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ry1Ab_cry2Aj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转Bt cry1Ah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黏虫的抗性评价

转Bt cry1Ah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黏虫的抗性评价宋苗;汪海;张杰;何康来;梁革梅;朱莉;黄大昉;郎志宏【摘要】Bt cry1Ah gene was transferred into inbred line maize Zong31 via Agrobacterium-mediated method,and transgenic maize HGK60 with significant resistance to corn borer was acquir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ts insecticidal activity to Lepidoptera pests,we evaluated the insecticidal effects of HGK60 to Asian corn boner(Ostrinia furnacalis),cottonbollworm(Mythimna separate(Walker))and oriental armyworm(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through laboratory and field bioassay.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bioassay indicated that no Asian corn boner feeding on HGK60 leaves survived. HGK60 presented the toxic effect on neonate of cotton bollworm,and different tissues of it had different insecticidal effects. Compared to the non-transgenic maize,the body-weight of armyworm neonate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fter a week of feeding HGK 60 leaves. The results of field bioassay showed that HGK60 had solid insecticidal effects to O. furnacalis and H. armigera in high resistance level,while the efficacy to M. separate was in resistance level.%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tcry1Ah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综31,获得对玉米螟有显著抗性的转基因玉米HGK60,为了研究其对鳞翅目害虫的杀虫活性,在室内和田间分别用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黏虫幼虫对HGK60玉米的杀虫效果进行检测。
二化螟和县种群Cry1Ab抗性基因的起始频率及田间种群对Cry1A的敏感性调查的开题报告

二化螟和县种群Cry1Ab抗性基因的起始频率及田间种群对Cry1A的敏感性调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应用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拥有一种特殊的转基因玉米植株,被广泛应用于蛀虫防治,其主要机制是由于它通过杀死多种昆虫来保护作物,而这些昆虫通常是玉米二化螟和玉米螟等。
然而,在转基因玉米的广泛使用中,也产生了一些对玉米二化螟能力的抗性。
在此情况下,研究二化螟能力抗性的起始频率以及区域生态系中栖息二化螟种群对转基因玉米Cry1Ab的敏感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调查二化螟和县种群中Cry1Ab抗性基因的起始频率以及区域土地生态系中二化螟种群对转基因玉米Cry1Ab的敏感性。
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田间调查方法来研究二化螟和县种群中抗性遗传基因Cry1Ab的起始频率。
通过采集大量的二化螟样本,我们将使用PCR技术和DNA序列分析方法来检测抗性基因的存在和起始频率,并进一步判断抗性基因的影响和可能的走向。
在田间调查方面,我们将进行大规模的田间实验,田间实验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将含有Cry1Ab基因的转基因玉米种植于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几个区域,以确定Cry1Ab基因的扩散和影响。
第二部分是在田间选择多个不同的生态环境,判断区域中二化螟种群对转基因玉米Cry1Ab的敏感性。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二化螟和县种群中Cry1Ab抗性基因的起始频率;2. 区域生态系中二化螟种群对转基因玉米Cry1Ab的敏感性;3. 探讨二化螟能力抗性的遗传机制。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研究二化螟能力抗性的机制,并探讨其对转基因玉米的影响,为以下方面提供科学参考:1. 保护转基因玉米和其他农作物,保障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国家的农业安全;2. 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和产品支持;3. 为生态保护和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科学指导。
转聚合cry1A.105、cry2Ab2和cp4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的田间抗性评价

转聚合cry1A.105、cry2Ab2和cp4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的田间抗性评价作者:李国平刘冰黄建荣邱峰封洪强来源:《植物保护》2019年第01期摘要为明确转聚合cry1A.105、cry2Ab2和cp4epsps基因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的抗虫性和对除草剂的耐受性,本文通过田间人工接虫,以食叶级别、存活幼虫数、蛀孔数、隧道长度和雌穗被害级别等分别作为评价玉米心叶期和穗期的抗虫性标准,评价了转聚合cry1A.105、cry2Ab2和cp4epsps基因,具有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的玉米品种‘ND6708YGRR’和‘ND6515YGRR’及同型非转基因‘ND6708’、‘ND6515’和当地‘郑单958’品种对亚洲玉米螟、黏虫和棉铃虫的抗虫效果;通过喷施除草剂后调查玉米植株的存活率,评价上述品种对除草剂的耐受性。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D6708YGRR’和‘ND6515YGRR’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对亚洲玉米螟、黏虫及棉铃虫的抗性水平均为高抗,且在4叶期和8叶期喷施草甘膦后其受害率均为0,而同型对照品种和当地对照品种喷施同剂量草甘膦后受害率为100%。
综上,聚合cry1A.105、cry2Ab2和cp4epsps基因,具有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的玉米品种‘ND6708YGRR’和‘ND6515YGRR’对亚洲玉米螟、黏虫和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抗虫效果,对草甘膦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此研究可为将来建立以转Bt基因玉米为主要手段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转基因玉米;抗性中图分类号:S 435.13, S 513文献标识码:ADOI:10.16688/j.zwbh.2018151世界上第一個转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cry1Ab基因的玉米于1996年在美国开始商业化种植,有效地控制了靶标害虫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Hübner)的为害[1]。
《转cry1Ab和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分子特征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

《转cry1Ab和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分子特征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一、引言随着农业的持续发展,作物产量的提升与品质的改良显得愈发重要。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我们得以开发出具备多种优势特性的新型玉米品种,其中包括了抗虫及耐除草剂的玉米。
在众多的转基因成分中,CRY1Ab和EPSPS基因因其具有抗虫及耐除草剂特性,而成为了目前研究热点。
本篇论文的目标即为分析这两类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提供一套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
二、CRY1Ab和EPSPS基因的分子特征CRY1Ab和EPSPS是两种广泛应用于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其分子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CRY1Ab基因特征CRY1Ab基因是一种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其主要作用是赋予作物抗虫特性。
其编码的蛋白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可以杀死某些害虫的幼虫。
CRY1Ab基因具有高度稳定性,且能在玉米体内高效表达。
(二)EPSPS基因特征EPSPS基因则是一种具有除草剂耐性的基因,它能通过增强植物对某些除草剂的耐受性来保护作物免受除草剂伤害。
该基因编码的酶在植物体内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从而影响植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
三、检测方法研究针对CRY1Ab和EPSPS基因的检测,我们提出以下几种方法:(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
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我们可以对CRY1Ab和EPSPS基因进行扩增,然后通过电泳或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
(二)DNA芯片技术DNA芯片技术可以同时对多个基因进行检测。
通过将CRY1Ab和EPSPS基因的特异性探针固定在芯片上,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转基因玉米中这两种基因的存在。
这种方法具有高通量、高效率等优点。
(三)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则是一种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检测方法。
通过对玉米基因组进行测序,我们可以获取到大量的基因信息,然后通过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从而确定CRY1Ab和EPSPS基因的存在与否。
转Bt基因玉米(瑞丰125、DBN9936、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效果研究

转Bt基因玉米(瑞丰125、DBN9936、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效果研究作者:孙丹丹全玉东王月琴王振营何康来来源:《植物保护》2021年第03期摘要:評价转Bt基因玉米对靶标生物亚洲玉米螟的杀虫作用是转基因玉米研发的重要一环。
本文采用室内生测法对3种转Bt基因抗虫玉米‘瑞丰125’(表达Cry1Ab/Cry2Aj杀虫蛋白),‘DBN9936’‘DBN9978’(表达Cry1Ab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敏感品系ACB-S及抗Cry1Ab品系ACB-AbR、抗Cry1Ac品系ACB-AcR、抗Cry1F品系ACB-FR、抗Cry1Ah品系ACB-AhR、抗Cry1Ie品系ACB-IeR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心叶期和抽丝期人工接虫法进行田间抗虫效果鉴定。
结果表明,取食3种Bt玉米的ACB-S幼虫, 3 d死亡率100%,而取食对照常规玉米3 d存活率100%。
取食3种Bt玉米的5个抗性品系幼虫除ACB-AbR和ACB-AcR有2%~6%的个体存活4~5 d, 6 d死亡率也达到了100%,其余品系均在3 d全部死亡,而取食对照玉米5~6 d的死亡率仅为4%~14%,差异显著。
田间心叶期食叶级别及穗期活虫数、雌穗被害和茎秆被蛀等为害等级说明3种Bt玉米高抗亚洲玉米螟。
明确了‘瑞丰125’‘DBN9936’和‘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
5个Bt蛋白抗性亚洲玉米螟品系幼虫在常规玉米上显示一定的适合度劣势。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 Bt杀虫蛋白; 亚洲玉米螟; 寄主抗性中图分类号:S 435.13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20008Resistance of transgenic Bt maize (Ruifeng 125, DBN9936 & DBN9978) toAsian corn borerSUN Dandan, QUAN Yudong, WANG Yueqin, WANG Zhenying, HE Kanglai*(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Evaluation for resistance to the targets such as Asian corn borer (ACB), Ostrinia furnacalis, is an important step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ovel insect resistant transgenic Bt maize. In present research, three kinds of insect resistant transgenic Bt maize,i.e. ‘Ruifeng 125’ expressing Cry1Ab/Cry2Aj protein,‘DBN9936’ and ‘DBN9978’ expressing Cry1Ab protein, were evaluat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field. Laboratory bioassays were conducted by exposing neonates of ACB susceptible strain (ACB-S), Cry1Ab resistant strain (ACB-AbR), Cry1Ac resistant strain (ACB-AcR), Cry1F resistant strain (ACB-FR), Cry1Ah resistant strain (ACB-AhR), and Cry1Ie resistant strain (ACB-IeR) to fresh whorl leaves, respectively.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by artificial infestation of ACB at whorl and silking stages. Mortalities were 100% within 3 days when ACB-S larvae fed on three Bt maize leaf tissues, whereas all larvae survived when they fed on the control of conventional maize leaf tissues. When ACB-AbR and ACB-AcR larvae fed on three Bt maize leaf tissues, 2%-6% of larvae could survival for 4-5 days, but not longer than six days. In contrast, there were 4%-14% of larval mortalities when these larvae fed on control within six days. Leaf feeding ratings from whorl stage infestation, larval survivals and ear and stalk bored and tunnels indicated that three Bt maize varietie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ACB. In conclusion,Bt maize ‘Ruifeng 125’ ‘DBN9936’ and ‘DBN9978’ are highly toxic to ACB and could provide season-long protection against ACB. Laboratory selected Cry1Ab, Cry1Ac, Cry1Ah,Cry1F, and Cry1Ie resistant strains demonstrate certain fitness cost.Key wordstransgenic maize;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Ostrinia furnacalis; host plant resistance转Bt基因玉米因具有特定且高效的目标性状而受到种植者的欢迎[13]。
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上取食行为的变化

t e su y n n — h ie e t h e c na e o e n t s f e i g n wh r e f t s e f t n g n c o n wa in f a t ls h t d .I o c oc ts,t e p r e tg f n o ae e d n o ol a i u s o r s e i c r s sg i c n l e s l s a i y
著 的抑 制 和 忌 避 作用 , 对 3龄 幼 虫 的取 食 行 为 影 响 不 显 著 。 而
关 键 词 : 洲 玉 米螟 ;转基 因玉 米 ;复合 性 状 ; 虫 ;取 食行 为 亚 幼
中图 分 类号 : 4 5 1 2 S3.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0 0 1 0 ( 0 0 0 — 2 6 0 1 o — 7 0 2 1 )2 0 0 — 4
中 , 米 螟 初 孵 幼 虫 在 转 基 因玉 米 心 叶组 织 上 的取 食 率 显 著 低 于 非 转 基 因玉 米 , 基 因 玉 米 4 h的 幼 虫 累计 死 亡 率 为 5 . % , 玉 转 8 37 5
非转 基 因玉 米 为 2 . % , 异 显 著 ; 幼 虫 在 转 基 因 玉米 雌穗 尖组 织 上 的 取 食 率 、 亡率 与非 转 基 因 玉 米 差 异 不 显 著 。 在 4 h 00 0 差 3龄 死 8 选 择 性 试 验 中 . 孵 幼 虫 在 转 基 因 玉米 心 叶组 织 上 的取 食 率 显 著 低 于非 转 基 因 玉 米 ,8 初 4 h累计 死 亡 率 为 5 . % ; 幼 虫 在 转 基 50 0 3龄 因玉 米 雌 穗 尖 组 织上 的取 食 率 与 非 转 基 因 玉 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异 不 显 著 。转 基 因抗 虫 、 除 草 剂 复 合 性 状 玉 米 对 玉 米 螟 初 孵 幼 虫 的取 食 有 显 耐
玉米抗亚洲玉米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我国以亚洲玉米螟危害最为严重。玉米生产中多采用化学方法防治害虫,但化学防治措施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人畜健康,因此,筛选抗虫玉米种质、培育抗虫品种是防治亚洲玉米螟的重要途径。
以B73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在显著位点上下游2000bp寻找候选基因,最终得到8个候选基因。通过对候选基因进行蛋白序列比对和功能预测,发现了两个可能和玉米抗虫有关的基因。
其中,AC234521.1_FG006编码TCP转录因子;GRMZM2G123202编码MYB转录因子,二者可能在参与激素水平调控等方面间接参与植物抗逆。3.本研究所定位的显著性SNP位点,有3个和前人研究的抗虫基因在物理距离上较为相近,分别是和丁布合成相关基因相近的rs749218、rs747464和rs747701,以及和GRMZM2G389097相近的rs665864。
位于前人研究出的抗虫QTL(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s747701、rs749218、rs298342和rs44064,进一步确定了这些位点的可靠性,并且为以后玉米抗虫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本研究以301份玉米自交系为实验材料,通过田间接虫和抗虫表型鉴定,评价不同玉米自交系对亚洲玉米螟抗性差异,运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抗虫基因和基因座,为玉米抗虫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完成了301份玉米自交系抗玉米螟表型鉴定。
结果表明:供试玉米自交系表现出不同的抗虫水平。叶片侵害度、蛀茎隧道长度在供试群体中大致呈正态分布,叶片侵害度多分布在4~7级,蛀茎隧道长度多分布在0.1~4cm,高抗虫和高感虫的玉米自交系比例较小。
Cry1Ab毒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料. 采用 饲料 混 合 法[ 6 1 并 建 立 种群 生 命 表 的方 法 . 研 究 C r y l A b毒 蛋 白对 亚 洲 玉 米螟 生 长 发 育 和种 群 增
长 的影 响 . 旨在 明确 C r y l A b毒 蛋 白是 否对 亚 洲 玉
控害作 用. 采 用 实验 种 群 生命 表 的 方 法 . 研究了C r y l A b毒 蛋 白 对 亚 洲 玉米 螟 的 生 长发 育 和 种 群 增 长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5 0 . 0 、 1 0 . 0 、 1 . 0 、 0 . 1 w g / mL 4个 系 列 浓 度 ,并 以 不 加 C r y l A b毒蛋 白的人 工 饲 料 为对 照 . 冷 却后 放 人 4℃ 冰箱 保存 . 待用
至 6 0℃左 右 , 再加入 4 mL甲醛 、 1 0 g抗 坏 血 酸【 “ J 和 上 述 不 同浓 度 的 C r y l A b毒蛋 白 . 搅拌均匀 . 配 制 成
活 性1 3 1 何康 来 等研 究 表 明取 食 表 达 C r y l A b杀 虫 蛋 白 的转 基 因玉 米 初 孵 幼 虫 的死 亡 率 远 大 于 常 规 玉米 的死亡 率 。国外 研究 表 明 . C r y l A b毒蛋 白对 欧 洲玉 米 螟 敏感 l 5 】 . 其 C r y l A b毒蛋 白是 否 为 亚洲 玉 米
0 . O 5 ) . . 结果表明 . C r y 1 A b毒 蛋 白对 亚 洲 玉 米 螟 的 种 群 增 长 有
一
定影响 . 且对 亚 洲 玉 米螟 具 有一 定 的控 制 作 用 关键 词 : 亚 洲 玉 米螟 ; C r y l A b毒 蛋 白; 生长 发 育 : 种 群 增 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持续大面积种植转单抗虫基因作物会诱导靶标 害虫产生抗性和降低转基因作物抗虫效果 , 在田间 至少已有 3 种鳞翅目和 1 种鞘翅目害虫对转单抗虫 [7 ] 基因作物产生抗性 。 目前尚未见亚洲玉米螟在 田间对 Bt 玉米产生抗性的报道, 但菲律宾自 2005 年商业化种植 MON810 以来, 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 玉米螟对 Cry1Ab 的敏感基线都有所提高, 中国农业 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玉米害虫组室内筛选的抗 Cry1Ab 亚洲玉米螟可以在 MON810 花丝上存活并 化蛹, 说明在持续的选择压下, 亚洲玉米螟极有可能 [8 - 9 ] 。 因此, 在田间对转单基因玉米产生抗性 亟需 开发新型抗虫玉米, 以避免因推广单一抗虫基因玉 米导致的亚洲玉米螟抗性风险。 将杀虫机制不同的 Bt 基因转入同一植株是抗 [10 ] 虫转基因作物研发的趋势 。 玉米是转多基因作 美国孟山都 ( Monsanto ) 和杜邦 ( Dupont ) 物的先锋, 等公司已 成 功 开 发 出 多 种 转 多 基 因 抗 虫 玉 米, 如 PowerCore ( cry1A. 105 + cry2Ab2 + cry1F ) 、 Genuity
生物和化学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 但因 为成本高、 操作困难等因素在生产中的应用面积有 限 。已有研究证实, 抗虫转 Bt 基因玉 米 ( Bt 玉 [4 - 5 ] 。 2012 米) 对 玉 米 螟 有 非 常 显 著 的 防 治 效 果 年, 国际上商业化种植 Bt 玉米的国家达 17 个, 种植 面积持续增加, 其中转 cry1Ab 玉米 MON810 和 Bt11 分别获得 22 和 20 个国家的批准, 是目前应用最广 的抗虫转 Bt 基因玉米
摘要: 为探讨转 cry1Ab / cry2Aj 玉米对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的抗性, 采用室内生测 和田间人工接虫鉴定方法评价了 6 个转 cry1Ab / cry2Aj 玉米品系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效果, 并利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了 Cry1Ab 蛋白在各品系主要组织的表达水平 。 结果显示, 亚洲玉米 螟幼虫取食转基因玉米各品系雄穗 、 苞叶、 花丝和雌穗 48 h 后死亡率在 90% 左右, 取食心叶的死亡 96 h 后大部分幼虫死亡, 率在 70% 左右, 而取食非转基因玉米的死亡率为 3. 3% ~ 8. 7% ; 春播和夏 、 、 播田转基因玉米叶片 茎秆 雌穗基本没有被害, 而对照玉米叶片、 茎秆、 雌穗被害严重, 春播和夏播 2. 9 、 2. 3 , 2. 8 、 3. 4 , 7. 5 、 14. 2 cm , 玉米平均每株分别有 头幼虫和蛹 个蛀孔 隧道长度 为 雌穗 被害级 别为 5. 3 和 5. 1 ; 6 个转基因玉米品系中 Cry1Ab 蛋白在心叶、 雄穗、 花丝、 苞叶和雌穗 中稳 定表达。 综合评价认为, 转基因玉米各品系在 整 个生 育期 内对亚洲玉米螟 有很好 的抗性, 其中 N50 品系抗 虫效果最佳, 可以作为抗虫转多基因玉米育种的备选材料。 关键词: 转 cry1Ab / cry2Aj 玉米; 亚洲玉米螟; 抗虫性
340
植
物
保
护
学
报
40 卷
cry1Ab / cry2Aj maize events could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O. furnacalis for the whole season ,and the event N50 offered the highest insect resistance and could serve as breeding 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ectresistant pyramided transgenic maize. Key words: transgenic cry1Ab / cry2Aj maize; Ostrinia furnacalis; host plant resistance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 Guenée ) 是我国 玉米的重要害虫, 其幼虫具有钻蛀特性, 初孵幼虫为 害未展开的玉米叶片, 大龄幼虫蛀食茎秆, 造成折 茎、 折穗而减产, 此外, 虫伤还诱发玉米病害, 如玉米 茎腐病和穗腐病, 降低籽粒品质
[1 - 2 ]
系的室内杀虫和田间抗虫效果及蛋白表达量进行了 评价, 以期为我国开发新型抗虫转基因玉米提供种 质资源, 并为亚洲玉米螟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储备 。
。 虽然传统的
1 材料与方法
1 . 1 材料 供试 玉 米: 供 试 转 基 因 玉 米 转 化 品 系 N10 、 N20 、 N40 、 N50 、 N60 、 N70 , 由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 所沈志成教授团队研发, 非转基因亲本对照为 Hind Ⅱ。Bt 基因 cry1Ab 和 cry2Aj 串联后置于 Ubiquitin 启动子控制下表达融合杀虫蛋白 Cry1Ab / Cry2Aj, 同时串联的还有 5 - 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 - 3 - 磷 enolpyruvylshikmate3phosphate syn酸 合 成 酶 ( 5thase, EPSPS) 基因, 使植株具有抗草甘膦特性。 各 品系的转基因玉米和亲本于 2011 年 4 月和 7 月种 5 ~6 叶 植于隔离条件严格的浙江大学试验农场内, 期喷洒 41% 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300 倍稀释液以 去除非转基因个体。 所有植株按照常规方式管理, 整个生育期未使用杀虫剂。 供试昆虫: 亚洲玉米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 保护研究所玉米害虫组提供。 卵块置于 28 ± 2 ℃ 、 相对湿度( 70 ± 5 ) % 、 光周期 16 ∶ 8 h ( 光 ∶ 暗 ) 条件 下, 孵化 24 h 之内的幼虫供试。 供试农药: 41% 草甘膦异丙胺盐( glyphosate isopropylamine salt ) 水 剂, 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 公司。 Cry1Ab / Cry1Ac ELISA 试剂 试剂盒和仪器: BtTM , Envirologix 公司生产; Cry1Ab 标准蛋白, 盒 美国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生 产。 TissueLyser Ⅱ 组 织 研 磨 仪, 德 国 QIAGEN 公司。 1 . 2 方法 1 . 2 . 1 室内抗虫性鉴定 分别对玉米心叶、 雄穗、 苞叶、 花丝和雌穗的抗 虫 性进行鉴定。 玉 米 心 叶 中 期 即 8 ~ 1 0 叶 期 从田 间采回上部第 1 片展开叶, 剪成 4 cm 小片放入 6. 5 cm × 2. 0 cm 指形管中, 叶片底部和两端放有含 100 [12 ] 每管放 25 头初 μg / mL 苯并咪唑的滤纸片保湿 , 2 ~ 3 d 更换 1 次叶片, 孵幼虫, 每个处理重复 10 次。
Evaluation of transgenic cry1Ab / cry2Aj maize for its resistance to Ostrinia furnacalis
Chang Xue Wang Wei Shen Zhicheng Ye Gongyin *
(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Insect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 ,Zhejia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ssess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transgenic cry1Ab / cry2Aj maize to Ostrinia furnacalis ( Guenée ) ,six events of transgenic cry1Ab / cry2Aj maize were evaluated through laboratory bioassay and artificial infestation in field test,and the levels of Cry1Ab protein expressed in main tissues of transgenic maize were measur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rtalities of O. furnacalis neonate larvae were around 90. 0% when fed on tassels,husks,silks,kernels of transgenic maize events,around 70. 0% when fed on whorl leaves 48 h after infestation ,and most larvae could survive no longer than 96 h. The mortalities of neonate larvae fed on nontransgenic control were 3. 3% - 8. 7%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amages of leaves,stalks and kernels in transgenic maize plants in spring and summer crop seasons,compared with severe damages of leaves,stalks and kernels in nontransgenic control plants with an average number of 2. 9 and 2. 3 larvae ( or pupae ) per plant,2. 8 and 3. 4 tunnels per stalk,an average length of 7. 5 and 14. 2 cm of damaged tunnel,as well as 5. 3 and 5. 1 ear damage ratings. Additionally,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ry1Ab protein in whorl leaves,tassels,silks, husks and kernels of these six transgenic maize events were stable. In conclusion ,these transge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