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2教案 鄂教版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说课稿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说课稿双沟镇中心小学晋林敏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内容《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2.教材分析:《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一课从“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切入,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空气污染现象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的认识,了解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借用一组清新的大自然风景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引出课题;接着呈现一组空气受污染的场景,引导学生比较,并找出这些地方污染空气的主要因素是“燃烧”。
这只是我们看到的现象,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由此引入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及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污染的程度不一样”。
最后让学生在讨论中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3.说学习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知道空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利用实验验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渗透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污染的程度不一样的环保意识,从而得出“我们在生活中应采用低污染的燃料”。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树立互相协作、愿意探究的意识。
细心观察身边的小事,交流在观察中发现的现象,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
意识到自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楚是什么东西污染了空气。
学习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解释“石棉网变黑”的原因。
二、说教学准备本节课教学准备主要分为两大块,首先是收集大量空气污染图片制成课件,其次是为学生准备探究所用的实验器材,为了保证实验安全,便于操作我为学生准备以下实验材料:蜡烛,石棉网,打火机。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图片引入,启发学生思考引出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测、自主设计实验验证了解燃烧污染空气的原因,再联系生活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主要教学方法。
四、说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一组清新空气的大自然风景图,让学生感受清新空气让我们生活舒适舒心,接着出示一组被污染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存环境里的空气并不是那么清新,我们的人类活动正污染着我们周围的空气。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下《19.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word教案(1)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9.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2. 知道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3. 仔细观察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释“石棉网变黑”的原因。
4. 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蜡烛、石棉网及白色粉笔、试管夹、火柴、煤油灯2. 图片——清澈爽朗的风景图片. 浑浊污染的烟尘景象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请观察这2幅图片。
说一说,你喜欢在那种图片表现的环境中生活,为什么?2. 清新的空气不仅使我们感到舒适,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板书课题: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二、引发思考1. 你能简单地评价一下自己生活的环境里空气质量的好坏吗?2. 你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使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呢?(引导学生观察58页的图片)3. 造成图片上这些污染空气的烟尘的原因是什么呢?4. 小组讨论。
5. 汇报小结:燃烧是造成大量烟尘的主要原因。
三、观察分析燃烧时排放烟尘的现象1.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燃料做能源,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怎样呢?2. 介绍实验方法(1)点燃蜡烛后,用试管夹夹住石棉网,并将石棉网置于烛火的上方约5厘米处。
(2)观察石棉网上发生的变化。
(3)小组讨论:石棉网上出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 提出实验要求。
(1)不要玩火。
(2)防止烧到手。
(3)仔细观察石棉网上的变化。
(4)观察结束后,用白粉笔使石棉网“恢复原样”。
4. 学生实验。
5. 汇报:石棉网上出现的是燃烧后产生的烟尘。
它们附着在石棉网上使它变黑了。
6. 用同样的方法试一试,煤油灯会不会产生这种现象?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现象?7. 学生实验。
8. 小结:这些燃料都会产生黑色的烟尘。
它们会污染空气,使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
四、延伸拓展1. 燃烧会排放烟尘污染空气,除了燃烧之外还有那些人类活动会使空气受到污染?2. 小组讨论:我们周围还有那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大家讨论一下,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课本59页的表格之中。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空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认识到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活动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空气对人体健康的
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实验材料(如空气污染源图卡、空气净化器、
植物等)。
2.教材准备:复习或预习教材《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指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气,并提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9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鄂教版

发现地点
(3)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任务:查阅有关空气污染危害和保护的资料,写一份保护空气倡议书。
倡议书
市民朋友们: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其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使我们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得很差,给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极易引发火灾,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向广大市民倡议:
5、意识到自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学生弄清楚是什么东西污染了空气。
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解释“白纱布变黑”的原因,验证“不同的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程度不一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
分组材料:打火机、蜡烛、燃油灯、白纱布等。
课前准备:体验在二种不同的环境中的感受,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活动预设
一、从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选择电子爆竹、鲜花等安全、环保的方式。
二、主动宣传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绿色生活新理念,教育、引导、劝阻家人、邻居和亲友,少燃放、不燃放烟花爆竹。
三、共同抵制违反限放规定燃放烟花爆竹的违法行为。
美丽谷城,携手共建。请广大市民支持我们的倡议,为谷城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生活环境更优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内容
P58-59页《19、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一课从“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切入,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空气污染现象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的认识,了解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通过二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并找出这些地方污染空气的主要因素是“燃烧”。这只是我们看到的现象,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由此引入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及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污染的程度不一样”。最后让学生在讨论中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下《19.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word教案(1)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9.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2. 知道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3. 仔细观察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释“石棉网变黑”的原因。
4. 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蜡烛、石棉网及白色粉笔、试管夹、火柴、煤油灯2. 图片——清澈爽朗的风景图片. 浑浊污染的烟尘景象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请观察这2幅图片。
说一说,你喜欢在那种图片表现的环境中生活,为什么?2. 清新的空气不仅使我们感到舒适,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板书课题: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二、引发思考1. 你能简单地评价一下自己生活的环境里空气质量的好坏吗?2. 你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使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呢?(引导学生观察58页的图片)3. 造成图片上这些污染空气的烟尘的原因是什么呢?4. 小组讨论。
5. 汇报小结:燃烧是造成大量烟尘的主要原因。
三、观察分析燃烧时排放烟尘的现象1.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燃料做能源,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怎样呢?2. 介绍实验方法(1)点燃蜡烛后,用试管夹夹住石棉网,并将石棉网置于烛火的上方约5厘米处。
(2)观察石棉网上发生的变化。
(3)小组讨论:石棉网上出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 提出实验要求。
(1)不要玩火。
(2)防止烧到手。
(3)仔细观察石棉网上的变化。
(4)观察结束后,用白粉笔使石棉网“恢复原样”。
4. 学生实验。
5. 汇报:石棉网上出现的是燃烧后产生的烟尘。
它们附着在石棉网上使它变黑了。
6. 用同样的方法试一试,煤油灯会不会产生这种现象?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现象?7. 学生实验。
8. 小结:这些燃料都会产生黑色的烟尘。
它们会污染空气,使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
四、延伸拓展1. 燃烧会排放烟尘污染空气,除了燃烧之外还有那些人类活动会使空气受到污染?2. 小组讨论:我们周围还有那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大家讨论一下,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课本59页的表格之中。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案(2)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案(2)19.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2.知道“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石棉网变黑”的原因。
2.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生活现象,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并得出结论:燃烧会产生烟尘,会污染空气,使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同学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校园环境吗?为什么?2.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
3. 引入课题。
(19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二、探究(一)寻找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1.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看到污染清新空气的行为呢?(1)使用炉灶(2)工业生产(3)汽车尾气(4)焚烧垃圾2.学生交流,结合图片,分析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3.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并小结: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气体并且污染空气。
(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1.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真的会产生大量烟尘吗?我们通过实验俩观察一下。
2.提出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按步骤操作,留心观察。
3.分组实验。
(点燃蜡烛,用试管夹夹住石棉网,将石棉网放置在火焰上方,观察石棉网的变化)4.学生交流。
(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5.小结: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使石棉网变黑了。
6.如果我们将蜡烛换成燃油灯,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教师演示)7.学生交流,得出结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燃料作为能源,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污染空气,是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说课稿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说课稿《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是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19课的内容。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清新的空气,因为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服。
第二部分是人类活动对空气污染造成的污染,本环节通过4幅图片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燃烧引起污染与我们需要清新空气实行对比,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行为正在对自己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第三部分人类使用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通过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四部分是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这个环节是我们学习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意识到污染空气的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接下来说一下教学目标:1.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2.知道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3.仔细观察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释“石棉网变黑”的原因。
4.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蜡烛、白粉笔、打火机、白纸接下来是教学程序首先是导入:以同学们你们出门游玩过吗?到过风景特别美丽的名山大川吗?说说你身处其境的感受,呼吸间你感觉到了什么?开幻灯1(板书课题: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接着请观察课本P58页上面的一幅图片。
说一说,你喜欢在这种图片表现的环境中生活吗?为什么?开幻灯2再次强调清新的空气不但使我们感到舒适,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二是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环境里哪些环境空气质量好,哪些环境空气质量坏。
让学生明白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使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观察58页下的四幅图片。
让学生明白燃烧是造成大量烟尘的主要原因。
开幻灯3三、观察分析燃烧时排放烟尘的现象人们需要燃烧,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燃料做能源,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怎样呢?开幻灯4做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粉笔上出现的黑色是燃烧产生的烟尘。
它们附着在粉笔上使它变黑了。
然后让学生想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现象?说一说并填课本P59页下的表格。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下《19.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word教案(7)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9.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一、教材分析:空气与人类朝夕相处,分秒也离不开。
空气是呼吸的基础,它与水、阳光一样,是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物质条件。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它的污染容易被人忽视。
所以,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已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每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污染,知道人类的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
二、学情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孩子,经过近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他们已开始留心身边的科学,开始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
身为城市里的孩子,他们对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防治也已经有所了解,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
因此本课贴近生活,孩子们比较感兴趣,有话可说,研究起来比较轻松。
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利用多种方式考察当地空气污染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净化空气、保护空气的建议。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净化空气的方法,知道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净化空气、保护空气的建议。
难点:学生研究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五、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提前一周布置)1.调查工厂排放烟尘废气、车辆排放烟尘、绿化带植物叶子上吸附的灰尘,可选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好记录。
(为保证安全,需家长协助。
)2.摄像机(照相机)、放大镜、降尘纸、降尘树叶。
教师准备空气污染原因及危害的视频资料。
六、活动过程:(一)交流空气污染调查成果:1.谈话: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课前一定用多种方式搞了不少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肯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谁愿意把你的调查结果跟大家分享。
2.学生畅所欲言、汇报交流。
形式多样:有读调查报告单的、有展示自己摄影图片或录像的、还有用小作文呈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2教案
鄂教版
19、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2、知道“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石棉网变黑”的原因。
2、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生活现象,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观察并得出结论:燃烧会产生烟尘,会污染空气,使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校园环境吗?为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
3、引入课题。
(19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二、探究
(一)寻找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1、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看到污染清新空气的行为呢?(1)使用炉灶(2)工业生产(3)汽车尾气(4)焚烧垃圾
2、学生交流,结合图片,分析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3、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并小结: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气体并且污染空气。
(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1、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真的会产生大量烟尘吗?我们通过实验俩观察一下。
2、提出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按步骤操作,留心观察。
3、分组实验。
(点燃蜡烛,用试管夹夹住石棉网,将石棉网放置在火焰上方,观察石棉网的变化)
4、学生交流。
(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小结: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使石棉网变黑了。
6、如果我们将蜡烛换成燃油灯,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教师演示)
7、学生交流,得出结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燃料作为能源,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污染空气,是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
三、拓展
1、如果空气被污染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该怎样做呢?
2、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
3、安排课外活动: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并按照课本P59的表格方式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外调查的情况。
1、学生谈自己调查的情况及感受。
2、小结: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的许多活动都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二、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呢?
1、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2、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信息。
3、提出要求:地球环境的破坏会影响到所以生物的生存,包括人类。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争当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