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5)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5)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5)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5)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土地资源,期末,考试,练习题,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班级学号姓名得分题号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土地资源2、土地类型的演替3、土地类型4、土地评价5、土地资源生产潜力6、土地利用规划7、土地生态系统8、基本农田9、区域开发10、土地沙漠化一二三四五总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由其构成要素中的气候、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表现为3种形式: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3、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定性评价结果,以莫斯(moss)模型表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以gossY模型表示作物生长动态模型。

4、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投入水平、生活水平、时间尺度。

5、草地、劳动和资本是草地利用过程的3个基本要素。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一般而言,海拔>3000m的地区不宜人类居住,1000~3000m 的地区,人类可以居住,但生存的环境条件较差,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们居住在海拔<500m的地区。

(√)2、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主要有“地方”、“限区”和“相”3级。

(√)3、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内容调查。

(√)4、根据土地评价的目的、目标、对象、方法等的不同,可以将土地评价分成各种类型,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一、名词(20分)1.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土地资源调杳:是运用测绘制图方法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调查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状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现实依据。

3.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4.农业生态区法:是一种比较使用的研究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5.土地利用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6.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是用一定的标准方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土地的微观特性,观测和分析在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地质量的变化趋势或退化形式。

7.土地生态恢复:相对于土地的非健康状态而言的,即恢复土地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8.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9.区域开发:是指为了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损害环境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

10.未利用土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土地,包括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田坎,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

二、填空题(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土地类型的划分中,因不同学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发生法、和参数法。

2.3S技术即、GIS和GPS的综合应用。

3•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3要素,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的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地的题目12

土地的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地的题目12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核(总分100)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________与________。

2、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包括:土地资源的_________特征分析、_________特征分析、水文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_________特征分析、_________特征分析、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3、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

4、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地评价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决定一个社会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_____。

A、土地资源调查B、土地资源评价C、土地资源开发D、土地资源利用分析2、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的是_____。

A、太阳辐射B、热量资源C、降水D、地下水3、下面不属于土地类型划分方法的是______。

A、发生法B、顺序法C、景观法D、参数法4、土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主要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以下不属于的是________。

A、净化功能B、承载功能C、再生功能D、将太阳能转换为有机能的功能5、不属于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的是________。

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地污染D、土地板结6、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称为________。

A、地表水B、地下水C、土壤水D、潜水7、_______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2)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2)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2)《土地资源学考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2、土地:是由气候、岩石、土壤、水、植被等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同时又时刻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3、土地类型:一般是指土地自然类型,是狭义的土地类型,是对土地这个客观实体的一种自然分类。

4、土地质量:是多种土地性质的综合表现,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具有共性的土地特性决定的。

5、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是指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经济条件,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6、土地经济评价:我们将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

7、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行动对土地进行干预,从而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8、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

9、土地生态设计: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土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类型及其结构,从而稳定并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保持良好的环境保护效益。

10、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数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坡度在( B)以下适宜机耕A、6°B、8°D、17°2、一般而言,农作物的最佳耕层厚度为(D)A、>5~10 cmB、﹥10~15 cmC、﹥15~20 cmD、﹥20~25 cm3、( D)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A、路线勘察B、制定工作分类系统C、室内预判D、调会阶段4、( A)是构成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的基础A、区域土地利用系统B、自然生态系统C、社会经济系统5、我国是一个(A)气候的国家A、季风性气候B、温带气候C、亚热带气候D、高原气候6、我国土地面积在世界排名是(C)A、1 B 、2 C、3 D、47、现有耕地中,旱地占(B)A、46.8%B、56.8%C、66.8%D、76.8%8、植物体的干物质总量中有(D)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A、75~80%C、85~90%D、90~95%9、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C)℃A、0.4B、0.5C、0.6D、0.710、补测地物点对四周相邻明显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D)mmA、0.2B、0.4C、0.6D、0.8三、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因素是(光)、(温)、(水)3要素。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1)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1)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2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3、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4、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5、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6、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7、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8、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9、土地经济评价:将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10、土地利用规划: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二、填空(每小题1分,共16分)1、地岩石可分表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2、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3、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水土壤地质地形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4、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分为三个类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与景观设计。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16)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16)

土地资源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土地评价:2、土地区位:3、土地资源调查:4、土地利用规划:5、土地生态系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有其构成要素中的气候、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表现为3种形式:即__、__、__。

2、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__、__、__、__。

3、根据土地评价的目的不同,土地评价可以分为__、__和__。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土地具有的资源特性为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不可替代性和()A、多样性B、增产性C、不动产性D、产数性2.以下哪个是丘陵的海拔高度()A、<300mB、>300mC、多数<500mD、100-500m3、在土地类型的划分过程中,土里类型的规划方法有发生法、景观法和()A、顺序法B、参数法C、路线考察法D、海拔高度法4、土地资源主要包括对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的现状内容调查。

A、空间分布B、利用现状C、地形D、权属5、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质量的鉴别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A、评价的目的B、特定的目的C、特定的要求D、评价的结果6、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A、面积的生产潜力B、土地面积C、土地资源的数量D、人口的基本粮食7、根据系统分析的一般原理及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利用系统的分析过程包括()。

A、资源环境的可行性B、土地评价C、技术的可行性D、进行土地分析8、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大致非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部分,其中非生物系统包括()。

A、动物环境B、植被环境C、大气环境D、生物环境9、土地资源开发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开发类型,其中对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包括()。

A、低产田B、城市土地C、废弃地的开发利用D、其它改造10、耕地是土地利用的主体,园地居重要地位,林牧用地面积较小。

《土地资源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地资源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土地科学?土地科学的研内容有哪些?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

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内容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4)土地关系。

2,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特性?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土地的特性:(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利用的永续性(5)土地用途的多宜性与多用性(6)土地的不可代替性(7)土地的社会性3.简述土地与土壤 ' 国土、土地资源之间的差别?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国土: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1)土地与土壤它与土地的区别在于它是土地的组成要素:单纯的土壤是土地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壤的肥力是土地生产力的一部分;土壤的结构是土地结构的一部分(2)土地与国土它与土地的区别:从范围看,国土包括领土、领空、领海,超过土地范畴;从目的看,国土强调主权意义,即国与国的关系,而土地是自然社会综合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地的概念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说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土地资源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土地退化的类型主要有、、、、、、。

2.土地资源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在我国960万km2 的土地上,各自然要素水平差异十分明显,一般太阳总辐射量低纬度区高纬度区,高原区平原区,一年中季最高,季最低;我国地形处于西东,降雨量一般自向递减。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是、、、、。

4土地的属性包括、、、、、。

5 土地资源各自然要素有着明显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一般太阳总辐射量低纬度区高纬度区,高原区平原区,一年中季最高,季最低;我国地形处于西东,降雨量一般自向递减,并在同一地区的高地形部位区低地形部位区。

6 地下水水质按矿化度的大小可分为、、、、五个方面。

7、人类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开发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几个方面。

8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为、、、四个阶段。

9根据利用与管理方式将耕地分为、两种类型。

二、选择题1.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准备工作包括编写任务书、组织专业队伍、收集资料、()。

A.准备仪器与工具B.汽车C.图纸D.食宿2.土地资源评价原则为生产性、综合型、主导因素、针对性、比较性、()。

A.合理性B.相对稳定性C.效益性D.限制性3.土地资源是当前和可预见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的土地。

A. 不利用B.改良C. 利用D.复垦4.交通用地指数指()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数。

A. 公路B. 交通C. 铁路D.航运5.农用地是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

A. 草地B.设施农用地C. 田坎D.养殖水面6. 气候资源主要是指光、温、()及风力资源。

A. 水B. 地下水C. 雪D.降雨7.光照指标分为光照强度、()和光照质量。

A. 光照时间B. 光照天数C. 光照长度D. 光照成分8. 后备土地资源指目前()开发利用,但在一定时期、一定科技水平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被开发利用的土地。

A. 已经B. 适宜C. 矿藏D. 没有 9. 跟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可分为扇形地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个3 分,共15 分)1.土地资源:2.土地资源评价: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4.土地退化:5.可持续土地利用:二、填空(每个1 分,共20 分)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

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 分,共10 分)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A.土地与土地类型B.区域土地资源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 B 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C.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A.光照强度B.光照质量C.光照程度D.光照长度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A.季风型B. 海洋型C.地中海型D.干旱荒漠型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A.气候B.地学C.生物D.经济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A.1B.0.5~0.6 C。

1~2 D.0.8~1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ft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A.海报高度B.地貌形态C.相对高差D.坡度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A.土地厚度B.土地质地C.土地有机质含量D.土壤PH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A.土壤肥力因素B.土壤质地C.土壤障碍因素D.土壤侵蚀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A.准备阶段B.内业阶段C.外业阶段D.验收阶段四、简答题(共40 分)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3.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和对策。

(9 分)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10 分)5.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5 分)五、论述(15 分)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 可持续土地利用:即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

二、填空题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

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ft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

三、选择题1、C2、C3、D4、C5、B6、B7、B8、C9、A 10、C四、简答题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 分)(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 分)(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 分)(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

(2 分)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

(2 分)(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宣地进行土地治理。

土地治理是在特定的土地开发利用区域内进行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开发历史、土地利用方式等也不尽相同。

(2 分)(三)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

由于土地的性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

(2 分)(四)改造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人类对土地的开发、保护和管理的过程,就是使土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和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治理土地就是人为地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进行土地治理时,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作为重要目标。

(2 分)(只答要点,每个要点给 1 分,进行阐述,视内容可给分)3.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和对策。

答:世界土地资源利用面临如下问题:人口快速增加对土地产生过重压力;世界耕地资源锐减、森林砍伐、湿地和草地垦殖问题严重;土地退化问题严峻(地力衰退;水土流失严重;盐渍化、沙化、污染);的数量变化,等等。

(5 分)对策主要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理论方法研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研究、保护土地生态,控制人口增长等。

(4 分)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1)土地资源清查土地资源(1 分)①土地数量清查(1 分)②气候清查。

(1 分)③土壤清查。

(1 分)(2)划分农业生态区(1 分)(3)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1 分)(4)统计出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2 分)(5)确定投入水平(1 分)(6)计算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人口承载力(1 分)(答出要点,按要求给分)5、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1 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1 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1 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1 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1 分)。

五、论述题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由于土地资源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场所,土地资源保障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产的基础和条件,土地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提供了本源,因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但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存在着五种关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模式。

(2 分)(1)边缘经济发展模式(1 分)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很少或不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资源供给的制约,认为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的供给是无限的,不需要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行特殊的保护,国民经济各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原则获取土地资源。

(1 分)(2)土地资源限制极端模式(1 分)该模式的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供给是有限的,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计划方式获取土地资源,保护士地资源是第一位的,经济发展是第二位的。

(1 分)(3)土地资源服从经济模式(1 分)该模式的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的供给并非无限,但土地资源的供给配置要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工作由社会经济各部门或用地单位或个人自行负责。

(1 分)(4)经济服从土地资源模式(1 分)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应服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置,要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

(1 分)(5)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1 分)该模式的特征是把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和经济发展视为相互支持的两个系统,是土地资源一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彼此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和谐体系。

(1 分)在以上五种关系模式中,第一与第二种关系模式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形式,第三和第四种模式则是第一和第二种模式向第五种模式迈进的过渡状态。

(1 分)第五种模式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平衡点,也是由第一种模式向第三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向第四种模式不断发展的方向。

(1 分)显然,第五种模式是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应埠求的目标。

(1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