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新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4课《七月的天山》注音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4课《七月的天山》注音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4课《七月的天山》注音七月的天山夜晚的天空,满天的星星闪烁着,像一颗颗宝石点缀在黑幕上。

在这个夏日的七月,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参观了天山。

天山是我国的著名名山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

它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寒冷干燥,地势险峻。

我们沿着山间的弯曲小路下车,感受到了高山的深广和壮丽。

天山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仿佛一幅幅画卷在我们的眼前展开。

山脚下的草地洁白如雪,草垛上捆着干香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我们品尝了当地的香肠,感受着新鲜和美味。

往上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山谷。

山谷的峡谷十分险峻,两侧高峰直插云霄,壁立千仞,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

山谷中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水流湍急,发出轰鸣的声音。

我们走在小路上,看到了一些野花野果,还有一些小动物在草丛中玩耍。

继续向上行进,我们来到了天山的山顶。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海拔所带来的寒冷。

但是寒冷并不能减弱我们的兴奋,看到天山脚下的美景,我们感到十分惊叹。

山脊上有一片片冰川,冰川闪耀着银白的光芒,宛如一道道银带镶嵌在山顶上。

远处还有一座雪山,雪山的巅峰上积雪皑皑,宛如一朵朵白云。

冷风呼啸着吹来,我们拍下了一张张留念照片,纪念我们在天山的美好时光。

回想起这次参观,我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天山就像一首壮丽的诗歌,让人陶醉其中。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天山会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观赏,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四年级的语文课文《七月的天山》以其描绘天山壮丽景色的语言和细腻的叙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篇课文,我对天山的美丽和壮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4、七月的天山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4、七月的天山PPT、优质教学课件

读通课文
萦绕:盘旋往复。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绵延:延续不断。 绚烂:灿烂。 矫健:强壮有力。
请同学们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边读边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天山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游览的顺序
走进天山 ------ 再往里走 ------ 走进天山深处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2、3、4自然段,思考: 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 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2)
)。 口头填空,把句子
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读汉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 学第五题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名师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名师教学课件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 参
洪波泻地倾星海,仙掌擎天峙雪峰。 ——王树楠
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难观。 ——邱处机
同学们,今天的课你们有哪 些收获呢?
同学们,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课
感谢各位领导的参与,望批评
四、
指正,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下 课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 作品,供您参考使用。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 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 共同提高。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辨析并理解词语
形态 高悬 峭壁断崖 重重叠叠 柔嫩 巨大 色彩 五彩斑斓 白皑皑 绚丽 翠绿 动态 漫流 飞泻 萦绕 跳跃 荡漾 蜿蜒无尽
一、讨论探究,作者游览天山的观察点是怎样变 化的? 二、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 点?作者又是怎样把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作者的观察点的变化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江南秀色
桂林 奇峰秀水
洞庭湖 湖光秋月
美丽的南国风情总令人流连忘返
金华 神奇溶洞
天山是亚洲内陆中部的大山系,呈东西走向,横贯新疆中 部,西端深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 宽250~300千米,绵延中国境内1700千米,占新疆全区面积 约1/3。托木尔峰是天山最高峰,海拔7435.3米。
在描写景物时,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不断展
现新的画面的写作方法就是—— 移步换景。
感悟 ·赏析 ·积累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 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 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百朵盛开的白莲。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

1、看法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2、掌握天山景物的特点。

〔二〕进程与方法:经过文章的描画,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天山的美景,培育热爱自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了解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桂林山水让我们依依不舍,金华双龙洞的风景又让我们蔚为大观,那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现象呢?明天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分享学习,掌握生字1、分组学习:先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和文字〕,初步了解天山;2、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了解新词,完成小练习。

新疆jiāng 戈gē壁滩炎yán暑白缎duàn山涧jiàn 峭qiào壁断崖俯fǔ视清澈chè五彩斑斓lán 鳞lín光有限xiàn生机白皑皑ái 马蹄tí溅jiàn起绵延yán绚xuàn烂矫jiǎo健马鞍ān白缎山涧仰望马蹄溅起绵延离鞍飞泻有限撑开枝丫萦绕矫健幽静白皑皑洄水涡饮马溪戈壁滩五彩斑斓五彩绚丽重堆叠叠萦绕:盘旋往复。

荡漾:〔水波〕一同一伏地动。

绵延:延续不时。

绚烂:绚烂。

矫健:强健有力。

弯曲无尽:课文中指原始森林连绵不时。

五彩斑斓:颜色纷繁,十分美观。

五彩绚丽:颜色纷繁,艳丽美观。

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凉爽——凉爽寂静——安静萦绕——缠绕五彩斑斓——五彩绚丽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凉爽——闷热高悬——高扬仰望——仰望增添——增加幽静——喧哗3、快速阅读课文2、3、4自然段,思索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天山的?〔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再次朗诵全文,思索:(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详细的?〔提问〕(2)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案1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易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同时,课文中的丰富想象和幻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景和情感。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表达方式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天山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地理知识,对于天山的美景和神话传说可能了解不多。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表达方式。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天山的美景和神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习作。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想象和幻想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呈现课文中的景色和情景。

2.准备生僻词语的解释和例句,方便学生理解和运用。

3.准备小组合作的活动材料和习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关于大自然的课文,如《草原》、《西湖》等。

b.提问:你们对天山有什么了解?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c.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天山的美丽和神奇。

2.呈现(10分钟)a.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b.教师逐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c.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想象和幻想,如“天山的神话传说”、“天山上的仙境”等。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场景,用课文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学建议1、作为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2、学生自读后可作一次反馈,让他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种景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提出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3、再次阅读时,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七月的新疆,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天山。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窗外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蓝天衬着高高的雪峰,太阳照在雪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山下的草原上,野花遍地,红、黄、蓝、白、紫,像一块巨大的彩色地毯铺展在大地上。

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马儿在河边饮水,一切都那么和谐、宁静。

沿着山路往上走,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有松树、柏树、桦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

树下是厚厚的苔藓和野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再往上走,就到了雪线以上。

这里一片银白,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像是天空中撒下的白色花瓣。

山顶的冰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一座巨大的水晶宫殿。

七月的天山,美丽而神秘,让人流连忘返。

赏析:《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七月新疆天山的美丽景色。

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富有诗意的表达,展现了天山的壮丽风光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

文章首先以“画卷”为比喻,形象地展示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

蓝天、雪峰、草原、野花、牛羊、马儿等元素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画面,体现了大自然的丰饶和生命的活力。

接着,作者通过描绘山路两旁的树木和苔藓,以及雪线以上的冰雪世界,进一步展现了天山的生态环境和季节变化。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强了读者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最后,作者以“美丽而神秘,让人流连忘返”作为结语,表达了对天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天山的魅力和神奇。

同时,这也是一篇引导小学生欣赏自然美、培养环保意识的好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部编版(新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同
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jǐn duàn
yōu jìng
yíng rào
mián y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xuàn làn
jiǎo jiàn
bái ái ái
fǔ s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壁________暑________蓝________锻________缓
________限________
璧________署________篮________缎 ________暖
________很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白莲 ________的山涧 ________的鳞光 ________的雪峰
________的塔松 ________的雪水 ________的溪水 ________的日影
4.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

①你骑在马上,可以________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

②________蓝天,朵朵白云轻轻地飘荡。

③战士们手握钢枪________着前方。

④站在山顶________,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5.查字典填空。

(1)
“饮”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
“涧”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6.仿照例句写话,用上划线的词。

(1)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2)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7.按课文内容填空。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________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________,作者________。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柔嫩—________绚烂—________细碎—________
9.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凉爽—________寂静—________盛开—________
10.用“柔”组成的词语填空。

①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_____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______。

②这幅画色彩明丽,线条________。

③妈妈很________,从不跟我发火。

1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颜色驳杂,灿烂多彩。

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________
②生机勃勃的样子,很有活力,无限用来形容活力的程度。

________
③形容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________
④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

________
1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水底 ________的鳞光 ________的山涧
________的银链 ________的天 ________的洄水涡
13.照样子写词语
①重重叠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白皑皑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给下列字加偏旁组字组词。

难________________耳____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____
县________________连________________叔________________
15.给多音字组词。

重:chóng________zhòng________饮:yìn________yǐn________
16.补写词语
五________斑斓无________生机蜿________无尽
重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点五彩________纷
17.填空。

(1)
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许多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的花。

(2)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
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伞,重重叠叠的枝桠。

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说明________。

18.我来改正错别字。

①最理想的是椅马上天山。

________
②戈壁滩上的炎署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________
③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锈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________
19.改成陈述句。

(1)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2)
这难道不是你的错吗?
(3)
天上数不清的星星难道没有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吗?
(4)
一棵棵榕树难道不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伞吗?
20.加标点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________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________五彩缤纷________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________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________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________马走在花海中________显得格外矫
健________人浮在花海上________显得格外精神________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________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________
21.理解课文《七月的天山》内容后填空。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的三个不同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二是描绘了________的美景;三是描写________的景象。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表达了
________之情。

二、阅读理解
22.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美丽的巩乃斯巩乃斯是个青山常绿、花海袭人的好地方,那起伏的山岭就像一条条蛟龙奔腾于沟中,那一坡坡的鲜花就像一条条美丽的彩带。

蛟龙腾舞,花海飞驰。

像神奇之门不断闪开。

莺儿在林中嬉戏歌唱,蜂蝶在花丛惹闹沾欢,牛羊在高地漫游,雪豹、棕熊吼声使人心惊,云杉立于悬崖,山花搂抱于奇木,新泉老林奇巧组合,小溪大气同放清新。

巩乃斯微风吹拂,林涛震耳,桦榆妩媚,云杉多姿,曲柳婀娜。

蜂蝶过处,草青叶雅,金英子耀金,党参花溅香,乌拉贵花吐芳,山丹丹花流艳。

温泉腾紫雾,热气拂人面,白云身边绕,天使眼前飞。

巩乃斯河碧水流欢,瀑布飘逸,千山万壑,气势万千。

巩乃斯沟是云雾蒸腾、雨雪际会的好去处。

山上的云、岭下的雾,丝丝缕缕,纤纤飘来,曲曲卷卷,缓缓飞舞,有时如惊涛骇浪,巨浪排空;有时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不时又静静动动飘忽不定,给人一种神仙的境界。

一时又雨跃荡水,雪絮飘舞,雨滚雪翻,雨虽不大,却是细雨;雪虽不狂,是轻雪,但给了你一个调皮的孩儿脸。

一会儿又云开日出,山沟又成了另一番诗情画意,满沟清新,满坡的胜景,满沟的仙境,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巩乃斯沟。

(1)
全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介绍巩乃斯的美丽。

(2)
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巩乃斯这个美丽的地方。

请用“”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在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

(3)
请你仿照下面这段文字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________
巩乃斯沟是云雾蒸腾、雨雪际会的好去处。

山上的云、岭下的雾,丝丝缕缕,纤纤飘来,曲曲卷卷,缓缓飞舞,有时如惊涛骇浪,巨浪排空;有时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不时又静静动动飘忽不定,给人一种神仙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