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的鉴别方法

合集下载

中药词汇:羌活、白芷、细辛、藁本的鉴别

中药词汇:羌活、白芷、细辛、藁本的鉴别
、肾经。 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共同点: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风寒湿痹。 ◇白芷、细辛:宣通鼻窍:鼻渊。 ◆不同点: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羌活:较强,太阳经头痛、上半身风湿痹痛。 ◇白芷:阳明经诸痛:头额痛、牙痛。 ●燥湿止带:带下,寒湿、湿热。 ●消肿排脓:疮疡肿毒,初起、脓成。 ◇细辛:少阴头痛,牙痛。 散寒力强,表寒、里寒均可。 ○阳虚外感 ●温肺化饮:外感、肺寒、寒饮喘咳。 ●注: ○“细辛不过钱”煎服,1~3g;散剂0.5~1g. ○反藜芦 ◇藁本:善达巅顶:太阳经巅顶头痛。

中药材辨别判断防风的真假

中药材辨别判断防风的真假

中药材辨别判断防风的真假防风,又名羌活、白芷,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由于防风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的情况。

本文旨在介绍中药材辨别判断防风的真假方法和技巧。

一、外观特征防风的外观特征是辨别真假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宗的防风应呈现出乳白色至黄褐色的颜色,质地坚硬而不易折断,有明显的芳香味。

假冒的防风通常颜色较淡,质地较软,在气味上也会有所差异。

二、气味辨别防风的气味对于判断其真假也具有重要意义。

真正的防风具有独特的芳香味,但并不刺鼻。

而假冒的防风可能会有异味,或者味道不浓烈。

三、口感辨别通过口感也可以初步判断防风的真假。

真正的防风嚼碎后,其口感应该是辛香微苦,并且略微温热。

而假冒的防风则可能呈现出浑浊、苦涩的口感。

四、破碎性辨别将防风折断,真品的防风应该有较强的韧性,往往不易折断。

而假冒的防风则容易折断,并且有时会产生碎屑。

五、水浸试验将真假防风分别浸泡在清水中,真品的防风应该在20-30分钟内不起泡或只有少量微细泡沫,水色基本不变。

而假冒的防风通常会迅速起泡,并且水色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六、显微镜下观察借助显微镜观察防风的截面特征,也是判断其真假的一种方法。

真正的防风截面应该呈现出密集的木栓组织,而假冒的防风则可能会显示出杂质、纤维较少的特点。

总结:通过外观特征、气味、口感、破碎性、水浸试验和显微镜下观察等方法,可以初步辨别和判断防风的真假。

然而,为了更加准确和科学地鉴别防风的品质,建议在购买中药材时选择正规渠道,或借助专业机构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检测。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辨别判断防风的真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希望能够对广大消费者选购优质的防风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中药材购买过程中,保持警惕和理性消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用药的安全和疗效的有效性。

独活与其伪品新疆羌活、香独活、牛尾独活的比较鉴别

独活与其伪品新疆羌活、香独活、牛尾独活的比较鉴别

根 头 部膨 大 , 圆锥 状 , 多横 皱纹 , 直径 1 . 5 - 3 e m, 顶端 有 茎 、 叶 的残 薄壁 细胞含 淀粉 粒 , 多为单 粒 。可 见细小 草酸钙 柱 品散 存 基 或 凹陷 , 表 面灰 褐色 或棕褐 色 , 具纵 皱纹 , 有 隆起 的横长 皮孔 及 2 . 3 香独活 : 根 的横 切 面 : 与 川 独 活相 似 , 但 韧 皮部 占根 的 1 / 2以 稍 突起 的细 根痕 。质较 硬 , 受 潮则 变软 , 断面 皮部 灰 白色 , 有 多数 上 , 油 室大 而 多 , 径向 8 5 ~ 1 1 2 1 x m, 切向 1 2 6 ~ 1 8 0 1 x m, 周 分 泌 细 散在 的棕 色油室 , 木部 灰黄 色至 黄棕 色 , 形 成层环 棕色 。 有特 异香 胞 8 ~ 1 4 个, 射线 明显 , 宽1 ~ 2列细胞 。木质 部导 管较 多 , 直径 2 0 ~
的干燥 根及 根茎 ( 市场 上称 为香独 活 ) ; 三 为伞 形 科牛 尾独 活属 植 l 一 2 列细 胞 ; 导 管稀 少 , 直 径约 至 8 4 1 x m, 常单个径 向排列 。 薄壁 细 物 牛 尾独 活 H e r a e l e u m v i e i n u m B o i s s . 的 干燥根 。因其功效 相差 甚 胞含 淀粉 粒 。
关键 词 : 独活; 伪品; 新 疆独 活 ; 香独活; 牛尾 独 活 中图分类 号 : R 2 8 2 . 5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l 1 - 0 0 4 6 — 0 1
独 活 为伞 形 科 植 物 重齿 毛 当 归 A n g e l i c a p u b e s c e n s M a x i m . f 有众 多 橙 黄 色油 点 ; 近 形 成层 现 棕 色 环 ; 术质部淡黄 广 1 色, 偏 心 b i s e r r a t a S h a n e t Y u a n . 的干燥 根 l I l , 具 有祛 风 除 湿 、 通 痹止 痛 的功 性 。气 微香 , 味微 甜 。 效, 临床 常用 于风 寒湿 痹 、 腰 膝疼 痛 、 少 阴伏 风头 痛等 病症 。近年 2 显微鉴 别 来, 笔 者 在药 学工 作 中 发现 : 有 其他 三 种植 物 的根 或根 茎 被误 用 2 . 1 独活: 根 的横 切面 : 木栓层 为多列 木栓 细胞 , 栓 内层 狭 窄 , 何 少 作 独 活使 用 , 经 鉴定 , 一 为 伞形 科植 物 新 疆 羌 活 A n g e l i a s i l v e s t r i s 数油 室 。韧皮部 较宽 广 , 约 占根 的 1 / 2 ; 油 室较 多 , 排成 数轮 , 切向 I J J 的干燥 根 ;二 为伞 形科 植 物毛 当归 A m g e l i e a p u b e s c e n s M a x i m 约至 1 5 3 x i m, 周 围分泌 细胞 6 ~ l 0 个。 彤成层 成环 。 术质部 射线 宽 l

独活,羌活的应用鉴别

独活,羌活的应用鉴别

独活,羌活的应用鉴别
独活,羌活的应用鉴别:
独活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羌活,二者原为一物。

到宋朝的《药性本草》才把羌活别列一条,阐述了二者的区别,认为芸香之气浓郁者为羌活,但在功用方面并未明确分割。

羌活一年四季均可用于风寒感冒之症。

在《本草逢原》里,还说其为“却乱反正之主帅,非时感冒之仙药”。

但羌活气味雄烈,主入膀胱经,发散解表力强,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善治上部风邪,故在上在表的风湿痹痛多用。

直到清初,《本草求真》记载:“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

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

羌有发表之功(表之表)。

独有助表之力(表之里)。

羌行上焦而上理,(上属气,故云羌活入气)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下属血,故云独活入血),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

二活虽属治风,而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


独活气味较淡,性质也较和缓,主入肾经,偏下行入里,长于祛腰膝筋骨间风湿,善治在下在里之风湿痹痛,且祛风湿力强,是治风湿痹痛之常用要药,但解表之力不如羌活。

元代李东垣云:“羌独活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

”但羌活入足太阳经,上头下足,可治周身肢节之痛。

而独活偏入足少阴经,以治腰腿痛为主。

综合二药的功效,可概括为:羌活治上,独活治下;羌活走太阳,独活走少阴;羌活治浮风,独活治伏风;羌活除大经之风,独活除细络之风。

二药合用,一上一下,外通足太阳膀胱经,内达足少阴肾经,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疗痹
止痛之功。

羌活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羌活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羌活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

顶端具茎痕。

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

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

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

体轻,质脆,易折断。

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

气香,味微苦而辛。

宽叶羌活为根茎和根。

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和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和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

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

质松脆,易折断。

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味淡。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20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紫花前胡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3%醋酸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3、检查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马弗炉、坩埚等。

3.1 水分取供试品适量,适当粉碎,精密称定,置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中,加甲苯约200ml,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水分测定管的狭细部分。

羌活与独活的鉴别

羌活与独活的鉴别
应用鉴别性味雄烈,发汗解热作用较强;羌活偏上行,独活偏下行,常同用。
2.羌活与防风,二者皆为祛风药,但羌活散风之力比防风强。
羌活与独活的鉴别:在唐及唐以前,羌活独活被认为是一种药,用法上不分,在唐代人们开始认识到了羌活独活的区别,从此羌活独活分开来使用。
相同点:均性辛苦,入膀胱肾经,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夹湿表证。
不同点:羌活性温,独活微温羌活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身者,善入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止痛见长,治头痛属太阳:独活性较缓和,发散之力较羌活弱,因其善入肾经,行善下行,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者,两者常相须为用。

羌活真伪鉴别

羌活真伪鉴别

羌活真伪鉴别(2-147)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 和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根茎及根。

产地与分布1.川羌:主产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松潘、小金及绵阳地区的南坪、平武及云南腾冲等处。

此外,甘肃岷县亦产。

销全国各地。

2.西羌:主产甘肃岷县、临夏、武威、张掖、酒泉、天水等地。

销全各地。

鉴别要点一般认为蚕羌质最好,竹节羌及条羌稍次,大头羌质最次;以产地分则以川羌质最佳、西羌次之。

均以根条肥壮,有横节纹、表面棕褐色,断面有菊花心、香气纯正者为佳。

快速鉴别1.蚕羌:呈圆柱形,略弯曲,长4~10cm,直径1~2cm,有时顶端残留茎基。

表面暗棕色或黑棕色,具紧密而隆起的节,形似“蚕”状,节上有疣状突起的根痕。

质轻松,易折断,断面有明显菊花纹及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色髓。

气特异,味微苦而辛。

2.竹节羌:较蚕羌略大、节间较长,似竹节状。

余同蚕羌。

3.条羌:根茎及根为圆柱形,长10~15cm,直径0.7~3cm。

表面棕褐色,有纵纹及瘤状突起的根痕;近根茎处粗大,呈不规则结节状,有细横纹。

质松脆,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味同蚕羌。

4.大头羌:呈不规团块状,大小不等,顶端具多数残茎基,其余与蚕羌类同。

气味较蚕羌略淡。

羌活因药用部分和形态不同,而分为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等多个品种,这些均属正品,以蚕羌品质最优。

市场上有以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切片,掺入正品中冒充羌活,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蚕羌:形态似蚕,呈圆柱状或略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

顶端有茎叶残基。

表面棕褐色,有多数紧密而隆起的环节,节上密生疣状突起的须根痕;质地轻松易折断,断面不齐,有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散数裂隙,皮部棕红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白色髓,均有朱砂点(油管);闻之有一种特殊浓郁的香气,口尝味微苦而麻。

羌活药材鉴别要点

羌活药材鉴别要点

第17卷第15期·总第311期2019年8月·上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学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4]。

中医学是西医院校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西医与中医来源于不同的理论体系,要求西医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包含中医基础知识、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等,学生感觉内容多,难理解,更谈不上临证应用[5-6]。

在临床实习阶段,对比合作学习组与对照组学生教学查房成绩与中医学期末考试成绩,并对合作学习组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将所有的数据收集起来,对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总结。

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合作学习的同学中医学期末考试成绩和模拟教学查房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问卷结果提示西医院校医学生也更喜欢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中医临床教学。

本研究中中医临床实习阶段应用合作学习优势如下。

首先,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与临证应用能力。

中医临证实习以临床病例讨论为基础,内容涉及中医病因病机诊断、中医治则治法处方,需要将中医基础理论融会贯通,通过合作学习将相关重点问题提前布置给组内学生,学生提前回顾相关知识要点,实习过程中通过讨论合作,解决临床问题,学习气氛活跃,知识被活学活用,理解深刻,提高了中医理论的掌握程度。

其次,合作学习提高了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

大学阶段医学生的教学目标中,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学习,更是言谈策略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组员逐渐意识到,小组的成绩来源于每个人的努力与完成程度,这无形中增强了同学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7]。

最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8]。

传统临床实习课中,部分同学当众回答问题不流畅,怯于表达,小组学习中,讨论题目是事先拟定好的,而且组员的性格和学习能力都是精心搭配的,教师的参与度降低,学习气氛活跃,所以讨论“相当热烈”,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活的鉴别方法
羌活的鉴别方法羌活简介
羌活一药,既能发汗解表,又可祛风湿而止痛,但在作为发汗解表药时,应将它的祛风止痛功效密切结合起来,
即在临床上用于风寒表症时,必须兼有头痛或骨节疼痛等症,才考虑使用。

至于用治风湿痹痛,不论有无表症,都可应用。

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体会,该品退热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热药如蒲公英、板蓝根等品治风热表症,而且一般在热退之后无再度发热现象。

但该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患者的胃内情况,掌握适当剂量。

【药名】:羌活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汉语拼音】:qiang huo
【英文名】:Incised Notopterygium,Incised Notopterygium Rhizome Forbes Notopterygium
Rizome,Rhizome or root of Incised
Notopterygium,Rhizome or root of Forbes Notopterygium 【性味】:味辛;苦;性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

③《汤液本草》:气微温,味苦甘,平。

【归经】:入膀胱、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

②《汤液本草》:足太阳、厥阴经。

③《本草蒙筌》: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中华草本》、《中国药典》。

【科属分类】:伞形科。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湿药。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4200m的林缘、灌丛下、沟谷草丛中。

生于海拔1700-4500m的林缘及灌丛内。

【采收和储藏】:
栽培3-4年秋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割除地上部分,挖取根茎,抖净泥沙,砍去芦头,除须根,切成10-13cm长的
短节,晒干或烘干。

【用药禁忌】:
1.该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

阴虚头痛者慎用。

2.血虚痹痛忌服。

3.《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药材性状
羌活药材因药用部分和形态不同而有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等数种。

【蚕羌】:又名:螺丝羌。

为干燥的根茎部,形态似蚕。

呈圆柱状或略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

顶端有茎叶残基。

表面棕褐色,有多数紧密而隆起的环节。

节上密生疣状突起的须根痕。

质轻松易折断,断面不齐,有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数裂隙,皮部棕红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白色髓,均有朱砂点(油管)。

具特殊香气,味微苦而麻。

【竹节羌】:根茎的环节较稀,如竹节状,似蚕羌而略大。

【大头羌】:根茎的环节特别膨大,呈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不等,顶端具多数残留茎基,余皆与蚕羌相同。

【条羌】:为干燥的根及支根。

呈圆柱形或分枝,长3~17厘米,直径约0.7~1.7厘米,顶端偶可见有根茎,表面
棕褐色,有纵纹及疣状突起的须根痕,上端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环节,质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有菊花纹,朱砂点不明显,中央无髓。

气味较淡薄。

以上均以条粗壮、有隆起曲折环纹、断面质紧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一般认为蚕羌的品质最优,竹节羌次之,大头羌最次。

主产于四川(称川羌活)、甘肃、青海(称西羌活)。

此外,陕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产。

炮制加工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羌活为圆柱形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
0.6-2.5cm。

顶端具茎痕。

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

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或节是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

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良及色破碎鳞片。

体轻,质脆,易折断。

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

气香,
味微苦而辛。

(2)宽叶羌活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及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及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

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

质松脆,易折断。

断面较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味较淡。

以根茎粗壮、有横节如蚕形,表面棕色,断面质紧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1)蚕羌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

皮层菲胞。

皮层菲薄、韧皮部多裂隙。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较多。

韧皮部、髓和射线中均有多数分泌道,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直径至200μm,内含黄棕以油状物。

(2)宽叶羌活与羌活类同,但导管少,导管束中有成片的木纤维群。

髓部宽大。

分泌道直径至180μm
【粉末特征】:棕黄色。

① 分泌道纵断面分泌细胞多狭长,壁薄或稍厚,内有淡黄色分泌物及淀粉粒溶化后的痕迹;并有金黄色状分泌物。

② 薄壁细胞纵长条形,常含淡黄色分泌物或油滴。

③ 网纹、具缘纹也导管直径13-15μm。

④ 木栓细胞内充满黄棕以或棕色物。

【理化鉴别】:取粉末0.5g,加入乙醚适量,冷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氢氧化钾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于醚层界面处显紫红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