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政治 专题2 依法行使财产权教案 5

合集下载

中学政治教案:《财产所有权》

中学政治教案:《财产所有权》

中学政治教案:《财产所有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财产所有权的概念,知道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 让学生掌握财产所有权的特征,包括财产所有权的独占性、排他性和绝对性。

3. 让学生了解财产所有权的保护,知道我国法律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措施。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财产所有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财产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2. 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三、教学难点1. 财产所有权的独占性、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理解。

2. 财产所有权保护的法律依据和具体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2. 采用讲授法,讲解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和法律依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财产所有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案例,引出财产所有权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2. 新课导入:讲解财产所有权的定义、特征和保护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财产所有权的独占性、排他性和绝对性。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财产所有权,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尊重财产所有权的价值观。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2. 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财产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和保护措施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尊重财产所有权的方法和观点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提交,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人教版政治选修五2.3《依法行使财产权》教学设计

人教版政治选修五2.3《依法行使财产权》教学设计
3.结合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财产权的意识,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
2.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认识到依法行使财产权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激发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2.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认识到依法行使财产权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激发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教学设计: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引发学生对财产权问题的关注。
2.新课导入:讲解财产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种类,阐述我国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
-理解财产权的法律特征和种类,特别是不同类型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差异。
-掌握依法行使财产权的具体途径和程序,以及解决财产权争议的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财产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依法行使财产权的重要性,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财产权争议案例。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财产权问题。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总结财产权争议的解决途径。
6.课堂总结:强调依法行使财产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7.课后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讨论平台、教育软件等,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依法行使财产权》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则社会新闻:某小区业主因不满物业公司管理,拒交物业费,导致物业公司起诉业主。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依法行使财产权教案

依法行使财产权教案

3依法行使财产权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财产权的是()A.用益物权B.所有权C.债权D.人身权2.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体现了()A.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C.法律对财产权的规定D.国家可以征用公民的私有财产3.李某和王某共同承租了本村的鱼塘10年,按协议李某出承包费80%,王某出承包费20%,承包鱼塘的收益按比例分享。

对鱼塘承包权的认识正确的是()A.共同占有B.按份共有C.国家所有D.集体所有4.下列属于用益物权的是()①国有土地所有权②宅基地使用权③留置权④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⑤土地承包经营权⑥抵押权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③④5.以财产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指的是()A.所有权B.用益物权C.担保物权D.财产权6.李明想买一套商品房,在哪种情况下,商品房的所有权才归他()A.按交付的方式取得B.到相关部门办理产权登记后C.付完房款后D.与卖主签订协议后7.“典当行”中的当铺对当品享有________权()A.抵押B.质押C.留置D.所有8.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担保法等法律的规定,担保物权包括()①抵押权②生命健康权③质权④留置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我国民法通则和物权法规定了两种财产共有的方式,它们是()①集体共有②国家共有③按份共有④共同共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这一规定表明()A.我国公民的一切财产都受法律保护B.在我国,公私财产平等地受法律保护C.我国公民所拥有的财产都是合法财产D.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动用他人财产二、非选择题11.2012年,张某购买了一辆二手车,但因图省事一直未办理过户登记,还以车辆原户主孙某名义投保了机动车第三者险和车损险。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民的财产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3.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公民财产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财产权的概念、重要性和法律保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五、教学内容1. 公民财产权的概念:介绍公民财产权的定义、特点和内容。

2. 公民财产权的重要性:阐述公民财产权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介绍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财产权保护的规定。

4. 典型案例分析:分析涉及公民财产权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5. 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的意识培养: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公民财产权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公民财产权的概念:详细讲解公民财产权的定义、特点和内容,让学生理解公民财产权的含义。

3. 阐述公民财产权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公民财产权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公民财产权的重要性。

4. 介绍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讲解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财产权保护的规定,让学生了解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障。

5. 分析典型案例:分析涉及公民财产权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并提出改进措施。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产权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3.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财产权的概念和意义。

2. 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三、教学难点1. 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财产权的保护和侵犯财产权的行为。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

五、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

2. PPT课件。

第一章:财产权的概念和意义1.1 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财产权。

1.2 讲解:财产权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1.3 案例分析:分析财产权被侵犯的案件,让学生了解财产权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2.1 引入:讲解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2.2 讲解:财产权的保护措施和途径。

2.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法律如何保护公民财产权的案例。

第三章:侵犯财产权的行为3.1 引入:让学生了解侵犯财产权的行为。

3.2 讲解:侵犯财产权的行为的表现和后果。

3.3 案例分析:分析侵犯财产权的案例,让学生提高警惕。

第四章: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的意识4.1 引入:讨论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

4.2 讲解:如何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

4.3 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财产权的建议。

第五章:财产权的法律保护5.1 引入:讲解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5.2 讲解:财产权法律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5.3 案例分析:分析财产权法律保护的案例。

六、财产权的行使与限制6.1 引入:讨论财产权行使的正确方式。

6.2 讲解:财产权的合理行使与非法行使。

6.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情况下财产权行使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在特定情况下财产权的行使可能受到限制。

七、财产权的继承与赠与7.1 引入:讲解财产权的继承与赠与概念。

7.2 讲解:财产权继承与赠与的法律规定。

政治选修五第二专题第三框题《依法行使财产权》课件

政治选修五第二专题第三框题《依法行使财产权》课件

>> 问题探究
小李家享有哪些财产权利?
答案:小李家有商品房和老宅的房屋所有 权、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老宅的宅基地 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
>> 问题探究
1. 陈某对轿车是否享有抵押权?为什么? 2.朱某对轿车是否享有质权?为什么? 3.林某是否享有轿车的所有权?为什么? 4.修理厂扣留轿车,是否合法?为什么? 5.现2笔借款均到期,冯某逃逸,陈某,朱某和 修理厂要求行使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应由谁 优先行使权利?为什么?
财产权 财产权制度是现代社会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广义的财产 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包 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财产权是公民拥有或实现物质利益的权利。相对于姓名、肖像和人格尊严 等精神利益而言,财产权表达的是物质利益,并构成其他公民权利的物质基础。
4.所有权 (1)含义:所有权是权利人可以支配其所有物,依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 收益和处分,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 (2)分类:我国的所有权按主体划分为三类:国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 人所有。
(4)在生活中,还可能由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 有关系。根据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规定,财产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 种形式。
不动产是指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者虽可移动但移动会损害其 价值的物,一般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 对于不动产,则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才能取得 所有权。
1.标的物须为动产或者不动产 2.让与人对处分的动产或不动产无处分权 3.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 4.受让人须支付合理的价格 5.转让的动产或不动产已经交付或者登记

善意取得的条件: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指受让人在受让取得财 产时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让与人并没有让与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 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通过继承、遗赠无偿取得不产生善意取得 的效力)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 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 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财产权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财产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依法保护公民财产权的相关知识。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财产权:定义、类型和特点2. 保护公民财产权的重要性3. 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4. 侵犯公民财产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5. 公民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民财产权的定义、类型和特点,保护公民财产权的重要性,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2. 教学难点:侵犯公民财产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公民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财产权的定义、类型和特点,保护公民财产权的重要性,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侵犯公民财产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公民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公民权利与义务》、《法律常识》等。

2. 案例材料:涉及侵犯公民财产权的案例。

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财产权的定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财产权的关注。

2. 讲解公民财产权的类型和特点:介绍公民财产权的不同类型,如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并分析其特点。

3. 分析保护公民财产权的重要性:阐述保护财产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等。

4. 讲解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介绍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关于保护公民财产权的相关规定。

七、案例分析1. 呈现案例:提供一起侵犯公民财产权的案例,如盗窃、抢劫等。

2.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侵犯财产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

3. 讨论法律依据:让学生思考我国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八、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公民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2 3 依法行使财产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2 3 依法行使财产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3 依法行使财产权型案例。

一、定分止争——所有权1.财产权(1)含义: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

(2)我国宪法和民事法律均明确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2.所有权(1)所有权是权利人可以支配其所有物,依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

我国的所有权按主体划分为三类: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2)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财产属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动产,一般是按照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权。

所有人按照转让其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对于房屋等不动产,则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3)由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财产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形式。

二、物尽其用——用益物权1.含义:用益物权,就是以财产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

2.内容: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

[想一想] 宅基地使用权能否单独转让?提示: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建设在该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权转让的,宅基地使用权同时转让。

三、增强信用——担保物权1.含义: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而产生的一类财产权,就是担保物权。

2.内容:根据我国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的规定,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说一说] 买房时办理按揭贷款,急需用钱时在典当行用自己的财产作担保换取相应的资金。

这两种担保方式分别称作什么?提示:前者是抵押,后者是质押。

赵某与钱某是大学同学,因找工作双方于2018年3月购买了一台手提电脑,价值6 788元。

后因二人产生矛盾,钱某未经赵某同意,擅自把电脑拿走,并同孙某协商以5 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孙某。

孙某得到电脑后,因一时大意将电脑丢失。

电脑被周某捡到,并以 4 000元的价格卖给了邻居武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依法行使财产权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了解财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所有权及其取得和变更方式、财产共有关系. 2.解析与论证:保护财产权的法律依据。

3.预测与选择:明确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及财产共有形式。

4.辨析与评价:解析公民维护民事权利的典型案例.1.科学精神:了解财产权的有关法规及具体表现。

2.法治意识:增强保护国家、集体和私有财产的意识。

3.公共参与:选择相关案例,讨论有关土地占有、使用方面的权利与义务问题。

一、定分止争-—所有权1.财产权(1)含义: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

(2)我国宪法和民事法律均明确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2.所有权(1)所有权是权利人可以支配其所有物,依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

我国的所有权按主体划分为三类: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2)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财产属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动产,一般是按照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权。

所有人按照转让其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对于房屋等不动产,则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3)由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财产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形式。

二、物尽其用——用益物权1.含义:用益物权,就是以财产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

2.内容: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想一想] 宅基地使用权能否单独转让?提示: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建设在该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权转让的,宅基地使用权同时转让。

三、增强信用——担保物权1.含义: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而产生的一类财产权,就是担保物权。

2.内容:根据我国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的规定,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说一说] 买房时办理按揭贷款,急需用钱时在典当行用自己的财产作担保换取相应的资金。

这两种担保方式分别称作什么?提示:前者是抵押,后者是质押。

正确认识财产权赵某与钱某是大学同学,因找工作双方于2018年3月购买了一台手提电脑,价值6 788元.后因二人产生矛盾,钱某未经赵某同意,擅自把电脑拿走,并同孙某协商以5 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孙某。

孙某得到电脑后,因一时大意将电脑丢失。

电脑被周某捡到,并以4 000元的价格卖给了邻居武某。

后武某在使用该电脑时被孙某发现,并就电脑的归属发生了冲突。

[探究任务]1.(辨析与评价·科学精神)孙某能否取得该电脑的所有权?为什么?提示:孙某能取得对电脑的所有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

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本案中,钱某作为共同共有人,处分其共有财产,而孙某作为善意第三人,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了相当的价款,依法取得该物品的所有权。

2.(辨析与评价·科学精神)武某能否取得该电脑的所有权?为什么?提示:武某不能取得对电脑的所有权。

动产的善意取得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占有人所转让的必须是动产;第二,转让人的占有必须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表示;第三,善意第三人必须是有偿地从转让人处取得占有;第四,第三人必须是善意取得占有.本案中,由于电脑是被所有人遗失,原物不基于所有人的意思丧失占有,因此不能适用善意取得,武某不能取得有关所有权。

3.(辨析与评价·公共参与)结合材料说明:财产权与所有权是一回事吗?提示:不是一回事.财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探究总结]1.财产权(1)含义:在民法上,财产权是与人身权相对应的。

法律规定财产权的目的,是要确定财产的归属,促进财产的流通使用。

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

(2)财产权体系图错误!错误!财产权是公民拥有或实现物质利益的权利。

相对于姓名、肖像和人格尊严等精神利益而言,财产权表达的是物质利益,并构成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2.用益物权(1)含义:用益物权就是以财产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2)特征:用益物权具有用益性;用益物权具有独立性;用益物权具有占有性。

(3)特点:是对所有权有所限制的权利。

用益物权人的权利也受一定的限制,是非所有人基于法律、合同或者其他合法途径而取得的权利;是对他人之物享有的直接支配权;是从所有权的权能中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他物权。

(4)内容: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等。

3.担保物权(1)含义:担保物权是指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等。

(2)特征:第一,担保物权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第二,担保物权是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权利。

第三,担保物权以支配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属于物权的一种,与一般物权具有同一性质。

第四,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

4.所有权(1)含义:所有权是权利人可以支配其所有物,依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

(2)分类:我国的所有权按主体划分为三类: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3)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财产属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动产,一般是按照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权。

所有人按照转让其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对于房屋等不动产,则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机动车、航空器、船舶虽然属于动产,但由于价值较大,其产权的取得、变更,通常也需要依法办理产权登记。

(4)在生活中,还可能由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财产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形式.(5)法律特征①财产所有权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

财产所有权是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所有物加以全面支配的权利。

所有人对所有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完整权利,是最完整、全面的一种物权形式。

②财产所有权具有权利主体的特定性和义务主体的不特定性。

除权利人以外的所有不特定人,都是该所有权的义务人.③财产所有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5.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异同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区别所有人的权利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使用、收益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分类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联系三者都属民法总则规定的物权范畴,都是民事主体依法对物进行管理、支配和享受物之利益的权利(1)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三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抵押权和质权是基于当事人的约定而产生的;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以某种财产作为债权担保时,就达成抵押合同或质押合同;而留置权是基于法律规定而自动产生的,是在特定合同当事人之间自动存在的.(2)抵押权和质权的区别在于,抵押权人并不直接占有抵押物,该抵押物仍由抵押人占有使用;质权人则必须占有质物。

抵押权通常针对不动产或价值较大的动产,而质权的对象通常是动产.张某拾得王某的一只小羊拒不归还,李某将小羊从张某羊圈中抱走交给王某。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张某拾得小羊后因占有而取得所有权B.张某有权要求王某返还占有C.张某有权要求李某返还占有D.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占有[思维建模]审设问侵犯财产所有权审材料李某将小羊从张某羊圈中抱走交给王某析选项占有是一种既定事实,即使这种事实与其他当事人的权利相抵触,也不应该再受到非法行为的侵害。

对占有的保护,就是对社会安宁、稳定的保护。

因此,李某将小羊从张某羊圈中抱走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占有。

但李某随即将小羊交给了原所有人王某,则张某不能再向李某主张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定答D案1.某年8月1日甲将一台笔记本电脑委托好友乙保管。

8月5日,乙拿至旧货市场卖给丙并交付。

丙买回家后第二天,从另一友人丁处得知该笔记本电脑系甲所有,而为乙偷偷卖掉的事实。

丙买回家后第三天,将该笔记本电脑赠与不知情的戊。

对于该笔记本电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有权向丙追回②8月5日丙已经善意取得③甲无权向丙追回④8月7日戊已经善意取得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B [本题中乙把笔记本电脑卖给丙的时候,丙并不知情,故丙符合善意第三人,笔记本电脑的所有权由甲转移到丙,甲由于乙的不法不当行为而不能向丙追回笔记本电脑,只能追究乙的责任,故②③正确,①不选;丙在将笔记本电脑赠给戊的时候是拥有笔记本电脑所有权的,因此戊取得笔记本电脑所有权并不符合善意取得,而只是以一般的形式取得了电脑所有权,故④与题意不符。

]2.谭某以自己的汽车做抵押(抵押协议和手续俱全),从孙某处借得30万元.后因谭某未按约还款,双方又签订《车辆转让协议》。

10天后,因谭某仍不归还借款,孙某擅自将涉案汽车开走。

因与孙某多次协商未果,谭某将孙某告上法院.本案中()①汽车所有权并未移转,仍然归谭某所有②根据抵押和转让协议孙某有权开走汽车③谭某可以要求孙某返还汽车并赔偿损失④转让协议签订后孙某获得了汽车所有权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A [根据题目的表述可以看出,谭某抵押自己的车后,又与孙某签订了《车辆转让协议》,但是没有办理所有权人的变更登记,故所有权仍归谭某所有,①正确。

②错误,孙某无权开走汽车.③正确,该车的所有权人谭某,故孙某私自开走后,谭某有权要求孙某返还汽车并赔偿损失。

④表述错误,排除.选A。

]1.财产权制度是现代社会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

法律规定财产权的目的,是要解决财产的归属和流通使用。

2.我国宪法和民事法律均明确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3.所有权是权利人可以支配其所有物,依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

4.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财产属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5.用益物权,就是以财产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

6.在我国,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7.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而产生的一类财产权,就是担保物权。

8.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的规定,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