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厌氧污水处理

厌氧污水处理厌氧污水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进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在厌氧污水处理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技术和方法需要注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厌氧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厌氧污水处理的原理1.1 厌氧污水处理是通过微生物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降解有机物质的过程。
1.2 厌氧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作为碳源,通过厌氧呼吸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1.3 厌氧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净化水体。
二、厌氧污水处理的优势2.1 厌氧污水处理相比于好氧处理更适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2.2 厌氧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可以作为能源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 厌氧污水处理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有利于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厌氧污水处理的关键技术3.1 控制好缺氧或无氧环境是厌氧污水处理的关键,需要合理设计反应器结构。
3.2 选择适合的厌氧微生物菌种,保证微生物的活性和生长。
3.3 厌氧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监测和调控PH值、温度等参数,保证处理效果。
四、厌氧污水处理的应用领域4.1 厌氧污水处理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4.2 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资源匮乏地区,厌氧污水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4.3 厌氧污水处理也可以与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结合使用,提高处理效率。
五、厌氧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5.1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厌氧污水处理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5.2 未来厌氧污水处理技术可能会向着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5.3 厌氧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厌氧污水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具有许多优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总结,厌氧污水处理技术将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厌氧法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厌氧法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厌氧法废水处理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方法。
与其他废水处理方法相比,厌氧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厌氧法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厌氧微生物是一类可以在缺氧条件下生长和繁殖的微生物,它们不需要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而是利用底物中的其他物质来进行呼吸代谢。
在厌氧法废水处理系统中,废水首先通过预处理单元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悬浮固体和粉尘颗粒等杂质,然后进入厌氧反应器。
厌氧反应器通常是封闭的容器,内部没有氧气供给。
废水在反应器中停留一段时间,与厌氧微生物进行接触和反应。
在厌氧反应器中,厌氧微生物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逐步降解有机废水。
首先,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吸附和降解,产生有机酸等中间产物。
这些中间产物进一步被其他厌氧微生物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和气体产物。
挥发性脂肪酸是一类有机物,可以通过产生甲烷、乙烯和氢气等气体产物来释放能量。
厌氧反应器内部的环境条件对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浓度等条件可以促进厌氧微生物的活动和废水的降解效果。
此外,适当的反应器设计和操作控制也非常关键,可以通过控制废水的进出流量、循环搅拌和有效气体的通入等手段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厌氧法还可以实现废水资源的利用。
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收集和利用,用作发电或加热系统的燃料源。
同时,厌氧反应器产生的底泥可以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有效地回收和利用了废水中的养分。
总之,厌氧法废水处理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方法。
通过适当的反应器设计和操作控制,可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实现废水资源的利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基本原理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基本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厌氧菌降解有机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
它通过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菌将有机物质降解成更简单的无害物质,从而实现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已经在污水处理、有机废物处理和生物能源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来降解有机物质,最终将其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体。
在厌氧条件下,厌氧菌会利用有机物质作为碳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维持自身的生长和代谢。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有机物质的水解、酸化、产氢、乙酸化和甲烷发酵等多个步骤。
首先,有机物质进入厌氧生物反应器后,会被一些特定的厌氧菌降解成简单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质将被水解成糖类、脂肪酸、蛋白质等简单的有机物质。
随后,这些有机物质将被厌氧菌进行酸化反应,产生一些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
接着,这些有机酸将被更特定的厌氧菌通过产氢和乙酸化反应转化成氢气、二氧化碳和乙醇等物质。
而进一步,这些产生的一系列简单有机物质将继续被其他特定的厌氧菌利用,通过甲烷发酵反应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最终,这些有机物质将被完全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体。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有一系列明显的优势。
首先,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处理过程中不需要供氧,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比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更加节能环保。
另外,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还可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高固体废物,对废水处理和有机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异味和噪声产生较小的影响。
此外,通过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产生的甲烷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并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然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反应速率通常较慢,处理效率较低,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
另外,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操作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对于废物的适用范围和废物特性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种类的废物要求不同的处理条件和操作方式。
第二节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第二节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在早期又被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和CO2的过程。
一、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基本生物过程-—阶段性理论1、两阶段理论:20世纪30~60年代,被普遍接受的是“两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发酵阶段,又称产酸阶段或酸性发酵阶段;主要功能是水解和酸化,主要产物是脂肪酸、醇类、CO2和H2等;主要参与反应的微生物统称为发酵细菌或产酸细菌;这些微生物的特点是:1)生长速率快,2)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温度、pH等)强。
第二阶段:产甲烷阶段,又称碱性发酵阶段;是指产甲烷菌利用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将其转化为CH4和CO2;主要参与反应的微生物被统称为产甲烷菌(Methane producing bacteria);产甲烷细菌的主要特点是:1)生长速率慢,世代时间长;2)对环境条件(温度、pH、抑制物等)非常敏感,要求苛刻。
2、三阶段理论对厌氧微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将厌氧消化过程简单地划分为上述两个过程,不能真实反映厌氧反应过程的本质;厌氧微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产甲烷菌是一类十分特别的古细菌(Archea),除了在分类学和其特殊的学报结构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产甲烷细菌只能利用一些简单有机物作为基质,其中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一碳物质如甲酸、甲醇、甲基胺类以及H2/CO2等,两碳物质中只有乙酸,而不能利用其它含两碳或以上的脂肪酸和甲醇以外的醇类;上世纪70年代,Bryant发现原来认为是一种被称为“奥氏产甲烷菌”的细菌,实际上是由两种细菌共同组成的,一种细菌首先把乙醇氧化为乙酸和H2(一种产氢产乙酸细菌),另一种细菌则利用H2和CO2产生CH4(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产甲烷细菌——嗜氢产甲烷细菌);因而,Bryant提出了厌氧消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H2/CO2;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利用乙酸和H2、CO2产生CH4;一般认为,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约有70%的CH4产自乙酸的分解,其余的则产自H2和CO2。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最终将有机废水转化为较为稳定的产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厌氧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微生物通常是一些无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和古细菌,它们能够利用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代谢活动,产生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产物,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较为简单的无机物质。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物质的降解,厌氧微生物利用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较为简单的无机物质,如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2.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产生能量和细胞物质,维持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3. 产物的生成,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产物主要包括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这些产物相对稳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水质的净化,通过厌氧生物处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有效降解,水质得到净化,达到环保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通常需要结合生物反应器等设备进行操作。
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用于培养和维持微生物生长的设备,通过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pH值、氧气供给等条件,为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降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较为简单的无机物质,最终实现对有机废水的净化。
这种技术在环境保护和废水处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解决工业废水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更稳定的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厌氧条件:废水被处理时应为厌氧环境,即供氧非常缺乏或完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
这是因为厌氧微生物可以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2. 微生物群落:在废水处理中,选用适宜的微生物菌株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厌氧微生物包括厌氧菌、酸生成菌、甲烷菌等,它们协同作用,完成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3. 分解有机物质:厌氧微生物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酸化、产氢、产酸、产乙酸、产氢气、甲烷发酵等步骤。
4. 产生二次污泥: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厌氧微生物会生成一定量的厌氧污泥,包括活性菌芽孢和囊泡。
这些厌氧污泥可以帮助降解有机物,同时可以维持厌氧反应的平衡。
5. 厌氧生物反应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一般采用各类反应器,如厌氧发酵池、厌氧曝气池、流态化床等。
这些反应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通过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可以被有效地降解
和转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这种处理方法具有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来降解有机废物的处理技术。
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厌氧生物处理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主要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有机废物,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如下:1. 有机物降解:在厌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通过产生酶类来降解有机废物。
这些酶类能够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有机酸和气体。
2. 酸化阶段:在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会进一步被厌氧微生物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
这个阶段被称为酸化阶段,其中主要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
3. 产气阶段:在酸化阶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会被厌氧微生物进一步代谢产生沼气。
这个阶段被称为产气阶段,其中主要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4. 沉淀阶段:随着有机物的降解和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废水中产生的悬浮物和污泥会逐渐沉淀下来。
这个阶段被称为沉淀阶段,其中沉淀物主要是含有厌氧微生物的混合污泥。
5. 沼渣处理:在沉淀阶段产生的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来利用。
沼渣可以被用于农田的施肥,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通过厌氧生物处理,有机废物得以有效降解,同时还能够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用于发电、取暖和煮饭等。
有机肥料则可以替代化学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厌氧生物处理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农村的农业废弃物处理、城市污水处理、食品加工废弃物处理等。
然而,厌氧生物处理也有一些限制和挑战,如对温度和pH值的要求较高,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等。
总的来说,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有机废物处理技术,通过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有机废物,并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在未来的发展中,厌氧生物处理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做出贡献。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及工艺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及工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厌氧菌在缺氧状态下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过程。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在无氧环境下,厌氧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低分子有机物、沼气和微生物生长等产物,从而实现废水的污染物去除。
废水厌氧处理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厌氧池:将废水引入厌氧池,厌氧池是一种无氧环境的容器,池内有效维护低氧条件,为厌氧菌的生长提供合适的环境。
2.厌氧菌的附着生长:在厌氧池中,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作为厌氧菌的营养物质,菌群会附着在填料、颗粒状介质等表面,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可以提供良好的微生物附着环境,增加厌氧菌的数量和降解能力。
3.产甲烷反应:在厌氧池中,厌氧菌通过发酵分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产生甲烷气体。
甲烷气体可以在池内积聚,然后被收集利用或者排放。
4.污泥处理:污泥是产生在厌氧处理过程中的附着生物膜,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厌氧菌。
为了保持厌氧池内菌群的恒定和活性,需要对污泥进行定期处理,如提取部分活性污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菌群数量。
1.适应性强:厌氧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低,适应性强,可以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质的废水。
2.产甲烷气体: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被回收利用。
3.污泥产生少:相比于好氧处理过程,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较少。
4.不需供氧:厌氧处理过程中不需要供氧设备,降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
虽然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有着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中可能含有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理;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也是一个难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
此外,厌氧处理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合理的工艺控制和操作管理。
综上所述,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厌氧菌对有机废水进行降解,实现对废水污染物的去除。
深入研究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将有助于改进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实现资源化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一、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
主要介绍其中的发酵细菌(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等。
1、产甲烷菌
产甲烷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产氢产乙酸菌的产物——乙酸和H2/CO2转化为CH4和CO2,使厌氧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乙酸营养型和H2营养型产甲烷菌,或称为嗜乙酸产甲烷细菌和嗜氢产甲烷细菌;一般来说,在自然界中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种类较少,只有Methanosarcina(产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thrix(产甲烷丝状菌),但这两种产甲烷细菌在厌氧反应器中居多,特别是后者,因为在厌氧反应器中乙酸是主要的产甲烷基质,一般来说有70%左右的甲烷是来自乙酸的氧化分解。
典型的产甲烷反应:
产甲烷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
①产甲烷丝菌;等等。
产甲烷菌都是严格厌氧细菌,要求氧化还原电位在-150~-400mv,氧和氧化剂对其有很强的毒害作用;产甲烷菌的增殖速率很慢,繁殖世代时间长,可达4~6天,因此,一般情况下产甲烷反应是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
②产甲烷球菌;
③产甲烷杆菌;
④产甲烷八叠球菌;
2、产氢产乙酸菌:
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各种高级脂肪酸和醇类氧化分解为乙酸和H2;为产甲烷细菌提供合适的基质,在厌氧系统中常常与产甲烷细菌处于共生互营关系。
主要的产氢产乙酸反应有:
注意:上述反应只有在乙酸浓度很低、系统中氢分压也很低时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产氢产乙酸反应的顺利进行,常常需要后续产甲烷反应能及时将其主要的两种产物乙酸和H2消耗掉。
主要的产氢产乙酸细菌多为:互营单胞菌属、互营杆菌属、梭菌属、暗杆菌属等;多数是严格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3、发酵细菌(产酸细菌):
发酵产酸细菌的主要功能有两种:
①水解——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
②酸化——将可溶性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脂肪酸、醇类等;
主要的发酵产酸细菌: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双岐杆菌属等;水解过程较缓慢,并受多种因素影响(pH、SRT、有机物种类等),有时会成为厌氧反应的限速步骤;产酸反应的速率较快;大多数是厌氧菌,也有大量是兼性厌氧菌;可以按功能来分: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脂肪分解菌等。
二、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特征
1、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主要缺点:
①气味较大;
②对温度、pH等环境因素较敏感;
③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
④处理出水水质较差,需进一步利用好氧法进行处理;
2、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主要优点:
⑤反应过程较为复杂——厌氧消化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微生物过程;
⑥厌氧微生物有可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
⑦能耗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气);
⑧污泥产量很低;
一、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基本生物过程
1、四阶段理论:
实际上,是在上述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类细菌——同型产乙酸菌,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将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生的H2/CO2合成为乙酸。
但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一部分由H2/CO2合成而来的乙酸的量较少,只占厌氧体系中总乙酸量的5%左右。
总体来说,“三阶段理论”、“四阶段理论”是目前公认的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准确的描述。
2、三阶段理论
厌氧微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产甲烷菌是一类十分特别的古细菌(Archea),除了在分类学和其特殊的学报结构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产甲烷细菌只能利用一些简单有机物作为基质,其中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一碳物质如甲酸、甲醇、甲基胺类以及H2/CO2等,两碳物质中只有乙酸,而不能利用其它含两碳或以上的脂肪酸和甲醇以外的醇类。
①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H2/CO2;
②水解、发酵阶段:
③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利用乙酸和H2、CO2产生CH4;
二、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
产甲烷反应是厌氧消化过程的控制阶段,因此,一般来说,在讨论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时主要讨论影响产甲烷菌的各项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营养物质、F/M比、有毒物质等。
1、F/M比:
厌氧生物处理的有机物负荷较好氧生物处理更高,一般可达5~10kgCOD/m3.d,甚至可
达50~80kgCOD/m3.d;无传氧的限制;可以积聚更高的生物量。
产酸阶段的反应速率远高于产甲烷阶段,因此必须十分谨慎地选择有机负荷;高的有机容积负荷的前提是高的生物量,而相应较低的污泥负荷;高的有机容积负荷可以缩短HRT,减少反应器容积。
2、氧化还原电位:
严格的厌氧环境是产甲烷菌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非产甲烷菌可以在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的环境正常生长和活动;产甲烷菌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在培养产甲烷菌的初期,氧化还原电位不能高于-330mv;
3、温度:
温度对厌氧微生物的影响尤为显著;厌氧细菌可分为嗜热菌(或高温菌)、嗜温菌(中温菌);相应地,厌氧消化分为:高温消化(55°C左右)和中温消化(35°C左右);化的反应速率约为中温消化的1.5~1.9倍,产气率也较高,但气体中甲烷含量较低;当处理含有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的废水或污泥时,高温消化可取得较好的卫生效果,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也较好;随着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不再非常重要(新型反应器内的生物量很大),因此可以在常温条件下(20~25°C)进行,以节省能量和运行费用。
4、pH值和碱度:
pH值是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重要原因:产甲烷菌对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一般认为,其最适pH值范围为6.8~7.2,在<6.5或>8.2时,产甲烷菌会受到严重抑制,而进一步导致整个厌氧消化过程的恶化;厌氧体系中的pH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水pH值、进水水质(有机物浓度、有机物种类等)、生化反应、酸碱平衡、气固液相间的溶解平衡等;厌氧体系是一个pH值的缓冲体系,主要由碳酸盐体系所控制;一般来说:系统中脂肪酸含量的增加(累积),将消耗?HCO3,使pH下降;但产甲烷菌的作用不但可以消耗脂肪酸,而且还会产生?HCO3,使系统的pH值回升。
碱度曾一度在厌氧消化中被认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实际上其作用主要是保证厌氧体系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维持合适的pH值;厌氧体系一旦发生酸化,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5、营养要求:
厌氧微生物对N、P等营养物质的要求略低于好氧微生物,其要求COD:N:P=200:5:
1;多数厌氧菌不具有合成某些必要的维生素或氨基酸的功能,所以有时需要投加:①K、Na、Ca等金属盐类;②微量元素Ni、Co、Mo、Fe等;③有机微量物质:酵母浸出膏、生物素、维生素等。
6、有毒物质:
——常见的抑制性物质有:硫化物、氨氮、重金属、氰化物及某些有机物;
①有毒有机物
②重金属:——使厌氧细菌的酶系统受到破坏。
③硫化物和硫酸盐:硫酸盐和其它硫的氧化物很容易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被还原成硫化物;可溶的硫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厌氧消化过程主要是产甲烷过程产生抑制作用;投加某些金属如Fe可以去除S2-,或从系统中吹脱H2S可以减轻硫化物的抑制作用。
④氨氮:氨氮是厌氧消化的缓冲剂;但浓度过高,则会对厌氧消化过程产生毒害作用;抑制浓度为50~200mg/l,但驯化后,适应能力会得到加强。
⑤氰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