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分析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1.
煤的相对密度(比重)
影响煤比重的因素:
1. 煤的种类(成因因素);
2. 岩相组成;
3. 煤化度; 4. 矿物质种类和含量; 5. 水分及风化。
2. 色
煤的颜
一般为黑色、褐色和灰色。煤的颜色和 煤的性质有关,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变化。 褐煤呈褐色,主要是由于褐煤中含有腐植酸; 烟煤呈黑色;无烟煤呈钢灰色。如果用显微镜 对煤薄片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煤的颜色从长焰 煤到焦煤是有规律地变化,但其也受变质程度 和矿物质的不同的影响,如变质深的褐煤呈深 褐色到黑色。
单位
%
测定值
小数后一位
报告值
小数后一位

小数后二位
小数后一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项目
结渣性 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 全硫 各种形态硫 碳酸盐二氧化碳 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 灰中硅,铝,钛,钙,镁,钾,钠,硫,磷 矿物质 真相对密度 视相对密度
单位
% % % % % % % % % 无 无
测定值 报告值
小数后 二位
小数后 二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项目
汞 氯、灰中锰、磷 灰熔融性特征温度
奥阿膨胀度特征温度 胶质层指数(x、y) 坩埚膨胀序数 发热量
单位
g/g % ℃
℃ mm 无 MJ/kg J/g
测定值
小数后三位
报告值
小数后三位
十位
个位 0.5
1/ 2
十位
个位 0.5
1/ 2
小数后三位 个位
奥阿收缩度 粘结指数 磨损指数 罗加指数 年轻煤的透光率
%1)
%1) 无 mg/kg %1) % 小数后一位 个位
四、结果表述——报出结果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1、分析基本知识一、煤和焦炭的组成煤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下,经过漫长岁月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岩,是一种包括许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通常讲的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煤炭产品有原煤、精煤和商品煤等.它们主要作为固体燃料,也可作为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煤是由有机质、矿物质和水组成。

有机质和部分矿物是可燃的,水和大部分矿物是不可燃的。

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和氢占有机质的95 % 以上。

煤燃烧时,主要是有机质中的碳、氢与氧化合而放热,硫在燃烧时也放热,但燃烧产生酸性腐蚀性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

矿物持主要是金属、碱土金属、铁、铝等的碳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及硫化物。

除硫化物外,矿物质不能燃烧,但随煤的燃烧过程,变为灰分。

它的存在使煤的可燃部分比例相应减少,影响煤的发热量。

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煤的孔隙结构中.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本身不能燃烧放热,还要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

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干馏,水及部分有机物裂解生成的气态产物挥发逸出,不挥发部分即为焦炭。

焦炭的组成和煤相似,只是挥发分的含量较低。

二、煤的分析方法为了确定煤的性质,评价煤的质量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工业上最重要和最普通的分析方法就是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1 、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是指包括煤的水分(M )、灰分(A )、挥发分(V )和固定碳(Fc ) 四个分析项目的总称。

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大致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含量及发热量的高低,从而初步判断煤的种类、加工利用效果及工业用途:根据工业分析数据还可计算煤的发热量和焦化产品的产率等.煤的工业分析主要用于煤的生产开采和商业部门及用煤的各类用户,如焦化厂、电厂、化工厂… … 等。

2 、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氧、氮、硫五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煤: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褐煤(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烟煤(YM):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无烟煤(WM):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煤样:为确定煤的某些特性按规定方法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试样。

采样:按规定方法采取有代表性煤样的过程。

一般分析煤样(空气干燥煤样):将煤样按规定缩制到粒度小于0.2mm,并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可用于进行大部分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标准煤样:具有高度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和准确量值的煤样。

煤样缩分:在煤样制备中,将试样分成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分,一份或多份留下来的过程。

工业分析: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外在水分(M f):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

内在水分(M inh):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全水分(M t):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一般分析煤样水分(M ad):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分析煤样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大致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

灰分(A):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挥发分(V):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焦渣特性:煤样在测定挥发分后的残留物的粘结、结焦性状。

固定碳(FC):从测定煤样的挥发分后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用100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全硫(S t):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总称。

弹筒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

最新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最新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第二讲 煤的化学性质
煤的风化、氧化、热分解、 加氢液化、溶剂提取等
1. 煤的热分解
煤在热分解时能形成不同数量和不 同组成的产物,即胶质状态、粘结、成焦 等,由于煤的结构复杂,极不稳定,在热 分解过程中的分解方式和产品性质受外界 影响,主要愈煤化程度、煤炭组分、加热 方式有关。
1. 煤的热分解
煤的热分解根据加热温度有以下阶段:
(主要含H2),半焦变为高温焦炭,称为半焦转焦 炭阶段。
1. 煤的热分解
煤的热加工分类:
1. 低温干馏(最终温度为500~550℃)主要
产物为初生焦油,制取发动机燃料气和其它 化学产品;
2. 中温干馏(6000~800℃)主要产物为煤气;
3. 高温干馏(950 ~1050℃)主要目的产物为冶
金焦炭。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 规定
一. 煤的物理化学特性
煤是由古代植物残骸经地质作用变化而成的 可燃性生物岩, 其组成和结构非常复杂且极 不均一。由于煤是一种包括有许多有机和无 机物的复杂混合物,所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也极其复杂。
了解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使人们进一步 认识煤、改造煤、合理利用煤。
第一讲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真相对密度随煤化度而变化,以镜质组密度 为例,在煤化度较低时,镜质组密度随煤化度的提高 而减少;但当碳含量约达87%时,镜质组出现最小 值,以后随煤化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1. 煤的相对密度(比重)
煤的视相对密度(视比重):20℃时,煤的质量与
同温度同体积(包括煤的所有孔隙)水的质量之比。它 是计算煤的储量、煤仓设计和运输量、粉碎、燃烧等过 程的指标。
3. 煤的光泽
煤的光泽 是指煤表面的反射能力,通常为全暗
的、半暗的、半亮的、全亮和很亮等。

煤炭分析化验知识

煤炭分析化验知识

煤炭分析化验知识一、矿物原料特点(一)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

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

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

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

呈浅棕色—黑色。

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

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

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

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5.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

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

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

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火电厂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火电厂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7、精密度 同一试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 重复测定时其检验结果的分散程度。 极差 平均偏差 精密度表示方法 标准偏差(标准差) 相对标准差
极差:一组测定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的绝对值之和的平均值
标准偏差:测定值与他们的平均值之差值的
平方和除以自由度(测定次数减1)的结果 的平方根
恒容低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 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 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气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 热量。等于从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煤 中原有的水和煤中氢燃烧生成的水)的 气化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g、相关国家标准
(1)GB/T483-2007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2)GB/T211-2007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3)GB/T212-2008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4)GB/T213-2008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5)GB/T214-2007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6)GB/T476-200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7)GB/T219-2008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4、煤质分析常用基准
(1)收到基:已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ar) (2)空气干燥基:已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 为基准。(ad) (3)干燥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d) (4)干燥无灰基: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daf)
5、重复性限和再现性临界差 重复性限:一个数值。在重复条件下,即在 同一试验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仪器 、对同一试样、于短期内所做的重复测定, 所得结果间的差值(在95%概率下)的临界 值。
外在水分:指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 湿度达到平衡时失去的水分。 内在水分:指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 湿度达到平衡时保持的水分。 试验方法:将称取一定量的粒度小于 13mm(或6mm)的煤样,在空气流(或氮气流) 中,于105~110℃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 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的含量。

煤质化验的基础知识

煤质化验的基础知识
b、基准换算比例系数
1.7 误差的表示方法
a、绝对误差
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E=X-u
E-误差
X—实测值
u—真值
b、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百分比,称为相对误差。
RE= X − u ×100% u
1.8 误差的种类
a、系统误差 1、定义:由于在测定过程中某种固定原因,导致测定结果经常性偏高或偏低,出现比较恒定的正误 差或负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准确度=
真值
×100%
b、不确定度:用来表示被测定值的量值范围的值。 用△X 表示 X=u+△X
第二章 煤样的制备
2.1 收到煤样后,应按来样标签逐项核对,并应将煤种、品种、粒度、采样地点、包装情况、煤样质量、收
样和制备时间等项详细登记在煤样记录本上,并进行编号。如系商品煤样,还应登记车号和发运吨数。
复摆动,以使煤样比较均匀地通过二分器。缩分后任取一边的煤样。
2.10 堆锥四分法缩分煤样,是把已破碎、过筛的煤样用平铁锹铲起堆成圆锥体,再交互地从煤样堆两边对
角贴底逐锹铲起堆另一个圆锥。每锹铲起的煤样,不应过多,并分两三次撒落在新锥顶端,使之均匀地落在 新锥的四周。如此反复堆掺三次,再由煤样锥顶端,从中心想周围均匀地将煤样摊平(煤样较多时)或压平 (煤样较少时)成厚度适当的扁平体。将十字分样板放在扁平体的正中,向下压至底部煤样被分成四个相等 的扇形体。将相对的两个扇形体弃去,留下的两个扇形体按图 2 程序规定的粒度和质量限度,制备成一般分 析煤样或适当粒度的其他煤样。
2.2 煤样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制备程序(见图 2)及时制备成空气干燥煤样,或先制成适当粒级的试验室煤样。
如果水分过大,影响进一步破碎、缩分时,应事先在低于 50℃温度下适当地进行干燥。

煤分析基础知识

煤分析基础知识

煤分析基础知识1.动力用煤的分类燃煤电厂发电用煤大体是:烟煤占90%,无烟煤占5%,褐煤占4%,其他煤占1%。

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挥发分含量最低,V daf <10%,密度最大,着火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烟煤的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挥发分含量范围很宽,10%<V daf <60%,不同类别的烟煤粘结性差异较大,燃烧时冒烟,烟煤与无烟煤通称硬煤。

褐煤是经过成岩作用,没有或很少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低煤化程度的煤。

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质地较软,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及不同程度的腐殖酸,挥发分含量较高,37%<V daf <70%。

2.煤的组成的表示方法2.1工业分析表示方法煤⎪⎪⎪⎩⎪⎪⎪⎨⎧⎩⎨⎧⎪⎩⎪⎨⎧⎩⎨⎧固定碳挥发分有机物灰分内在水分外在水分水分无机物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项。

其中水分、灰分、挥发分是测出来的,而固定碳是计算出来的。

广义的工业分析还包括发测热量和测硫。

2.1.1煤中的水分按结合状态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两大类。

游离水是以吸附、附着等机械方式与煤结合,如硫酸钙(CaSO 4.2H 2O ),高岭土(Al 2O3.2SiO 2.2H 2O )中的结晶水。

煤的工业分析,只测定游离水,不测化合水。

游离水按其赋存状态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内水。

煤的外在水分是指吸附在煤颗粒表面上或非毛细孔穴中的水分,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所失去的那部分水分。

煤的外在水分很容易蒸发,只要将煤放在空气中干燥,直到煤表面的水蒸气压和空气相对湿度平衡即可。

煤的内在水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在实际测定中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保留下来的那部分水分。

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称为全水分。

工业分析中测定的水分有原煤样的全水分和分析煤样的水分两种。

2.1.2煤的灰分不是煤中的固有成分,而是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以及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产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分析基础知识1.动力用煤的分类燃煤电厂发电用煤大体是:烟煤占90%,无烟煤占5%,褐煤占4%,其他煤占1%。

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挥发分含量最低,V daf <10%,密度最大,着火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烟煤的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挥发分含量范围很宽,10%<V daf <60%,不同类别的烟煤粘结性差异较大,燃烧时冒烟,烟煤与无烟煤通称硬煤。

褐煤是经过成岩作用,没有或很少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低煤化程度的煤。

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质地较软,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及不同程度的腐殖酸,挥发分含量较高,37%<V daf <70%。

2.煤的组成的表示方法2.1工业分析表示方法煤⎪⎪⎪⎩⎪⎪⎪⎨⎧⎩⎨⎧⎪⎩⎪⎨⎧⎩⎨⎧固定碳挥发分有机物灰分内在水分外在水分水分无机物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项。

其中水分、灰分、挥发分是测出来的,而固定碳是计算出来的。

广义的工业分析还包括发测热量和测硫。

2.1.1煤中的水分按结合状态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两大类。

游离水是以吸附、附着等机械方式与煤结合,如硫酸钙(CaSO 4.2H 2O ),高岭土(Al 2O3.2SiO 2.2H 2O )中的结晶水。

煤的工业分析,只测定游离水,不测化合水。

游离水按其赋存状态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内水。

煤的外在水分是指吸附在煤颗粒表面上或非毛细孔穴中的水分,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所失去的那部分水分。

煤的外在水分很容易蒸发,只要将煤放在空气中干燥,直到煤表面的水蒸气压和空气相对湿度平衡即可。

煤的内在水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在实际测定中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保留下来的那部分水分。

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称为全水分。

工业分析中测定的水分有原煤样的全水分和分析煤样的水分两种。

2.1.2煤的灰分不是煤中的固有成分,而是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以及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产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所以我们把所测得的灰分称为煤的灰分产率。

2.1.3煤的挥发分也不是煤中的固有成分,是煤样与空气隔绝,并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从煤中有机物分解出来的液体和气体的总和称为煤的挥发分产率。

主要成分是低分子烃类,如甲烷、乙炔、乙烯、丙烯等。

此外还有常温下呈液态的苯、酚类化合物,由煤炭芳烃核的侧键基裂解生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硫化氰和甲烷,矿物质热解析出的结晶水和二氧化碳,硫磺蒸汽和硫化氢等。

当然气态产物中还含有分析煤样水分,不过,这在计算挥发分时要减去。

2.1.4煤样的固定碳是不测的,是通过计算从煤样中减去水分,灰分,挥发分后剩下的部分。

FC+M+A+V=100(%)水分、灰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挥发分和固定碳是煤中的可燃成分。

2.2元素分析表示方法煤⎪⎪⎪⎩⎪⎪⎪⎨⎧⎩⎨⎧SN O H C ....:可燃成分灰分水分不可燃成分 2.2.1碳是组成煤的最为重要的元素,含量最高的可达90%以上。

碳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1克碳完全燃烧能产生34040焦的热量,而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碳则不能完全燃烧,而只能生成一氧化碳,每1克碳仅能生成9910焦的热量。

一氧化碳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可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24130焦的热量。

2.2.2氢是煤中仅次于碳的主要热源之一。

煤中的氢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构成矿物质及水中的氢,它是不能参加燃烧的;另一种是与碳元素构成的有机成分,在燃烧时,释放出很高的热量,每1克氢完全燃烧时,可释放出143010焦的热量。

2.2.3氧在煤中呈化合态,无烟煤含氧量最小,烟煤和褐煤中含氧量较高。

2.2.4氮在锅炉中燃烧时,大部分呈游离态,但也有少量氮氧化物生成,它们均随烟气排出。

氮氧化物也是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一种有害物质,故从燃烧角度来说,氮是煤中无用甚至有害的一种成分。

2.2.5硫按其燃烧特性划分,可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

硫的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并有极少的三氧化硫。

硫是煤中一种十分有害的元素。

硫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形成的硫酸对锅炉设备有着强烈的腐蚀作用;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煤中含硫量的增高,还会增加煤粉的自燃倾向,从而给煤粉的贮存及制分系统的安全带来不利影响;煤中含硫量的增高,还会降低煤灰熔融温度,促使锅炉结渣情况的发生或加剧结渣的严重程度。

3.燃煤分析常用基准3.1基准的作用当煤处于不同状态时,各种煤质特性指标的数值是不相同的。

为了确切表示煤质某一特性指标的含义,还必须标明它所处的状态,或者应标明它的基准(简称为基)。

为了使煤质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进行煤的分类、锅炉设计、煤耗计算及其它应用的需要,必须将煤质特性按一定的基准来表示。

3.2基准的定义煤所处的状态或者按需要而规定的成分组合,称为基准(简称为基)。

3.2.1收到基(旧称应用基——Y)计算煤中全部成分的组合称为收到基(即计算煤质的某一特性指标的百分比含量时,分母包括外在水分、内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用ar表示。

3.2.2空气干燥基(旧称分析基——f)不计算外在水分的煤,其余成分的组合称为空气干燥基(即计算煤质的某一特性指标的百分比含量时,分母只包括内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而不包括外在水分),用ad表示。

3.2.3干燥基(旧称干燥基——g)不计算水分的煤,其余成分的组合称为干燥基(即计算煤质的某一特性指标的百分比含量时,分母只包括灰分、挥发分、固定碳,而不包括水分),用d 表示。

3.2.4干燥无灰基(旧称可燃基——r)不计算不可燃成分(水分、灰分)的煤,其余成分的组合称为干燥无灰基(即计算煤质的某一特性指标的百分比含量时,分母只包括挥发分、固定碳、而不包括水分、灰分),用daf表示。

3.3基准的表示方法基准的符号应标在特性指标的右下角。

例如:收到基灰分用Aar表示;空气干燥基水分用Mad;干燥基固定碳用FC d 表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用V daf表示等。

4.不同基准的计算根据不同基准的定义可知,同一煤质特性指标,当采用不同基准来表示时,就会有不同的值,其中以收到基所表示的值最小,空气干燥基所表示的值次之,干燥基所表示的值较大,干燥无灰基所表示的值最大。

例如:100g煤样中,有外在水分8g,内在水分2g,灰分30g,挥发分20g,固定碳40g,测得硫2g。

试计算:S t.ar S t.ad S t.d S t.daf的值。

S t.ar =402030282++++×100%=2%S t.ad =402030202++++×100%=2.17%S t.d =402030002++++×100%=2.22%S t.daf =40200002++++×100%=3.33%又如:根据前例的数据计算M t M ar M f.ar M inh.ar M inh.ad解: Mt=%8%100402030288.=⨯++++=ar f M%17.2%100402030202%2%100402030282..=⨯++++==⨯++++=adinh ar inh M M全水M t 可以用质量表示,也可以用百分比含量表示,如:M t =8g+2g=10g 或M t =8%+2%=10%但收到基水M ar 只能用百分比含量表示,即:M ar =M f.ar +M inh.ar =8%+2%=10%从这个意义上讲全水Mt 与收到基水M ar 可通用,,即M t =M ar 。

外水只有收到基外水。

而内水则有收到基内水M inh.ar 和空干基内水M inh.ad 之分,M inh.ar 与M inh.ad 在数值上是不等的,在实际应用中空干基内水就写成M ad 而不必写成M inh.ad ,因为空干基没有外水的情况存在,不会引起混淆。

5.不同基准间的换算5.1换算公式Y=KX 其中:X ——已知基准 Y ——待求的基准 K ——换算系数ad ad ar d ar解: %20.2922.3164.11000.8100100100%74.31%22.3164.1100100100100=⨯--=⨯--==⨯-=⨯-=ad ad ar ar ad ad d A M M A A M A例2、 已知M ar =7.5% V ar =20.00% A ar =35.86% 求V d 及V daf ?解:%31.35%00.2086.355.7100100%100100100%62.21%00.205.7100100100100=⨯--=⨯--==⨯-=⨯-=ar ar dafar ar d A M V V M V例3、 已知M ad =1.32% A ad =31.44% V d =17.35% 求FC ad ? 解:%12.17%35.1710032.1100100100=⨯-=⨯-=d ad ad V M V FCad=100-Mad-Aad-Vad=(100-1.32-31.44-17.12)% =50.12%注:低位发热量的换算因涉及其他指标,不能按上表计算。

Q net.v.ar =(Q gr.v.ad -206H ad )×ad arM M --100100-23M arQ net.v.ad =(Q gr.v.ad -206H ad )×adadM M --100100-23M ad=Q gr.v.ad -206H ad -23MadQ net.v.d =(Q gr.v.ad -206H ad )×ad dM M --100100-23M d=(Q gr.v.ad -206H ad )×adM --1000100-23×0=(Q gr.v.ad -206H ad )×adM -1001006.基准的应用由于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是表示原煤实际上用来发电的热量,故它是计算电厂煤耗的基本参数,也是电厂煤场、输煤与锅炉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试验室直接测出的煤质特性指标值均用空干燥基表示,这是因为用来分析、测定的煤样均处于空气干燥状态。

为了检查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普遍应用标准煤样,而它的特性指标值均以干燥基表示。

在不同的湿度、溫度条件下,所测得的空气干燥基特性指标值虽有所不同,但换算成干燥基后,实测值与标准煤样的标准值(名义值)之间就具有直接可比性,从而可以判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煤中水分受环境影响而变化,在不少场合,考虑到排除水分对煤质数据的影响,就需要应用干燥基,例如煤的采样精密度是这样规定的,当原煤干燥基灰分A d >20%时,其精密度要求为±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