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金属元素概述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特征金属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左下方,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有90种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仅有Ge、Sn、Pb有4个,Sb、Bi有5个,Po有6个。
金属原子半径较同周期非金属原子半径大。
金属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固态时全是金属晶体。
2.金属的分类1)按冶金工业上的颜色分:黑色金属有Fe、Cr、Mn (其主要氧化物呈黑色),有色金属则是除Cr、Mn以外的所有金属。
2)按密度分:轻金属密度小于4.5g/cm³,如Na、Mg、Al;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³,如Fe、Cu、W。
3)按存在丰度分:常见金属如Fe(4.75%)、Al(7.73%)、Ca(3.45%)等;稀有金属如锆、铪、铌等。
3.金属的物理性质1)状态:除汞外,其他金属通常为固态。
2)金属光泽:多数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3)易导电和导热:由于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使金属易导电、导热。
4)延展性:金属可以压成薄片,也可以抽成细丝。
5)熔点及硬度: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的作用强弱决定其熔点和硬度,最高的是钨(3413℃),最低的是汞(-39℃)。
4.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作用。
2)与H2O作用。
3)与酸作用。
4)与碱作用,只有Al、Zn可以。
5)与盐的作用。
6)与某些氧化物的作用。
5.金属的冶炼1)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2HgO=2Hg+O²,2Ag2O=4Ag+O²。
2)热还原法(常用还原剂CO、H2、C活泼金属等):Fe2O3+3CO=2Fe+3CO2,Cr2O3+2Al=2Cr+Al2O3.3)电解法(适用于非常活泼的金属):2Al2O3=4Al+3O2,2NaCl=2Na+Cl2.二、碱金属元素1.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高中化学的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总结

高中化学的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的化学元素与化合物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一、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并按照相似性分为不同的族和周期。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结构和特性。
1. 元素符号: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符号,由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几个字母组成。
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2. 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有的质子的数量,也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可以通过许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加权平均得到。
3. 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性质排列的表格。
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并按照相似性分为不同的族和周期。
二、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形成是由于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形成,如共价键或离子键。
1. 分子式:化合物可以通过分子式来表示。
分子式由元素符号和下标组成,下标表示相应元素原子的数量。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表示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电离和离子式:某些化合物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形成离子。
离子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的组成和数量。
例如,氯化钠的离子式是Na+Cl-,表示它在溶液中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
3. 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命名。
有机化合物通常根据它们的功能基团和碳原子数进行命名,无机化合物通常使用化学元素的名称进行命名。
三、常见化学元素与化合物1. 常见化学元素:常见化学元素包括氢、氧、碳、氮、铁、铜、锌等。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且在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合物中起重要作用。
2. 常见化合物:常见化合物包括水、二氧化碳、盐酸、硫酸、葡萄糖等。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高中化学元素知识点

高中化学元素知识点(1)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导热。
但不同金属在密度、硬度、熔沸点等方面差别较大。
这也是金属单质的一大特点。
2.金属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可表示为M – ne -→M n+,金属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金属能与非金属、水、酸、某些盐发生反应。
4Na + O 2 == 2Na 2O 2Na + O 2 Na 2O 2 2Na + Cl 2 == 2NaCl 二、知识点归纳 (一)钠的化合物 ⑴钠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钠(Na 2O ) 过氧化钠(Na 2O 2) 化合价 氧的化合价为-2价氧的化合价为-1价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颜色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与H 2O 反应 Na 2O + H 2O == 2NaOH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与CO 2反应 Na 2O + CO 2 == Na 2CO 3 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与酸反应 Na 2O + 2HCl ==2NaCl + H 2O2Na 2O 2 + 4HCl == 4NaCl + 2H 2O +O 2↑漂白作用 无 有用途 制NaOH 作生氧剂,氧化剂保存 密封密封转化Na 2O → Na 2O 2Na 2CO 3 NaHCO 3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但溶解度比Na 2CO 3小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晶体热稳定性 加热难分解2NaHCO 3 Na 2CO 3 + CO 2↑+ H 2O与酸反应CO 32- + 2H + == CO 2↑+ H 2OH + + HCO 3- == CO 2↑+ H 2O钠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 Na 2O :白色固体,溶于水生成NaOH ,不稳定,继续跟O 2反应生成淡黄色的Na 2O 2Na 2O 2:淡黄色固体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漂白剂)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供氧剂) 碱NaOH :白色固体,易潮解,俗名苛性钠,烧碱 盐类 NaCl (食盐):存在于海水中 Na 2CO 3:俗名苏打,纯碱,稳定,加热难分解,晶体Na 2CO 3•10H 2O 易风化NaHCO 3:俗名小苏打,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在水中溶解度小于Na 2CO 3,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CO 2可见沉淀析出与CaCl 2反应 Ca 2+ + CO 32- == CaCO 3↓不反应与NaOH 反应 不反应HCO 3- + OH - == CO 32- + H 2O 与Ca(OH)2反应Ca2++ CO 32- == CaCO 3↓2HCO 3-(过量)+ 2OH - + Ca 2+ == CO 32- +2H 2O + CaCO 3↓相互转化CO 32- + CO 2 + H 2O == 2HCO 3- NaHCO 3 + NaOH == Na 2CO 3 + H 2O 2NaHCO 3 Na 2CO 3 + CO 2↑+ H 2O(二)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⑴ 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3周期 第ⅢA 族。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例如氧、氢、铜等。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氨(NH3)、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常见的离子和分子式。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示例,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解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强力联系,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2)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方式,需要掌握分子的几何构型和键角度等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5. 酸碱理论和溶液平衡(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等,用于描述和解释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酸碱指示剂、pH值等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溶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平衡:溶液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包括饱和溶解度、离子平衡等内容。
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梳理

镁、铝、铜及其化合物 (一)镁与铝化学性质的比较1.与O 2的反应:Mg 、Al 均能与空气中的O 2反应,生成一层坚固而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金属镁和铝都有抗腐蚀性能。
它们都可燃烧:2Mg +O 2=====点燃2MgO,4Al +3O 2=====高温2Al 2O 32.与S 、X 2等非金属的反应:Mg +S=====△MgS ,Mg +Cl 2=====点燃MgCl 2 2Al +3S=====△Al 2S 3,2Al +3Cl 2=====点燃2AlCl 3 3.与酸的反应:非氧化性酸:Mg +2H +===Mg 2++H 2↑,2Al +6H +===2Al 3++3H 2↑氧化性酸:镁可溶于氧化性酸;常温下铝在冷的浓HNO 3、浓H 2SO 4中因发生钝化而难溶,但加热时也可溶解。
4.与碱的反应:镁不反应, 2Al +6H 2O +2NaOH===2Na[Al(OH)4]+3H 2↑5.与氧化物的反应:2Mg +CO 2=====点燃2MgO +C(金属镁能在CO 2气体中燃烧),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铝热反应,铝与比铝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如CuO 、MnO 2、Fe 2O 3等)都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二)氧化铝和氢氧化铝1.氧化铝: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盐 :Al 2O 3+6H+===2Al 3++3H 2O , Al 2O 3+2OH -+3H 2O===2[Al(OH)4]-2.氢氧化铝:①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中:Al(OH)3+3H +===Al 3++3H 2O ,Al(OH)3+OH-===[Al(OH)4]-②受热分解:2Al(OH)3=====△Al 2O 3+3H 2O3.氢氧化铝的制法: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Al 3++3NH 3·H 2O===Al(OH)3↓+3NH +4 或四羟基合铝酸钠 溶液通入CO 2:CO 2过量:[Al(OH)4]-+CO 2===Al(OH)3↓+HCO -3; CO 2少量: 2[Al(OH)4]-+CO 2===2Al(OH)3↓+H 2O +CO 2-3。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与分子- 元素与化合物-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等) - 化学方程式- 摩尔概念与物质的量3. 化学计量-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浓度的计算- 气体定律(波义耳、查理、盖-吕萨克定律)4. 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 反应热与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与族- 元素的电子排布- 元素的性质趋势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与卤素- 氧族元素- 过渡金属3. 酸碱与盐-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布朗斯特-劳里)- pH值与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酸碱与盐的性质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碳的杂化-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除、重排等) - 有机官能团2. 烃类- 烷烃、烯烃、炔烃- 芳香烃3. 官能团化合物- 醇、酚、醚- 醛、酮- 羧酸、酯、酰胺四、物理化学1. 化学平衡- 反应动力学- 勒夏特列原理- 平衡常数与反应自发性2. 溶液与胶体- 溶液的性质- 溶解度与沉淀平衡- 胶体与表面活性剂3. 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伏打电堆与电解- 电化学系列五、实验技能与安全1. 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 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与处理-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2.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紧急情况的处理请注意,这个总结是为了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概览,并不包含每个部分的详细解释。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具体的化学知识点。
如果需要一个完整的、详细的文档,您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化学元素是构成普遍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对于化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1. 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分类的基准,其中每一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
主要的周期表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长周期中的元素具有更多的能层,而短周期则少得多。
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位置可以提供信息,例如元素类别、原子半径和化学性质等等。
2. 元素符号和元素的命名元素符号是元素名称的缩写,通过字符的组合表示元素的特定种类。
元素的命名是根据元素符号、所属类别和原子序数等信息确定的。
例如,纯碱金属钠的符号为Na,最易失去电子的金属钾的符号为K。
3. 离子和离子的确定离子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带电粒子。
离子的类型可以根据离子的带电量和元素符号得出。
例如,氯离子可以写成Cl+和Cl-,钙离子可以写成Ca2+。
4. 化合物和化学式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而化学式是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包括分子式、离子式和元素式等多种形式。
5. 密度和物质量密度是物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体积可以通过测量量取得,而物质量需要进行称量得出。
密度通常通过单位质量在单位体积内的分布情况计算得出。
6.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带中性,而电子则具有负电荷。
原子结构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电子围绕核心旋转以形成原子外层的空间。
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受到其原子和化学键强度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原子的化学活性可以由原子序数来预测,而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则由其化学键类型和键能量来控制。
8. 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是由一个正离子和一个负离子组成的离子组成物,而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9. 键能键能是指分子或离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的函数。
化学键的能量取决于原子的电性差异、电子轨道重叠和化学键的方向性,这些都可以影响键强度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框图推断题剖析[题型示例][20XX年全国卷II28题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
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况简析]框图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题。
考得最多的一年是1995年,考查了2个无机框图推断和1个有机框图推断,共计19分,其余每年都考了1-2个框图推断题,分值都在6-16分左右。
[考查目标]既考查了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主要载体的有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阅读、归纳、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
[解答方法]信典倒顺法第一步——分析信息:析准、析全题中的所有信息。
涉及物质性质或结构的信息,要能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搜索出物质或物质范围,如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ⅦA-AgCl、ⅪA-BaSO4、ⅣA-H4SiO4;涉及化学反应的要弄清楚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并注意把握住反应条件和转化的关系。
第二步——抓住典型:抓住典型已知物或典型已知条件或典型转化关系或典型定量数据等,并以其为突破口。
第三步——倒顺推断:在突破口的基础上或倒推或顺推,以推断出有关物质。
第四步——扣问作答:在推断结果的基础上紧扣题问进行作答。
[例题解析]第一步——分析信息: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 Ⅰ为Fe2O3;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高温)都是气体==> Ⅱ、Ⅲ、Ⅳ为SO2、SO3、NO、NO2、CO、CO2、H2O 第二步——抓住典型:Ⅰ- Fe2O3第三步——倒顺推断:顺推:氧化物Ⅰ(Fe2O3)+ 氧化物Ⅱ→ 单质Ⅰ+ 氧化物Ⅳ ==> 氧化物Ⅱ- CO、单质Ⅰ- Fe、氧化物Ⅳ- CO2;顺推: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 单质Ⅱ+ 氧化物Ⅳ(CO2) ==> 氧化物Ⅲ- H2O、单质Ⅱ- H2;倒推:单质Ⅱ(H2)+ 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H2O)+ 单质Ⅲ ==> 单质Ⅲ- C 第四步——扣问作答: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Fe2O3;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CO 。
⑵反应①: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反应②:CO + H2O 高温CO2 + H2;反应③:C + H2O 高温CO + H2。
[归纳小结]①熟练解题方法;②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③在搜索物质范围时一定要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进行系统搜索;④有的考题的信息会在提问里面,所以,考生要注意通读试题后再来做题更好,不要急于求成。
[规律总结]一、特征结构01. 直线型分子:C2H2CO2CS202. 平面型分子:C6H6C2H403. V字型:H2O04. 三角锥型:NH305. 正四面体型分子:CH4SiH4CCl4SiCl4P406. 10e- 微粒:O2-F-Ne Na+Mg2+Al3+CH4NH3H2O HF NH4+H3O+OH-NH2-07. 18e- 微粒:Ar F2 C2H6 SiH4 PH3 H2O2 H2S HCl CH3OH CH3F K+Ca2+HS-S2-Cl-O22--Cl08. 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Na2O2FeS2等。
09.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二、特殊物性01. 有色物质[固体]黄色系列:S黄FeS2黄Na2O2浅黄AgBr浅黄AgI黄Au黄CuFeS2黄TNT淡黄红色系列:Cu紫红Cu2O红Fe2O3红棕黑色系列:C黑CuO黑CuS黑Cu2S黑FeS黑FeO黑Fe3O4黑MnO2黑Ag2O黑紫色系列:I2紫黑KMnO4紫黑白色腊状:白磷[溶液]Cu2+蓝MnO4- 紫红Fe2+ 浅绿Fe3+ 棕黄Fe(SCN)3血红氯水浅黄绿色溴水橙黄色碘水棕黄色溴的有机溶液橙红→红棕I2的有机溶液紫色→紫红[气体]F2浅黄绿Cl2黄绿Br2 蒸气红棕I2蒸气紫色NO2红棕02. 特殊状态气态单质:H2 O2 Cl2 N2 F2 稀有气体气态化合物:HX H2S SO2 NH3 NO NO2 C X H Y CO CO2液态单质:Hg Br2常见液态化合物:H2O03. 特殊气味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 SO2 HCl NH3大蒜气味:C2H2(不纯)04. 焰色反应Na黄K浅紫(通过蓝色钴玻璃)Cu绿Li紫红Rb紫Ca砖红Ba黄绿Rb紫Sr洋红三、特殊现象01. 遇酚酞显红色或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碱性气体)02. 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03. 加碱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必有Fe2+04. 加苯酚显紫色或加SCN-显血红色或加碱产生红褐色沉淀,必有Fe3+05. 遇BaCl2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SO42- Ag+ SO32- SiO32-06. 遇HCl生成沉淀,可能是:Ag+ SiO32- AlO2- S2O32-07. 遇H2SO4生成沉淀,可能是:Ba2+ Ca2+ S2O32- SiO32- AlO2-08. 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气体:Cl2 O2 SO2 NO209. 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Cl2 O2,阴极产生的气体是:H210.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2 SO2;加热恢复原颜色的是SO2,不恢复的是Cl211.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可能有:NaClO 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12. 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H2S和SO2及它们相对应的盐、活泼金属、不饱和烃、酚、醛、碱13. 能使KMnO4(H+)褪色的物质:S2-、SO2、SO32-、HSO3-、不饱和烃、苯的同系物、酚、醛14. 遇淀粉变蓝的:碘单质15. 遇到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有:Cl2 NO2 Br2蒸气I2蒸气四、特殊反应0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Al、Si、NH4+02. 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金属遇非氧化性酸、氧化性酸;C、S遇浓硫酸、硝酸;CO32-、HCO3-、S2-、HS-、SO32-、HSO3-遇非氧化性酸或氧化性酸03. 与水反应产生气体:Na、K、F2、Na2O2、Mg3N2、CaC2、Al2S304. 与Na2O2反应反应产生气体:CO2、H2O、H+05. 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Al、Si、Al2O3、Al(OH)3、弱酸酸式盐(NaHCO3、NaHSO3、NaHS等)、弱酸氨盐[NH4HCO3、(NH4)2CO3、NH4HSO3、(NH4)2SO3、(NH4)2S、NH4HS等]、氨基酸等06. 几个电解反应:水、熔融Al2O3、熔融NaCl、饱和食盐水07. 置换反应:⑴金属→ 金属:金属+ 盐== 金属+ 盐2Al + Fe2O3 == Al2O3 + 2Fe⑵金属→ 非金属:金属+ 酸== 盐+ H2 金属+ 水== 氢氧化物+ H23Fe + 4H2O == Fe3O4 + 4H22Mg + CO2 == 2MgO + C⑶非金属→ 非金属:2F2 + 2H2O == 4HF + O2↑ Cl2 + H2S == S↓+ 2HClBr2 + H2S == S↓+ 2HBr I2 + H2S == S↓+ 2HIO2 + 2H2S == S↓+ 2H2O Cl2 + 2Br- == Br2 + 2Cl-Cl2 + 2I- == I2 + 2Cl-Br2 + 2I - == I2 + 2Br -C + H2O == CO + H22C + SiO2 == 2CO + Si⑷非金属→ 金属:H2 + CuO == Cu + H2O 3C + 2Fe2O3 == 4Fe + 3CO208. 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NH4HCO3 == NH3 + CO2 + H2O (NH4)2CO3 == 2NH3 + CO2 + H2ONH4HSO3 == NH3 + SO2 + H2O (NH4)2SO3 == 2NH3 + SO2 + H2ONH4HS == NH3 + H2S (NH4)2S == 2NH3 + H2S2Cu(NO3)2 == 2CuO + 4NO2 + O22AgNO3 == 2Ag + 2NO2 + O24HNO3 == 2H2O + 4NO2 + O2Cu(OH)2CO3 == CuO + 2CO2 + H2O09. 有特殊条件的反应:2KClO3二氧化锰△ 2KCl +3O22H2O2二氧化锰2H2O + O22SO2 + O2催化剂△2SO3N2 + 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4NH3 + 5O2催化剂△4NO + 6H2OCH4 + Cl2光照CH3Cl + HCl CH2CH2 + H2催化剂CH3CH3CH2CH2 + H2O 催化剂CH3CH2OH nCH2CH2催化剂-[-CH2-CH2-]-nCHCH + HCl 催化剂CH2CHCl nCH2CHCl 催化剂-[-CH2-CHCl-]-nCHCH + H2O 催化剂CH3CHO C6H6 + HNO3浓硫酸△C6H5NO2 + H2OC6H5CH3 + Br2光照C6H5CH2Br + HBr C6H5CH3 + Br2Fe C6H5BrCH3 + HBrCH3CH2Cl + H2O NaOH △CH3CH2OH + HCl CH3CH2Cl NaOH 醇△CH2CH2 + HClCH3CH2OH 浓硫酸170℃CH2CH2 + H2O 2CH3CH2OH 浓硫酸140℃C2H5OC2H5 + H2O 2CH3CH2OH + O2Cu △2CH3CHO + 2H2O nC6H5OH + nHCHO 催化剂△(C6H4CH2)n + nH2O CH3COOH + C2H5OH 浓硫酸CH3COOC2H5 + H2O CH3COOC2H5 + H2O 硫酸△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NaOH △CH3COONa + C2H5OH C12H22O11 + H2O 硫酸△2C6H12O6(C6H10O5)n + nH2O 硫酸△nC6H12O6 + nC6H12O6nH2NCH2COOH 催化剂-[-NHCH2CO-]-n + nH2O 10. 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的元素可能是硫和氮2H2S+SO2=3S+2H2O 4NH3+6NO−−催化剂4N2+6H2O−→11. 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氮12. 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的反应: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Ba(HSO3)2 + H2SO4 == BaSO4↓ + 2SO2↑ + 2H2O [ Ba(HSO3)2可为Ca(HSO3)2 ,H2SO4可为HSO4- ] Ba(HCO3)2 + H2SO4 == BaSO4↓ + 2CO2↑ + 2H2O [Ba(HCO3)2可为Ca(HCO3)2 ,H2SO4可为HSO4- ] Na2S2O3 + H2SO4 == S↓ + SO2↑ + Na2SO4 + H2O [ H2SO4可为HSO4- 或H+ ](NH4)2SO4 + Ba(OH)2 == BaSO4↓ + 2NH3↑ + 2H2O [(NH4)2SO4可为NH4HSO4,Ba(OH)2可为Ca(OH)2 ] (NH4)2SO3 + Ba(OH)2 == BaSO3↓ + 2NH3↑ + 2H2O [(NH4)2SO3可为NH4HSO3,Ba(OH)2可为Ca(OH)2 ] (NH4)2CO3 + Ba(OH)2 == BaCO3↓ + 2NH3↑ + 2H2O[(NH4)2CO3可为NH4HCO3,Ba(OH)2可为Ca(OH)2 ] 2Al3+ + 3S2- + 6H2O == 2Al(OH)3↓ + 3H2S↑ [S2- 可为HS-、CO32-、HCO3- ]2Fe3+ + 3CO32- + 3H2O == 2Al(OH)3↓ + 3CO2↑ [CO32- 可为HCO3- ]02. 三角转化、03. 网络关系⑴各族的代表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⑵其它的典型转化网络关系,如:X、Y、Z是中学化学中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试根据右下图所示的关系,推断X、Y、Z的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