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厌氧-好氧废水生物处理实验(综合)
城市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综合实验

实验十城市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运行,加深对其运行特点规律的认识。
〔2〕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在实际设计运行中的作用与意义。
〔3〕进一步了解活性污泥生物处理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当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自1914年在英国开创以来,已有90多年的历史。
它的主要原理就是采取必要的人工措施,创造适宜的条件,向反响器—曝气池中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满足活性污泥微生物生化作用的需要,并使得有机物、微生物、溶解氧三相充分混合,从而强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加速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以到达净化水体的目的。
1、活性污泥净化反响过程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利用的过程,即经过了“活性污泥反响〞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获得能量而合成新细胞,使活性污泥得到增长。
主要包括两个阶段:(1)初期吸附作用:这是由于活性污泥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
(2)微生物代谢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吸附在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微生物摄取,一方面有机物得到降解去除,另一方面。
微生物自身得到繁殖增长。
2、影响活性污泥净化反响的主要因素(1)营养物质为BOD:N:P=100:5:1;(2)溶解氧含量,通常在出口处溶解氧浓度不低于2mg/L;(3)pH值,通常最正确pH值范围介于之间;(4)水温,通常是15~35℃;(5)有毒物质影响。
3、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以推流方式运行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曝气池呈矩形,废水由一端进入,推流式流过整个池子,从另一端流出。
其特点是污水净化过程的吸附和稳定阶段在同一池中完成,进口有机物浓度高,沿池长逐渐降低,需氧量也沿池长逐渐降低.最大优点是处理效率高,出水质好。
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研究

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研究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研究摘要啤酒废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对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啤酒废水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好氧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啤酒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同时,本文还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工艺的建议。
一、引言啤酒是一种广泛消费的饮品,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啤酒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厌氧-好氧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二、厌氧-好氧工艺概述厌氧-好氧工艺是将废水先进入厌氧池进行去除有机物的厌氧处理,然后再进入好氧池进行氧化处理。
厌氧池中,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好氧池中,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好氧菌氧化分解,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三、实验方法本文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啤酒废水进行处理。
实验设备包括厌氧池、好氧池、曝气系统、测量和控制系统等。
实验过程中,记录了进水COD浓度、氨氮浓度、污泥浓度等参数,并进行了相应的水质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好氧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啤酒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经过处理后,出水COD浓度和氨氮浓度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此外,实验还发现,厌氧池的温度、进水COD浓度和曝气量等参数对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五、工艺参数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本文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通过调整温度、进水COD浓度和曝气量等参数,找到了最佳的处理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进水COD浓度为1000mg/L,曝气量为0.5L/min的条件下,厌氧-好氧工艺能够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六、工艺改进建议虽然厌氧-好氧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啤酒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难以处理,同时处理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实验

熟悉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探究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实验原理: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接种微生物、调节曝气量、测定指标 实验结果: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评估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PART THREE
原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进行生物代谢,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稳 定的无机物
讨论: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微生物种类、曝气量、温度等,需要进一步探讨优 化实验条件。
改进建议: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PART SIX
实验目的:验证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在污水治理中的效果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过 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原理:介绍好氧生物处理的基 本原理和流程
微生物:好氧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条件:有氧环境,适当的温度和pH值
过程:微生物吸附、降解、转化有机物,最终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原理定义: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进行生物代谢,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微生物种类:好氧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生物代谢过程: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影响因素: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有机负荷等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好 氧生物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操作过程不够 规范,需要加强培 训和指导
实验数据分析和处 理能力有待提高, 建议加强数据处理 和分析方面的培训
实验设备不够先进 ,影响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议升级实验设备
实验周期较长,需 要优化实验方案, 缩短实验时间
实验应用:好氧生 物处理技术在污水 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案例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实验

03
实验结果表明, 好氧生物处理技 术在处理污水过 程中产生的污泥 量较少,降低了 后续处理成本。
04
实验结果表明, 好氧生物处理技 术在处理污水过 程中产生的二次 污染较少,符合 环保要求。
应用前景
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效 率,降低运行成本
工业废水处理:减少工业废水 排放,保护环境
农业废水处理:改善农业生态 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接种:将污水样品 接种到培养基中, 并保持适当的温度 和搅拌速度
实验总结:总结实 验结果,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
实验结果分析
处理效果评价
生物处理系统稳定性: 评价处理系统稳定性
环境影响:评价处理 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中污染物去除率: 评价处理效果
处理成本:评价处理 成本
处理效率分析
01 实验目的:评估污水好 氧生物处理的效率
提高处理效果
01 实验目的:提高污水好氧生 物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02 实验方法:采用不同的好氧 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 法、生物膜法等
03 实验参数:控制好氧生物处 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溶 解氧浓度、温度、pH值等
04 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处理技 术的处理效果,选择最优的 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果
实验方法
02 实验方法:采用标准方法, 如BOD5、COD等指标 进行测量
03 实验结果:处理前后水质 变化,如BOD5、COD 等指标的降低程度
04 处理效率:根据实验结果, 计算处理效率,如BOD5 去除率、COD去除率等
处理成本分析
01
设备成本:包括反应器、曝气 设备、搅拌设备等
03
维护成本:包括设备维修、更 换、保养等
实验材料准备
01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与好氧处理过程

工业废水处理
某些工业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造纸 废水等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好氧处理 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有机物,达到排 放标准。
03
厌氧与好氧处理比较
处理效果比较
厌氧处理
厌氧处理能够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同 时产生沼气作为能源。适用于有机物 浓度较高的污水。
好氧处理
好氧处理能够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和部 分氮、磷等营养物质,但需要消耗大 量氧气。适用于有机物浓度较低、需 要进一步去除营养物质的污水。
THANKS
感谢观看
资源回收与利用
有机物资源化
将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 行提纯和利用,如用于发电、供 热等,实现有机物的资源化利用 。
氮磷回收利用
研究高效的氮磷回收技术,将污 水处理过程中脱氮除磷产生的富 磷污泥回收利用,用于农业施肥 等。
污泥减量与资源化
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泥产生量, 并探索将污泥转化为肥料、建材 等资源化利用途径。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厌氧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将微生物固 定在载体上,实现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好氧处理案例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好氧处理方法,通过培养和驯化好氧微生物,将有 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利用微生物在固体载体表面的附着生长,形成一层生物膜,通过好氧呼 吸作用降解有机物。
好氧处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供氧,通常采用机械曝气的方式。
好氧处理工艺类型
01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吸附和降解有机物,通过沉淀分离达到净
化污水的目的。
02 03
生物膜法
通过在污水流过的固体介质表面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 解有机物。常见的生物膜法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
污水生物处理(好氧、厌氧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空气
进水 初次沉 淀池
曝气池
出水
二次沉淀池
回流污泥
污 泥
剩余污泥
氧化沟(OD)
1.概念: 氧化沟是一种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气池 呈封闭的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 其中循环流动,因此被称为“氧化沟”,又 称‘‘环形曝气池”。
采用立式表曝机的卡鲁塞尔氧化沟
(英国ASH Vale 污水处理厂)
小结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机理图) 不溶性有机物和高分子 溶性有机物
水解阶段 (细菌胞外酶作用)
原酸化阶段和产 乙酸阶段可合并 为一个阶段
小分子溶性有机物
产酸脱氢 (产酸菌作用) 阶段
细菌细胞
挥发酸 (如乙酸)
CO2+H2
其他产物 (如醇类等)
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细菌作用)
细菌细胞
CH4+CO2
几种厌氧生物滤池
➢ 要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首先必须有足够数量 的微生物,同时,还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营养物 质。
好氧生物处理
❖ 传统活性污泥法 ❖ 氧化沟 ❖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 生物滤池、生物转盘 ❖ 流化床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的特征与微生物
①特征 a、形态: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絮状”。 b、颜色: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度而变
UASB反应器工作原理
进水 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工艺流程
污水自然生物处理
污水自然生物处理的回顾与前瞻
❖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水质水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典式”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承受不了越来越沉重的 污染负荷。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出现了以 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高效的人工净化技术。但进入 20世纪70年代,严重的世界能源危机,迫使人们又转向研究 节省能源、资源和投资的处理方法。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作 为“替代技术”之一受到重视。
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

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引言概述:实验室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它涉及到对实验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去除和处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的内容和方法。
正文内容:1. 污水预处理1.1. 污水收集和分流:将实验室废水进行收集和分流,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1.2. 污水调节和中和:通过对废水进行调节和中和处理,使其符合后续处理的要求。
2. 生物处理技术2.1. 好氧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2.2. 厌氧处理:通过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甲烷等可再利用的产物。
2.3. 活性污泥法:利用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
3.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3.1.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将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体物质沉淀下来,达到去除的目的。
3.2.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3.3. 氧化法:通过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4. 高级氧化技术4.1. 光催化氧化:利用光催化剂和紫外光进行氧化反应,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4.2. 等离子体技术:利用等离子体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达到去除的效果。
5.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5.1. 污泥脱水:通过脱水技术将处理后的污泥脱水成固体,方便后续处理和处置。
5.2. 污泥焚烧:将污泥进行高温焚烧,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5.3. 污泥资源化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泥用于土壤改良、生物肥料等领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总结:综上所述,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案包括污水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以及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通过这些方案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去除和处理实验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然而,针对不同实验室的废水特性和排放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并进行适当的工艺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
生物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生物处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微生物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观察生物处理的效果,并分析影响因素。
三、实验原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的过程。
主要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机物;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水。
四、实验器材及试剂1. 器材:培养皿、移液枪、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搅拌器、PH计等。
2. 试剂:葡萄糖、牛肉膏、酵母膏、硫酸铵、硫酸镁、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双氧水、氯化铁、硫酸铜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将葡萄糖、牛肉膏、酵母膏、硫酸铵、硫酸镁、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等试剂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节PH至7.0-7.5,分装于培养皿中,待用。
2. 分组实验:将培养基分为好氧组和厌氧组,分别加入适量的双氧水和氯化铁,模拟好氧和厌氧条件。
3. 接种微生物:分别从好氧和厌氧环境中采集微生物,接种于培养基中。
4. 培养与观察: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和96小时取样观察。
5. 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实验现象,包括菌落形态、颜色、气味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好氧组实验结果: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菌落形态规则,颜色呈白色或淡黄色,有明显的气味。
2. 厌氧组实验结果: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缓慢,菌落形态不规则,颜色呈灰色或黑色,无明显的气味。
3.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生长迅速,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而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缓慢,有机物分解效果较差。
七、讨论1. 影响生物处理效果的因素:温度、pH值、营养物质、微生物种类等。
2. 生物处理的实际应用:废水处理、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厌氧-好氧废水生物处理实验(综合)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COD、TN、NH4+-N、TP、MLSS、MLVSS、VFA、浊度及溶解氧的测试方法;2.掌握厌氧-好氧废水生物处理实验装置各工艺的处理过程,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3.掌握原水水质变化后对厌氧-好氧废水生物处理实验装置运行的影响和对策,以及曝气量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综合性实验,实验时数可安排为0.4周。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厌氧-好氧废水生物处理实验装置、蠕动泵、紫外分光光度计、722分光光度计、微波消解装置、XL-I型消解装置、pH计、气相色谱仪、医用手提式蒸汽灭菌器或家用压力锅,常规玻璃器皿、试剂等。
三、实验前准备工作1.预习实验指导书中实验十的原理和内容;2.熟悉实验装置;3.熟悉COD、总氮、氨氮、总磷、pH、MLSS、MLVSS、VFA等指标的测定方法,具体的分析项目、方法和所用仪器设备见表10-1。
表10-1主要的试验仪器及分析方法序号试验项目测试方法1 2 3 4 5 6 7 8 COD(生化需氧量)NH4+-N(氨氮)TN(总氮)TP(总磷)DO(溶解氧)MLSS、MLVSSpH值测定VFA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溶氧仪过滤称重法电位测定法气相色谱仪(山东瑞红6980)9 生物相显微镜观察,摄像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前应熟悉实验装置构造,掌握实验步骤、相关测试方法;2.实验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应立即向指导教师汇报,以免发生实验事故;3.不得在实验室饮水及吃东西,以免食物被药品污染危害身体健康;4.应注意水解酸化中污泥的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加入营养物质。
五、实验原理此工艺将前面的厌氧段和后面的好氧段串联在一起,在厌氧段废水进行的水解厌氧处理过程中,将大分子有机物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等。
在此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图10-1 厌氧生物降解过程1.厌氧活性污泥生物处理原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界对厌氧微生物及其代谢过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
复杂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分为如图6.1所示的4个典型阶段:(1)水解阶段:淀粉、脂肪、蛋白质等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
因此在第一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即溶解性的单体或二聚体,如单糖类,短肽及氨基酸等。
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2)发酵阶段:发酵可以定义为有机化合物即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
水解阶段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发酵细菌的细胞膜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因此,这一过程也成为酸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末端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3)产乙酸阶段:发酵阶段的末端产物在产乙酸阶段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4)产甲烷阶段:这一阶段里,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等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2.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净化过程一般包括絮凝吸附、生物代谢、泥水分离等阶段:(1)絮凝吸附:一方面,在正常发育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体内,存在着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组成的生物聚合物,且这些生物聚合物有些是带有电荷的电介质。
因此,由微生物形成的生物絮凝体具有生理、物理、化学等作用产生的吸附作用和凝聚沉淀作用。
微生物与废水中呈悬浮状或部分可溶性的有机物接触后,能够使后者失稳、凝聚,并被其吸附在表面;另一方面由微生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15-30 min)就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2)生物代谢:被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小分子有机污染物能够直接在透膜酶催化作用下,透过细胞壁而被摄入到微生物体内,但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则需在微生物体外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小分子,再被摄入体内。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摄入体内后,以其作为营养物质加以代谢,从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另外一部分污染物被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的形式去除。
(3)泥水分离:SBR的沉淀工序就是进行泥水分离,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关键步骤。
良好的絮凝、沉淀与浓缩性能是正常活性污泥所具有的特性。
正常的活性污泥在静置状态下于30min内即可完成絮凝沉淀和成层沉淀过程。
浓缩过程比较缓慢,要达到完全浓缩,需时较长。
影响活性污泥絮凝与沉淀性能的因素较多,其中以原废水的性质为主,另外,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以及活性污泥有机负荷率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六、实验内容1.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UASB、SBR等工艺的处理机理和技术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试验过程中厌氧污泥的形成过程及条件进行分析讨论;2.对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进行考察研究,具体研究系统及各工段对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磷酸盐的去除效果;并对工艺运行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各工段废水的优化运行参数。
根据实验学时的具体安排,学生实验可选做上述部分或全部内容。
七、实验方法与步骤1.单个反应器试验方法(1)厌氧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操作运行稳定后(调试过程一般需要1-2周,因季节等因素而存在差异),即可开展水解酸化污水的实验。
启动蠕动泵,调节定时搅拌器,从水解酸化池出水口处收集污水水样,分别标记测定各水样COD、NH4+-N、TN、pH、TP、MLSS、VSS、VFA的值。
(2)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调试稳定后即可开展分解有机物实验。
投加一定量的接种污泥,打开热水循环泵,使保温层温度恒定。
开启进水蠕动泵,调节转速以控制流量。
开启出水阀门,与SBR装置相连,进行运行。
每隔一段时间从进出水口及取样口取样进行COD、NH4+-N、TN、TP、SS、MLSS、VFA及气体含量的测定。
隔一段时间打开底部排泥管的阀门排泥。
(3)SBR装置表10-2 实验用水水质指标单位数值COD NH4+-N TN PO43- mg/Lmg/Lmg/Lmg/L≤150010010030a 、当若试验用污水水质如表10-2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主要污染物为COD ,则SBR 反应器运行步骤如图10-2所示:图10-2 SBR 基本运行方式启动蠕动泵,往反应器内进水;待水位达到预定位置,启动曝气泵进行曝气,将气体流量计调为20L/min ;再对通过调节四路输出时间程序控制器对搅拌器、电磁阀、曝气装置以及进行定时,对实验装置进行间断周期性曝气,曝气时间根据进水情况设定,一般为4小时,开始曝气后,对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分别取样记录,测量不同时间对污水总氮、氨氮、总磷和COD 的去除情况。
待到曝气时间结束进行排泥,然后静置短暂时间,排除上层液,然后分别在SBR 进水出水水箱中取样检测COD 、NH 4+-N 、TN 、TP 值。
此后反应器进入闲置,等待下一个反应周期开始。
隔一段时间打开底部排泥管的阀门排泥。
b 、当若试验用污水水质如表10-3所示:表10-3 实验用水水质指标 单位数值 COD NH 4+-N TN PO 43-mg/L mg/L mg/L mg/L500 ≥80 ≥90 30由表中数据可知主要污染物为NH 4+-N ,则SBR 反应器运行步骤如图10-3所示:图10-3 SBR 工艺改进脱氮模式运行方式启动蠕动泵,往反应器内进水;待水位达到预定位置,启动曝气泵进行曝气,将气体流量计调为20L/min ;再对通过调节四路输出时间程序控制器对搅拌器、电磁阀、曝气装置以及进行定时,对实验装置进行间断周期性曝气,曝气时间根据进水情况设定,一般为4小时,曝气结束后进行搅拌。
待到搅拌时间结束静置1小时左右进行排泥,然后静置短暂时间,排除上层液,然后分别在SBR 进水出水水箱中取样检测COD 、NH 4+-N 、TN 、TP 值。
此后反应器进入闲置,等待下一个反应周期开始。
隔一段时间打开底部排泥管的阀门排泥。
c 、当若试验用污水水质如表10-4所示: 表10-4 实验用水水质指标 单位 数值 COD NH 4+-N TN PO 43-mg/L mg/L mg/L mg/L100 25 30 ≤100由表中数据可知主要污染物为PO 43-,则SBR 反应器运行步骤如图10-4所示:进水搅拌 污泥活化排水、排泥 静置沉淀 曝气 停曝搅拌图10-4 SBR 工艺改进除磷模式运行方式启动蠕动泵,往反应器内进水;待水位达到预定位置,启动曝气泵进行曝气,将气体流量计调为20L/min ;再对通过调节四路输出时间程序控制器对搅拌器、电磁阀、曝气装置以及进行定时,对实验装置进行间断周期性曝气,曝气时间根据进水情况设定,一般为4小时,曝气结束后,静置短暂时间,直接排水排泥。
此后反应器进入闲置,等待下一个反应周期开始,然后分别在SBR 进水出水水箱中取样检测COD 、NH 4+-N 、TN 、TP 值。
隔一段时间打开底部排泥管的阀门排泥。
d 、不同曝气量及排出比处理效果对比实验:启动蠕动泵,调节进水流量为15L/d ;启动曝气泵,将气体流量计调为20L/min ,运行SBR 反应器,待滤池稳定后,分别在进水箱、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取样,分别标记,测定各水样COD 、总氮、氨氮、总磷的值。
在上一个周期曝气结束时,排出比设为1/6,新周期启动蠕动泵,调节进水流量为15 L/d ,启动曝气泵,将气体流量计调为b 1L/min ,待SBR 反应器运行稳定时,分别在进水箱、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取样,分别标记,测定各水样COD 、总氮、氨氮、总磷的值。
待曝气结束,排出比设为1/3,待下个周期开始,继续进行上述实验。
2.好氧-缺氧组合工艺不同运行模式实验步骤若试验用污水水质如表10-5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主要污染物为COD ,则可根据COD 难易降解程度分为分如下两种工艺运行:表10-5 实验用水水质指标单位数值进水/不曝气 污泥活化排水、排泥 沉淀/排泥 曝气COD NH4+-N TN PO43- mg/Lmg/Lmg/Lmg/L≤2000253030a、进水为COD易降解有机物可采用UASB+SBR工艺。
UASB和SBR调试稳定后即可开展实验。
投加一定量的接种污泥,打开热水循环泵,使保温层温度恒定。
开启进水蠕动泵,调节转速以控制流量。
开启出水阀门,启动SBR蠕动泵,往反应器内进水;待水位达到预定位置,启动曝气泵进行曝气,将气体流量计调为20L/min;再对通过调节四路输出时间程序控制器对搅拌器、电磁阀、曝气装置以及进行定时,对实验装置进行间断周期性曝气,曝气时间根据进水情况设定,一般为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