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物理基础医学

合集下载

超声医学基础3篇

超声医学基础3篇

超声医学基础超声医学基础(一)超声医学是指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进行的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技术。

它是一种基于物理的技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产生的回声信号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

因为它不会影响人体组织,因此非常安全,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影像技术。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与我们所熟悉的光学相比,它的波长更短。

超声波一般是在人体表面施加一个小的震动,震动通过人体内的组织传递,形成回声信号。

这些回声信号被传回到超声探头,然后被转换为图像,并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医学技术非常安全,因为它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和有害化学物质。

它可以在不影响人体组织的情况下提供清晰的图像,并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超声医学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例如内脏器官疾病、乳腺疾病、妊娠监测、心脏疾病等。

它非常适合进行儿科检查,因为它可以提供非常清晰的图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总之,超声医学是一种安全、无创、高效的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

超声医学基础(二)超声医学是一种基于声波物理原理的影像技术,利用声波的散射和吸收特性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学上信号的处理,从而建立人体内部的显像图像。

超声波是机械波,其在常温下的速度为1540m/s,和我们所熟知的光学相比波长较短。

超声机由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组成。

发射器和接收器是同一个装置,称为超声探头。

超声探头在人体表面施加一个小的震动,震动通过人体内的组织传递,形成回声信号,这些回声信号被传回到超声探头,然后被转换为图像,并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医学具有多种优点:首先,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和放射学的影像技术相比,更安全;其次,它可以直观地观察人体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第三,超声医学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因此在随访和监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然而,超声医学也有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不能用于诊断肺部和骨骼疾病,也不能用于超重度肥胖患者。

其他主治系列-超声波医学【代码:346】-基础知识-超声诊断物理基础

其他主治系列-超声波医学【代码:346】-基础知识-超声诊断物理基础

其他主治系列-超声波医学【代码:346】-基础知识-超声诊断物理基础[单选题]1.以下属于小界面的是()。

A.心包膜与心包腔内薄层心包液体界面B.心外膜与心室肌层界面C.心室内膜(江南博哥)面(被肌小梁分成无数小孔)与心腔内血液界面D.乳头肌(细线状与瓣膜相连)与心腔血液界面E.血液中的红细胞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小界面是指小于声束波长的界面。

肝、脾等实质器官或软组织内的细胞、包括红细胞,都属于小界面范畴。

而人体许多器官如肝、脾、胆囊的包膜、心包膜、腹壁各层肌肉筋膜以及皮肤层等都是典型的大界面。

现代超声诊断仪正是利用大界面反射原理,能够清楚显示体表和内部器官的表面形态和轮廓;还利用无数小界面后散射的原理,清楚显示人体表层以至内部器官、组织复杂而且细微的结构。

[单选题]2.人体中不会产生多普勒效应的是()。

A.胎心B.瓣膜C.正常的心肌组织D.静止不动的肝组织E.血流正确答案:D[单选题]3.超声波归属于何种波?()A.光波B.电磁波C.机械波D.微波E.粒子波正确答案:C[单选题]4.超声波是由波源振动而产生,其最低振动频率不小于()。

A.3000次/秒B.5000次/秒C.15000次/秒D.18000次/秒E.20000次/秒正确答案:E[单选题]5.下列组织传播超声的速度最快的是()。

A.血液B.胆汁C.骨骼D.肌肉E.肝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水中的声速相近。

骨骼的声速最快,相当于软组织声速的2倍以上,约3360m/s。

[单选题]6.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与下列无关的是()。

A.运动目标使超声波产生频移B.声能转换成热能被吸收C.声束在传播中逐渐扩散D.超声波被不同声阻抗界面反射E.超声波被介质散射正确答案:A[单选题]7.关于声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近场声束集中,呈圆柱形B.近场横断面上的声能分布均匀C.远场声束扩散,呈喇叭形D.远场横断面上的声能分布比较均匀E.探头形状不同,声场范围有很大的不同正确答案:B[单选题]8.常用的超声诊断频率是()。

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

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

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超声诊断是一种通过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获取人体结构和病变信息的无创检查方法。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高频率、短波长和强穿透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为超声诊断提供了基础。

首先,超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它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

一般来说,超声波在软组织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40米/秒。

不同组织的声速略有差异,这也是超声诊断中可以区分不同组织结构的原因之一。

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使得超声诊断成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会遇到不同组织的界面,如肌肉和骨骼之间的交界处。

当超声波遇到这些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形成回波,另一部分能量继续传播。

通过接收回波信号,超声设备可以计算出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从而确定声波传播的距离。

超声波的反射特性也使得超声诊断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病变。

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能力不同,这取决于组织的声阻抗差异。

声阻抗是指声波在穿过介质界面时遇到的阻力,它与介质的密度和声速有关。

当声波从一个组织进入另一个组织时,如果两者的声阻抗差异大,则会发生明显的反射。

这样,超声波就可以探测到组织的边界和病变部位。

超声波的频率也决定了它的穿透能力和分辨率。

低频超声波能够穿透较深的组织,但分辨率相对较低,无法清晰地显示细小结构。

高频超声波则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但穿透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超声诊断中,医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频率,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超声波的多次反射和散射也会影响超声图像的质量。

当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会受到散射和吸收的影响,导致声波的能量逐渐减弱。

这也是为什么超声波不能穿透骨骼和气体的原因,因为它们对超声波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散射和吸收能力。

超声诊断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无创检查方法,其物理基础包括超声波的频率、传播速度、反射特性和穿透能力等。

通过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特性,超声诊断可以获取人体结构和病变信息,为临床医学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超声医学基础【88页】

超声医学基础【88页】

四.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简史
• 1880年发现压电效应 • 1923年首次将声纳用于探测潜艇 • 1945年A•Firestone制成A型脉冲超声检测仪。我国自
1958年11月开始将A型超声诊断应用于临床。 • 1960年代中后期-1980年代初期B型超声检查发展并
普及,仪器渐趋完善,我国自1978年开始应用B型超 声诊断疾病。 • 1980年代中后期彩色Doppler超声显像仪的出现,计 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为超声诊断开创了更加广 阔的领域。
(四) 肝脏弥漫性病变
• 指各种病因所导致的肝实质弥漫性 病理改变
• 典型脂肪肝声像图:肝脏大小正常 或轻-中度肿大,肝实质回声前方致 密增强,后方衰减;肝内管道结构 走行不清晰。
2. 典型肝硬变的声像图特征
• 肝脏外形失常,左右叶比例失调,左叶代偿性增 大,右叶径线缩小;
• 肝被膜不光滑或凹凸不平,呈锯齿状; • 肝实质回声粗糙,明显不均质,部分可见弥漫性
七.常用超声诊断术语及临床意义
• 无回声区:病灶内声波穿透性良好,不产生回声,不 发生衰减,常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可见于各种囊肿、 胸/腹水、血管管腔等。
• 低回声区:在二维图像上显示为暗淡的点状回声区。 多种实性占位性病变均显示为低回声区,尤以恶性肿 瘤多见。
• 等回声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回声强度一致或近似, 与邻近组织不易区分,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显 示为等回声的肝癌。
超声医学基础 一. 概 念
• 超声医学(Ultrasonic medicine) 超声医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 研究超声对人体的作用和反作用规律并加以利用,达到诊断、 保健和治疗等目的的学科。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 物医学超声工程。

[医学类试卷]CDFI上岗证考试(超声物理基础)模拟试卷3.doc

[医学类试卷]CDFI上岗证考试(超声物理基础)模拟试卷3.doc

[医学类试卷]CDFI上岗证考试(超声物理基础)模拟试卷3 1 人体软组织中传播的波是(A)横波(B)电磁波(C)纵波(D)既有横波也有纵波(E)以上都不对2 以下介质中声速最慢的是(A)0℃水(B)空气(C)血液(D)肝脏(E)肌肉3 声波垂直入射到两层相邻的介质(A)两个介质特性阻抗差异越大,反射越弱(B)两个介质特性阻抗差异越大,反射越强(C)反射能量小于折射能量(D)反射能量与折射能量相同(E)以上都不对4 软组织中的声衰减量(A)随总增益增大而增大(B)随组织厚度而增加(C)随波长减小而增大(D)使用DSC时无关紧要(E)由TGC(STC)曲线的范围决定5 超声通过以下人体软组织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衰减,其中衰减程度最高的是(A)脂肪(B)肌肉(C)软骨、肌腱(D)正常肺(E)肝、脾、肾6 高频探头(7.5MHz)的特点是(A)穿透力好(B)横向分辨力高(C)侧向分辨力高(D)纵向分辨力高,但穿透力差(E)纵向分辨力低7 超声在介质中吸收导致(A)超声转换成热能(B)超声能量耗散转换成X射线(C)超声转换成可见光(D)超声能量耗散转换成γ射线(E)超声能量转换成光子束8 声像图的纵向分辨力与哪项有关(A)声阻抗(B)信号的频率(C)组织密度(D)声速的大小(E)以上都不对9 低频探头的特点是(A)波较长,穿透力较大(B)波较短,穿透力较大(C)波较短,穿透力较弱(D)波较长,穿透力较弱(E)较差的分辨力和较差的穿透力10 当障碍物的直径大于1/2λ时,将发生(A)折射(B)反射(C)衍射(D)不反射(E)不折射11 声像图中,表现为很强回声,其后方留有声影的是(A)皮肤(B)脂肪(C)纤维组织(D)结石(E)实质脏器12 鉴于超声的生物效应,超声剂量(声强)规定为(A)I SPTA<100 mW/cm2(B)I SPTA<100 W/cm2(C)I SPTA<20 mW/cm2(D)I SPTA<20 W/cm2(E)越大越好13 关于横向分辨力,以下正确的是(A)取决于多普勒频移(B)不能在远场测量(C)提高探头频率(D)取决于声束直径(E)以上都不对14 当介质的粒子运动平行于声波传播方向时的发射波称为(A)纵波(B)横波(C)表面波(D)切变波(E)X线15 描述声传播、波长和频率关系的公式为(A)ν=fλ(B)Z=pc(C)波长=2(频率×速度)(D)波长=(频率×速度)(E)以上都不对16 两种材料界面上的反射因子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穿过界面时的什么变化(A)声阻抗(B)声速(C)密度(D)探头频率(E)与上述各项无关17 下列哪种物质中声速最高(A)软组织(B)水(C)空气(D)骨骼(E)血液18 声频在20000Hz以上称之为(A)次声(B)可闻声(C)超声(D)X线(E)多普勒频移19 5MHz表示(A)每秒振动50万次(B)每秒振动5000万次(C)每秒振动50次(D)每秒振动500万次(E)每秒振动50次20 纵向分辨力为(A)区分平行于超声束的两个物体的能力(B)区分垂直于超声束的两个物体的能力(C)与深度分辨力相同(D)与横向分辨力相同(E)A和C21 若频率减小,波长将(A)减小(B)增大(C)减少为1/10(D)增大10倍(E)不变22 纵向分辨力是指前后两点间可分辨的最小距离,其理论计算值应是(A)1/4λ(λ是波长)(B)1/3λ(C)1/2λ(D)λ=1(E)λ>123 关于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哪些是正确的(A)波长与频率成反比(B)频率越高,波长越短(C)频率越低,波长越长(D)频率越高,纵向分辨率越好(E)波长与频率成正比24 在保证获取必要的诊断资料前提下,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尽可能采用最小辐射强度(B)用最短辐照时间(C)辐照时间长短无所谓(D)早孕胚胎最好不做或少做超声检查(E)对3个月以上胎儿检查应控制在3~5分钟内25 在细胞和组织中,超声能量发生变化的主要机制包括(A)振动和辐射(B)吸收和反射(C)热和空化效应(D)直接和间接(E)反射和折射。

超声基础-物理基础

超声基础-物理基础

物理基础第一节声波的定义及分类一、定义物体的机械性振动在具有质点和弹性的媒介中的传播现象称为波动,而引起听觉器官有声音感觉的波动则称为声波。

根据声波的传导方向与介质的的振动方向的关系,声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二、横波所谓横波是指介质中的质点都垂直于传播方向运动的波。

人体的骨骼中,不但传播纵波,还传播横波。

三、纵波即介质中质点沿传播方向运动的波。

在纵波通过的区域内,介质各点发生周期性的疏密变化,因此纵波是胀缩波。

理想流体(气体和液体)中声振动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是平行的,只存在于纵波。

人体中含水70—80%,故除骨路、肺部以外软组织中的声速和密度均接近于水。

目前医用超声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纵波传播方式。

第二节超声显像物理基础一、超声波基本物理量1、超声波是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于20000 Hz的声波。

2、超声波有三个基本物理量,即频率(f),波长(λ),声速(c),它们的关系是:c=f·λ或λ=c/f,传播超声波的媒介物质叫做介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时,声速基本相同。

3、相同频率的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声速不相同,人体软组织中超声波速度总体差异约为5%。

因此目前医用超声仪一般将软组织声速的平均值定为1541m/s。

通过该声速可测量软组织的厚度,由于目前超声仪所采用的是脉冲回声法,故该回声测距的公式是:t组织厚度=C·───2利用超声方法进行测距的误差也是5%左右。

4、声阻抗是用来表示介质传播超声波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其数值的大小由介质密度ρ与声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的乘积所决定,即:Z=ρ·c单位为Kg/m2·s。

5.临床常用的超声频率在2~10 MHz之间。

二、超声波的物理性能l、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声阻的分界面且界面厚度远大于波长,会产生反射,反射的能量由反射系数R I=〔(Z2-Z1)/(Z2+Z1)〕2决定。

Z1、Z2为两种介质的特性声阻抗,Z=ρ·c (密度·声速)当Z1=Z2,为均匀介质,则RI=0,无反射。

超声基础知识.doc1

超声基础知识.doc1

超声基础知识.doc1第⼀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第⼀节超声波的概念⼀、超声波的基本概念1、声波的性质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听觉范围(20~20000HZ)的⾼频声波,即:频率>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

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的振态在固体中有纵波、横波、表⾯波、瑞利波、板波等多种振态,⽽在液体和⽓体中只有纵波振态,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超声纵波。

2、诊断常⽤的超声频率范围2~10MHZ(1MHZ=106HZ)3、超声波属于声波范畴它具有声波的共同物理性质①⽅式------必须通过弹性介质进⾏传播在液体、⽓体和⼈体软组织中的传播⽅式为纵波(疏密波) 具有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特性,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空⽓、⽔、软组织、⾻骼)分别具有不同的声速和不同的衰减等②声速------在不同介质中,声速有很⼤差别:空⽓(20℃)344m/s,⽔(37℃)1524m/s,肝1570m/s,脂肪1476m/s,颅⾻3360m/s⼈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的声速相近。

⾻骼的声速最⾼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基本物理量声学基本物理量波长、频率、声速及三者的关系λ=С/f 声速:不同介质的声速空⽓(20℃)344m/s、⽔(37℃)1524m/s、肝脏\⾎液1570m/s、脂肪组织1476m/s、颅⾻3360m/s。

⼈体软组织平均声速掌握1540m/s 三、声场(⼀)超声场概念超声场是指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

超声场简称声场,⼜可称为声束。

(⼆)声场特性1、①扫描声束的形状、⼤⼩(粗细)及声束本⾝的能量分布,随所⽤探头的形状、⼤⼩、阵元数及其排列、⼯作频率(超声波长)、有⽆聚焦以及聚焦的⽅式不同⽽有很⼤的不同②声束还受⼈体组织不同程度吸收衰减、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即超声与⼈体组之间相互作⽤的影响。

2、声束由⼀个⼤的主瓣和⼀些⼩的旁瓣组成超声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向总有偏差,容易产⽣伪像。

超声基础知识

超声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22 / GE Presenter and Event / 2016/7/10
超声的模式
在监视器上显示的超声图像是二维图像,这与CT和核磁共振所 回波振幅 形成的图像相同。
1. A模式:是一种振幅的模式。它在显示上形成垂直偏转的曲线图。 探头 2. B模式:是一种亮度的模式。其图像由不同亮度的点所组成的 直线构成。点的亮度代表接收到回声的振幅。通过连续扫描,二 维的剖面图像不断地被更新,这就是实时B模式。
-相控阵: 相控阵方式是通过连续变换延时线来得到产生超声波束的不同角度。主要用于心脏。
延时线扫描
相控阵探头
通过延时线聚焦
超声波束
3. 机械扫描方式
机械扫描是通过单个或多个基元机械运动(摆动) 来产生超声波束的。 -机械扇扫:是超声波束通过基元机械运动来回 摆动进行扫描的。 特点:制作成本低;扫描角度大。 噪音大;帧频低;寿命短。
– 与声束相垂直的线或面上,能在荧光屏上被分别显示为两 个点的最小距离的能力。 – 与声束的宽窄有关
19 / GE Presenter and Event / 2016/7/10
超声的穿透力
• 穿透力的增加,以分辨力的损失为代价
• 频率越高,分辨力越高,穿透力越小
• 频率越低,穿透力越强,分辨力越低
超声波的传播
• 超声波的种类:
– 横波:质点的运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在固体中波以横 波形式传播 – 纵波:质点的运动方向平行于传播方向。在软组织中波以 纵波形式传播。 – 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用超声纵波
• 声速与介质有关
– 固定>液体>气体
空 气
液 体
固 体
7/ GE Presenter and Event / 2016/7/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软组织:约1541m/s • 气 体:约350m/s • 骨 骼:约3852m/s • 医 用:以软组织的
平均声速
t 组织厚度=C·───
2
可通过声速测量软组织的厚度
2021/3/16
8
三、波长
定义:声波在完成一次完全振动的时间内所传播的距 离称为波长,以λ表示。
超声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 由于声速已确定不变,频率与波 长间的关系为:频率愈高则波长 愈短;频率愈低则波长愈长,两 者间呈反比。
• 介质发生周期性疏密 变化,为胀缩波。
• 存在于理想流体(气 体和液体)中。
• 除骨路、肺外人体组 均以纵波传播。
• 诊断与治疗的超声主 要是纵波传播。
2021/3/16
3
三、横波
定义:是指介质中的质点都垂直于传播方向运动的波
• 只能使介质形变,不 能体变,为畸变波
• 存在于高粘滞液体或 固体。
折射定律:入射角θi的正 弦与折射角θt的正弦之比,
等于入射波在第一介质 中的声速cl与折射波在第 二介质中的声速c2之比, 即:
Sinθi Cl ───=──
Sinθt C2
2021/3/16
18
二、折射
使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当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 相应的折射波消失,出现全反射。
数值:决定与介质密度 ρ与该介质中的 声速C。
Z=ρ·C
单位为Kg/m2·s
2021/3/16
11
第三节
超声波的特性
2021/3/16
12
一、声反射
定义:声波传播到两种阻抗不同的介质界面上, 如界面尺寸远大于波长时,便会引起部 分或全部声能的返回。
反射波的声压与入射波 的声压成正比,并与两种介 质的声特性阻抗、声速和入 射角等因素有关。
20
三、绕射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 播过程中,遇到尺寸相 当于声波波长的声阻抗 界面时,声波将绕过此 界面,继续向前传播, 致使超声波无法检测到 该障碍物,这种现象称 为声波的绕射。
2021/3/16
21
四、散射
定义: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过程中,如遇到尺寸远小于 声波波长的声阻抗界面时,则声波将使其成为新 的声源,使得声波能量向四面八方发射,这种现 象称为声波的散射。
• 散射发生在人体内软组织内的微小界面; • 反射产生与体内大器官的界面; • 散射与反射均为声波能量衰减的重要因素; • 反射与散射均是回波型超声仪的物理基础。
2021/3/16
23
五、衰减
定义:声波在介质内的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 离的增大,声波的能量逐渐减少,这一现 象称为声波衰减。
影响因素:
作超声检 查时,需尽可 能将声束垂直 于界面,否则 将会引起:
2021/3/16
• 侧方声影--误诊; • 错位--影响穿刺; • 全反射--无法检查。
19
二、折射
当声波从一种小 声速介质向大声速固 体介质入射时,声波 经过这两种介质的分 界面后出现折射波, 而且其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反之亦然。
2021/3/16
• 超声仪收到的声波是背向 散射。
• 血流中的红细胞是多普勒 超声检测血流的基础。
• 各种软组织从微观的角度 看都非均匀组织,均可产 生超声波的散射。
2021/3/16
22
四、散射
散射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界面的声阻差,而且还与 障碍物的大小和数量有关,此外还与声波的频率有着 密切的关系,通常散射强度与声波频率呈正比。
吸收:组织特性使声能转换为热能; 反射:声波的反射使得能量减弱; 散射:声波的散射使得能量减弱; 频率:超声衰减与超声频率呈正比; 声束扩散:单位面积内的能量减少。
Kp与界面两
边介质的声阻抗 Z1和Z2的关系公 式如左:
Z1-Z2 Kp=──── · cosα
Z1+Z2
2021/3/16
15
一、声反射
当超声波垂直入射界面时,即θi=θr =0 时,则反射系数Kp为:
Z1-Z2 Kp=────
Z1+Z2
2021/3/16
16
一、声反射
结论:超声波在界面上反射的大小取决于 界面两边介质的声阻差。
第一节
声波的定义
2021/3/16
1
一、定义
定义:物体的机械性振动在具有质点和弹性的媒介中 的传播现象称为波动,而能引起听觉器官有声 音感觉的波动则称为声波。 振源 :声带、音叉、鼓面
介质:空气、人体组织
接收:鼓膜、换能器
2021/3/16
分类:纵波、横波
2
二、纵波
定义:即介质中质点沿传播方向运动的波。
• 医用常为:2~10MHz
2021/3/16
6
二、声速
定义:指声不同的介质中声速有 所差别,它取决于介质的弹 性(k)和密度(ρ)。通常, 弹性(K)/密度(ρ)比大 的物体声波传播的速度高, 反之则低,即:
K C=───
ρ
2021/3/16
7
二、声速
从声波传播速度考虑,人体组织可分3类:
• 人体骨骼不但传播纵 波,还传播横波。
2021/3/16
4
第二节
声波的物理参数
2021/3/16
5
一、频率与周期
定义:介质在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为频率(f),单位 为Hz,而在平衡位置来回振动一次的时间则称 为周期(T)。
• <16Hz : 次声波
• 16--20000Hz:可闻波
• >20000Hz:超声波
• 当Z1=Z2时, p=0 , 无反射 • 当Z1〉Z2或Z1〈Z2时, 有反射 • 如Z1》Z2或Z1《Z2时, 全反射 • 利用反射,提取信息,进行诊断 • 皮肤与空气声阻差大,用耦合剂 • 不适肺、肠、骨等组织器官检查
2021/3/16
17
二、折射
定义:因介质中声速的空间分布而引起的声传 播方向改变的过程。
2021/3/16
9
综上所述
频率、声速与波长间的关系如下:
c
λ=── 或 c=fλ
f
周期(T)为频率的倒数,即:

λ
T=─── 故:λ=C·T 或 C=───


2021/3/16
10
四、声阻抗
定义:介质中某点的声压P与质点振动速度V之间比为 该点的声阻抗(Z)。
意义:表示介质传播超 声波能力的重要 物理量。
2021/3/16
13
一、声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θi的正弦与反射角θr的 正弦之比,等于入射波在第一介质中的声速Cl 与反射波在同一介质中的声速C1‘之比。
Sinθi Cl ───=──
Sinθr C1'
2021/3/16
14
一、声反射
两种介质的声特性阻抗相差越悬殊,声 反射就越强烈;反之,声反射就弱,其强弱 可用反射系数Kp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