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考古学 第2章 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步骤

考古学   第2章 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步骤
如在坡度较大或断崖陡壁地带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造成高处原有的堆积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而原在底部的堆积物最后移向低处这样在低处形成一种倒置的分层堆积
第二章 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一节
地层学、年代学概论
一、地层学
1 、地层 地层:考古学上把由人类活动形成的层次关 系称为“地层”。 生土层:遗址中没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 土层。 熟土层:遗址中有人类居住或长期活动形成 的土层,包含有人类使用的物品等。
间歇层: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 或因自然灾变,在熟土层之间有时会出现不 含有任何人类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 层”。 “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或断崖陡壁地 带,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造成高 处原有的堆积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而原在底 部的堆积物最后移向低处,这样在低处形成 一种倒置的分层堆积。其包含物的实际年代 是下层晚上层早。
墓葬发掘的方法
先用探铲作钻探工作,弄清层位关系、分布 位置及墓葬的确切周边范围。墓口找到以后, 即可进行发掘。 要注意以下几项:墓坑侧壁是否已挖到;是 否经过盗掘及盗坑的范围,区别被扰部分的 界限以及盗掘情况;是否有打破的情况;合 葬墓是否有二次葬入的迹象。

刮 平 面 看 现 象
土 坑 墓
器物量坐标
(二)墓葬发掘
发掘古代墓葬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古代墓葬的埋葬习俗和墓葬的形制; 对墓中人的骨骼进行鉴定,从中了解古代不 同种族的人种及其不同的体质特征; 通过墓中的随葬器物了解古代的工艺水平和 社会经济生活状况。
☆ 葬俗:埋葬的习俗。 土葬(一次葬、二次葬)、火葬、水葬、悬棺葬。 ☆ 葬具:用来保护尸体或骨灰的东西。 木(石)棺、椁,(陶)瓮棺,瓦棺等。 ☆ 葬式:死者下葬时肢体的姿势。 俯身葬、仰身葬、直肢葬、曲肢葬等。 ☆ 墓葬的形制结构: 土坑(竖穴)墓、(土、 石、砖)洞室墓(洞穴 墓)、崖墓。

第一讲 (概论 第二部分 考古学简史)

第一讲 (概论 第二部分 考古学简史)

与“新世界”的接触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由于圣经中没有任何关于新大陆的记载,关于美洲上生活 的是否为人类,如果是,他们的存在如何解释等问题引起 了讨论。 一个热门的解释:这些人是被迦南驱逐的部落 1519年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人 (Mexica)(墨西哥) 1532年征服印加帝国(inka)(秘鲁,阿根廷等地) 主教Diego de Landa第一个欣赏玛雅日历的欧洲人 Pedro de Cieza de Leon记录前印加王国遗存,是第一个 认识到存在比印加王朝更早文明的人 1537年保罗三世颁布法令:‚美洲土著人是人类‛
世界考古学简史

‚ARCHAEOLOGY‛ 的含义:
是指对古代的研究
研究对象:人类遗存 时间范围:人类制作工具开始至昨天的垃圾 来源于古希腊语‘arkhaiologia’原意是指远
古史,如Roman Archaeology(Augustus时期)
世界考古学发展简史
(1). 古物学的兴起,考古学的萌芽 (2). 考古学的诞生 (3). 考古学的成熟 (4). 新考古学运动


18世纪末,随着技术和知识的进步,加上欧洲经 济和军事的成长,人们开始认为现在不是比过去 差,过去不是丢失的黄金,人类可以期待更好的 未来,人类的进步依靠人类的努力和自然的发展。 这个思想为进化论埋下了种子。 这时期更多的人将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解释为铁 器时代之前的欧洲人所制作的手工艺品,但是他 们做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是石器本身,而是基于 对当时新世界(北美殖民地原住民)陌生文化的 观察和研究
创造‚旧石器‛(Palaeolithic)、‚新石器‛(Neolithic);
后来,拉尔泰,用古脊椎动物化石作标准, 将旧石器时代分为3期; 莫尔蒂耶,用首次发现地点作为各期的名称; 这种分期法和定名法,至今仍通用;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史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史

米 开 朗 琪 罗 为 罗 马 西 斯 廷 教 堂 创 作 的 巨 幅 天 顶 画 《 创 世 纪 》 。 西 斯 廷 教 堂 天 顶 画 是 米 开 朗 基 罗 在 绘 画 创 作 方 面 的 最 大 杰 作 。 作 品 场 面 宏 大 , 人 物 刻 画 震 撼 人 心 , 是 米 开 朗 基 罗 的 代 表 作 之 一 。 《创世纪》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分组成。
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 1744-1829),法国博物学家。生 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 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 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 和先驱。
达 尔 文
均变、进化的思想也逐步从自然科学领域渗透 到社会文化领域。进化论人类学总体认为,不同种 族间的心理文化的一致性导致了文化发展的单一模 式和单向性,经历了共同的演化过程。 摩尔根( L.Morgan )于 1877 年出版了《古代社 会》,更详尽地考察了人类文化从蒙昧社会、经过 野蛮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漫长历程,这个社会文 化三期说为改造人们世界观起积极的作用。
“三期说”最初出现于丹麦 国家博物馆的藏品说明,这一在 考古学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的产生,要追索到具有“史前考 古学的第一个开拓者”之誉的拉 斯穆斯·尼厄鲁普教授。他建议 成立丹麦国家古物博物馆,通过 实物收藏及研究来认识史前史, 要求突破那种将史前古物简单地 归为野蛮人的创造对史前时期没 有年代顺序和分类的笼统认识。
古罗马时代的很多君主都是古物爱 好者。 哈德良,外号勇帝,罗马帝国五贤 帝之一,117年—138年在位。最为喜欢 古希腊艺术。
二、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
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 语文和美术史的兴趣,从而开始搜集希腊罗马时代 的雕刻和碑铭,意大利、希腊人以及在希腊、罗马 地区的旅行者是这一古物学新阶段的先行者。 意大利收藏古典时期古物的热潮始于 15 世纪, 18 世纪衰落,早期收藏的罗马时代古物流散到了威 尼斯、马德里、巴黎、幕尼黑等地的博物馆中。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二章
第四节
欧美考古学史
(1960-1980)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五.新考古学的假说-验证法与所谓中间理论 (中程理论middle-ranged theory)
考古学的中间理论从何而来? 1. 实验考古学 民族考古学 “直接历史法”
2.
第二章
第四节
欧美考古学史
(1960-1980)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第二章
第四节
六.新考古学中的系统论观点
欧美考古学史
(1960-1980)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系统思想避免了流于mentalism(唯心主义)的问题, 也避免了单方面原因的解释。 系统论思想为推测提供了可能
第二章
第四节
欧美考古学史
(1960-1980)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七.评价
1. 新在哪里?
与文化历史学派的关系、 与年代学、文化序列、功能主义、进化论等理论方法之间的关系
五.新考古学的假说-验证法与所谓中间理论 (中程理论middle-ranged theory)
Lewis R. Binford:
中间理论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 必须独立于普遍理论之外, 2. 应基于一个前提(a uniformitarian assumption), 即需要假定过去的“条件”与“现在”条件相类似, 否则类比不成立。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路易斯· 宾福(Lewis R. Binford) <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1962 ) (Archaeology as Anthropology)
美国的考古学就是人类学,所以它的目标和人类学一样,就是 “说明和阐释整个时空内的人类生存物质及文化上的异同现象” American Archaeology is anthropology or it is nothing (Kroeber 1953). Its objective is to “explicate and explain the total range of physical and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entire spatial-temporal span of man's existence”。

考古学导论(全套134页PPT课件)

考古学导论(全套134页PPT课件)
99.9%的时间没有文字记载






2. 记录过程中受记录者眼界、水平、立场 的限制。
3. 流传过程中存在不可靠、不真实的可能, 文献不等于历史本身。
三、遗存的无限性和客观性
文献
遗存
有限性
无限性
主观性
客观性
1. 遗存的无限性:
与现存的有限的文献史料相比,地下 埋藏着的实物资料可谓无穷无尽。
严文明:《走向20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孙英明、李友谋:《中国考古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6 月第2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8 月
第三节 考古学研究的范围、程 序和方法
一、研究范围的划分
1、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
铁器时代 ∣
青铜时代 ∣
“铜石并用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 ∣
↘旧石器时代
2、按社会性质来划分:
3、文献史学来划分:
史前考古(包括旧石器、新石器)
夏商周考古
秦汉考古
魏晋南北朝考古
隋唐考古
宋元明考古
4、按照区域来划分: 5、按研究专题来划分:
面,以俞伟超为代表。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民族学: (2)民俗学: (3)人类学: (4)生态学: (5)动物学: (6)植物学: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遗存
第一节 遗存的分类
可分为:人工遗存和非人工遗存两大类
人工遗存
遗存 非人工遗存
遗迹 遗物
一、遗物
1、定义:这种遗存是指各自分立的实体, 它们的形状或出土地点都是由人类活动 造成,是可以携带的实物,在移动或搬迁 的过程中不会改变形状。

2-第二章-考古学发展史-陈改

2-第二章-考古学发展史-陈改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简史考古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物学,其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1840年以前),实现了从古物学到考古学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8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埃及与埃及学的形成、温克尔曼写成《古代美术史》、汤姆森提出“三期说”等。

第二个阶段是考古学的发展与成熟期(1840—1960年),考古工作在地域上由欧洲、近东扩大到全世界。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866年在瑞士召开第一次“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国际会议”、蒙特柳斯提出系统的考古类型学、“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等,科学的考古学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

第三个阶段是持续发展期(1960年以来),考古研究从文化谱系和编年工作转向阐释考古现象。

这一时期见证了“新考古学”及其他考古学流派的兴起、自然科学和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广泛应用、考古学的进一步世界化,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兴盛发展。

第一节欧美考古学简史人类探索过去的好奇心不难理解。

目前所知最早对古代实物进行探索的事件,是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纳波尼德挖到一座神庙地板下面近2000年前的基石。

无独有偶,按照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记载,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曾在公元前1世纪收藏“古代英雄们的武器”。

然而在考古学或古物学研究出现之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于过去的知识仅仅来自于文字记载、宗教信仰、口碑、传说和迷信。

直到中世纪末,随着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的再度出现,对世界史前史的研究才取得进一步的认识。

至15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和古物的兴趣。

考古学是从古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19世纪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领域在欧美出现。

一、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年以前)(一)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的古物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研究,从而开始了对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搜集。

15世纪后半叶,罗马收藏之风兴起,教皇、红衣主教和显贵们纷纷把自己的别墅装点成古代艺术的宝库。

第二章 考古学简史

第二章  考古学简史

第二章考古学简史第一节欧洲古物学的发展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一、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古典历史学家不但对他们没有文字记载的先民的历史感兴趣,也对周边蛮族的文化遗存感到迷茫。

在困惑之余,他们对这些遗物进行搜集、发掘、分类、记述和分析。

古希腊、罗马的王公贵族是这些早期古物爱好者的代表,他们中的许多人毕生都从事古物学研究,在他们死后的墓葬中还随葬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二、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术史的兴趣,从而开始搜集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碑铭,意大利、希腊人以及在希腊、罗马地区的旅行者是这一古物学新阶段的先行者。

意大利收藏古典时期古物的热潮始于15世纪,18世纪衰落,早期收藏的罗马时代古物流散到了威尼斯、马德里、巴黎、幕尼黑等地的博物馆中。

英国古物学家不同于意大利的艺术爱好者,他们是从“地理学”中延伸出来的“田野工作者”。

十七世纪是英国古物学的繁荣时期,为修订《不列颠》,阿什摩尔博物馆爱德华·勒威德在威尔士郡长途旅行收集古物资料,被看成是“严肃的田野工作的开端”;约翰·奥布里在威尔特郡获得大量巨石柱群的资料,被称为“英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三、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拿破仑远征埃及之后,在开罗成立了著名的“埃及研究院”。

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竭尽全力工作,将能搬动的文物都收集起来。

后由于法国战败在英国手下,这些埃及古物没有进卢浮宫,而是进了大英博物馆。

但是,法国人的埃及研究院继续工作,并出版了几大卷本的《埃及记》。

十八世纪欧洲古物学的重要特点是地质学在史前古物学上的贡献,地质学的调查证明了人类骨骸、石器与绝灭动物的共存关系。

而在这之前,虽然也有史前古物的零星发现,但都被放在《旧约》中的“创世说”的框架中解释,即人类和整个自然王国都是上帝在肯定不超过公元前5000内的刻意之作,上帝设计完美、不造恶物、万物其用。

第二章 田野考古 (《考古学》PPT课件)

第二章  田野考古 (《考古学》PPT课件)

采集遗物: 全面采集那些特征鲜明且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遗物标本 尽量选择能够反映其质地、颜色、纹饰、形制和时代的各类标本,尤
其要选择能够反映器物整体形态的口沿、足、底、流、纽等关键部位标本 对于可复原的标本或以往少见的标本(包括陶瓷器、石器、金属器
等),则应全部采集 遇到暴露于地表、包含遗物丰富的遗迹,采集的标本要单独编号存放
二、重点调查 又称专题调查,是指为了解决特定学术课题对一个地区的某类遗存 专门开展的地面勘查
(一) 文化谱系调查 1959年徐旭生主持的豫西“夏墟”调查,发现了登封王城岗、偃
师二里头等重要遗址,拉开了考古学探索夏文化的序幕,填补了中 原地区先秦考古文化谱系的空白
(二) 大遗址调查:洹北商城的勘察 (三) 环境考古调查:青海民和县官亭盆地和山东寿光市沿海 (四)遗址资源域调查:山东青岛丁字湾沿岸史前遗址
姓名和日期 如何确定古代聚落的真实存在和实际范围 如何进一步改进调查技术也是比较迫切的问题
偃师二里头遗址两种分布范围对比图
四、调查资料的整理 包括遗存资料和记录资料两大类 三个基本任务: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和编写报告
(一)实物资料的整理: 检查与核实:清污、拼对和修复 资料条理化和分析:编号、分类统计、登记信息卡、提炼结论
夯土较厚,路土由硬而薄的土层构成 居住面有人工迹象,烧面、抹泥面、白灰面等易辨识,
红烧土及草木灰:用火行为,泥土红色,产生黑灰色灰烬, 灶或陶窑、房址和灰坑
墓葬五花土:挖出和回填的混合过程,墓穴填土五颜六色, 五花土堆积往往是判断墓葬存在与否的重要线索
淤土:河底、沟底和井底等低洼处,以灰色、青灰色居多,质地细腻, 层状分布,含水分较多,包含的水生动植物遗骸较多
主动性挖掘:学术准备、实地踏查和勘探、针对性挖掘 被动性发掘:抢救性发掘和配合基本建设发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化论的重现
威利(G.R. Willey):五大阶段 斯特瓦德(Julian H. Steward):
多线进化论、文化生态研究 怀特(Leslie White) 梅格斯女士(Betty J. Meggers):主张进化论
2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一.背景
9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二.美洲新考古学的形成
弗兰纳瑞(Flannery): (1968)<考古学系统论与中美洲早期历史> (Archaeological Systems Theory and Early
Mesoamerica) 标志着文化生态系统的形成。在文化与生态的系统中, 技术系统是理解文化与生态关系即人如何适应环境的 关键。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上个阶段: 泰勒(Walter W. Taylor) 等对文化-历史logy)
1948
1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一.背景
10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二.美洲新考古学的形成
考古学研究内容:
1.重建文化史,即构建时空框架和谱系; 2.重建史前的文化形态,主要包括生产力、社会组织
和意识形态; 3. 解释文化过程,主要是发展变化的原因。它们之间
的关系是互相以前者为基础,因而构成了考古学 研究的三个层次。
路易斯·宾福(Lewis R. Binford): <考古学的系统论与文化进程研究>(1965) (Archaeological Systematics and the Study of Cultural
Process): 进一步阐述了在遗存分类中如何探讨特征形成的原因, 从功能的角度理解当时社会与遗存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而达到对文化过程的认识
意义即考古学"语法"
12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四.新考古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奥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人类科学的发展是从非系统的 推测阶段 到“硬科学”发阶段
3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一.背景
进化论的重现
阿丹斯(Robert McC. Adams): 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发生重大转变的复杂性以及各事件 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尽可能详细了解和反映这些因素。 即探讨进化的过程,而将年代学和过程研究连接起来的 桥梁是功能分析。
二.美洲新考古学的形成
路易斯·宾福(Lewis R. Binford) <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1962 ) (Archaeology as Anthropology)
美国的考古学就是人类学,所以它的目标和人类学一样,就是 “说明和阐释整个时空内的人类生存物质及文化上的异同现象”
American Archaeology is anthropology or it is nothing (Kroeber 1953). Its objective is to “explicate and explain the total range of physical and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entire spatial-temporal span of man's existence”。
6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二.美洲新考古学的形成
路易斯·宾福(Lewis R. Binford): 把考古遗存分成技术经济类、社会技术类和意识形态类。 遗存的功能要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来理解, 不过也容易模棱两可
7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二.美洲新考古学的形成
进化论的重现
将进化论观点与美洲考古资料结合进行综合研究: 阿丹斯(Robert McC. Adams): <早期文明的进化过程>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in Early Civilization) <城市社会的进化:两河流域早期历史与前西班牙 时期的墨西哥> (The Evolutionary of Urban Society. Early Mesopotamia and Prehispanic Mexico)
11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三.欧洲的新考古学:以古代文化生态学和聚落形态为特征
David Clarke:<分析考古学> (Analytical Archaeology 1968)
第一章 考古学的历史、性质、目的和一些术语; 第二章 系统论和文化系统论的模式; 第三章 把文化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讨论了二者的关系; 第四-八章 物质文化系统; 第九章 考古学文化与各种人们集团的关系; 第十章 考古学物质文化系统的自身发展过程; 第十一章 学科理论、程序和考古学遗存所代表的实际历史
8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二.美洲新考古学的形成
桑德斯(William T. Sanders)、麦克内什(Richard S. MacNeish):在研究史前墨西哥的文化和寻找新大陆 农业起源时将文化与生态系统关联起来。
亚内尔(Yarnell)、克里兰德(Cleland): 根据北美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结合考古发掘, 对北美史前生态系统做了最完整的复原。
4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二.美洲新考古学的形成
路易斯·宾福(Lewis R. Binford) <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1962 ) (Archaeology as Anthropology)
5
第二章 欧美考古学史
第四节 新进化主义和新考古学 (1960-19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