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风格解析.
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理念

园林与建筑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理念□郭贝蒋晖摘要:扎哈•哈迪德(以下简称"扎哈”)所处的建筑时代主要为后现代建筑时期,这一时期,建筑师和理论家不断批判以往的建筑思想,许多新的建筑风格和元素相继诞生。
扎哈作为一位杰出的现代建筑师,在其整个建筑设计生涯中不断成长和创新,逐渐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体系,留下了许多引人深思的建筑作品。
该文介绍了扎哈建筑设计理念的形成,并从建筑构造和建筑空间两方面分析其建筑设计理念。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设计理念建筑构造建筑空间一、扎哈设计理念的形成1家庭教育和文化对扎哈思想的影响扎哈的建筑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开明的家庭教育氛围使扎哈形成了追求自由、平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她往后追求自由、自信、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有所影响。
同时,扎哈从小在英国接受教育,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西方社会文化和思想的转型期,反传统思想的思潮逐渐显露。
这种文化转型正与扎哈的思想不谋而合。
扎哈的设计理念本就是希望打破固有的建筑形式,实现新的现代建筑的突破,文化的转型进一步激发了她敢于突破创新的决心。
2.专业学习对扎哈设计理念的影响扎哈学习建筑主要从在贝鲁特攻读数学系开始。
她早期的许多建筑运用了几何结构,形状构造看似夸张、没有规律,实则是经过严谨的理性思考和逻辑分析形成的。
在进行设计时,扎哈会分析场景,并将环境中的影响因素作为数据,以这些作为参数,通过软件程序编写相应算法,再由计算机生成可能的方案,从中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案。
学习数学让扎哈形成了严谨的理性思维,并将其运用于之后的建筑设计。
扎哈开始专业、系统地学习建筑是在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和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在建筑联盟学院学习期间,扎哈接触到22世纪初俄国的构成主义思想和表现手法,这奠定了她的建筑设计理念基础。
当时正值建筑联盟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学院里的多位师生如库克、屈米等人敢于做全新的现代主义者,希望通过新视角描述建筑。
立体构成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应用一、概述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被公认为是最具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建筑师之一。
她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立体构成和艺术感染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立体构成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应用,分析其设计理念和实践应用。
二、扎哈·哈迪德的建筑风格与立体构成1.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风格扎哈·哈迪德的建筑风格被描述为流畅、宏伟且富有活力。
她的设计理念兼收并蓄了现代主义、数字化建筑和未来主义等元素,体现了对空间、光线和材料的极致追求。
2. 立体构成在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应用立体构成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她擅长运用曲线、弧形和不规则形状来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将建筑物打造成为立体的、动态的艺术作品。
三、扎哈·哈迪德典型建筑案例解析1. 国家俄罗斯国家计算机教育与科学研究中心这座建筑拥有流畅的曲线、起伏的屋顶和独特的体块分布,呈现出立体构成的鲜明特色。
内部空间以流畅的曲线和弧形结构为主导,营造出开放、动感的氛围。
2. 阿布扎比海洋博物馆这个项目采用了扎哈·哈迪德招牌式的曲线设计,外部建筑轮廓如同一艘巨大的飘浮船只,而内部空间则以流畅、动感的曲线构成为主,呈现出立体感极强的视觉效果。
3. 伦敦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该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曲线构造,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效果。
立体构成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在空间感和视觉效果上都极具创新和吸引力。
四、立体构成的设计原则与应用1. 曲线构造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的立体构成设计中,曲线构造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设计元素。
通过曲线的应用,建筑体量得以流畅连接,形成立体的空间结构。
2. 不规则形状在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中,不规则形状被广泛运用,使得建筑物呈现出动态、富有活力的外观。
这种多变的形状设计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和氛围。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她以其大胆、前卫的设计理念而闻名于世。
她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词:挑战、流线、变形和动态。
首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是挑战传统的建筑概念和形式。
她认为传统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已经过时,需要通过创新和突破来提供更好的建筑解决方案。
她的设计作品常常突破常规,用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
其次,哈迪德的设计注重流线和流动性。
她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和空间相融合,并且能够自然地引导人们的视线和运动。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具有流线型的外观和动态的形态,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流动的感觉。
再次,哈迪德的设计理念强调变形和灵活性。
她认为建筑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使用需求,而不是僵化地固定在一个形式和功能上。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具有可变形的特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变化。
最后,哈迪德的设计具有强烈的动态感。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给人一种运动和活力的感觉,仿佛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中。
她的设计通过运用曲线、斜线和不规则形状等元素,创造出一种动态而富有节奏感的建筑形式。
总的来说,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以挑战、流线、变形和动态为核心。
她的设计作品独特而大胆,用前卫的形式和创新的
思维方式重新定义了建筑的边界和可能性。
她的设计理念不仅影响了建筑界的发展,也对其他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目录一、扎哈哈迪德1.简介2.主要作品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1.哈迪德的建筑思想(1)空间的透明性(2)空间的流动性2. 哈迪德的空间创造手法(1)拼贴与破碎——水平方向的空间组织(2)层叠与转换——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3)折叠——水平与垂直的空间交融3. 哈迪德的建筑与时尚三、哈迪德主要作品收集与分析1. 广州歌剧院2.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3. 银河SOHO四、个人启发一、扎哈哈迪德:1.简介: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A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2.主要作品: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1)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2)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3)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4)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 ),(5)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6)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7)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8)广州歌剧院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1)伦敦的Bitar( 1985 ),札幌的Moonsoon餐馆( 1990 )(2)由Sawaya and Moroni制造的Z-游戏( 2002 ) 和Z-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3)Alessi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她所设计的临时建筑物包括:大阪的Folly(1990 ), 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馆(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 1995 ),意大利罗马美蒂奇(Villa Medici)安装网(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英国伦敦盘旋形画廊的夏亭( 2000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亭阁( 2001 )。
扎哈设计思想及理念

扎哈设计思想及理念扎哈设计思想及理念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她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对当代建筑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流线型的动态空间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通常呈现出一种流线型的动态感,它们的外观线条流畅,形成了一种连续的空间流动。
这与传统建筑的刚性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借鉴了现代流体力学的原理,将其引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空间体验。
这种动态的设计理念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了有机的融合,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感官体验。
二、结构的表达和创新在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中,结构成为了建筑的重要表达元素之一。
她注重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传达其设计意图,使其成为建筑艺术的一部分。
同时,她也对传统结构进行了创新,挑战了传统建筑的限制。
她运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模拟,创造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结构形式,使建筑具有了更高的抗震性和可持续性。
三、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中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她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对立的存在。
她的建筑作品通常具有流线型的外观和曲线形的结构,这种形式与自然界中的山水相似,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呼应。
同时,她还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使人们能够与自然保持联系。
四、充满未来感的创新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
她善于运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她的建筑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通过不同的几何形式和线条,传达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和期许。
她的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代建筑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及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建筑界。
通过流线型的动态空间、结构的表达和创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充满未来感的创新,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美学,为当代建筑注入了活力和创造力。
扎哈建筑方案

扎哈建筑方案扎哈建筑方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被誉为建筑界的“女王”。
扎哈的建筑方案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设计理念而闻名于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她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项目,如广州歌剧院、廷斯大楼、广东科学馆等,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她对建筑艺术的高度追求和独创性思维。
在扎哈的建筑方案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她对曲线和流线型的独特运用。
无论是大规模的建筑项目还是小型的室内设计,扎哈总是能够将曲线完美地融入到建筑中。
她认为,曲线使建筑看起来更加动态和流畅,并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通过运用曲线,扎哈的建筑作品常常能够将人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与传统的建筑方案相比,扎哈的设计理念更加开放和自由。
她认为建筑应该是一种完全自由的艺术表达方式,而不受任何约束和框架的限制。
因此,她常常会挑战传统的建筑规范和限制,创造出一些独特的建筑形式。
例如,她曾经设计了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建筑方案,完全摆脱了地面的限制。
这种大胆的设计理念使她的建筑作品看起来更加前卫和独特。
除了独特的外观,扎哈的建筑方案还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她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占据空间。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她常常会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如自然光线、空气流通等。
通过合理地利用这些自然因素,扎哈的建筑作品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并且为居住者创造一个宜人舒适的居住环境。
另一个扎哈的建筑方案的特点是她对细节的高度关注。
她认为,细节是能够完美展示建筑师创意的重要元素。
因此,在她的建筑作品中,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室内设计,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细节设计。
这些细节不仅仅体现了她对建筑美学的追求,还能够提供更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总的来说,扎哈的建筑方案以其独特的造型、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对细节的高度关注而被称为建筑界的女王。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些建筑项目,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她的建筑方案,我们能够看到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扎哈 哈迪德 作品赏析

北京银河SOHO商业综合体设计分析设计师:扎哈·哈迪德项目名称:银河SOHO地点:东二环朝阳门桥西南角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类型:集商业办公于一身的大型综合项目1.建筑特点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北京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
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
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
在建筑设计策略上,此项目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
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
平台的相互错综位移,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产生环绕着的、引人入胜的环境。
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世界,没有角落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源自自然的启迪,建筑的外观展示了连续流动的深空间。
数百米长的景观构成深远的、全角度的视野。
访客可以仰望,也可以向前远眺,透过百米长的空间找到下一目标和方向。
这里的关键策略是空间的流动性和导向性。
当走近建筑的时候,访客会观察到光影的游戏,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转换。
这个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将遵循美国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标准(LEED C&S standard),节能环保。
1.设计师——扎哈·哈迪德S OHO中国委托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设计,该项目将成为北京城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会给北京的天际线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建筑界的女魔头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
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在女儿身上投入了比男孩还要多的期待。
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风格解析

扎哈▪哈迪德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她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起室内空间设计。
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内设计,浅析扎哈对于当带室内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解构;未来流动1.引言扎哈哈迪德是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也无疑是当今世界住最受人瞩目的明星建筑是之一。
她以其激进的设计风格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在建筑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扎哈哈迪德始终一如致力于推动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追求一种梦幻般的,对未来具有前瞻性的且能够贯穿于建筑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范畴的美感。
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
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于扎哈哈迪德的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在室内空间设计,甚至是产品设计。
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内设计,浅析扎哈对于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室内设计并不是不是在建筑设计之后才开始考虑的,而是与建筑方案同构思的,正如扎哈在设计她的建筑的同时,通过计算机建立起模型,建立起室内模型。
进一步考虑室内空间设计。
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阐述扎哈的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
2.解构与破碎维特拉消防站﹙如上图﹚德国维尔市维特拉家具消防站设计,是扎哈从事建筑以来的第一个建成的作品。
这座消防站打破了现代建筑所推崇的“形式服从功能”的信条,表现出的则是“功能追随形式”的建筑理念。
消防站的功能要求包括要求停放5辆消防车的车库和为35名消防员的辅助用房,这些辅助用房包括了餐厅,训练房,俱乐部兼会议室以及消防员的更衣室和卫生间。
不安定的动感构成了此建筑的基本状态。
三个相似三角形的锐角并排在一起,强化着建筑的运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哈▪哈迪德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她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起室内空间设计。
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
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内设计,浅析扎哈对
于当带室内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解构;未来流动
1.引言
扎哈哈迪德是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也无疑是
当今世界住最受人瞩目的明星建筑是之一。
她以其激
进的设计风格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在建筑界赢得
了一席之地。
扎哈哈迪德始终一如致力于推动建筑与
城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追求一种梦幻般的,对未来
具有前瞻性的且能够贯穿于建筑设计,室内与家具设
计范畴的美感。
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
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于扎哈哈迪德的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在室内空间设计,甚至是产品设计。
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内设计,浅析扎哈对于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室内设计并不是不是在建筑设计之后才开始考虑的,而是与建筑方案同构思的,正如扎哈在设计她的建筑的同时,通过计算机
建立起模型,建立起室内模型。
进一步考虑室内空间设计。
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阐述扎哈的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
2.解构与破碎
2.1 维特拉消防站﹙如上图﹚
德国维尔市维特拉家具消防站设计,是扎哈从事建筑以来的第一个建成的作品。
这座消防站打破了现代建筑所推崇的“形式服从功能”的信条,表现出的则是“功能追随形式”的建筑理念。
消防站的功能要求包括要求停放5辆消防车的车库和为35名消防员的辅助用房,这些辅助用房包括了餐厅,训练房,俱乐部兼会议室以及消防员的更衣室和卫生间。
不安定的动感构成了此建筑的基本状态。
三个相似三角形的锐角并排在一起,强化着建筑的运动状态。
室内充满动感,很多内壁,顶棚是倾斜的,门市倾斜状的拉门,内部的装饰也是简洁的,楼梯处随意伸出的金属构件,用金属包裹的墙面光滑而简洁。
屋顶设计了许多方向性明确的灯带,不仅具有照明作用,也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
置身于这样动态的不安的空间之中,使人们的心理也变得晃动与不安。
与消防站这样随时待命,准备外出执行任务的建筑来说,很符合建筑本身的气质与作用。
值得一说的是,这座消防站在开始使用不久后,就被迫停用。
原因是内部空
间因过分追求与建筑形象保持一致,只是内部空间出现了许多使用起来并不够方便的空间。
由此看来,“功能追随形式”的建筑理念如果在不能把功能的需要解决好,也是存在缺陷的。
图2 消防站室内一图3 消防站室内二
2.2日本札幌餐厅
札幌餐厅是扎哈哈迪德在日本的室内设计作品。
平面极不
规则,空间构件与家具犹如随意散落的碎片,餐厅两层。
底层
是用金属和玻璃构成的“冰”的世界,尖锐的,不安定的几何
片段充斥着整个空间,餐桌的造型仿佛空气中漂浮着的冰块。
登上边缘处陡峭的楼梯,并穿过一个洞口,人们进入二层,这
里是“火”的世界。
桔红色的火焰状立柱翻卷着冲向顶棚,炽
热的光线从扭变的顶棚的洞口中倾斜下来,并被光亮的桌面,
椅面和地面所反射,座椅犹如融化的岩石。
2.3小结维特拉消防站与札幌餐厅,代表着扎哈室内设计中解构色彩强烈的风格。
这样室内风格不同于密斯式的玻璃盒子,室内空间横平竖直,更多的表现出室内空间的灵活与复杂。
扎哈也是想通过这样的复杂的构图,表现出现代都市的矛盾与复杂。
3.未来的流动空间
图5
3.1伦敦Roca展馆(图5)
展馆位于伦敦切尔西海港区英皇道的西班牙卫浴品牌Roca展馆。
流水的运动是最高主题:使室内外空间流动交汇。
水的主题体现在各个方面,使空间内部
图6 展馆室内一图7 展馆室内二
看上去如同飞船般具有未来感内部空间流动明亮,从灯具,货架,到家具都有具动感的线条。
整个展馆的墙壁采用GRG(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材料用以包裹,使得墙面流畅无接缝。
安装灯具的空洞随着顶面突出。
室内的家具为呼应室内风格,也被设计成随意的流线造型。
3.1国际家具节Ideal House(图7)装置作品
扎哈的设计从来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在室内家具设计方面也是时尚的领潮人。
Ideal House 在外形上面保留了“家”作为一个保护体所具有的传统形式。
但其余部分则完全不同寻常:两层的结构没有顶,墙和家具看上去像直接从地上生长出来一样,某些界面完全是不规则的,天花是拱形的开孔。
从里到外,从顶到底,所有的一切都毫无缝隙的融合在一起。
参观着通过一个洞穴般的楼梯间向上走到一个可以俯视一层地面的展厅,展厅立面摆放着一张超大尺度的床。
哈迪德的无缝表面设计的实现来自一种凹凸表现手法。
她将这个立方体内部挖出空间,让里面的房间序列非常吸引人,一个套一个,并向外部空间开放。
这些房间给参观者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感受。
而结构材料和高光家具的表面再一次增强了这张效果。
有着液态感觉得房间在立方体里反射和折射着,她设计的家具则成为立于其中的雕塑元素,像生长在这里的有生命的东西。
顶部垂落的灯具造型极富设计感,由一圈圈缠绕盘旋的自由曲体构成。
图7 图8
3.2广州歌剧院
建筑外观形态被处理得就像两块大小不同的“砾石”,是广州的镇城之石。
珠海石的古老传说给予扎哈启发。
扎哈的想法不仅要暗示古老的传说,还暗喻了广州市的历史和未来。
歌剧院外墙面的清水混凝土极具装饰效果。
在维特拉消防站中,室内外很多墙面也运用了清水混凝土。
混凝土作为装饰材料,得到不少大师的青睐。
从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到安腾忠雄细腻温情。
清水混凝土的自然状态机浑然天成的质地是通过不加修饰一次性浇筑成型的构件来实现的。
在广州歌剧院中,利用三点必成一面的原理,将复杂的曲面分解成若干细小的三角形平面,通过连续扭曲将各种原构件连接了一起,表现出现代建筑结构构件的美感。
广州歌剧院由大小的两个剧院组成,其中在核心部分能够容纳1800座的大剧场。
为了满足声学设计需求,观众厅的墙面及吊顶全部采用了厚度很大的GRG 石膏预铸件挂板。
其内墙是不对称且没有规律可寻的。
观众厅内表面借助GRG
材料的表现性能看不到任何的接缝,塑造出了大尺度,流畅,扭曲且表面光滑无缝的室内形态,使得“流水经过而不留一丝痕迹”的设计理念得以实现,那令人惊艳的效果超乎想象。
图9 图10
结语
上述的几个设计,仅仅是扎哈哈迪德设计中的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建筑。
维特拉消防站通过复杂体块的穿插,倾斜的墙面,室内金属与玻璃的简洁表达。
而札幌餐厅则是在室内大胆的运用了各种复杂的几何形体,颜色的对比,凸显出了当代建筑及其室内设计的风格,这种风格不同于古典主义,甚至不同于现代建筑产
生之后受制于经济因素所发展的密斯式的冰冷的钢和玻璃。
Roca展馆与Idea House 则是扎哈创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室内空间效果的代表,扎哈的设计的室内贯穿了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内陈设设计。
而现代新型的材料的发展,帮助扎哈完成她对于未来建筑室内的构想:所有的室内界面都将没有固定的界限,家具陈设都像是跟建筑融合成一体。
广州歌剧院是扎哈在中国所设计的一个大型项目,而他的室内通过不单单仍然具有她一贯性的未来主义的设计风格,而且通过了架构构件表现出结构的美感。
综上所述,扎哈哈迪德的设计具有对未来的前瞻性,更对当代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具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设计颠覆了我们对空间的传统认知,更引领我们去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发展的道路。
参考书目:《外国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迪娃空间---浅析扎哈▪的空间》《现代室内空间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与表现研究》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解析》
《理想之屋2007科隆国际家具展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