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总布置图绘制规范.doc
总布置图

俯视图(甲板、平台及舱底视图) 俯视图(甲板、平台及舱底视图)
舱底视图是沿最下层甲板平台的下表面剖切船 舱底视图是沿最下层甲板平台的下表面剖切船 2 体后得到的俯视图。 体后得到的俯视图。 它表示了舱室及设备的空间布置情况。 它表示了舱室及设备的空间布置情况。 对双层底部分:表示了双层底上面的舱室、 (1)对双层底部分:表示了双层底上面的舱室、设 备布置的情况以及双层底空间内液舱布置的情况。 备布置的情况以及双层底空间内液舱布置的情况。 对单底部分:表示了船底构件上方舱室、 (2)对单底部分:表示了船底构件上方舱室、设 备布置的情况。 备布置的情况。
2
3
主要内容
一、总布置图的作用 二、总布置图的表达内容 三、总布置图的表达特点
一、总布置图的作用 总布置图表示全船总体布置, 总布置图表示全船总体布置,直 观反映了船舶的技术和经济性能
1
表示船舶上层建筑的形式、舱 表示船舶上层建筑的形式、 室的划分、主要机械、设备、 室的划分、主要机械、设备、 门窗通道等的布置。 门窗通道等的布置。 是进行其它设计、计算及绘图 是进行其它设计、 的依据。 的依据。
2
主要舱室的划分
船体内部空间由内底板、甲板、平台分成若干层, 船体内部空间由内底板、甲板、平台分成若干层, 每层空间又由舱壁或围壁划分成不同用途的舱室。 每层空间又由舱壁或围壁划分成不同用途的舱室。 根据内底板、甲板、平台、 根据内底板、甲板、平台、舱壁或围壁的数量 及设置位置就可确定舱室划分的情况以及这些舱室 在船长和船深方向的具体位置。 在船长和船深方向的具体位置。侧面图主要表达主 船体内舱室划分概况。 船体内舱室划分概况。
对于舱室和设备较多的船舶,如舰艇、 对于舱室和设备较多的船舶,如舰艇、大型客 船等,为了比较清晰地表示船体内部的布置, 船等,为了比较清晰地表示船体内部的布置,常以 中纵剖视图代替侧面图, 中纵剖视图代替侧面图,以便清晰明了地表示船舶 总体布置情况。 总体布置情况。中纵剖视图是以中线面剖切船体后 向正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剖视图。 向正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剖视图。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销售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
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
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
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1)用户第一原则: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
工程绘图规范作业指导书

工程绘图规范作业指导书第1章工程绘图基本规范 (4)1.1 图纸幅面与格式 (4)1.1.1 图纸幅面应采用ISO标准幅面,包括A0、A1、A2、A3、A4等尺寸。
(4)1.1.2 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可选用合适的幅面。
一般而言,大型工程项目宜选用A0或A1幅面,中型工程项目选用A2或A3幅面,小型工程项目选用A4幅面。
(4)1.1.3 图纸格式分为横版和竖版两种。
横版图纸的宽度大于高度,竖版图纸的高度大于宽度。
应根据图纸内容、表达方式和阅读习惯合理选择。
(4)1.1.4 图纸四周应保留足够的空白边距,以便于装订、标记和审查。
(4)1.2 线型、线宽和颜色 (4)1.2.1 线型分为实线、虚线、点划线、双点划线等,应根据物体的实际形状、结构及表达需要选用合适的线型。
(4)1.2.2 线宽应根据图纸的比例和细节要求进行选择,一般采用0.13mm、0.18mm、0.25mm、0.35mm等标准线宽。
(4)1.2.3 颜色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图纸元素,如黑色表示实体线、蓝色表示尺寸标注、红色表示剖面线等。
颜色应鲜明、易于区分。
(4)1.3 尺寸标注与字体 (4)1.3.1 尺寸标注应遵循以下原则: (4)1.3.2 字体应采用规范、清晰、易读的字体,如宋体、黑体等。
字体大小应根据图纸比例和内容进行选择。
(4)1.4 视图表达与配置 (4)1.4.1 视图表达应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剖面图等,以充分展示工程项目的形状和结构。
(4)1.4.2 视图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4)1.4.3 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需要采用三维视图、局部放大图等表达方式,以增强图纸的表现力。
(5)第2章基本图形绘制方法 (5)2.1 点、直线、圆及其衍生图形 (5)2.1.1 点的绘制 (5)2.1.2 直线的绘制 (5)2.1.3 圆的绘制 (5)2.1.4 衍生图形的绘制 (5)2.2 曲线、多边形及填充 (6)2.2.1 曲线的绘制 (6)2.2.2 多边形的绘制 (6)2.2.3 填充 (6)2.3 图块的制作与使用 (6)2.3.1 图块的制作 (6)2.3.2 图块的使用 (6)第3章机械工程图样表达 (7)3.1 基本视图与辅助视图 (7)3.1.1 基本视图 (7)3.2 剖视图与剖面图 (7)3.2.1 剖视图 (7)3.2.2 剖面图 (8)3.3 装配图与零件图 (8)3.3.1 装配图 (8)3.3.2 零件图 (8)第4章建筑工程图样表达 (8)4.1 总平面图与建筑平面图 (8)4.1.1 总平面图 (8)4.1.2 建筑平面图 (8)4.2 立面图与剖面图 (9)4.2.1 立面图 (9)4.2.2 剖面图 (9)4.3 结构施工图与设备施工图 (9)4.3.1 结构施工图 (9)4.3.2 设备施工图 (10)第5章电气工程图样表达 (10)5.1 电气符号与线路图 (10)5.1.1 电气符号 (10)5.1.2 线路图 (10)5.2 控制系统图与电路原理图 (10)5.2.1 控制系统图 (10)5.2.2 电路原理图 (10)5.3 设备布置图与接线图 (11)5.3.1 设备布置图 (11)5.3.2 接线图 (11)第6章详图与节点图绘制 (11)6.1 建筑详图绘制方法 (11)6.1.1 准备工作 (11)6.1.2 绘图步骤 (11)6.1.3 注意事项 (11)6.2 结构节点图绘制方法 (11)6.2.1 准备工作 (11)6.2.2 绘图步骤 (11)6.2.3 注意事项 (12)6.3 机械零件详图绘制方法 (12)6.3.1 准备工作 (12)6.3.2 绘图步骤 (12)6.3.3 注意事项 (12)第7章工程图纸的修改与审核 (12)7.1 图纸修改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12)7.1.1 基本原则 (12)7.1.2 修改技巧 (12)7.2.1 审核流程 (13)7.2.2 审核要点 (13)7.3 版本管理与更新 (13)7.3.1 版本管理 (13)7.3.2 更新要求 (13)第8章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应用 (13)8.1 常用绘图软件及其功能 (13)8.1.1 AutoCAD (13)8.1.2 SolidWorks (14)8.1.3 CATIA (14)8.1.4 Pro/ENGINEER (14)8.2 二维绘图软件操作技巧 (14)8.2.1 基本操作 (14)8.2.2 图形编辑 (14)8.2.3 尺寸标注与文字注释 (14)8.3 三维绘图软件操作技巧 (14)8.3.1 基本操作 (14)8.3.2 三维建模 (15)8.3.3 装配设计 (15)8.3.4 工程图绘制 (15)第9章工程绘图管理与输出 (15)9.1 图纸归档与保存 (15)9.1.1 归档原则 (15)9.1.2 归档流程 (15)9.1.3 保存要求 (15)9.2 图纸打印与输出要求 (15)9.2.1 打印要求 (15)9.2.2 输出要求 (16)9.3 电子图纸交付与传输 (16)9.3.1 电子图纸交付 (16)9.3.2 电子图纸传输 (16)第10章工程绘图质量控制与验收 (16)10.1 工程绘图质量控制措施 (16)10.1.1 图纸编制前的质量控制 (16)10.1.2 图纸编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6)10.1.3 图纸编制完成后的质量控制 (17)10.2 工程绘图验收标准与流程 (17)10.2.1 验收标准 (17)10.2.2 验收流程 (17)10.3 问题和对策处理方法 (17)10.3.1 图纸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17)10.3.2 验收问题处理方法 (17)第1章工程绘图基本规范1.1 图纸幅面与格式1.1.1 图纸幅面应采用ISO标准幅面,包括A0、A1、A2、A3、A4等尺寸。
总平面图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主编部门:中国工业运输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730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工业运输协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我会秘书处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多年来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参考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并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九章和三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运输线路及码头布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布置,绿化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制定,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设计实践和科学研究,注意积累资料,认真总结经验,并请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12号,邮政编码:43008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工业运输协会1993年6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符合国情、布置合理、生产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设计,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总平面设计。
对工业企业在总平面设计中的特殊要求,可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规范。
产品总布置图绘制规范.doc

旅行车分公司产品总布置图绘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旅行车分公司产品总布置图绘制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旅行车分公司的整车和底盘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QC-T 1-1992 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QC-T 2-1992 汽车产品图样格式3总布置图绘制3.1 总布置图定义表达客车车身或底盘结构概况、各部件之间相互关系和基本性能参数的图样。
3.2 总布置图的功用3.2.1.表达客车车身总体结构的概况、主要尺寸参数、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等;3.2.2 明确底盘各系统间的匹配关系,指导各系统细节设计;3.2.2 开发阶段性评审和分系统设计的依据。
3.3 总布置图绘制的依据3.3.1客车车身总布置图绘制的依据3.3.1.1产品设计任务书;3.3.1.2造型设计图;3.3.1.3底盘图或相关资料;3.3.1.4相关的法规要求。
3.3.2底盘总布置图绘制的依据3.3.2.1产品申请、市场调研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3.3.2.2产品设计任务书;3.3.2.3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3.4 客车车身总布置图所要表达内容3.4.1.车身外形准确的绘出车身外部外部形状,即至少要表达出沿0X、0Y、0Z面剖切后的车身曲线形状。
3.4.2车身结构主要需要表达的结构,见表1:3.4.3车身参数所要标注的主要参数,见表2:3.4.4座椅布置绘制出座椅布置形式、座椅间距、座椅安装方式等。
3.4.5驾驶员视野校核A、校核驾驶员前方视野,画出上视角、下视角、车身前部盲区;B、校核后视镜安装位置。
3.5 底盘总布置图所要表达内容3.5.1根据底盘产品开发要求,总布置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5.1.1 方案设计阶段:此阶段的布置图,主要是根据产品申请或市场调研情况,绘制的一个初步可以满足需求的总布置图,主要用于方案设计评审。
布置图至少包括五大总成元素,即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车架、轮胎,及其相对位置关系。
3.5.1.2 技术设计阶段:此阶段的布置图,经过方案设计评审通过,并对总布置图进行细化,各系统间相互关系得以表达,此时可以满足各系统设计匹配。
绘图标准及出图规范

内容摘要:一、总则1、工作目标2、工作范围3、工作风格二、制图1、制图规范2、图纸目录3、图纸深度4、图纸字体5、图纸版本及修改标志6、图纸幅面7、图纸幅面8、图层及文件交换格式一、总则1、工作目标1.1规范化——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的工作质量;1.2标准化——提高建筑设计的工作效率;1.3网络化——便于网络上规范化管理和成果的共享..2、工作范围本标准是建筑CAD制图的统一规则;适用于我院房屋建筑工程和建筑工程相关领域中的CAD制图..3、工作风格本标准为形成设计院绘图表达的风格的统一;不提倡个人绘图表达风格..建筑制图的表达应清晰、完整、统一..二、制图1、制图规范工程制图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建筑制图规范制图;要求所有图面的表达方式均保持一致..2、图纸目录各个专业图纸目录参照下列顺序编制:建筑专业:建筑设计说明;建筑设计统一说明;建筑构造统一说明;建筑定位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详图;建筑详图;门窗详图..结构专业:结构设计总说明;基础布置图;剪力墙编号及剪力墙表;梁配筋图;板配筋图;楼梯图;大样图3、图纸深度工程图纸除应达到国家规范规定深度外;尚须满足业主提供例图深度及特殊要求..4、图纸字体建筑用途字型字高宽高比:图纸名称中文tbh.shx 10mm 0.8图纸名称比例中文tbh.shx 7mm 0.8说明文字标题中文hztxt.shx 4.0mm 0.8标注文字中文Hztxt.shx 3.5mm 0.8说明文字中文Hztxt.shx 3.5mm 0.8总说明中文St64f.shx 5.0mm 0.8标注尺寸西文Simpelx.shx 3.0mm 0.8结构用途字型字高宽高比:图纸名称中文tbh.shx 10mm 0.8图纸名称比例中文tbh.shx 7mm 0.8说明文字标题中文acci-fs.shx 4.0mm 0.8标注文字中文acci-fs.shx 3.5mm 0.8说明文字中文acci-fs.shx 3.5mm 0.8总说明中文St64f.shx 5.0mm 0.8标注尺寸西文Simpelx.shx 3.0mm 0.8注:中西文比例设置为1:0.7;说明文字一般应位于图面右侧..字高为打印出图后的高度..其他符号内文字宜采用天正自动生成的字型;高度统一设置为3.5..5、图纸版本及修改标记5.1.1施工图版本号第一次出图版本号为0第二次修改图版本号为1第三次修改图版本号为25.1.2方案图或报批图等非施工用图版本号第一次图版本号为A第二次图版本号为B第三次图版本号为C5.2图面修改标记图纸修改可以版本号区分;每次修改必须在修改处做出标记;并注明版本号;如下图..简单或单一修改仍使用变更通知单..6、图纸幅面6.1图纸图幅采用A0、A1、A2、A3四种标准;以A1图纸为主..图框文件放在单位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上具体位置S:\Dept.Share\09年海口滨江帝景项目施工图汇总专用\01建筑施工图\公用\图框20081.02.01_t3.dwg..图纸种类图纸宽度mm 图纸高度mm 备注A0 1189X841A1 841X594A2 594X420A3 420X297A4 297X210 主要用于目录、变更、修改等6.2特殊需要可采用按长边1/8模数加长尺寸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6.3一个专业所用的图纸;不宜多于两种幅面目录及表格所用A4幅面除外..6.4图纸比例常用图纸如下;同一张图纸中;不宜出现三种以上的比例..常用比例表表3常用比例1:1;1:2;1:5;1:10;1:20;1:50;1:100;1:200;1:500;1:1000可用比例1:3;1:15;1:25;1:30;1:150;1:250;1:300;1:1500注:在一般情况下宜采用1:1的尺寸比例绘制图形;在布局时通过缩放图框大小调整出图的比例..7、图层及文件交换格式7.1采用图层的目的是用于组织、管理和交换CAD图形的实体数据以及控制实体的屏幕显示和打印输出..图层具有颜色、线形、状态等属性..7.2图层组织根据不同的用途、阶段、实体属性和使用对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但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便于操作..各类实体应放置在不同的图层上;如平面图中;轴线标注和第三道尺寸应分层标注;厨厕洁具、家具等单独设置图层表示;制图符号应按天正生成的图层设置;不宜自己绘制及变换图层..8、补充说明8.1常用图例遵照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86;总图制图标准GBJ103-87;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图例规定..8.2线条宽度单位:mm;所有施工图纸;均参照下表所列笔宽绘制..种类建筑图粗线0.40中粗线0.20细线0.10在采用CAD技术绘图时;尽量用色彩COLOR控制绘图笔的宽度;尽量少用多义线PLINE等有宽度的线;以加快图形的显示;缩小图形文件..在一般情况下粗线应采用2色即黄色;细线应采用1色和9色;如轴线采用1色即红色且为点划线;大样填充类颜色宜用8或9色即灰色等;中粗线不宜采用太多的样色;标注类应采用3色绿色;门窗应采用4色天蓝;楼梯、阳台等应采用6色紫色;文字类应采用7色白色..结构专业采用对象线宽;钢筋0.4mm;其他粗线0.3mm;中线0.2mm;轴线0.09mm..8.3符号各种制图符号应按天正生成的形式绘制..在1:100图形比例绘图时;两折断线之间的距离应为100mm;其他图形比例按照比例调整距离..8.5尺寸标注在1:100图形比例绘图时;第一道尺寸线与轴号之间的距离为750mm;尺寸线与尺寸线间的距离为800mm..在其他图形比例绘图时应按比例调整各尺寸线之间的距离;例如在1:50的图形比例绘图时两尺寸线之间的距离为400mm;1:20时为160mm..8.6标高8.7图名字高10mm8.8计算机绘图建筑图初始设置文字字形定义:文字高宽高比4.0 0.8备注:CAD制图中当多幅图共用同一个模板时;可使用图层管理器;以便当模板更改时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03·111-2005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2005-09-28 发布2005-09-30 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TJI/YJY·03·111-2005前言在新车型的开发、研制的初始阶段,经过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提出整车设想并对汽车的主要参数以及发动机和车轮进行选择后,应进行汽车总布置图的绘制。
侧视图和俯视图是总布置草图及总布置尺寸控制图的主要视图,当然还应辅以汽车的前视(外形)图以及必要的横向剖面图和剖视图。
在侧视图上,应将汽车置于面向左方的位置。
本标准于2005年9月30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恒德TJI/YJY·03·111-2005整车总布置二维图绘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是对M1类车型,总布置二维图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其他各种汽车和汽车列车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 11565 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面积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T15759 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GB/T 17346 轿车脚踏板的测向间距GB/T 19234 乘用车尺寸代码QC/T 490 汽车车身制图3术语和定义3.1X基准平面(X0基准平面线)在车头部位通过某基准孔位或平面并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定义为X0基准平面,在整车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X0基准平面线,它是标注汽车各纵向尺寸的基准线或零线。
3.2Y基准平面(Y0基准平面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定义为Y0基准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汽车的中心线。
它是标注汽车各向尺寸的基准线。
3.3Z基准平面(Z0基准平面线---车架上平面线)车架前纵梁较长的一段上平面并垂直于X基准平面和Y基准平面的水平面定义为Z0基准平面,在汽车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定义为Z0基准平面线。
QJM J01001-2018 总布置图设计规范

Q/JM J01001-2018总布置图设计规范1 目的和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总布置图设计的一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生产车辆的总布置图设计。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234-2003 乘用车尺寸代码SAE J1100 Motor Vehicle Dimensions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无4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4.1 第一版总布置图-概念草图4.1.1 相关输入及流程为了给造型提供工程依据和下一步设计提供指导,绘制出总布置概念草图。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开始于项目预研阶段,根据新产品的规划,对竞品车进行扫描分析,根据前机舱初步布置数据得出初步的整车限制尺寸和人机工程目标;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并根据现有产品尽可能的考虑通用化的前提下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
总布置概念草图的绘制时间及相关流程,见图1所示。
4.1.2 总布置草图内容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主要是对造型的输入,体现总布置的基本硬点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H点的位置,H点是整车的设计参考点,必须在早期准确地确定,一旦更改将对整个前期的布置设计及项目进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中,主要体现如下内容:a) H点坐标,人机内部空间等相关参数;b) 整车外廓尺寸,包括长、宽、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c) 法规要求及设计目标;1d) COP零件的状态;e) 三种载荷状态的地面线;f) 各种限制面;g) 其他,如车门形式、玻璃曲率等。
图1 总布置草图绘制时间及流程4.1.3 绘制概念草图步骤在绘制概念草图之前,是在已经了解项目定位、对项目有了初步策划方案,并且对竞品车或对标车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前提下开始绘制。
通常,概念草图的绘制需要如下步骤:a)首先建立车身坐标系,“国标”定义的“整车坐标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行车分公司产品总布置图绘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旅行车分公司产品总布置图绘制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旅行车分公司的整车和底盘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QC-T 1-1992 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
QC-T 2-1992 汽车产品图样格式
3总布置图绘制
3.1 总布置图定义
表达客车车身或底盘结构概况、各部件之间相互关系和基本性能参数的图样。
3.2 总布置图的功用
3.2.1.表达客车车身总体结构的概况、主要尺寸参数、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等;
3.2.2 明确底盘各系统间的匹配关系,指导各系统细节设计;
3.2.2 开发阶段性评审和分系统设计的依据。
3.3 总布置图绘制的依据
3.3.1客车车身总布置图绘制的依据
3.3.1.1产品设计任务书;
3.3.1.2造型设计图;
3.3.1.3底盘图或相关资料;
3.3.1.4相关的法规要求。
3.3.2底盘总布置图绘制的依据
3.3.2.1产品申请、市场调研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3.3.2.2产品设计任务书;
3.3.2.3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3.4 客车车身总布置图所要表达内容
3.4.1.车身外形
准确的绘出车身外部外部形状,即至少要表达出沿0X、0Y、0Z面剖切后的车身曲线形状。
3.4.2车身结构
主要需要表达的结构,见表1:
3.4.3车身参数
所要标注的主要参数,见表2:
3.4.4座椅布置
绘制出座椅布置形式、座椅间距、座椅安装方式等。
3.4.5驾驶员视野校核
A、校核驾驶员前方视野,画出上视角、下视角、车身前部盲区;
B、校核后视镜安装位置。
3.5 底盘总布置图所要表达内容
3.5.1根据底盘产品开发要求,总布置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5.1.1 方案设计阶段:此阶段的布置图,主要是根据产品申请或市场调研情况,绘制的一个初步可以满足需求的总布置图,主要用于方案设计评审。
布置图至少包括五大总成元素,即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车架、轮胎,及其相对位置关系。
3.5.1.2 技术设计阶段:此阶段的布置图,经过方案设计评审通过,并对总布置图进行细化,各系统间相互关系得以表达,此时可以满足各系统设计匹配。
3.5.1.3 样车评审阶段:此阶段的布置图,主要用于检验样车实测数据与产品理论设计数据偏差,便于及时修正或修改方案,几项关键参数(前后轴处车架离地高、传动轴节间距、传动轴摆角等)实测数据需记录在总布置图上。
3.5.2结构元素
底盘总布置图需由主视图和俯视图组成,特殊情况需增加前视和后视图,并增加局部视图,以下元素根据各阶段总布置图的需求绘制,图中各元素尺寸必须是一比一,主要结构元素见表3。
表3(续)
3.5.3尺寸参数
底盘总布置图必须建立三坐标系,以前轮中心线为X零线,以平直的大梁上表面为Z零线,以车架中心线为Y零线,从后往汽车前进方向看,向右为正,向上为正,向后为正。
以确定的坐标系,明确以下各尺寸参数见表4
注:①:此两项参数以公告型号或备案表所填写数据进行标注;
②:此处车架上表面如果为Z零线,可直接标注。
如果不是,需标注Z零线离地高,再标注车架上平面相对Z零线高度值;
③:车轮滚动半径采用轮胎标准中轮胎静力半径代替;
④:转向器输入轴Z坐标,可标准相对车架上表面值。
此坐标可用引线引出,直接手写X,Y,Z值;
⑤:此时方向盘中心的位置应该处于管柱滑动行程中间位置,方向盘坐标可用引线引出,直接手写X,Y,Z值;
⑥:标注管柱两个万向节节间距,应为中间值,并带公差(±滑动距离);
⑦:此处参数需明确表达燃油箱前后左右位置,便于整车厂改装骨架;
⑧:此处指前后悬架及其附件与车架发生干涉时的相对位移,以最小者为标注;
3.6 其他要求
3.6.1对图中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的部分加以补充或说明,表述要求清楚、准确、简洁;
3.6.2图样符合QC-T 1-1992和 QC-T 2-1992的相关要求;
3.6.3图样中注明产品配置(含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吨位、轮胎型号等)。
3.7 附录
附录A 客车总布置图
附录B 后置底盘总布置图
附录C 前置底盘总布置图
附录A 客车总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