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及案例分析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何谓“教学模式”?美国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或框架,即为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的程序策略体系。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也不允许恪守固定的模式,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模式、排弃模式。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并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

一、高职专业英语适用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一向是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几十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将其归纳成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概念获得式、巴特勒学习式、抛锚式、范例式、现象分析式、加涅式、奥苏贝尔式、合作学习式、发现式等12大类。这12大类模式都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它们各有特点,在教学中是选择某个单一模式、还是几个模式相互融合在一起,教师需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定。

笔者在常年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曾尝试各种不同的模式,几经磨砺后,遵循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尝试总结出下述两个模式,并在职业学院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其一,传递接受模式与探究模式相结合的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在用这种方法教学。其理论基础是行为心理学中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基本教学程序是: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该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不足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不利于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教学程序是: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是:只适宜知识面宽的学生。

所谓传递接受模式与探究模式相结合的模式,就是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将两种模式结合取舍,然后运用,可以最大化地

提升两种模式的优点,弥补其不足。基本教学程序是:

问题——假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推理——验证——检查评价

这是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即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靠,知识面窄,自主能力差,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更是只局限于课本中的概念而制定的一套程序模式。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进行教学的核心内容新课的教授。新课讲授完后,再让学生根据刚掌握的新课内容和知识进行推理验证前面的问题和假设。而最后的检查评价则是通过学生的课内外作业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二,概念获得模式和抛锚模式相结合的模式

概念获得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思维研究理论。布鲁纳认为所谓的概念是根据观察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在界定概念的时候需要五个要素:名称、定义、属性、例子以及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基本教学程序是:

选择和界定一个概念——确定概念的属性——选择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将学生导入概念化过程——呈现例子——学生概括并定义——提供更多的例子——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正确概念——概念的运用与拓展。

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概念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首先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发现概念一些共同属性,掌握这个概念区别于其他

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在获得某个概念后还需要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即引导学生从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属、种、差别等方面去理解。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该模式的优点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是:如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很难顺畅进行下去。

抛锚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基本教学程序是: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该模式的优点是:由于这种模式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该理论主要强调的就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学习。其局限性是:费时费力,适应面窄,不能每节课都使用。

所谓概念获得模式和抛锚模式相结合的模式,亦是将两种模式结

合取舍,然后运用。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将授课内容中的一些重点或概念提取出来,并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主题创设出来。基本程序是:选择和界定一个概念——确定概念的属性——创设情境——自主或协作学习——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正确概念——效果评价

这是针对当前高职课程内容,即基于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制定的一套程序模式。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如学生就学时只获取了某种职业的基本知识,却没有丝毫掌握从事该职业的一些最简单的技能,当他今后从事该职业时,必须从零开始学习本应该在学校期间就应掌握的初级职业技能,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但实际上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失败。如学生就学时获取的某种职业知识有很多是与职业环境接近的情境地得到的,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中还掌握了一些职业技能,当今后从事该职业时,其职业技能的起步点就会高出了许多。

二、传递接受模式与探究模式相结合的模式案例分析

选用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胡庭山主编《新职业英语》第一课阅读a great excellence---blue-sky mold (蓝天模具——创造辉煌)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打破先教课文后进行语言训练的传统模式,把阅读作为外语教学训练的归结,并通过阅读开拓眼界,进

一步提高语感和交际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充分的条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互联网资源,

教学过程:从学习观念入手,突破课本及课堂限制,让学生看到和触摸到一个比课堂更大更真切的世界,体现语言与生活的必然联系。

情境设置:假定学生是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销售员,计划参加科技产品国际展览会推销产品,现正在整理向客户介绍的资料。

教师设问:

1. how do you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n enterprise and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customers or help customers believe it? 如何简介企业并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产生信任?

2. how do you market products and draw customers’ attention? 如何推销产品、吸引顾客?

3. how can an enterprise keep strong competence in marketing? 企业如何保持有大的市场竞争力?

学生响应:公司的声誉fame、规模branches、销售市场marketing、export、产品销量amount of sales、售后服务service、客户需

求customers’ demands….。

阅读课文,并填写信息fill in information(参看附表1)。

练习巩固(参看附表2):学习实用词组、学习句型sentences patterns learning、以对话形式核对答案check out the answers via dialogue,验证教学效果。

此法适合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或根据个人的知识和生活经历以及受教育的经历,自然地找寻问题答案,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我学习能力,这是传统的讲授法所不及的。

附表1:

附表2:

三、概念获得模式和抛锚模式相结合的模式案例分析

选用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胡庭山主编《新职业英语》第三课阅读b gear reducer—a great design (齿轮减速器——伟大的设计)

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手机,说明选购的原则,探讨iphone4s、blue-strawberry、nokia、htc的主要差异,从而概括出手机的设计步骤——1. 技术人员根据客户的需求,确定产品的结构、性能、外观,设计草图;2. 与客户商讨并做修改;3. 双方达成共识,定稿。然后引出本课主题:“gear reducer---great design齿轮减速器——伟大的设计”,大家一起讨论设计此物的目的。

学习情境:group a act as designers 分配a组学生为设计师, group b act as clients ,b组学生为客户,并提出设计要求。

学习任务:学生课前要通过上网或阅读专业参考书,了解齿轮减速器的作用function、结构structure、排列方式arrangement及客户要求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通过同义词导入新词汇(参见附表3),再通过阅读课文验证收集的资料是否正确(参见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