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辅导笔记: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考历史笔记(中考必备)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和整体世界(一)一、整体世界的形成过程(3步)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15---16世纪②、工业革命后------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地球变“小”了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地球村”形成 20世纪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或动力:科技革命的推动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必要条件: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地球村”形成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二、20世纪初,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表现:世界一体化 P581、经济上,19世纪末,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2、交通上,铁轨与港口城市普遍出现;3、人口上,洲际移民大规模流动,欧洲移民半数来到美国;4、文化上,工业文明的科技、思想与生活方式全球传播;5、体育上,奥运会开始成为世界性的体育盛会三、20世纪初,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影响:P60工业文明的传播与野蛮的殖民掠夺相交织1、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侵略步伐,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头号殖民帝国:英国殖民地是本土面积100倍2、对亚非拉:传播工业文明的同时,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更加落后。
如英属印度 p61(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P181、时间:15---16世纪2、在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葡萄牙和西班牙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的萌芽4、探险家: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②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5、新航路的开辟意义:P21A 、正面影响:①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③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成新的民族产生,如美利坚民族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⑤促进物种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发展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文明的来临提供广阔的市场B、负面影响:欧洲国家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导致亚非拉长期落后。
高中历史三次讲义科技革命

材料三: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 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请回答:1、材料一涉及到的史实称作什么?工业革命。
2、说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期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 做出重要贡献的发明家。 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
3、大批手工业工人被“抛到街头上去”后,又到了何处? 成为了什么人? 到资本家的工厂里成为雇佣工人。 4、分析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
(二水)力棉织纺布织机技术的创新;骡机
珍 妮 纺 纱 机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 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二)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时间 1765 1771 1779 1785
人物
成果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机
克隆普顿
骡机
卡特莱特 水力织布机
动力 人力 水力 水力 水力
1947)
亨利·福特和汽车
早期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3、影响:
1)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
2)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 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1、条件:
1)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 2)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2、成就:
1)对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重大 影响,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
影 时代。 响
2)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3)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四)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 贝 尔
材料一: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 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 的三个伟大杠杆。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之第三次科技革命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之第三次科技革命【—总之第三次科技革命】下面是老师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历史复习资料的学习,同学们好好学习。
第三次科技革命1、定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是由计算机和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信息传输网络。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这场新的科技革命不仅产生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它缩短了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导致多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已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我希望以上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历史复习材料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巩固上述知识,我相信学生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017年中考历史相关事件的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表

真题回放
(1)图1是哪一次科技革命最有代表性的成就?图2 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图 3 所代表的组织在这一趋势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3)图1所代表的科技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 这两种趋势有什么影响?
欧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的重要力量之一。(1分) (3)科技革命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分)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过程 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分)
第一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世界范围内的掠夺, 使世界的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第二次,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 为主, 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正式形成。
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调整, 科技竞争在国际间的竞争地位日益重要,科技水 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差距。
工业革命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
工生产的变革
第二次科技革命 从蒸汽时代进入 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从电气时代进入 信息化时代
原子能、计算机、 航天技术和生物工 程上有技术突破
成果 珍妮机、蒸汽 机、火车机车 、轮船 能源
电灯、汽车、 飞机 石油、电力
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
煤
原子能
促进经济格局多极 化和世界经济全球 化
第一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第二次,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 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巨大变化,第三产业 比重上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第26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docx

第六编世界现代史第26单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及意义。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时间:18世纪60年代。
开始于:英国棉纺织部门。
机器发明: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
连锁反应:“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业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后來,冶金、采矿等牛产部门业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主产的发展。
人们把主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成为“工业革命”。
2.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发明者:英国机械师瓦特。
应用情况:1785年后,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在许多的主产部门,也利丿IJ蒸汽机提供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
其他重要发明:美国的蒸汽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孙,火车机车。
意义:极大地促进了人工厂牛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了巨人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③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两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④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牛产牛活方式。
考点二: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电的发明和应用。
时间:19世纪70年代。
表现(特点):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了生产领域。
过程: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1866年,德国人自门子发明了研制出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电力开始用來带动机器。
随后,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电千、电话、电报、电灯等的发明。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意义: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②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③儿乎同时发生在儿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④在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考点三: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专题八三次科技革命
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化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汽车、飞机
宇宙飞船、航天器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等。
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原子能、核能
主要发明
(重要发明:蒸汽机)
珍妮机(英国、哈格里夫斯)、蒸汽机(英、瓦特)、
汽船(美、富尔顿)、
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
(重要发明:内燃机)
电灯泡(美、爱迪生)、
内燃机、汽车(德、卡尔本茨)、
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特点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共同
影响
1、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九年级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二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近代科技(世界史)全国通用

考点二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近代科技一、三次工业(科技)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平静但威力很大的变革) 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进行的同时,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在经济领域的革命——工业革命,这是一次巨大的、深刻的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大变革。
(性质)时间和地点:开始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期结束。
从英国开始,后波及到欧美诸国。
(即当时世界科技中心在英国)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开拓了广阔空间;②、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③、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④、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
工业革命的过程:①、第一阶段——机器的发明: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英国的棉纺织业领域。
工业革命 是从珍妮机的发明开始的。
(珍妮机是工业革命中最早发明的机器。
)②、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厂的出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起生产组织和管理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大工厂制度。
阿克莱特最早成功的开办了机器纺纱厂,走上成功之路,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③、工业革命的深入——动力革命: 蒸汽机出现前的主要动力是水力。
蒸汽机的发明:1782年,瓦特研制出联动式蒸汽机。
这是第一次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也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一次飞跃。
发明意义:为大机器生产解决了最关键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化进程;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广泛应用到各部门中,为工业革命注入强大活力,将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
④、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煤炭等新能源和钢铁的大规模使用: 1784年,英国工程师科尔发明“搅炼和碾压法”。
这一技术 发明把英国的钢铁生产推倒世界前列。
⑤、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深入——交通运输业的改进:19世纪,交通运输业取得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A 、水路——运河的开凿和汽船的出现;B 、陆路——蒸汽机车的诞生和铁路的兴建。
中考历史复习三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1)英国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英国通过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积累了财富;(3)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4)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760年左右)。
3、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4、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的力学。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1733年,凯伊的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的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6、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轮船和火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7、特点:a、技术发明来源于工人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c、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8、影响:(1)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2)导致了工厂企业出现,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促进了城市的兴盛;(4)英法美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9世纪下半叶(1850年以后)。
2、重要发明: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学理论;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电动机发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883年德国戴姆勒发明汽油机;1892年德国狄塞尔发明柴油机;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发明三轮汽车;1896年美国福特发明四轮汽车,并建成装配线;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一号”。
3、发明大王“爱迪生”,被称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是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2017 年中考历史辅导笔记: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
很多同学学习历史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中考历史科目的高分都是死记硬背出来的。
其实历史学科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不是这样的。
而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这样才可以在考场上灵活的发挥。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中考历史辅导资料,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前来我站学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60 年代至19 世纪上半期,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与1785 年投入使用,使人类社会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发生一个飞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这是资
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晚期到20 世纪初,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迅速应用到工业上,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19 世纪70 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电灯泡,德国人西门子制造了第一辆有轨电车,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们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
这一技术革新的发明及应用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一国的范畴,具有广泛的规模,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称之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它是以雄厚的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目前仍在继续发展,它不仅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统治和军事战略,而且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