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总结
临床药物治疗学_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学_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界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筋膜炎等等。
临床药物治疗学就是针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的学科。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药物治疗。
一、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主要通过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缓解疾病症状。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都可以作为治疗的第一选择。
但糖皮质激素一旦过量使用,容易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例如肝功能损害、糖尿病等等,因此在使用时需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长。
二、免疫抑制剂除了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也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疾病症状。
例如,磺酸类药物就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但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增加感染的发生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细节,如避免与患者接触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等。
三、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它是由生物工程技术制造出来的以蛋白质为主的特殊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免疫系统的信号传导和效应分子来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肝素样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就是一种生物制剂,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从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是,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较多,如感染、过敏反应、恶性肿瘤的发生等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并注意对患者的监测与跟踪。
总之,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长,以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
同时,患者也需注意注意生活饮食、适量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打好基础。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免疫系统疾病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这些疾病的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及体内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的侵袭。
它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组成。
免疫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非特异性免疫,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防御功能,包括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二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针对性和记忆性。
二、免疫系统疾病的分类免疫系统疾病可以分为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两大类。
1、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动物毛发、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药物等。
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2、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缺陷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由后天因素(如感染、药物、肿瘤等)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引起的疾病,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艾滋病(AIDS)。
三、常见免疫系统疾病的详细介绍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从而出现过敏症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建议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建议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引起的疾病。
在这类疾病中,免疫系统误认身体自己的组织为外来入侵物质,从而导致炎症和损伤。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狼疮、甲状腺自身免疫病、慢性炎症性肠病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建议。
一、药物治疗1. 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硫唑嘌呤等。
然而,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2. 类固醇:类固醇药物如泼尼松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控制免疫系统的活性。
然而,长期使用类固醇可能导致副作用,如骨质疏松、增加感染风险等,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生物制剂:这是一类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如TNF-α抑制剂、IL-6受体抑制剂等。
生物制剂通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并减少关节损害和肠道炎症。
二、生活方式调整1. 积极控制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伴随炎症的存在,积极控制炎症反应对治疗至关重要。
饮食上,推荐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类等;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糖类。
合理安排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炎症水平。
2. 减少应激:应激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作的一个重要诱因,患者需要学会有效地应对生活压力。
可以通过放松训练、艺术表达、冥想等方式减轻紧张情绪,从而缓解疾病症状。
3. 合理用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用药,建议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用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避免未经医生指导的药物调整,以免加重病情或出现不良反应。
三、辅助疗法1. 中医调理:中医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个体情况,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免疫性疾病知识点

免疫性疾病知识点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错误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发生的一类疾病。
它不同于传染性疾病,不是由外界病原体引起的,而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致。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知识点。
一、自身免疫疾病的分类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它是一种以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2.类风湿关节炎(RA):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关节受累常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3.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甲状腺自身免疫病包括Graves病和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前者为高功能甲状腺肿大病,后者为低功能甲状腺肿大。
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1.自身抗原的异常表达:在免疫性疾病中,自身抗原往往由于突变、病毒感染等异常情况导致其表达或结构发生改变,进而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
2.免疫耐受的破坏: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机制对自身抗原进行耐受,防止自身免疫应答的产生。
但在免疫性疾病中,这种免疫耐受机制被破坏,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
3.免疫调节失衡:调节性T细胞(Treg)对维持免疫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免疫性疾病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改变,导致免疫系统的调节失衡。
三、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诊断: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免疫学指标、自身抗体检测等。
2.治疗: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方法多样,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预防免疫性疾病的措施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如合理膳食、适度运动、保持心情稳定等。
2.避免过度免疫刺激:过度的免疫刺激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增加发生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免疫疾病知识点

免疫疾病知识点免疫疾病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反应,从而引发疾病。
免疫疾病可以影响机体的不同部位和系统,如关节、皮肤、肌肉、消化道、神经系统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疾病知识点。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攻击并损害机体自身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疾病。
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严重时可引发关节变形和功能障碍。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的症状多样,可出现疲劳、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等。
3. 硬皮病: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硬化和内脏纤维化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可以影响皮肤、血管、肺、胃肠道等部位,严重时可引发内脏功能障碍。
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等。
二、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指机体对特定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多系统的临床表现。
其中,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1.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充血、鼻塞、流涕等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疾病。
该疾病常由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起,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物、局部激素喷雾剂等。
2. 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以皮肤瘙痒、红斑、水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疾病。
该疾病常由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等过敏原引起,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物、激素等。
3.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是一种以气喘、咳嗽、胸闷等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疾病。
该疾病常由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发,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
三、免疫缺陷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缺陷,导致易感染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的疾病。
初级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临床药物治疗学-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初级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临床药物治疗学-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单选题]1.改善风湿病骨关节炎症状的首选药物是A.糖皮质激素B.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C.TNF拮抗剂D.非甾体(江南博哥)抗炎药E.镇痛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非甾体抗炎药:又称一线抗风湿药,此类药物是改善关节炎症状的首选药,但不能控制病情,需与免疫抑制剂同时应用。
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知识点。
[单选题]2.非甾体抗炎药中最常见的共同的不良反应是A.胃肠道反应B.泌尿系统反应C.呼吸系统反应D.血液系统反应E.过敏反应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胃肠道反应是多数NSAIDs共同的不良反应。
布洛芬最常表现为消化性溃疡;吲哚美辛多引起恶心、厌食、腹痛,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双氯芬酸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胃肠出血和穿孔等。
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知识点。
[单选题]3.男性,60岁,双手关节肿痛2周,1周前受凉后出现低热,手关节肿痛明显,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首选的药物为A.布洛芬B.甲泼尼龙C.阿司匹林D.甲氨蝶呤E.米索前列醇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非甾体抗炎药是一大类化学结构式各异,但有共同的药理作用的药物。
它们具有抗炎、对急性和慢性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以及解热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炎性关节病、软组织风湿的常用药。
布洛芬可缓解各种慢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治疗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
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知识点。
[单选题]4.轻中度骨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A.布洛芬B.双氯芬酸C.阿司匹林D.吲哚美辛E.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对乙酰氨基酚:用于中重度发热。
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痛、肌痛、关节痛等的对症治疗。
为轻中度骨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知识点。
[单选题]5.非甾体抗炎药中不良反应较少的是A.洛索洛芬B.双氯芬酸C.对乙酰氨基酚D.吲哚美辛E.萘普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对乙酰氨基酚常规剂量下的不良反应很少,少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
肠道白塞病的药物治疗总结_妇科治疗室工作总结

肠道白塞病的药物治疗总结_妇科治疗室工作总结肠道白塞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
基本治疗主要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药物,并辅以支持性治疗。
下面就肠道白塞病的药物治疗做一个简要总结。
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肠道白塞病治疗的基础,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用药时首选泼尼松,起始剂量为1-1.5mg/kg/d,并在1-2周内逐渐减量,以维持量为0.1-0.2mg/kg/d。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卫生状况,防止感染并控制滥用。
2. 免疫抑制剂如果糖皮质激素不能控制病情,可联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类似于激素,可以减轻免疫反应,但它的剂量要比激素高,因此使用时需要仔细权衡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抑制剂是环磷酰胺,初始剂量为2-3mg/kg/d,逐渐减量到维持量1-2mg/kg/d。
其他免疫抑制剂还包括硫唑嘌呤、小剂量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等。
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可以直接靶向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
其中最常用的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TNFR-Ig),可以减轻肠道炎症和其他症状。
另外,还有抗白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和抗白介素6(IL-6)等药物也被用于治疗。
4. 抗生素患者的肠道感染和细菌感染可以加重肠道炎症,因此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肠道白塞病的治疗中。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和替米考星等,但应避免滥用或过多使用。
总之,肠道白塞病的治疗包括症状治疗、基本治疗、免疫治疗和维持治疗等多个方面,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过程中应意识到不同药物的可能副作用,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自身免疫知识点总结

自身免疫知识点总结1. 自身免疫系统的结构自身免疫系统主要由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外周血液组成。
骨髓是产生造血干细胞的主要器官,而胸腺是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脾脏和淋巴结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聚集处,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和病原微生物。
而外周血液中则包含了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它们随血液的循环而对全身的免疫调节发挥作用。
2. 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自身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抗原识别、清除病原微生物、清除异常细胞、免疫记忆和免疫调节。
在抗原识别方面,自身免疫系统能够识别体内外的各种抗原,包括细胞表面的抗原和分泌的抗原,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在清除病原微生物方面,自身免疫系统通过T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配合,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毒性效应,从而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在清除异常细胞方面,自身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包括恶性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在免疫记忆方面,自身免疫系统能够通过T和B细胞的活化,产生长期的免疫记忆,使机体对已经接触过的抗原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
在免疫调节方面,自身免疫系统能够对免疫反应的过程进行调节,防止对自身组织的损伤和过度的免疫反应。
3. 自身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过程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相互作用而共同实现的。
在这一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起着关键的作用。
T细胞可以分为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
辅助T细胞能够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清除感染的细胞和异常细胞,而调节性T细胞则能够对免疫反应进行调节,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
B细胞则是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它能够通过免疫球蛋白对感染的细胞和病原微生物进行清除。
在免疫反应的调节和平衡方面,调节性T细胞和抑制性B细胞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以防止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4. 自身免疫系统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关系自身免疫相关疾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总结
要点
1类风湿关节炎
2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累及多个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其主要症状为对称性的小关节晨僵,肿痛,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低热、乏力、血管炎等。
本病应在早期就进行合理治疗,否则必致骨破坏、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一)抗类风湿药物的分类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有四大类:
1.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
这类药物可以延缓RA病情的发展,但无根治作用。
它们减轻RA的症状,有的有停止骨破坏的作用。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用于减轻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痛、肿的症状,起效较快,改善其生活质量。
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故需与免疫抑制剂同时应用。
3.糖皮质激素抗炎力强,可迅速控制关节肿痛症状。
在某些关节炎患者可能起DMARD样作用。
应用不当时有较大不良反应。
4.TNF拮抗剂是抑制TNF(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靶向生物制剂。
它对炎性关节症状、炎症指标的控制有较好作用。
它亦有一定阻止骨破坏进展、甚或修复作用。
然而它不根治RA。
目前它被列为生物性DMARD 类。
下列不属于抗类风湿药物分类的是
A.改善病情药
B.非甾体抗炎药
C.糖皮质激素药
D.TNF拮抗剂
E.抗生素类药
『正确答案』E
(二)常用NSAIDs类药物的用法及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
◆一大类化学结构式各异,但有共同的药理作用的药物。
◆它们具有抗炎、对急性和慢性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以及解热作用;
◆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炎性关节病、软组织风湿的常用药。
【NSAIDs分类】
非选择性NSAIDs 选择性COX-2 抑制剂
布洛芬洛索洛芬
萘普生依托度酸
萘丁美酮尼美舒利
吲哚美辛塞来昔布
双氯芬酸
布洛芬
【适应证】缓解各种慢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治疗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急性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有解热作用。
【注意事项】
(1)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2)本品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并导致水钠潴留。
(3)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可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和水钠潴留情况。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
(5)避免本品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同用以防后者减效。
(6)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有骨髓功能减退病史的患者慎用。
(7)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禁忌证】
(1)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2)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
(3)服用此类药物诱发哮喘、鼻炎或荨麻疹患者。
(4)严重肝病患者及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
【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罕见的为肾功能不全。
洛索洛芬
萘普生
双氯芬酸---有眩晕史或其他中枢神经疾病史的患者服用本品期间应禁止驾车或操纵机器。
吲哚美辛
美洛昔康
【适应证】用于慢性关节病,包括缓解急慢性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的疼痛、肿胀及软组织炎性、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
【注意事项】本品出现胃肠道溃疡和出血风险略低于其他传统NSAID。
服用时宜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
有消化性溃疡史者慎用。
服药者定期检查其肝肾功能,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
氯诺昔康
【适应证】用于急性轻度至中度疼痛和由某些类型的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炎症。
【注意事项】以下情况慎用:肝、肾功能受损者,有胃肠道出血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凝血障碍者,老人以及哮喘患者。
萘丁美酮
【适应证】用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肿痛和脊柱痛的对症治疗。
亦用于软组织风湿病、运动性软组织损伤及手术后、外伤后等止痛。
塞来昔布
【适应证】缓解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肿痛症状,也用于缓解手术前后、软组织创伤等的急性疼痛。
适用于有消化性溃疡、肠道溃疡、胃肠道出血病史者。
对乙酰氨基酚
【适应证】用于中重度发热。
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痛、肌痛、关节痛等的对症治疗。
为轻中度骨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某患者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的药物是
A.青霉胺
B.布洛芬
C.甲泼尼龙
D.甲氨蝶呤
E.米索前列醇
『正确答案』B
(三)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1.金字塔模式
原则:
对RA初发患者从一线药开始,即以NSAIDs为首选药;不能控制病情或患者不能耐受时,再改用二线药DMARDs;
仍不能控制病情则改用三线药,即糖皮质激素。
2.下台阶模式
第一台阶药物——糖皮质激素(三线)+甲氨蝶呤(二线)
↓
第二台阶药物——DMARDs
其目的是在关节出现损害之前控制病情,并缩短DMARDs的使用时间以减轻其毒副作用。
目前已广泛采用。
3.锯齿型模式
RA一旦确诊,早期使用DMARDs;
发现病情加重或复发,即更换另一种DMARDs,重新控制病情,使RA的病程呈锯齿状。
(四)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1.NSAIDs与小剂量阿司匹林(保护心脏)同服
---会增加胃肠道出血,必须用NSAID者应加服质子泵抑制剂(PPI)或米索前列醇,或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2.布洛芬不宜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者同用---会降低阿司匹林的心脏保护作用。
其他传统NSAIDs也可能有此现象。
选择性NSAIDs不影响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
3.不宜同时服用一种以上的NSAIDs,因会增加其不良反应。
4. 选药要个体化。
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选药个体化
B.NSAIDs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
C.布洛芬不宜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
D.宜同时联用2种以上NSAIDs
E.选择性NSAIDs不影响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
『正确答案』D
要点
2 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治疗原则与方法了解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一)用药目的与原则
1.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避免或延缓不可逆的组织脏器的病理损害。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是治疗SLE的主要药物,选择时需权衡治疗的风险与效益之比,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2.轻型的SLE,虽有狼疮活动,而无明显内脏损害者;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抗疟药。
3.重型SLE的治疗: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两个阶段。
◆诱导缓解→糖皮质激素(日≥1mg/kg)+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
◆巩固治疗→糖皮质激素(日≤10mg)+免疫抑制剂(调整剂量和类别)
4.难治性狼疮:选用B细胞清除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抗CD20抗体)治疗。
5.狼疮危象的治疗:
通常需要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在大剂量冲击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发生。
女性,20岁,发热两周,继而出现膝关节疼痛,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轻型),该患者的药物治疗可选择
A.NSAIDs+羟氯喹
B.羟氯喹+抗生素
C.泼尼松+环磷酰胺
D.环磷酰胺+抗生素
E.NSAIDs+抗生素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