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高一语文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四个面读懂诗家语 1.知语序 2.明跳跃 3.懂生活 4.晓含蓄
1
读懂诗家语
王安石提出,写诗填词要用“诗家语” 。 “诗家语”为古代诗歌之用语,是具有独特美感 魅力的一种文学语言。
其基本特征是:“精炼含蓄,以形象写情思, 时空可以跳动。”(周振甫《诗词例话》)
咏物诗要托物言志,咏史诗要借古讽今,送 别诗还要借送别来表述心志。所以,诗言志,我 们要读懂诗歌的“兴观群怨”。
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 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 赏析。(6分)
10
11辽宁卷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明跳跃 画境 黄庭坚 真景
惠崇烟真雨景归雁,现坐实我(画潇作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 分页装潢的画册。
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风灯:有罩子、20能防风的灯
湖南卷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这首诗写了什么季节
王维
的景色?请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 荆溪白石出,
初冬季节
天寒红叶稀。 荆溪的溪水清浅,泛白
山路元无雨,
的石头露出水面,天气寒冷, 但山林间仍点缀着稀疏的红
空翠湿人衣。 叶,表明天气是初冬时节。
19
全国卷
漫成一首
杜甫 高考链接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和心境的提升。

那么有没有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一首古诗词的方法呢?,可以从以下七方面入手:一、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文如其人”,“诗言志”。

每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其实,许多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三、抓“意象”古诗词中,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

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抓住意象的特点,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理解古诗的四种方法

理解古诗的四种方法

理解古诗的四种方法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学形式之一,它包括诗歌、曲辞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古诗的创作不仅集中在抒情的文学创作,同时融入了对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习俗的思想和内容。

因此古诗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思想内涵,理解古诗也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理解古诗的四种方法。

一、熟悉作者的文集读古诗时,熟悉作者的文集非常重要。

首先,要熟悉作者的身份、生活环境和文学作品,以了解作者的文学思想。

其次,要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和创作历史,以及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最后,要仔细研读和欣赏作者的文学作品,以增强对诗歌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二、注重文句的表达古诗的精华在于文句的表达,要让文句的意义流畅的传达到对方,就必须通过语言的表达特点来进行探索和表述。

因此,在理解古诗时,要特别注重语句的表达,仔细研究古诗中的语法特点,努力把握文句的表达方式。

三、体会古诗的文化内涵古诗不仅抒发文学创作者的激情,还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因此,要理解古诗,就要结合作者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文化、传统、习俗来分析古诗的文学思想。

这样,才能深刻地读懂古诗的含义,更好的体会古诗的精髓。

四、从人物关系中思考古诗中经常出现的都是忧愁、离别、怀念等人物关系,这些关系也会影响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在阅读古诗时,要多从人物关系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每句诗的含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综上所述,理解古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从作者文集、文句表达、文化内涵、人物关系等多层面进行探索。

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应充分体会当时的文化精神,更好的领悟到古诗的精髓。

只有深入理解古诗,才能更加深入地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让古诗的精髓传承在时代中。

读懂诗的方法

读懂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1
了解诗歌的特点。

古诗通常具有音韵、节奏和意象三个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注意词语场菊的意义。

古诗中的词语通常具有多种意义,因此你需要注意词语的意义,才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
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熟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4
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

古诗的背景信息包括诗人的生平、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等。

了解这些背景信够册息可以帮助
你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5
多读多练。

最后,要想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练。

你可以选择一些适光新往合你的古诗来读,并不断练习,这样才能提高你的读懂古诗能力。

如何读懂古诗词

如何读懂古诗词

如何读懂古诗词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悦、空改变词性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暗、肥、老炼字!绿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思考: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2、“咽”指呜咽,“冷”指阴冷。

3、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4、“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二)还原语序!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确语序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炼意!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鱼舟。

(“正序”应为:竹喧浣女归, 莲动鱼舟下。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正序”应为:内容季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请说说下面诗歌标题的作用。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请说说下面诗歌标题的作用。

题李世南画扇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六、以我观人——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元代 吴西逸 散曲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 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 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散曲中的人物就是去官归隐后的自己—— 看透世俗纷争、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田园、诗 书养性。
通过背景介绍,我们可以大体把握,此诗 抒发的情感应该与国家遭难、故土沦陷的沉痛 有关。
(二)知人论世 作者的人生经历、品格气质、追求抱负、创作风格等都会长 久地体现在其作品中。因此,对于作者的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对诗歌的理解。如杜甫诗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风格上沉郁 顿挫;李白诗飘逸潇洒,想象奇特;苏轼虽屡遭贬谪却乐观旷达, 词风豪放;辛弃疾矢志报国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 对于耳熟能详的大诗人,高考设题考查时一般不再做介绍, 而对于一些学生较为陌生的作家,也往往以注释的形式交代出来。
这段注释是回答第二题的关键: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肝胆是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 心。阅是见证的意思。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 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淋淫细雨如丝,狼藉落花遍地,门可罗雀,时近黄昏,宿鸟回 巢,鸣声低沉,作者通过这些景物营造一种阴沉、凄清、寂寥的氛 围,表达了政治失意的苦闷愁绪。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 与诗人仕途失意、报国无 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的 深层原因有关。
壬戌清明作
• • • •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语言风格:含蓄委婉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 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属奋力出击,显示出昂 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出必胜的信心。
三、挖掘暗示信息(注释、题干)
注释
解释疑难词语、地名 介绍写作背景 解释相关诗句 介绍作者
作用
帮助读懂诗句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暗示本诗的思想感情或写 作风格
毛泽东1965
•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 • • • • • • 1、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①结构章法 先写景后抒情 ②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写景抒情一致,乐景写乐晴,哀景写哀情 写景抒情相反,乐景写哀情 2、品读关键词句(诗眼) 3、抓住诗歌三要素:景、事、情
苦寒行
• • • • •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苇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这首诗分为几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 凉月、月影、梧桐共同营造了孤寂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 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 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牛刀小试 赢在微点P120
4、析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一般不是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 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 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 ,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 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客观的描摹,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中的景 和情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般来 说,“暖”色调的景(也叫“乐”景)烘托的是乐情, “冷” 色调的景(也叫哀景)烘托的是哀情(当然也 有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请的)。所以,从诗中意象 的“冷”和“暖”色调中,可以体味出诗歌的基调、 意境。如岳飞的《小重山》从“寒蛩”“松竹老”可 见作者忧虑国事、内心苦闷的心情。辛弃疾的《摸鱼 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 处。”“危栏、烟柳、斜阳”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 危的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
宣城见杜鹃花(李烘白托)伤春、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惜。春之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情愁巴、,。思·抒念发之乡 ⑴、“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情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情感?
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 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 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 乡之情。
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彩云、轻 舟,衬托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
还有,诗歌中也有一些特定的意象表达特定的 含义,也往往寄托某种特定的感情,这些意象也 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口。如“月”“雁”“笛 ”等多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因为“意象”分析另 有专题,这里不展开讲。
如何快速读懂古典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
大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考点解读: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如何读懂诗歌
1、了解诗歌的特点 2、读懂“诗家语”
一 、了解诗歌的特点
中诗 国
古体诗(唐前及唐后仿作,乐府诗和四言、五
言、六言、七言、杂言诗)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运用了什么手法(手法 技巧)
1、看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 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 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 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品标题,抓题眼;
•(二)知人论世; •(三)读注释,抓暗示信息; •(四)析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五)抓诗眼,把握情感关键词句; •(六)抓尾句 ,卒章显志。 •(七)抓用典
【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 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 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 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 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 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结尾“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背诵下列两首诗,并谈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 心头。
牛刀小试 赢在微点P121
6、抓尾句
卒章显志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 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1)诗人不同,诗风不同 (2)遭遇不同,诗情有别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2)论世: 了解时代背景,相关社会生活
♣北朝:多写征战尚武 ♣南朝:多写男女相思 ♣初唐:歌功颂德,绮靡婉媚,后期刚健有力 ♣盛唐:盛唐精神,豪迈勇敢 ♣中晚唐:国势式微,悲壮和凄婉
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 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 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 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 时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 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季节 内容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 ,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 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 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 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 邪?”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zhào
牛刀小试
• 赢在微点P119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 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 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 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 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 略。
【例】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江 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牛刀小试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 追求?
【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 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 生活。
7、抓用典 见赢在微点P121
课堂小结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 “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 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 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 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 势、朝政……
牛刀小试见《赢在微点P120》 《山居即事》
5、抓 “诗眼”
诗眼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它们是理解诗歌的 钥匙。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 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中的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代友人归隐 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 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北宋:重义理 ♣南宋:抒发爱国情,重忠义
【例】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解题提示:解读这首诗需要知人论世。王安石是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 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 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 作者这样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知道,王安石在 这里正是借梅花而自喻,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 格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 坚持自己的操守,绝不向投降派屈服。
野水潺潺chán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wù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 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 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 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 ”、“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 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 ,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1 丞相祠堂何处寻?
2 锦官城外柏森森。 sen
3 映阶碧草自春色,
4 隔叶黄鹂空好音。 yin
5 三顾频烦天下计,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x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