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名言
宗教是“精神世界”——赵朴初宗教论及其启迪

宗教是“精神世界”———赵朴初宗教论及其启迪解光宇*摘要:赵朴初先生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宗教领袖,他关于宗教的理论具有全面性、说理性和创见性。
他提出“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说明宗教是“精神世界”,甚至是“精神支柱”;提出“宗教是文化”,说明“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继承宗教文化的精华和优良传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要保障信教公民的合法权利,对各种违背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文和言论进行批评和纠正,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以维护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关键词:赵朴初宗教论精神支柱宗教文化信仰自由赵朴初先生是当代杰出的宗教领袖,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作为一位佛教徒,他对宗教有一种虔诚的信仰,有一种高度的尊崇;作为一位宗教领袖,他对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功能与作用有过深入的思考。
赵朴初先生的宗教思想把握全局,从国家、社会、民族整体的角度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他关于宗教结构、性质、功能、特点、规律的一系列观点和思想,具有全面性、说理性和创见性,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总结。
在这*解光宇,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系教授。
里,笔者就赵朴初先生关于“宗教与‘精神支柱’”、“宗教的文化性”、“宗教信仰自由”问题,谈谈体会,请同仁指教。
一宗教与“精神支柱”宗教的特质是什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极左思想影响,对这个问题存在着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如“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应该“批判宗教神学”,“大力宣传无神论”,甚至“扫除宗教”等。
赵朴初先生认为:宗教牵系着我国亿万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民族关系、文化关系、国际关系,情况错综复杂,它是一个历史悠久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
由此可见,宗教无小事,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对于顺利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影响深远,关系重大。
赵朴初 词集

赵朴初词集词集赵朴初词集上海市赵朴初研究会赵朴初词集(录自《赵朴初韵文集》)卷一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九年1 江南好江南好,流水绕人家。
浅盏芬甘尝芡实,曲栏清艳倚莲花。
往事记些些。
2 又江南好,吹梦落花风。
小阁诗来人去后,高楼箫起月明中。
逸兴与谁同。
(一九二七年)卷二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八年3 浣溪纱·和毛主席民族歌舞晚会词铜鼓芦笙响彻天。
轻裾长袖舞翩跹。
歌声齐唱大团圆。
民德如今敦友爱,军威海外又喧阗。
五星旗指万夫前。
(一九五〇年十二月)4 清平乐·观《江汉渔歌》史剧(《滴水集》题作一九五一年春节观《江汉渔歌》史剧。
)神州禹迹。
多少英雄血。
百战风霜心似铁。
赢得昆仑屹立。
今朝喜气何多。
无边壮丽山河。
收拾千年公案,来听江汉渔歌。
(一九五一年春节)5 前调·围棋赠陈将军纹抨坐对。
谁究棋中味。
胜固欣然输可喜。
落子古松流水。
将军偶试豪情。
当年百战风云。
多少天人学业,从容席上谈兵。
(一九五二年)6 朝中措·北海夜泛,同巨赞上座中秋时节不寻常。
夜叩赞公房。
领取轻舟小桨,清风明月徜徉。
西湖仿佛,濛濛烟树,滟滟波光。
漫忆吴山越水,弥天一味清凉。
(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二日)7 临江仙·中秋夜作,寄圣华,次日为其五十生日不负心期今夜月,清光千里人俱。
廿年音问记当初。
新凉无限好,清况定何如。
回首年时湖海意,几经蜀道崎岖。
明朝饮酒莫踌躇。
豪情应未艾,盛世尽欢娱。
8浣溪纱·泰姬陵(泰姬,十六世纪印度皇妃,美而早死。
帝为造墓宫,先后役工二万人,费时十余载始成。
雕栏玉宇,宝石琼花,构造之美,镂刻之精,世罕其匹。
来游者多喜于月夜中观之,如明珠耀彩,夺人魂魄。
帝晚年为子所幽,朝夕望妃陵自遣,终至失明而死。
)玉殿疑看(《赵朴初诗词手迹选》作香,以下简称《手迹》。
)玉骨清。
端严池影晚妆明。
经年偿(《手迹》作惯。
)梦泰姬陵。
长恨君王殉望眼,千秋月夜耀奇珍。
佳人难得是佳城。
(一九五六年三月)9 临江仙·游昆明西山,次日将飞缅甸分与云南缘不浅,月余两度昆明。
纪念赵朴初百岁寿辰因缘和合而生法

纪念赵朴初百岁寿辰----因缘和合而生法-----朴老虽是居士,高僧却尊重他,视他在高僧之上,这是因为朴老虽在家修行,他的功果已到了维摩境界---------朴老说法:因缘和合而生法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起缘起论或因缘观是佛教的根本原理之一。
因,涉及主体的性质、成份与作用,故谓之因。
缘,如因缘、所缘、等无间缘、增上缘,皆关系之缘。
因缘和合而生法。
赵朴初曾在题为《诗歌及其与佛教关系漫谈》的演讲中说:“佛教的宇宙观是不承认字宙是上帝和神创造的,它以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起的,‘缘’解释为现代的语言就是关系与条件,释迦牟尼解释‘缘’为‘此有吾必有,此无吾必无;此生吾必生,此灭吾必灭。
’比如讲,有主人必有客人,有客人必有主人,这样一种彼此依存的关系。
”“佛教把事物的形成份解得很细微,以为一切存在都是由很细微的东西凑合而成的,都是因缘而合起来的。
”佛教讲“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既然一切由因缘而起,即不是因佛而起,所以,佛教不等于主观唯心主义。
同时,佛教不承认上帝和灵魂,即最初的原因,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我”,也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造物主”,而是客观世界本身。
朴老曾吟诗谈到这中间的区别:“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
而云皆由佛,岂不是乱说?”“乱说”入诗,在朴老是唯一的一次。
从考虑问题一贯周密的朴老严厉的口气看,这个观点十分重要,涉及到对佛教本质的理解。
他写遗言,也明确要求不讲“安息吧”一类话。
佛教解释人际遭遇等,也从因动身。
在《佛教常识答问》一书中,赵朴初说:“佛说世间有无量的苦,苦不是孤方的自己生起来的,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缘的。
”事物皆由因缘而起,但佛教不否定佛教徒的后天尽力(主观能动性),不否定佛教徒修持功夫,从而将客观的“因缘”与佛教徒后天尽力结合。
这也是高僧和一般僧人虽然都信佛,但最后境界不同的原因。
朴老吟诗“缘生缘灭有由来,终赖慈心熄祸灾”,即讲佛教徒个人的“慈心”,与最后可否“熄祸灾”有直接关系。
赵朴初盛赞:隆莲法师诗五首

赵朴初盛赞:隆莲法师诗五首凡夫就是这样被种种境所迷,对境总是迷呀,修行,你起码要能够不被境所动摇,对境不迷是基础。
比如说:隆莲法师曾经写过五首诗,其实就是呵斥凡夫的五欲,在各种境界之中你不要被境所迷,然后生起财、色、名、食、睡的贪欲来。
赵朴初看了以后很欢喜,就亲笔把隆莲法师这五首诗抄了一遍,苏州寒山寺又把隆莲法师的诗和赵朴老的书法镶刻在一面墙上,好多年前我去寒山寺看到过,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
这五首诗其实就是呵斥贪着财、色、名、食、睡的,其实都是讲修行的入门方法。
第一首诗说: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
阮囊何事堪羞涩,富有恒沙是佛陀。
第一首是呵斥贪财,“财多累己自招魔”,钱多了,不但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妄想,还会使人堕落、招魔。
“阮囊羞涩”是个成语。
晋代的时候阮孚经常背一个袋子,袋子里面只放了一个钱,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是防止羞涩、防止难看,免得难为情,放一个钱养这个袋子,其实就是比喻经济很困难。
佛陀是富有恒沙界,贵为天人师。
我们修行成佛就能够拥有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富裕的呢?所以说富有恒沙是佛陀。
第二首是: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槎老干见精神。
近来学得平心法,罗刹当前化美人。
这是呵斥贪色,不一定是花红柳绿才好看,冬天的老干梅花也很庄严,枯槎更可以看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都是未来的诸佛,所以要以平等心、大悲心来对待一切众生,恶鬼也会化成美人。
第三首诗是呵斥贪名:未必名高位便增,泥中曳尾羡庄生。
青山断发成长往,不识人间有转轮。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伤人。
出家人要有修持功夫,要韬光隐晦密藏功德,否则就成不了大器。
“泥中曳尾羡庄生”是出自于《庄子》。
有一次南方的楚王来请庄子去做官,庄子就给使者打了个比方说:那个神龟死了以后,它的壳放在宗祠里面被祭拜,另外一个活的乌龟自由自在地在泥沼里面爬行,你是愿意去做宗祠里面的龟壳呢,还是愿意去做泥沼里面活着的、在泥里面爬的活乌龟呢?当然我愿意自由自在,所以有这一句,庄子拒绝名和利,拒绝做官而愿意自由自在地生活。
赵朴初的著名句子(二)

赵朴初的著名句子(二)
赵朴初经典句子集锦
关于人生与理想
•
1.人生最重要的是追求理想,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追求。
•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实现自
己的理想。
关于教育与学习
•
3.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学生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
4.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竞争力。
关于创作与艺术
•
5.创作是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要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
6.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关于爱国与社会责任
•
7.爱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8.社会责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要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
与公益活动。
关于人际关系与友情
•
9.友情是人生中最珍贵的宝藏,要珍惜身边的朋友并与他们
共同成长。
•
10.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友善相
待。
请注意,以上句子都是虚构的,仅供参考。
赵朴初:明月清风 不劳寻觅

赵朴初 行书十九言联 中国嘉德2016年春拍 成交价356.5万元心玉佛寺的发展。
1979年,玉佛寺开始恢复佛事活动,夏历四月初八佛诞节,玉佛寺举行浴佛仪式,这是十年动乱以后的第一次佛教活动。
赵朴初每次到上海,只要时间允许,都要到玉佛寺。
此外,他还特地为玉佛寺玉佛楼、藏经楼、上海佛学院、玉佛寺素斋题字和题联。
此次嘉德拍卖的,就是他在1988年为玉佛楼题写对联的底本。
据提供此件拍品的藏家袁光明回忆:“这件作品是给上海玉佛寺写的对联底稿,现玉佛寺有木刻对联悬挂于玉佛楼。
当时我去看望朴初大哥时,大哥正在书写此联。
他一共写了两张,因我和大哥结识于上海玉佛寺,我又喜欢这件作品,大哥就随手把底稿送给了我。
大哥送给我的时候告诉我,要木刻成联的作品,要把笔画写得厚重敦实,不要有太多飞白,尽量写得规矩,笔笔之间不要有过多的连笔。
这样,刻工比较好把握,不失笔意。
这件作品基本反映了这样的效果。
大哥的多言联留下的很少,我这个可能是私人手中为数不多的一件了。
”因了赵朴初和玉佛寺的独特因缘,这件有特殊来历、来源清晰、举世唯一一件可交易的精彩对联,造就了这件书法作品的创纪录高价。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赵朴初书法作品开始登上艺术品拍卖市场。
1996年5月,一件书法立轴在上海朵云轩上拍,估价8000至10000元,最后以14000元成交。
此后,历年都有赵朴初书法作品在内地、香港各大拍卖行上拍成交。
2015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共上拍赵朴初书法作品26件,市场表现非常抢眼,不但作品全部成交,而且多件作品以估价10倍的高价成交,总成交额高达626.405万元,远超拍前估价223万元。
其中,《楷书“南无阿弥陀佛”》以78.2万元成交,超最低估价近10倍。
检点赵朴初书法作品20年拍卖行情,可以发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作品存世量大,市场表现稳健,价格稳步提升,价格很少剧烈起伏,说明其作品并无过多人为操纵,有很广泛的收藏群体;二是高价作品多出现在七八十年代赵朴初精力最旺盛、风格最成熟时期。
赵朴初名言

赵朴初名言
赵朴初名言
赵朴初名言
1. 活着
日出东海落西山,活一天,少一天;过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
2. 高兴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了就好,只有高兴是现款,其他至多不过是支票而已。
3. 自己的
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4. 不一样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限的;
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看就知足.
子女花父母的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 父母家也是子女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明白人把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和兴趣,不图回报。
一心想回报,就是自寻烦恼。
5. 指望谁
养病指望谁?指望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指望老伴?自顾
不暇,无能为力;只能指望钱,用钱养病。
6. 怀旧
常想一二忘八九,健康长寿样样有;老当益壮天地宽,满目青山松和柳。
7. 直面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人平等,要有思想准备,一旦阎王策小鬼来叫,无牵无挂无话,跟上走就是了。
过好每一天!2013-05-20。
赵朴初:人生十三大定律(建议收藏)

赵朴初:人生十三大定律(建议收藏)赵朴初赵朴初是中国政协第九届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
赵朴初还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
一、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
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
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
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
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
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
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
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
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
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朴初名言
赵朴初名言
1. 活着
日出东海落西山,活一天,少一天;过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
2. 高兴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了就好,只有高兴是现款,其他至多不过是支票而已。
3. 自己的
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4. 不一样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限的;
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看就知足.
子女花父母的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 父母家也是子女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明白人把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和兴趣,不图回报。
一心想回报,就是自寻烦恼。
5. 指望谁
养病指望谁?指望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指望老伴?自顾
不暇,无能为力;只能指望钱,用钱养病。
6. 怀旧
常想一二忘八九,健康长寿样样有;老当益壮天地宽,满目青山松和柳。
7. 直面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人平等,要有思想准备,一旦阎王策小鬼来叫,无牵无挂无话,跟上走就是了。
过好每一天!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