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素描读书笔记
曾冬唐诗素描精选

曾冬《唐诗素描》精选1、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渭川田家》夕阳走在影子的后面,随一束炊烟回了家。
静静的村落,张开了或深或浅的柴门。
这个黄昏,又被一种萧瑟的色调染成了温暖的金黄。
牛羊拥挤的脚步,沿一条窄窄的田埂,涌进了村庄。
深巷顿时被一股青草的清香挤满。
谁家的门口,一个微躬的身影站在暮色中张望?一只手搭起凉篷,一只手拄着拐杖。
他期盼的视线里,满是惦念和深情。
终于,忽远忽近的童音,在几声牧鞭的脆响中,伴一首熟悉而古老的童谣飘进了老人慈爱的目光。
雉鸡不知是耐不住寂寞,还是被这温馨的场景感染,也细着嗓子,躲在屋后的林子里,轻轻地叫了一声、两声……。
麦苗经不住诱惑,支楞起翠绿的耳朵,把身子抽了又抽,抽了又抽,仍没有接住雉鸡递来的情诗。
于是,只好含羞地低着头,顺势滚进了轻风的怀里。
蚕儿躺在自己裹就的小巢里,又开始编织洁白而温暖的梦。
那些桑树,贡献完一身绿叶后,仍坚强地站在村口。
农人们荷起锄头,望了望村庄的方向。
又燃起已然磨光的旱烟杆,深吸了几口,随后,向着朦胧的远山悠然地吐出几个氤氲的烟圈。
也许,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呢!在他们幸福的言语里,那些往日的沧桑,已被风带去很远很远。
站在岔路口的诗人,目送三三两两的牛羊走过,目送三三两两的农人走过,目送一个安逸怡然的日子,被最后一束阳光,装进了一间叫家的屋子!诗人不仅羡慕地点了点头,而后,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了头,在暮霭中轻轻吟起了《式微》。
2、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贾岛《雪晴晚望》雪不知是几时停的,大地还躺在银白的被窝里做着纯洁的梦。
阳光终于在黄昏的薄暮中露出了笑脸,倚杖的诗人,极目远眺:溪水在寒冷的压迫下,依然在冰层下唱着不屈的小曲,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生命的流淌。
一层一层的雾绡,在小溪上升腾,最后演化成云朵,重重叠叠,在天空的屏幕上舞蹈。
唐诗素描读后感500

唐诗素描读后感500唐诗素描读后感。
《唐诗素描》是一部以唐代诗人为题材的艺术作品,通过对唐诗的解读和描绘,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风采和诗歌的魅力。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唐诗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对唐代诗人的创作境界和情感表达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唐诗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唐诗素描》通过对唐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诗歌作品的解读,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风采和诗歌的魅力。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对唐代诗人的创作境界和情感表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唐诗的魅力在于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唐代诗人们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描绘和抒发,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们用简练而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将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感悟融入到诗歌中,使得每一首唐诗都成为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了诗人们的心灵世界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在《唐诗素描》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唐诗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唐代诗人们的创作境界和情感表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唐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唐代诗人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古代人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阅读《唐诗素描》,我对唐代诗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唐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唐代诗人们的创作境界和情感表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唐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唐代诗人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古代人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总之,通过阅读《唐诗素描》,我对唐代诗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唐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唐代诗人们的创作境界和情感表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唐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唐代诗人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古代人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通用23篇)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通用23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篇1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
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
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
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
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篇2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唐诗素描》宿建德江读后感

《唐诗素描》宿建德江读后感每当我看到比较小的孩子一遍遍诵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总会想起我的从前:只是一味的枯读古诗,没有一点汲取营养。
到头来,味同嚼蜡,只是死记硬背过了。
我曾为此后悔良久。
我在刚入学堂的时候,看见文字就如同一个个会认的符号,粗粗的读完,粗粗的背过。
上百的诵读量换来的只是寥寥无几的记忆。
我试图改变这样糟糕的背诗方式,但古人那令人难以领会的语句,实在不好接受。
烦恼一天接着一天,像一根根丝线把我一缕一缕的缠起来,正当我被绑的喘不过气时,一本宝书救了我。
若问此宝为何物,《唐诗素描》为其是。
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诗人孟浩然游历吴越,经过一个小城时,夜宿在一条江边,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就是千古传诵的《宿建德江》。
诗名中的建德江,即是今天的新安江;而新安江的所在地,便是我的家乡——建德。
建德是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除了清澈碧绿的新安江水外,还有号称“神州一绝”的灵栖洞,有“江南悬空寺”之称的大慈岩,山青水秀的七里泷,古色古香的梅城镇……就是这曾经“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建德,在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后,如今已经变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不但许多文化已经遗失,让人们渐渐淡忘,就连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小溪里的水变得浑浊不清,再也看不见欢快的鱼儿;街道上满是果皮垃圾,行人走路也得留个心眼儿;空气被燃烧稻草垃圾而产生的烟火污染;大山上、道路旁的树木被乱砍滥伐,只留下了一段粗粗的树桩……家乡许多乡镇都已形容枯槁,气息奄奄,不复当年了。
保护建德的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成了建设新建德的重中之重!对此,政府下达了许多与环保相关的政策,恢复乡镇生态的各种措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着。
在我的家乡大同镇,所有的路面都进行了重新浇铸,干净光洁的水泥路直通往各条街道、各个巷口、各条小弄……许多人家的旧房子已经在政府的补贴和帮助下,刷上了一层崭新的白而干净的墙面;街道被环卫工人扫得干干净净,每隔几十米就摆放着一个可移动垃圾箱;道路两旁还建起了一块块方形花坛,花坛中栽种着的花儿和小树,绿化了乡村的空气与环境。
唐诗素描(三)

唐诗素描【三】曾冬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崔国辅《采莲曲》一滴露水宿在荷叶的掌中,被早起的阳光唤醒。
在江南一丘随处可见的水塘边,莲花从绿如碧玉的田田叶片中伸出头,揭开了红红的盖头,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纤纤娇姿。
一只蜻蜓飞过,水一样的翅膀比空气更透明。
有彩裙和笑语隐入莲中,不见了。
哪一片幸福的叶子,收藏了她花季的背影?采菱的小船,穿过池塘,摇碎了粼粼金光。
从这边钻到那头,又人那边寻到这头。
隔荷相望的爱情,扰动了一池清水。
心慌意乱的水拥挤着漫向四方,又被软软的堤岸挡了回来。
终于,两只小船被水推到了一起。
手撑竹篙的小伙,眼神躲躲闪闪,四顾流连;轻摇瘦橹的姑娘,眉含羞色,欲语还休。
她就是那朵梦中的莲吗?再多的春天,只装一个在心里就可以温暖一生;再多的莲,也只采自己遇到的那一朵,有缘的那一朵,喜欢的那一朵!两只舟影,一左一右,脉脉含情,又双双相拥着没入了荷塘深处。
从某片荷叶的绿伞下,一首采莲的民谣浅浅飘出,被多情的风拾走了。
从此,所有的莲,都有了心事。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孙逖《宿云门寺阁》香烟在东山下袅袅升腾,木鱼声不紧不慢地漫过耳垂,心灵的尘垢被一点一点地敲落。
红墙金瓦的云门寺阁,就是天上那朵空灵的云么?在夕阳下愈发耀眼,照亮每一颗世俗的凡心。
一阵缥缈的暮鼓越过烟霭乱入花丛,幽深的景象被突然击散,而后,又被黄昏的手掌轻轻合拢。
拨亮油灯,悬挂在窗檐之上。
夜色小心翼翼躲在窗外,不敢进来。
远处的峰峰壑壑,层峦叠嶂,隐隐约约,有如千万个绰约多姿的女子,生动了黯淡的远景。
卷起帷幔,视线之外的五湖浩淼千里,柔波轻涌;有一尾鱼,无忧无虑地躺在一片秋天的水草上,听风吹花落的声音。
来到床头,和衣而卧。
年深日久的墙上,一幅壁画剥落成了凌乱的抽象。
只剩下一只孤单的大雁,在努力地飞翔,它还能找到翅膀的天空吗?星星顽皮极了,偷偷溜下了凡间,把自己镶嵌在纱窗上。
高中读后感范文1000字

【导语】读后感就是读了⼀本书,⼀篇⽂章,⼀段话,或⼏句名⾔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写成的⽂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种常⽤的应⽤⽂体,也是应⽤写作研究的⽂体之⼀。
读后感的表达⽅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般议论⽂,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中读后感范⽂1000字,给⼤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往事如烟,对于像我这种记性不好的⼈。
往事并不如烟,对于这样刻⾻铭⼼的过往,即使是记性再差的⼈,都不会轻易从脑海抹去。
从懂事以来,读书,我最纠结的⼀门课就是中国近现代史,最揪⼼也最想多点了解,毕竟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
近代史,是中华的屈辱史,国家被⽆情践踏,中国⼈的尊严被列强肆意蹂躏,那战⽕纷飞的年代,读到那些史实的时候,总是觉得好⽆⼒,好难受。
⽽现代史,⼜是让我觉得很可笑的⼀段,特别是那⼗年wg。
《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是作者章伯钧次⼥章诒和对往事的⽚断回忆,但它不是完整的回忆录。
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把看到的、记得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已,⼀共写了六篇,涉及⼋个⼈。
“中国头号⼤右派”章伯钧次⼥章诒和回⾸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母。
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断⼊⼿,组成⼀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的幻梦?? 这本书,让我从另⼀个⾓度去了解这段历史,了解那个癫狂的年代。
“它不是旁观,甚⾄也不是见证,它只是亲历,是曾经撕⼼裂肺的亲历,⽽今必须要⽤平静的笔写出来,所以更加耗费⼼神。
章诒和在⾃序中说,“我这辈⼦,经历了天堂、地狱、⼈间三部曲,充其量不过是⼀场孤单的⼈⽣,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我拿起笔,也是在为⾃⼰寻找继续⽣存的理由和⼒量,拯救我即将枯萎的⼼”,“寂静的我独坐在寂静的夜,那些⽣活的影⼦便不期⽽⾄,眼窝就会流出泪⽔,提笔则更是泪流不⽌,毫⽆办法,已成疾。
唐诗素描

【唐诗素描】(一)【唐诗素描】系列散文诗不同于对唐诗的一般意义的解释,它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用优美的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每一首唐诗描绘成一幅精致的写意画。
广东《新空间》杂志在推荐作者的个人网站时评介其“文字清新、可爱,以全新的阐述方式给人一种远离尘世、返朴归真的美”;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高中老师在《中学生阅读报》上撰文,称其在校园里“风靡一时”;另一位年轻的乡村女教师在来信中说:“感谢你多情而灵动的笔,给我的课堂也增添了许多灵感和快乐”;有网友在网站上留言:“这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忘记世间喧嚣的地方”;全国很多中小学校已将唐诗素描作为学生理解和领悟唐诗及创新作文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
同时,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拓展读本》选入其中七篇;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课外精编》选入其中九篇;天津《散文》杂志用几个版面推出其中十五篇作品;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成了电视散文;湖南卫广将其配成了音乐散文并作为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奖的参选作品。
唐诗素描这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和关注。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拐一个弯,就看见了老友的茅檐。
一些袅袅的炊烟,已缭绕在屋子的四周。
柴门在一声幽响后,洞开了。
有一双熟悉的手,向远处招了招,然后,兴奋地移出了细竹围拢的篱笆。
几条田塍之外,鸡黍的清香,随一声亲切的问候袭入心脾。
雨早停了,空气清爽得比溪水更透明。
高高低低的林子,从村前绕过村后,又从村后合到村前。
有几只鸟,悄悄潜入了那片翠绿。
它们拍打着翅膀,伸出细喙,在每一枚叶片的音符上,为季节敲响一曲丰收的交响。
村庄的边缘,青山安静地横斜在夏天的入口,等待落花和流水的消息。
推开窗,田野的气息如水般涌进柴房。
晒场上,一群无忧无虑的小鸡在欢快地追逐;菜畦里,三两只虫子躲在一片菜叶的背面,嘀咕着什么。
酒壶候在桌边,农事在酒杯中稔熟地交替。
唐诗读书笔记3篇_读书笔记_

唐诗读书笔记3篇你,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是奋起直追的源泉,是魂牵梦萦的情怀,你用一叶方舟,承载者千年文化,坚强的意志,辉煌灿烂,驶向光明的远方……一壶酒,一把剑,一轮弯月,一路征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饮出一位唐代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功名,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从此你踏遍祖国山水,纵情于天地间。
李白爱酒,所以他的诗中融入了那道酒魂,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倾倒了多少纵酒狂人。
在大唐的诗卷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读李白的诗,就像饮下一坛烈酒,荡气回肠,满纸的豪放在腔中久久不散。
我翻遍了整整三百首,再也没能找到一个诗人能与李白匹敌,他的直率,他的狂傲,他的激扬,绝无仅有,令人击节称赞,却有自愧不如。
浩荡的秋风,纷飞的茅草,破旧的草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
杜甫啊,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关头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天下,那苍老悲壮的声音永远在天地间回荡。
少年的你也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故土的沦陷,生活的窘迫,岁月的沧桑终于将它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你的一一琢千锤百炼,终于造就了一幅沉郁雄浑的诗卷。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你爱的是天下,看到万里中华,哀鸿遍野,身无分文的你毅然拿起毛笔,用精炼的文唤醒人类最后一点良知。
读你的诗绝对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激越,一个个平实的文,却句句催人泪下,让人心酸,相比起来更像是嚼一枚青橄榄,需要细细咀嚼品味,方能真正地融入其中。
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能如此清新飘逸,恬淡自然的,只有孟浩然一人。
他的诗像新阳照耀下的禾苗泥土,始终散发着生动自在的田园气息。
记得李白写过这样一句诗“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孟浩然也写过“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一对比,大家不难看出,李白学到了孟浩然诗的精髓,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孟浩然的诗更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田园诗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唐诗素描读书笔记篇一:唐诗素描唐诗素描《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天暗了下来。
暮色说来就来了,东皋笼罩在一片若有若无的薄雾里,似一块被谁遗失的纱巾,在静静的空气里浅浅浮动。
几只不知名的鸟,在远处飞来飞去,它们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呢,还是想卸掉一身的彷徨?曾经葱郁的树木,已被季节的双手搓红。
风过后,一片叶落了,又一片叶落了。
这些秋天的诗句,只有那块沉默的土地阅读和收藏。
远山在这场即将落下帷幕的风景里,扮演了最后一个角色;它身着金黄的外衣,与夕阳依依惜别。
牧童从草地上拾起散落的吆喝,一抬手,甩成了一道柔软的鞭痕,小牛犊不甘愿地踏上了归程。
林子深处,手持弯弓的猎人,随着一阵达达的马蹄声缓缓而出。
马背上,又多了几道今夜的佳肴。
牧童进村了;猎人进村了;一只鸟飞过来,停了停,又飞走了。
在东皋的一条乡间小路上,没有谁认识隐居的诗人。
孤寂的诗人,唯有与古人轻吟浅唱。
那夜,所有的村庄,依稀听到了一些平平仄仄的句子。
《马》之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北方的秋季,一个忘了时间的晚上。
一望无垠的沙漠在眼前清冷地展开,孤独的诗人踩着自己孤独的影子彳亍前行。
洁白的沙粒如雪,被诗人轻轻踏响,声音撕破凝重的空气和夜色,传出很远很远。
一些模糊的山在天边游离,象一群没有家的孩子。
月亮提着弯弯的钩,悬挂在天空的一隅,她怎么也钓不住走动的云朵和在蓝色的夜空中游泳的星星。
她是不是也很寂寞?诗人突发奇想:什么时候,我能拥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骏马,一匹装束华丽的骏马,在这清凉如水的秋夜,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漠,如鹰般飞快地驰骋,自由地奔跑,忘掉世间的一切束缚和烦恼。
诗人抬起头,望了望依然朦胧、依然空旷的远方,忍不住为自己天真的想法笑了。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个如以往一样平常的早晨,诗人披衣而起,不经意地推开了临水而居的窗:一对黄莺儿——也许一生都栖息在窗外柳树上的黄莺儿,又开始了幸福的吟唱。
小巧而漂亮的身影在翠绿中时隐时现,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唱春天里每一束暖暖的阳光和柔柔拂动的轻风。
抬头望去,天还是那么的蓝,一尘不染的透明着,就象一湖静静的水泊在空中。
一行白鹭不知从哪个方向闯进了视线,而后又淡淡地消失在远方。
远处,高山在晨光中露出了清晰的面庞。
峰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目睹了多少世间的沧桑,又将记住未来多少有风有雨的日子?细细地想一想,人的一生真如一朵雪花,一眨眼就没了。
冰消水满。
许多江浙的船夫,开始驶船逆江而上,在妻儿老小的期盼中寻找一年的希望。
门前,来来往往的船只又挤满了曾经清冷的码头。
又一个春天来了。
诗人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
雨像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乡间小路上,撑油纸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打醒。
披蓑戴笠的人们,在闲闷了一个冬季后,又满脚泥泞地开始了行色匆匆的耕耘。
他们忧郁的神情,是被这场潇潇不息的雨搅得无可奈何,还是担心又一季没有把握的收成呢?活着真的不易啊!望着渐渐模糊的背景,诗人不觉轻轻喟叹。
远处的树荫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柳笛。
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近有酒家吗?”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
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拽: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象爱人温柔的眼睛。
看着看着,诗人就有点醉了。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点亮灯,展开家书。
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
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
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
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渡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
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象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若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象一枚熟透了的果子,终于缓缓地坠下。
饥饿的山峦,张出了尖峭的利齿,贪婪地吞噬着每天的晚餐。
夕照中,鹳鹊楼如一位守卫母亲的战士,伫立着,目睹了血腥的一幕。
黄河咆哮着,奔涌着,这根大地的血管呵,跳动了几千年?还将跳动几万年?黄河没有想过,只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一路流淌,静静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和人们,永不停歇,最后又把剩下的乳汁依依不舍地注入大海宽阔的怀抱。
一些沉睡已久的梦想,被眼前壮丽的美景激活了。
诗人仿佛登上了更高的楼层,辽远的社稷一一映入眼帘:庄稼在阳光下长势良好;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勤劳善良、默默无闻的乡亲,在土地上耕种每一个简单而生动的日子,生生不息!《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就这样,夜轻轻地跌入了山林。
春桂把一些淡淡的幽香散落在山间,一些花开了,一些花又悄悄地谢去。
黑暗被花朵击破,又很快归于清寂。
今夜,谁会在空灵的春山里忘却来路?谁会洗净一身尘世的喧哗,谛听生命的真实?诗人瘦瘦的手支着腮邦,凭栏远眺,沉思的目光穿过了千年的驿道。
朦胧中,露水不知不觉打湿了往事。
而月亮象个顽皮的孩子,躲进云层躺了一会,又迅速钻出了圆圆的头。
莹莹月光涌进树巢,惊醒了一群睡熟的小鸟。
它们扇动着薄薄的羽翼,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
这是梦,还是现实呢?一只鸟叫了,又一只鸟叫了;一些鸟叫了,又一些鸟叫了。
在溪边,在树上,在空旷幽远的山谷里,这群小小的精灵,又在深夜弹奏起春天充满希望的序曲。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江南的春季。
雨迷濛了远天,西塞山躲藏在更深远的背景中,时隐时现。
一行白鹭充当了这幅静物画中灵动的几笔,纯洁的羽毛如雪,擦亮了人们黯淡的目光。
江面上,满河的桃花是季节写给流水的诗句吗?每一瓣,都是一个清丽动听的词语。
鳜鱼不时跃出水面,肥美的身子一抖,又掉头钻入透明的水中,只留下几圈浅浅的涟漪。
它也想读这首春天的诗么?视线的一隅,一只破烂的筏子泊在静静的江中。
船头,戴青箬笠、披绿蓑衣的诗人,手握一杆没有鱼饵的钓,双目微闭,若有所思。
其实,他钓的并非是鱼,而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罢了。
风用轻灵的细手,穿引着如丝的雨,悄悄为江南织一张嫩绿的地毯。
真的好想做一只自由的鸟,从此栖落在那株岸边的小树,不再归去。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傍晚,太阳轻松地展开圆圆的身子,跃入了水中,濯洗一天的疲惫。
这个不识水性的顽童,把最后几缕光芒洒满水面,就慢慢地沉下去了。
四周很安静,没有谁注意一场悲剧的上演。
江被凉凉的风吹拂着,一半是碧绿,如一块漾着波浪的珠玉;一半却红彤彤的,象一朵云彩浸在了水中。
黑暗终于挤满了天空。
远处,淡淡的桂香似一些若有若无的声音,漂浮在听觉之外。
秋天,这个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呵,在一盏渔灯的照耀下,变得温馨和美好。
月亮拿着一把细长的弯弓,悄悄从山坳里爬了出来。
露水闪着珍珠般的莹光,垂挂在岸边的叶尖上,它是月亮从天上射落的星星吗?一阵微风掠过,坠落的,是满树的平平仄仄。
《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一场细雨沐过天空。
在长安西北部,渭水北岸,小城的古道边,那些飞扬的尘土终于安静下来。
只有诗人的心情,被这场不期而至又无法躲避的雨打湿。
新柳是一些青青的睫毛,铺满了旅馆的四周。
每一根长长的枝条上都缀着一颗晶莹的泪。
时光如水,袭过快乐和开怀的岁月。
往事越走越近,越濯越清。
醉眼朦胧中,又举起那只斟满了酒的杯子。
从今以后,真的不知会是一些什么样的日子,不知是不是还能和你尽兴地把酒临风,和诗吟唱。
往西走出阳关,是茫茫的戈壁和缥缈的未来。
也许,这一生中,很难再有机会见到曾经的朋友和洒满离情与思念的渭城了,以及这座绿荫中的客舍,还有在微风中轻轻起舞的柳丝。
想起这些,诗人止不住又流下了伤感的眼泪。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白云是一幅流动的风景,在远山上随处行走。
一眼望去,山峰宛如几座飘浮的小岛,若隐若现。
也许,香积寺是一只小小的船,它泊在哪一朵云的怀里静静地打坐呢?篇二:唐诗素描(一)【唐诗素描】(一)【唐诗素描】系列散文诗不同于对唐诗的一般意义的解释,它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用优美的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每一首唐诗描绘成一幅精致的写意画。
广东《新空间》杂志在推荐作者的个人网站时评介其“文字清新、可爱,以全新的阐述方式给人一种远离尘世、返朴归真的美”;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高中老师在《中学生阅读报》上撰文,称其在校园里“风靡一时”;另一位年轻的乡村女教师在来信中说:“感谢你多情而灵动的笔,给我的课堂也增添了许多灵感和快乐”;有网友在网站上留言:“这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忘记世间喧嚣的地方”;全国很多中小学校已将唐诗素描作为学生理解和领悟唐诗及创新作文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
同时,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拓展读本》选入其中七篇;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课外精编》选入其中九篇;天津《散文》杂志用几个版面推出其中十五篇作品;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成了电视散文;湖南卫广将其配成了音乐散文并作为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奖的参选作品。
唐诗素描这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和关注。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拐一个弯,就看见了老友的茅檐。
一些袅袅的炊烟,已缭绕在屋子的四周。
柴门在一声幽响后,洞开了。
有一双熟悉的手,向远处招了招,然后,兴奋地移出了细竹围拢的篱笆。
几条田塍之外,鸡黍的清香,随一声亲切的问候袭入心脾。
雨早停了,空气清爽得比溪水更透明。
高高低低的林子,从村前绕过村后,又从村后合到村前。
有几只鸟,悄悄潜入了那片翠绿。
它们拍打着翅膀,伸出细喙,在每一枚叶片的音符上,为季节敲响一曲丰收的交响。
村庄的边缘,青山安静地横斜在夏天的入口,等待落花和流水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