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OB个体行为瞿群臻

合集下载

OB(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OB(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by423宿舍1-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分析层次:落脚点:生产率工作满意度离职率工作越轨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a. 缺勤率(absenteeism)是指员工没来上班的现象。

b. 离职率(turnover)是员工永久离开一个组织的现象。

在个体层面,是离职意愿(turnover intention)。

c. 生产率(productivity)是组织实现目标的效果(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

在组织层面,是组织绩效,可用多种方式来衡量,比如家乐福的年盈利率。

在群体层面,是群体绩效或者团队绩效,比如某汽车销售团队的月销售额。

在个体层面,是员工绩效,比如每个月对员工进行的绩效考核。

d. 工作越轨行为(workplace deviant behavior)是指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和个人健康的主动性行为。

不经允许拿走公司的财物。

工作中公开使别人难堪。

e.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是一种由员工自发决定的行为,这种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要求当中,但这些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

努力维护公司形象,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

主动帮助新来的同仁适应工作环境。

f.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是对工作的总体态度,或者是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

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对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进行测量和解释,有时还包括对行为进行改变的科学,它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社会学Sociology研究的是与社会环境或文化相联系的人。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概述

输入
环境
输出
组织 转换
环境
组织系统图(以某个发电厂为例)
机构组织
公共设施委员会
信息与決策
股東
信息与決策
信息
总裁 信息与決策
信息与決策
一般 大众
公共关系
信息
信息
副总裁 办公室
会计部门
信息
技术 团体
工程 信息 与设计
供电設施 与维护

供应商
物料
物料
发电 电力
行銷
与配送 电力

组织表象(外在的)
目标 技术
优点:对人的行为研究比较全面系统。 缺点: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与精力。
(7)模型法(系统法)
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样,组织行为学也 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物理模型不同,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往往是动态的, 描述型和抽象性的模型。如勒温所提出的一般行为 模式:
B = f ( P, E )
这里社会是指人际交往 和关心友谊、尊重、温 情,人的精神需求的满 足,对激励他们的工作 干劲是很重要的
3、自我实现人性观 还追求充实和发展,以充分发挥出自
结构
财政来源
技巧和能力
行为方面(潜在的)
沟通模式

态度

群体作用

冲突
冰 山
解决问题的方式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
组织行为的种类: 组织中的成员在工
作过程中表现出的
宏观组织行为 所有行为
微观组织行为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 组织发展 组织学习
群体动力 人际沟通 领导行为
权力 政治行为
冲突 谈判
态度 人格 能力 动机 压力

组织行为学和研究方法(organizationalbehavior,OB)

组织行为学和研究方法(organizationalbehavior,OB)

世界100家最 大工业公司 中的位置
3 5 9 1 53
资料来源:赵曙明:《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P296,1991年7月29日 财富杂志
2020/8/5
13
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模型
美国学者霍夫斯德(Greet Hotstede)认为,人的个性受到态度、价值观、文 化差异的巨大影响,表现为四个维度:
2020/8/5
14
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模型
美国 德国 日本 非洲 俄罗斯 中国
2020/8/5
权力 距离
40L 35L 54M
77M 95H 85H
个体 主义
91H
生活 数量
62H
67H 66H
45M 95H
20L 46M
50M 40L 20L 50M
2020/8/5
7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 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 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具有综合 性、应用性的学科特点。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
外国收入 占公司总 收入的%
73.2 58.90 64.70 26.6 54.1 50.00 54.50 40.9
外国净利润 占公司总净 利润的%
97.10 110.30 61.90 69.90 45.10 55.00 68.70 102.10
外国资产占 公司总资产 的%
55.80 48.60 51.10 25.20 44.90 46.20 34.30 28.00
• 组织研究中的权变理论
2020/8/5
11

ob复习重点

ob复习重点

1.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P8)重点: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亨利 . 明茨伯格(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和象征性的义务。

信息传递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决策制定角色:共四种。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P11)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重点:三层含义是——第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第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雨果芒斯特伯哥:其《心理学与产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创建,开创了对人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解释个体差异的新领域。

梅奥:霍桑试验。

人群关系理论。

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

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导致了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重视。

产生:最近20年来,行为科学主要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理论的综合,也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一些课题发展的,因而目前比较流行把这个学科称为“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第一节关于人的理论1. 人性假设理论(区分每一种假设背后的理论是什么)(P38—P40)经济人假设------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将该假设称为 X理论。

社会人假设------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

自我实现人假设------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一层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阿吉雷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中所谓成熟的个性,麦格雷戈的Y理论。

复杂人假设------埃德加沙因等人经过长期研究提出来人是复杂、多变的。

2. 需要层次理论(P4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不要求掌握6、7:求知需要、求美需要)和自我实现。

【企管MBA】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MBA组织行为学导论

【企管MBA】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MBA组织行为学导论

21
7 如果员工运用想象和直觉的思维创新方式较少,是因为有想 象力和直觉的员工确实很少。___(g)
8 虽然大部分员工都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但是由于管理者和工 作自身的限制,这些能力很少显示出来。___(h)
9 如果企业员工能够为他们自身的工作负责,并且可以改正工 作中的错误,那么他们就会主动提高工作的标准。___(I)
10 只要员工不因为工作中的错误和错误行为受到惩罚,他们就 会降低工作的标准。___(j)
11 不管企业经营和商业消息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让员工知晓, 因为大部分员工都想知道事情的全部真相,而不论消息是多么 的痛苦。___(k)
12 企业经营的坏消息没有必要让员工知道,因为大部分员工只
想知道企业的好消息。___(L)
组织行为学导论
18
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丛林
内容型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兹 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克 里兰(D.M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理论-佛隆 (H.Vroom)的期望理 论、亚当斯(J. S.Adams)的公平理论、
强化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综合型激励理论-罗宾斯的综合激励模型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导论
余建年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余建年武汉大学
组织行为学导论
1
本书作者介绍
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Robbins(1943-)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
研究领域:组织中的冲突、权威、政治 有效人际关系、
被认为是世界销售最好的组织行为学和 管理学教科书作者,有800多所大学用其 教材
余建年武汉大学
组织行为学导论
3
参考书目
胡爱本,包季鸣等:新编组织行为学教 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简称OB)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它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如何管理这些行为以达成组织的目标。

以下针对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详细解释。

1. 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在组织中个人展示出的行动和决策。

个体行为的研究关注员工的情绪、动机、个性、态度以及他们与工作的认同度等因素。

这种研究有助于了解员工在组织中的表现和如何激励他们提高绩效。

2. 团队效能团队效能是团队成员有效地协同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的程度。

团队效能的高低与团队沟通、决策过程、信任、共享目标和角色明确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有效的团队效能有助于解决问题、增加创新和提高绩效。

3.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中共享的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工作方式。

组织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它可以塑造组织的身份认同、激励员工的工作态度,并影响组织的绩效和适应性。

4. 领导力领导力是指影响和指导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领导力研究着重于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影响力,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领导力。

有效的领导力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建立高绩效的团队和塑造积极的组织文化。

5.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组织在追求适应环境和实现目标时的重大改变。

组织变革包括战略转变、结构重组、文化改变等。

研究组织变革可以帮助管理者理解变革过程中员工的情感反应、应对挑战并确保变革成功。

6.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个体为何会产生行为并如何维持行为的动力。

经典的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期望理论等。

了解员工的动机可以帮助管理者设计适当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7. 决策过程决策过程是指个体或团队在做出选择时的思考和行动过程。

决策过程可以通过理性决策模型、行为决策模型和政治决策模型来解释。

了解决策过程有助于优化组织中的决策效果,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创新能力。

组织行为学—OB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OB群体行为
.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
称为人际关系。
.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不仅影响人们
的心理状态,且对社会群体的社会实践
发生重大作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
缓解紧张情绪,提高群体士气和工作效
率,具有重要意义。
–人际关系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群体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在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相(一
致)的基础上,增强凝聚力才
有利于提高群体生产率。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
性指标比凝聚力指标对于群体
生产率的影响更为重要,只有
在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相(一
致)的基础上,增强凝聚力才
有利于提高群体生产率。
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是由多人组成的群体进行
会因团队规模过大而大打折扣。
建立优秀团队————团队成员
.团队的存在需要以下三类不可或缺的成员
.决策者:决策者把握总体方向,决定解决
问题的方案。
.技术专家:技术专家拥有(技术)专长,
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
.协调员:协调员帮助团队建立聆听反馈的
良好氛围,是解决(冲突)、协调成员间
霍煜梅
bupthuoyumei@
团队的类型
按照团队在组织中发挥的功能
(1)生产/服务团队
(2)行动/磋商团队
(3)计划/发展团队
(4)建议/参与团队
团队角色
贝尔宾的八种团队角色:
.主席
.造型师
.开拓者
.监控-评价者
.企业工作者
.团队支持者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缩写为OB)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个体、团队行为与组织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并研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组织的目标和效能。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涵盖多学科知识的领域,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商业管理等。

本文将通过对《组织行为学》一书的阅读和学习,对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进行系统总结和概述。

通过对该书内容的梳理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从而在实际工作和组织活动中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

首先,书中提到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个体行为分析。

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个体的行为对于组织的整体绩效和效能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行为分析主要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动机、工作压力等。

了解个体的行为特点和动机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绩效。

其次,团队行为分析也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领域。

团队作为组织的基本单元,团队的协作和协调能力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团队建设和团队领导是团队行为分析的重要内容,这包括如何建立高效的团队、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等。

通过深入研究团队行为,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合作性,实现组织的目标。

另外,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也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方向。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它对于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时采取的适应性调整和改变。

通过研究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并保持竞争力。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方面,书中介绍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访谈、观察和案例研究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主要用于深入理解个体和团队行为的本质和动因。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主要用于验证和推广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第一节激励概述 第二节激励理论 及应用
2020/5/19
11
第一节 激励概述
2020/5/19
12
激励是什么?
2020/5/19
13
2020/5/19
好好干! 小伙子。
14
别把我当老 板,当哥儿 们好了。
我早就是这 么想的了。
2020/5/19
15
2020/5/19
16
大家精诚团结, 象一家人一样。
用什么来刺激员工使其需要转化为动 机,动机转化为行为?
员工行为不仅利于实现个人目标,而 且要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企业靠什 么来找出这个结合点。
2020/5/19
23
需要的分类(按需要获得满足的来源分)
1、外在性需要
这类需要所指向的目标,是当事者自身所无法 控制而由外界环境来支配的。在组织中,外在性 需要是靠组织所掌握和分配的资源(或奖酬)来 满足的。
2020/5/19
25
外在性需要——社会情感性需要
概念:
通常要用友谊、温暖、特殊的亲密关系、信任、认可 表扬、尊重、荣誉等社会感情性的资源来满足的需要。
社会感情性资源的特点:
(1)抽象性、不易测量、象征性,ຫໍສະໝຸດ 靠人的主观感受与 体验去领会和获得。
(2)无需成本,数量无限。 (3)具有互增性。 (4)专有性。
2020/5/19
将人的行为 引导到组织 希望的目标
或方向
使激发出的 行为得到保
持与延续
20
激励过程基本模型
未满 足的 需要



达 得到 满足
激紧生动生行 到目
引张 起

为 未标
达 到
受到 挫折
反馈
新的 产生 需要
采取 积极 行为
消极 采取 行为
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做些什么?
2020/5/19
激励是指通过外部刺激(例如,设立适当的 奖酬机制),借助于必要的信息沟通,激发 人的需求或动机,以便引导、维持、同化或 使之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行为。
激励力量的大小决定了员工朝 着某个目标持续努力的程度。
2020/5/19
19
激励的内容包括 ……
努力的方向
努力的总量
努力的持 续性
激发人的活 力,导致一 定力度的某 种行为出现
21










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行为带来结果;动 机的主要来源:内在原因、外在原因。产生动机的 根本原因是人身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行为有其方 向性,是有目标的,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行为 是需要引导,也是可以引导的。
2020/5/19
22
企业应了解职工有什么需要?哪些是 最紧迫的需要?什么可以激发出职工 的需要?
第五章 激励行为
2020/5/19
1
有的人对加工资特别 感兴趣,而有些对晋
升特别感兴趣?
2020/5/19
2
在有些公司,员工待遇比较令 人满意,可是员工的工作积极 性却不是很高,员工业绩和公
司赢利状况不太理想?
2020/5/19
3
为什么我的公司发了奖金后员 工的积极性不仅没有提高,反
而更加牢骚满腹?
2、内在性需要
由工作本身提供满足的需要。
2020/5/19
24
外在性需要——物质性的需要
• 概念:
通常指由工资、奖金、住房及其他各种福利待遇等 物质性资源来满足的需要。
• 物质性资源的特点:
(1)它们是客观的,可以感知和测量的。 (2)它们是消耗性的,分掉一点少一点,成本较高。 (3)资源有限,分配具有竞争性。 (4)这类资源具有通用性。
2020/5/19
26
内在性需要——过程导向的内在需要
概念: 这种内在性需要靠工作活动本身所蕴藏的
因素来满足 如: 工作本身的趣味性;
工作的挑战性;

作活动所具有的培养性;
特点:
工作活动提供的交往机会。
(1)这种需要的满足不仅与是否存在外在诱激物无 关,而且也与工作任务的成败无关。
(2)活动本身是否有趣和吸引人,全在当事者本人 的爱好、判断与价值观,不存在客观的、绝对的评 价标准。
2020/5/19
17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 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 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 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 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
——弗朗西斯(C. Francis)
2020/5/19
18
啥叫激励?
通俗讲: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2020/5/19
7
什么叫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企业按照积极性的运 动规律对职工施加一定的激励影响, 促使其积极性形成并按预定方向发 展的一套运行制度和管理方法。
是不是科学合理的?
2020/5/19
8
企业为什么要建立激励机制?
1、人的最低生存条件已基本保证,对企业的期望 提高了; 2、智力劳动的比重、程度提高,传统的监督和刺 激方法的效能降低; 3、人的素质提高,对个人发展的要求提高,在 实际工作中很难满足; 4、社会交流与沟通的增加使得影响积极性的因素 更加复杂、繁多。 5、对社会地位的评价标准随着个人价值观的变化 而变化,对企业的要求多样化。
2020/5/19
4
我只是夸奖了他几句,为什 么比发奖金的效果还要好?
2020/5/19
5
你认为解决激励问题容易吗? 解决激励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020/5/19
6
这种机制就叫 “激励机制”
怎样激励员工的问题,曾使几代管理人 困惑乃至失败。这个问题即使不算神秘, 但也确实难于解决。其原因之一在于激 励主要来源于个人内部,而不能被直接 观察。再者,大多数管理人员无力改变 雇员的基本个性特征。他们所能做的不 过是采用各种刺激(或建立一种机制) 将员工的潜力引向组织目标。
2020/5/19
9

企业如何建立激励机制?

组织、引导

良 性 循 环 图
怎样才能
干好?
这是我们研究 考

激励问题的主 、

要目的所在! 惩
实际干得如
何、干得好 坏后果的不 同?
3 2
4
15
干劲往何 处使?干 到什么程
度?
积极性 为什么要好
目 标 管 理
如何? 好干?
为什么? 干到什么程
度?
2020/5/19
2020/5/19
27
内在性需要——结果导向性需要
概念:这种内在性需要只有在工作任务完成时
才会感到满足。
特点:
(1)所依据的成就主要由当事者按自己的 标准做判断; (2)这种内在激励不仅在任务完成时能够起 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任务尚未完成或遭挫 折时,对活动结果的向往也鼓舞着人百折不 回地前进。
2020/5/19
返28回
第二节 激励理论 及应用
2020/5/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