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案:土地的誓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案:土地的誓言

1、作者简介黑板展示 2、疏理字词黑板展示 3、4-6 小组合作,抽取 4-6 人交流指定; 五、教师小结 六、附注
七、教学反思 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制作:李卫华审核: 课题:1、 《我爱这土地》课型:讲读 2 课时时间:2013 年 2 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爱国持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如“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陆游)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 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 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6、反复朗读,选择并勾画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 句子多 三、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走动巡视,指点指导) 1、1-3 个人自主完成。 2、4-6 小组合作完成。 四、自学交流展示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难点) 二、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是,原名,主要作品有、 。 2、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亘古(): 默契():污秽():
炽痛():嗥鸣(): 谰语(): 3、你认为需要注音解释的字词还有: 4、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 你的理解和体会。 2)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 明。
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 (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着名诗人。早期诗风 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 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 《火把》等,成名 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 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 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 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 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 ,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 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 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 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 1938 年 11 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 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 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 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 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 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 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目标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导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方法预习----研讨------分层巩固训练导学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端木蕻良,族,原名曹汉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炽痛()嗥叫()斑斓()亘古()怪诞()默契()污秽()镐头()蚱蜢()3、解释词语:炽痛:嗥鸣:谰语:亘古:污秽:二、课堂学习与研讨(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九一八”事件?(二)、学生诵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1、划出喜欢的句子,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4)、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2、“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为什么不用“飘荡”或“回响”过“我的欢笑”之类语句,而用“埋葬”呢?)(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富激情地朗读。

学生活动备注小结这堂课我学到了我懂得了板书作业三、分层巩固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huì泛làn怪dàn斑lán lán语gèn古háo鸣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走到哪里,我睡得很沉,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土地的誓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学案设计:庞吉芬审核:李因娥教师寄语: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2.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本文写于十周年,作者,原名________,有长篇小说代表作《》《》等。

课题的意思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全词语。

炽.痛()嗥.鸣()田垄.()亘.古()辗.着()丰饶.()泛滥.()斑lán()lán()语怪dàn()默qì()污huì()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

(不必拘泥于原文,只要搭配得当即可。

)()的白桦林()的马群()的高粱()的鹿群()的山雕()的原野4.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5.文中描绘了哪些故乡的事物?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6. 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三、合作探究文本研读7. 文中两段文字在内容结构上有何异同?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不同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品味下面的语言,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会有人称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请谈谈你的看法)③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编写者:陈娅兰【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端木蕻良(1912.9-1996.10),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辽宁省昌图县人,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

2、了解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自主学习】1、听读课文(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注意把握语气语调重音。

要求: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感受文中的情感。

2、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

要求:(1)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2)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

3、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鸣()斑斓()亘古()谰语()默契()田垄()污秽()镐头()蚱蜢()泛滥()召唤()怪诞()桦树()(2)解释词语。

炽痛:谰语:亘古:污秽:怪诞:斑斓:4、整体感知: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一、文本理解1、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2、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3、在第一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其用意是什么?4、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二、语言品析5、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下面几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土地的誓言 学案》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土地的誓言 学案》学案
方式:
结果:
3.老师讲 解的问题记录:
【扩 展延伸】
高(中)考对接
【知识结构线路图】
三、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1、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4分
A.喷涌珠丝马迹缠绕怪涎B.谰语班澜亘古申吟
C.丰绕飘扬过海泛烂桨液D.镐头土穰蚱蜢高梁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2.作者 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试品析一下。
3.文章除了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找出来,深情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4.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理由。
小结:我学会了抒发感情的几种方式:
5.小组合作讨论下面的问题: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3、语段仿写10分
文中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请也按照这个句式再仿一组句子。
(特点提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逐渐增强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新课知识:
1、一、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抄写3—5 遍。
怪诞()亘古())
2.解释词语
炽痛:标直:
嗥鸣:谰语:
亘古:污秽:
二、勾画出作者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的语句,批注上喜欢的原因。
二、导学模块
【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列 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4《土地的誓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9)

2.4《土地的誓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9)

第二单元《土地的誓言》教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典型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呼告、人称变化、排比等表现手法。

参考材料:1、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2、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3、呼告: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例如: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雷电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之歌》【预习指导】1、注音:炽.痛()泛滥.()嗥.鸣()怪诞.()亘.古()谰.语()蕻.()2、汉字:gǎo()头默 qì()污 huì()蚱měng()斑 lán()田 lǒng()解词:炽痛泛滥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3、积累有关土地的诗文、格言。

4、自主感知:勾画出作者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的语句,批注上喜欢的原因。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文章除了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找出来,深情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呢?3、质疑解惑:提出你发现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1、小组交流完善自主学习。

2、确定展示方式,如朗读法、赏析法、概括法、拓展法。

《土地的誓言》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_1

《土地的誓言》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土地的誓言》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主备人:周晓春参备人:方案课时数:1课时备课类型:自学、讲读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肤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呈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漂亮的景象。

(重点)3、学习采纳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难点)二、自学提纲1、了解本文是,原名,主要作品有、。

2、扫清字词障碍怪诞():亘古():默契():污秽():炽痛():嗥鸣():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谰语():3、你认为需要注音解释的字词还有:4、朗读课文,并思索下列问题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家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5、同学再读课文,思索:1)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2)在回忆中选取那些不同的景物。

这些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3)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4)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需被解放!你必需站立”哪?6、反复朗读,选择并勾画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竞赛看谁背的句子多三、自主学习(要求老师走动巡察,教导指导)1、1-3个人自主完成。

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2、4-6小组合作完成。

四、自学沟通展现1、简介--黑板展现2、疏理字词--黑板展现3、4-6小组合作,抽取4-6人沟通--指定;五、老师小结六、附注七、教学反思肖华[《土地的誓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离开那片曾生养过他们、给过他们幸福与快乐的黑土地的?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二、自学指导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炽.痛(chì) 嗥.鸣(háo) 怪诞.(dàn) 亘.古(gèn)谰.语(lán) 蕻.(hóng) 镐.头(gǎo) 默契.(qì)污秽.(huì) 蚱蜢.(měng) 田垄.(lǒng) 呻吟.(yín)山涧.(jiàn)斑斓.(lán)丰饶.(ráo)耻辱.(rǔ)2.解释下面词语。

炽痛:热烈而深切。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

亘古:自古以来。

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东西。

3.作者链接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有《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4.背景链接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三、自学指导(一)整体感知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学案
一、图片导入
1、
上面几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背景图片,感知作者情感。

我想说:作者满怀着对侵略者的______,和对故乡的_____写下了一篇文章。

二、1、走进作者,谁是记忆小天才。

端木蕻(hóng)良:—————————————————————————————————————————————————
2、温馨提示:结合下面词语快速阅读课文。

在小组内,圈画读不准的字或词,讨论并解决。

如果还不能解决,小组内推荐一位学生课堂上提出。

炽痛镐头田垄亘古碾着谰语丰饶
蚱蜢嗥鸣怪诞默契污秽泛滥
3、倾听录音片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温馨提示:一篇散文读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结合作者的情感起伏正确的把握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

读本文时语速要______,语调要_________。

4、我参与,我快乐
小建议:每个小组由组长组织,选自己比较喜欢的语句,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比拼,本组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而后在课堂上,有朗读欲望的学生进行朗读。

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

看谁读的准确,读的有感情。

5、再听片段,加深情感体会。

6、我阅读,我收获
小提示:请速读课文,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

令作者魂牵梦绕的故乡究竟是怎样的一方沃土?
请以“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写语句,表现了这是一方‘______________’的土地”这种形式完成。

7、我思考,我提升。

小疑问:我们已经知道作者的故乡是一个美丽、富饶、广袤、和谐的关东原野。

后来遭受到侵略者的践踏和蹂躏,作者发出怎样的呐喊和誓词来拯救自己的家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面对着倾诉的对象,直接进行诉说,以表达内心的喜与恶,这种写作手段是呼告。

学;优+中╝考*,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