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 2484—2000 食品添加剂 果胶[1]

合集下载

果胶-小分子柑橘果胶的简介

果胶-小分子柑橘果胶的简介

第一章果胶简介【果胶简历】姓名:果胶英文名:pectin祖籍:法国出生日期:19世纪20年代出生地:苹果皮渣、柑橘皮渣、柠檬皮渣、向日葵托盘、甜菜渣、南瓜、番薯、豆腐柴、胡萝卜、蚕沙等家族成员:低分子果胶,高分子果胶,低酯果胶,高酯果胶,酰胺果胶成长经历:酸提取、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微波提取、微生物酶提取、盐提取等特长:食品工业中作为添加剂;医药行业防治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肿瘤和排铅等。

工作任职情况:果酱果汁中作稳定剂;软糖和果冻中的凝胶剂和稳定剂;乳制品中的增稠剂和稳定剂;栓剂、膜剂、软膏、微囊的赋形剂和稳定剂;排铅药物中的排铅剂;肿瘤药物的靶向运输工。

【摘要】本章节主要介绍果胶的来源、理化特性、产品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常见的生产技术及其用途。

第一节果胶的特性来源及产品质量标准评价体系果胶类物质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膳食纤维,属于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聚半乳糖醛酸,其结合单元为D-吡喃半乳糖醛酸,在果胶类物质的主链上还连有其他糖类,包括L-阿拉伯糖、D-半乳糖、D-山梨糖、L-鼠李糖,分子量为1-40万。

由于具有良好的凝胶特性和安全性,因此被作为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工业中。

虽然果胶的应用广泛,目前未见专门对果胶的特性及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介绍,特别是关于低分子果胶特性的报道更是少之又少。

本节主要介绍果胶的理化特性、原料来源以及果胶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组成。

1 果胶的原料来源及分类1.1 果胶的原料来源早在19世纪20年代,法国研究人员Braeennot首次从胡萝卜肉质根中提取出一种物质,并且与水和一定量的可溶固形物均匀混合能够形成凝胶,于是他将该物质命名为“Pectin",中文译名为“果胶”[1]。

果胶物质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的形态广布于植物界,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中皆含有,它们存在于相邻细胞壁的中间层,起着连接细胞和天然屏障的作用。

相比之下,在根、茎、叶、果实等器官中,以果实中果胶的含量最高,如山楂、苹果、柑桔等果实中含量颇丰[2]。

果胶不合格案例

果胶不合格案例

果胶不合格案例引言果胶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果汁、果酱、糕点和乳制品等食品中。

它具有增稠、凝胶和稳定等作用,提高了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果胶不合格的案例,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本文将对果胶不合格案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地探讨。

不合格案例一:添加过量事件经过在某果汁生产厂家的生产线上,工人在加工果汁时错误地添加了过量的果胶。

这导致果汁的黏稠度远超预期,口感变得过于粘稠,食用后有不舒适的感觉。

影响和教训1.过量的果胶会改变食品的口感,降低食用者的满意度。

2.生产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食品不合格,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投诉。

不合格案例二:添加非法成分事件经过在某果酱生产企业的加工过程中,工人非法添加了含有果胶的次品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这导致果酱中的果胶含量超过了法定限量标准,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风险。

影响和教训1.非法添加成分违背了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2.欺骗性的行为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声誉,造成经济损失。

果胶不合格案例的原因分析果胶不合格案例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质量控制不严格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果胶的质量控制不严格,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

例如,没有建立严格的原材料采购标准、生产工艺规范和产品检测流程等。

这导致了果胶品质的波动,易出现不合格情况。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往往难以获得果胶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成分含量等。

这给一些不良企业提供了有机可乘的机会,以次充好,混入不合格产品。

监管不力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对果胶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

对果胶产品的抽检、监测频率低、检测手段落后,容易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加强果胶质量安全的措施为了防止果胶不合格案例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果胶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生产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果胶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超滤在马铃薯粉渣中提取果胶的技术应用论文

超滤在马铃薯粉渣中提取果胶的技术应用论文

超滤在马铃薯粉渣中提取果胶的技术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超滤方法在马铃薯粉渣中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

方法:保持超滤条件为超滤膜的分子截留量为30kd,压力为1.0mpa,温度为90℃,溶液ph=2.0。

在这个条件下,将马铃薯粉渣进行酸提取,对滤液进行超滤浓缩,就得到果胶。

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得到了纯度较高的马铃薯果胶。

结论:采用上述工艺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有利于提取高纯度、高产率的果胶。

【关键词】超滤;提取果胶;马铃薯粉渣【中图分类号】r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472-01果胶是存在于植物中的多糖,是植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工业中常用到的添加剂。

目前主要提取的是苹果、柑橘的果胶,但是我国食品加工业仍然面临巨大的国胶缺口,亟需改善我国目前的果胶生产工艺,提高果胶产率。

果胶提取是指将不溶性果胶转化为水溶性果胶,并将其进行提取、浓缩的工艺。

由于工艺条件的不同,得到的果胶的产率、品相也不尽相同。

采用超滤方法在马铃薯粉渣中提取果胶,不仅工艺流程大大简化,而且还能得到产率高、纯度高的果胶,对于规模化提取果胶十分有利。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本次研究所需的材料有马铃薯粉渣、柠檬酸、搅拌器、超滤浓缩设备、喷雾干燥剂、天平、元素分析仪等。

1.2 方法1.2.1 工艺流程马铃薯粉渣→浸泡→酸提取→过滤→滤液→超滤→喷雾干燥→果胶。

1.2.2马铃薯果胶提取液的制备对一定量的马铃薯粉渣进行准确称量。

将马铃薯粉渣与纤维素酶、柠檬酸溶液按照1:15的比例进行混合,进行酸提取。

将提取液进行离心过滤,即得到马铃薯果胶提取液。

1.2.3超滤浓缩条件(1)超滤膜:在25℃室温环境下,外界大气压力为1.0mpa,选用分子截留量为30kd的超滤膜。

这种条件下膜的通透量为最大。

(2)超滤压力:将超滤压力保持在1.0mpa时,滤膜的通透量为最佳。

(3)超滤温度:超滤温度选择为90℃,此时滤膜的通透量为最佳。

甘薯渣果胶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果胶品质

甘薯渣果胶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果胶品质

甘薯渣果胶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果胶品质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在工业上主要用来生产淀粉及淀粉类产品,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薯渣。

通常情况下,薯渣被作为饲料简单利用或作为废物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1]。

甘薯渣中至少有20%~30%的果胶物质,而且甘薯果胶凝胶特性与苹果的相似[2]。

微波辅助提取法是指利用微波能与合适的溶剂在微波反应器中进行物质提取的一种新技术。

微波具有选择性强、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小、受热均匀等特点[3],弥补了传统加热的不足。

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从苹果渣[4]、马铃薯渣[5]、橘皮[6]、柚皮[7]、向日葵盘[8]等原料提取果胶进行了研究,但对从甘薯渣原料提取果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此次研究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甘薯渣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果胶的品质进行了考察,以期为利用甘薯渣提取甘薯果胶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原料与试剂甘薯渣为从甘薯提取淀粉和蛋白质后剩余的残渣,于60 ℃烘干,备用。

主要试剂(分析纯):咔唑、刚果红、浓硫酸、95%乙醇、果胶、半乳糖醛酸。

1.1.2 仪器与设备HPX-9082MBE型数显不锈钢电热培养箱购自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PHS-3C数显酸度计购自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购自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TDA-8002电热恒温水浴锅购自余姚市东方电工仪器厂,YXJ-1台式电动离心机购自江苏省金坛市中大仪器厂。

1.2 方法1.2.1 甘薯果胶的提取工艺甘薯渣预处理→酸解→微波加热→过滤→脱色→醇沉→离心→洗涤→干燥→果胶。

操作要点:①甘薯渣预处理:先将湿甘薯渣用95%乙醇浸泡30 min,置于60 ℃干燥10 h,粉碎到粒度为0.21 mm备用。

取制备好的甘薯渣加去离子水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去掉水分,再用温度小于40 ℃的去离子水洗涤2~3次,洗去甘薯渣中可溶性的糖分及部分色素类物质。

食品安全果胶标准

食品安全果胶标准

食品安全果胶标准果胶检测标准1、GB 255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果胶2、GB/T 10742-2008 造纸原料.果胶含量的测定3、NB/T 34057.5-2017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化学成分的测定第5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的测定4、NY/T 3165-2017 红(黄)麻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和粗纤维素的测定滤袋法5、QB/T 4482-2013 碱性果胶酶制剂6、GOST 32223-2013 果汁产品. 测定果胶含量用分光光度法7、GOST R 55298-2012 酶制剂. 果胶酶活性检测方法8、NY/T 2016-2011 水果及其制品中果胶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9、YC/T 346-2010 烟草及烟草制品果胶的测定离子色谱法10、GOST R 54066-2010 果胶.鉴定.酰胺化果胶的快速识别方法11、GOST R 54067-2010 果胶.鉴定.果胶的快速识别方法12、GOST R 51806-2001 果胶.术语和定义13、QB 2484-2000 食品添加剂.果胶14、STAS SR 13390-1997 用于果汁,葡萄酒和蔬菜水果罐头产业的酶制剂.微生物果胶酶.酶活性测定15、QB 1502-1992 食品添加剂.果胶酶制剂16、GOST 29186-1991 果胶.技术条件17、NY/T 82.11-1988 果胶的测定18、88/593/EEC-1988 欧盟理事会关于对统一各成员国有关果酱,果胶和橘子酱及栗茸法律的79/693/EEC号指令进行修订的指令19、NEN 2848-1986 果汁.总果胶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20、NF V05-128-1984 水果、蔬菜及其制品.果胶物质测定果胶是一种多糖,其组成有同质多糖和杂多糖两种类型。

它们多存在于植物细胞壁和细胞内层,大量存在于柑橘、柠檬、柚子等果皮中。

呈白色至黄色粉状,相对分子质量约20000~400000,无味。

食品添加剂申证单元品种名称及产品标准原深圳市质

食品添加剂申证单元品种名称及产品标准原深圳市质

食品添加剂申证单元品种名称及产品标准原深
圳市质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食品添加剂申证单元、品种名称及产品标准
注1、注2表示该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

注2表示已列入《危险化学品无机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和《氯碱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现纳入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的产品,这些产品不再作为无机类产品和氯碱产品取证。

尚未取证的上述产品的生产企业,按本细则进行生产条件审查,已取证的进行生产条件补充审查。

注3:如某些产品可做其它用途,企业申报单元时按本单元申报。

?。

食品添加剂——果胶

食品添加剂——果胶

果胶粉
果胶粉为淡黄色或浅灰色白色,溶于水,味微酸无异味,含水7~10%,胶凝力达100~150 级(150级果胶意指1克果胶粉溶于水中,在pH3~3.4之间能使加入的150克砂糖完全凝固 成果冻)。
果胶粉的生产除上述各工序外,还需除去果胶中的水分, 制成粉未,加工的方法如下:
1.喷雾干燥法:将上述浓缩液经高压喷头喷入干燥室, 室内空气温度保持120~150℃,果胶细雾接触热空气后, 瞬时便干燥成细粉落在干燥室的底部。并由螺旋输送器送 到包装车间,立即通过60目筛筛分,后装入聚乙烯薄膜袋 中。 用本法取得的果胶粉细度大,溶解度高,成本较低, 但与酒精沉淀法相比,成品易返潮,并含较多杂质,因此, 亦有将此法制成的果胶粉用浓度50~70%的酒精处理,除 去杂质,提高果胶粉质量。采用本法加工时,应特别注意 原料的漂洗,先尽量清除杂质,否则制品将因残留糖分过 多而易返潮和长霉。
并由螺旋输送器送到包装车间立即通过60目筛筛分后装入聚乙烯薄膜袋用本法取得的果胶粉细度大溶解度高成本较低但与酒精沉淀法相比成品易返潮并含较多杂质因此亦有将此法制成的果胶粉用浓度5070的酒精处理除去杂质提高果胶是存在于所有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苹果和柑橘果中的一 种可溶性纤维。适量的果胶能使冰淇淋、果酱和果汁凝胶化。 饮食中摄入果胶可促进粪便中脂肪、中性类固醇及胆汁的 排泄。增加中性类固醇的排泄有利于降低与性激素有关癌症 的患病率。苹果中果胶含量高,这有利于将刺激癌症发作的 过多激素排出体外。 果胶保护结肠以及抑制有害细菌及酵母发挥作用。 饮料或饮食中补充果胶能明显降低低血糖的浓度。糖尿病患 者食用果胶有利于治疗糖尿病。
果胶分果胶液、果胶粉及低 甲氧基果胶粉三种。 下面我们讲它们的生产工艺
果胶液
果胶液为白色均匀浓稠液,不带果皮和果肉碎屑,含固体7~9%。

果胶食品执行标准

果胶食品执行标准

果胶食品执行标准
果胶食品的执行标准包括以下几项:
1. 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果胶。

2. GB/T 造纸原料.果胶含量的测定。

3. NB/T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化学成分的测定第5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的测定。

4. NY/T 红(黄)麻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和粗纤维素的测定滤袋法。

这些标准涉及到果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检测方法,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标准之一,规定了果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和检验规则。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果胶被定义为淡米黄色粉末,无异味,溶于20倍水中则呈粘稠状液体。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其中包括干燥失重、灰分、盐酸不溶物、铅、二氧化硫等指标。

同时,该标准还规定了果胶的标准化要求,高甲氧基果胶标准化为1500,即1kg的标准果胶能把150kg的糖转变为标准凝胶;低甲氧基果胶标准化为100。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领域的果胶执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具体应用时需根据相应领域的要求进行选用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非等效采用《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FCC IV)。

其中,理化指标中的干燥失重、重金属和砷均优于FCC IV规定。

本标准对GBn 246—1985《食品添加剂 果胶》进行了修订。

去掉理化指标中胶凝度一项,将胶凝度的测定方法作为附录A(提示的附录)列于标准之后。

因为果胶产品均需标准化,高甲氧基果胶标准化150°,即1kg的标准果胶能把150kg的糖转变为标准凝胶(可溶性固体65.0%,pH2.2~2.4,果胶强度23.5%下陷法)。

低甲氧基果胶标准化100°。

干燥失重指标由≤12%改为≤8%;灰分指标由≤7%改为≤5%;保质期由半年改为一年;增加了理化指标:盐酸不溶物≤1%,铅≤5mg/kg,二氧化硫≤0.005%,总半乳糖醛酸≥65.0%,pH4.5~5.0(低甲氧基果胶)。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衢州果胶有限公司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莲芳、柴正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食品添加剂 果胶QB 2484—2000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果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各项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柚子、柠檬、柑橘类水果的内果皮或以葵花盘等为原料,经破碎、萃取、提纯、浓缩、喷雾而制得的果胶,该产品在食品加工中主要用作增稠剂。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009.34—1996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GB/T 8449—1987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8450—1987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8451—1987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3 化学结构、相对分子量化学结构:主要由大量的α-D-半乳糖醛酸单位组成,它们以α-1,4苷键相连接成为线型长链,其中半乳糖醛酸单位中C6的羧基可以以游离态—COOH存在,也可以以成盐状态—COO -、酰胺态—CONH 2以及甲酯状态—COOCH 3等形式存在。

相对分子量:5×105~30×105。

4 要求4.1 外观淡米黄色粉末。

无异味,溶于20倍水中则呈粘稠状液体。

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指 标 项 目 高 甲 氧 基 低 甲 氧 基干燥失重 % ≤ 8灰分 % ≤ 5盐酸不溶物 % ≤ 1pH 2.6~3.0 4.5~5.0 二氧化硫 % ≤ 0.005总半乳糖醛酸 % ≥ 65.0重金属(以Pb 计) mg/kg ≤15砷(以As 计) mg/kg ≤ 2铅 mg/kg ≤ 55 试验方法在未注明其它要求时,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均指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测定中所需溶液除特别注明外均为水溶液。

5.1 鉴别试验5.1.1 试剂和溶液5.1.1.1 乙醇;5.1.1.2 蔗糖:食用级。

5.1.2 测定方法a) 取果胶1g,加水40mL,不断搅拌,即呈粘稠装液体。

b) 取果胶0.1g,加水50mL,再加乙醇20mL,不断搅拌,即出现悬浮絮状沉淀。

c) 取果胶0.4g,加水30mL,加热并不断搅拌,使果胶完全溶解。

加蔗糖36.5g,继续加热浓缩至54.7g,倒入含有12.5%柠檬酸溶液0.8mL 的烧杯中,冷却后即呈柔软而有弹性的胶冻。

5.2 干燥失重的测定5.2.1 测定方法称取试样1g~2g (准确至0.0002g),置于已恒重的Ф50mm×30mm 称量瓶中,置于100℃~102℃恒温箱中,干燥1.5h,取出,置于玻璃干燥器中冷却50min,称量,反复操作至恒重(准确至0.002g)。

5.2.2 分析结果的表述干燥失重百分含量X(%)按式(1)计算。

10021×−=m m m X ……………………………………(1) 式中:m ——干燥前试样加称量瓶的质量,g;m 1——干燥后试样加称量瓶的质量,g;m 2——试样质量,g。

5.3 灰分的测定5.3.1 测定方法在已知恒重的瓷坩埚中称取试样3g~5g(准确至0.01g),用小火缓缓加热至完全炭化,置于高温炉中在550℃~600℃(温度过高易凝结)灼烧灰化称至恒重。

保留此样品A 用于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5.3.2 分析结果的表述灰分百分含量X 1(%)按式(2)计算。

1005431×−=m m m X ……………………………………………(2) 式中:m 3——坩埚与灰分的总质量,g;m 4——坩埚的质量,g;m 5——试样质量,g。

5.4 盐酸不溶物的测定5.4.1 仪器a)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b) G2砂芯漏斗;c) 恒温干燥箱:(105±2)℃。

5.4.2 试剂和溶液10%的盐酸溶液(V/V)。

5.4.3 测定方法使用由测定灰分所留下来的样品A,置于50mL 烧杯中,缓缓加入10%盐酸溶液20mL,煮沸5min,用恒重的砂芯漏斗过滤,并用热蒸馏水洗涤至无氯离子,然后置于105℃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

5.4.4 分析结果的表述盐酸不溶物的百分含量X 2(%)按式(3)计算。

1008762×−=m m m X …………………………………………(3) 式中:m 6——坩埚与灰分的总质量,g;m 7——坩埚的质量,g;m 8——试样质量,g。

5.5 pH 的测定称取试样1.25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50mL,在25℃下用酸度计测定。

5.6 二氧化硫的测定按GB/T 5009.34进行测定。

5.7 总半乳糖醛酸的测定5.7.1 试剂和溶液a)2.7mol/L 浓盐酸;b)0.5mol/L 盐酸;c)乙醇;d) 60%乙醇;e) 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f) 0.125mol/L 氢氧化钠溶液;g) 0.5 mol/L 氢氧化钠溶液;h) 1%酚酞指示剂;i) 1%甲基红指示剂;j) Clark 溶液:称硫酸镁(MgSO 4·7H 2O )100g,加入硫酸(H 2SO 4)0.8mL 及蒸馏水到总量180mL。

5.7.2 测定方法称取试样5.0g (精确至0.0001g),置于烧杯中,与2.7mol/L 浓盐酸5mL 和60%的乙醇100mL 混合物一起搅拌10min。

用干的粗烧结玻璃过滤管(30mL~60mL 能力)过滤,并用6份,每份15mL 上述配制好的盐酸-乙醇混合物冲洗,接着用60%的乙醇冲洗直至滤出物不含氯化物。

最后用20mL 乙醇冲洗,在105℃下干燥2.5h,冷却后称量。

取1/10干燥后样品移入一个250mL 的锥形烧瓶中。

用酒精2mL 润湿。

加入100mL 新煮沸并冷却的水,加上玻璃塞,时而振动直至试样完全溶解,加入酚酞指示剂5滴,用0.1mol/L 的氢氧化钠滴定,记录下所需体积作为V 1(初滴定度)。

加入0.5mol/L 的氢氧化钠20.0mL,加上玻璃塞,用力摇荡,然后静置15min,加入0.5mol/L 盐酸20.2mL,摇荡直至粉红色消失,然后用0.1mol/L 的氢氧化钠滴定,用力振摇,至弱粉红色出现为终点。

记录下所用的0.1mol/L 氢氧化钠体积作为V 2(皂化滴定度)。

将烧瓶内容物定量地移到带有凯氏定氮球和水冷冷凝器的500mL 蒸馏瓶中,这个冷凝器的导出管伸到装有脱去二氧化碳的水150mL 和0.1mol/L 盐酸混合液20.0mL 的接收瓶的液面下。

向此蒸馏烧瓶中加入1:10的氢氧化钠溶液20mL,封住接头,开始仔细加热以避免过量泡沫。

继续加热直到收集到80mL~120mL 的馏出液为止。

向接收瓶中加入几滴甲基红指示剂,然后用0.1mol/L 氢氧化钠滴定过量的酸,记录下所用体积作为S 。

用0.1mol/L 盐酸20.0mL 作空白测定,记录下所用体积作为B 。

记录下胺滴定度(B -S )作为V 3。

取1/10干燥后样品,于50mL 烧杯中,用乙醇2mL 润湿,以0.125mol/L 氢氧化钠25mL 溶解果胶。

将溶液放置1h,摇动,将此皂化果胶转移到50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转移25mL 上述稀释果胶液于蒸馏装置中,再加入Clark 溶液20mL(含100g MgSO 4·7H 2O 和0.8mLH 2SO 4及蒸馏水到总量180mL),蒸馏装置含有蒸气发生装置与圆底烧瓶相连并连接有冷凝管,蒸气发生装置与圆底烧瓶均连加热电炉。

蒸馏先从含有样品的圆底烧瓶加热开始,先在刻度量筒中收集最初15mL 馏出液,然后换用200mL 烧杯收集150mL 馏出液。

将收集到的两种蒸馏液完全定量混合,用0.05mol/L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pH=8.5,记录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作为S 。

同时,以20mL 蒸馏水作为空白,用0.05mol/L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pH=8.5,记录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作为B 。

记录下醋酸酯滴定度(S -B )作为V 4。

5.7.3 分析结果的表述总半乳糖醛酸百分含量X 3(%)按式(4)计算。

mV V V V X 1000)(41.1943213×−++= ……………………(4) 式中:V 1——初滴定度,mL;V 2——皂化滴定度,mL ;V3——酰胺滴定度(B-S),mL;V4——醋酸酯滴定度(S-B),mL;m——样品干燥后的总质量,mL。

注:如果已知果胶是非酰胺化型,那么只需要测定V1和V2,而V3可以当作零。

5.8 重金属的测定按GB/T 8451进行测定。

5.9 砷的测定按GB/T 8450进行测定。

5.10 铅的测定按GB/T 8449进行测定。

6 检验规则6.1 本产品须经生产质量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要求检验合格,并附上合格证后方可包装入库或出厂。

6.2 取样方法:以同一生产周期的产品为一批,从每批件数的10%中选取样品,小批时不得少于3包。

从选出的包数中每包取样品50g,每批的总样品质量不得少于500g。

迅速将所选取的样品混匀,用四分法缩分到约250g,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容器中,贴上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及取样日期。

一瓶供化验用,一瓶留样。

6.3 理化指标总半乳糖醛酸为必检项目,其他指标均为型式检验,每年检查一次。

样品经检验,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中选取样品进行核验,产品重新检验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时,则整批不能验收。

6.4 使用单位可按本标准的要求、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对所收到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其指标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