机械工业出版社目录1.机床主要参数设计.......................................................5 1.1运动参数的确定 (5)1.1.1 主轴最低和最高转速的确定 (5)1.1.2 主轴转速数列的确定 (5)1.2 动力参数的确定......................................................6 2 主传动系统的设计.......................................................6 2.1 主传动方案拟定......................................................6 2.2 传动结构拟定式的选择 (7)2.2.1 确定传动组及各传动组中传动副的数目........................................7 2.2.2 两套方案比较.. (7)2.3 皮带轮直径和齿轮齿数的确定及转速图拟定 (8)2.3.1 确定皮带轮动直径..........................................................9 2.3.2 确定齿轮齿数..............................................................9 2.3.3 转速图拟定................................................................10 2.3.4 主轴转速系列的验算........................................................10 2.3.5 传动系统图的拟定. (12)2.4 确定各传动轴和齿轮的计算转速.......................................12 3 传动件的估算和验算.....................................................13 3.1齿轮模数的计算 .. (13)3.1.1 各传动轴功率的计算 (13)3.1.2 齿轮模数的计算............................................................13 3.1.3 齿轮模数的验算............................................................14 3.1.4 计算各轴之间的中心距 (17)3.2 三角带传动的计算 ..................................................17 3.3 传动轴的估算和齿轮尺寸的计算 (18)3.3.1 确定各轴的直径 (18)3.3.2 计算各齿轮的尺寸 (19)4 主轴的设计与计算.......................................................20 4.1 主轴轴径的计算 .....................................................20 4.2 验算主轴轴端的位移 ya ..............................................20 4.3 前轴承的转角及寿命的验算.. (21)5 主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23 5.1 皮带轮及齿轮块设计.................................................23 5.2 轴承的选择.........................................................23 5.3 主轴设计...........................................................23 5.4 箱体设计...........................................................23 5.5 操纵机构的设计.....................................................23 5.6 密封结构及油滑.....................................................24 6 总结、致谢............................................................24 7 参考文献.. (24)1.机床主要参数的确定机床(机器)设计的初始,首先需要确定有关参数,他们是传动设计和机构设计的依据,影响到产品是否能满足所需要的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