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某某条约》割占某某,勒索某某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某某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某某;《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一、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二、为什么说“没有任何力量能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社会主义中国的地位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也就是东方的大国强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地位不可撼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和正确的领导,有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奋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有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有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精神力量,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如何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使中国的明天更加美好?第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是我们过去取得伟大成就、未来再创辉煌的根本保证。

第二、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根本所在。

第三、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形成。

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割地:①英国《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多;体现清政府完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①洪秀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②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③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①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③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辛酉政变:1861年,外逃的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因其子载淳年幼,载淳的母亲、西宫皇太后慈禧权利欲迅速膨胀,妄图“垂帘听政”,遭到了顾命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的强烈反对。

于是,慈禧勾结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了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表现出了唯洋人马首是瞻的奴才嘴脸,因而颇受侵略者赏识。

因此,这一帮卖国贼的上台,更加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清政府逐渐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因1861年是旧历辛酉年,因此这场政变被称为“辛酉政变”,又叫做北京政变。

2.皇族内阁: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方案。

1911年5月,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了责任内阁。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本应由汉族资产阶级分子组成的内阁里,13名大臣中汉族只占4人,而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因此被人讥讽为“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出笼,表明清政府极其迷恋皇权,根本无意真正实行君主立宪。

这是地地道道的挂羊头卖狗肉,完全是清政府实行假君主立宪以欺骗人民的工具。

3.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动了“救国图存、全民抗战”的口号。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

4.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归纳

第一专题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考点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考点2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考点3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考点4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考点5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考点6 粉碎瓜分中国的阴谋考点7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考点8 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专题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考点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考点2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考点3 洋务事业的兴办考点4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考点5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考点6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第三专题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考点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考点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考点3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考点4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考点5 武昌起义考点6 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考点7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四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考点1 北洋军阀的统治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3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考点4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考点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考点6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考点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考点8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考点9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考点10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考点11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考点12 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第五专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考点1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考点2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考点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考点4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考点5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考点6 长征的胜利考点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第六专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1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考点2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考点3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考点4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考点5 一二·九运动考点6 西安事变考点7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考点8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考点9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考点10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考点11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考点12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考点13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考点14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考点15 抗日战争的胜利考点1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考点17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第七专题为新中国而奋斗考点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考点2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考点3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考点4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考点5 土地革命与农民的广泛发动考点6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考点7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考点8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考点9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考点10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考点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考点12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下篇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第八专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考点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考点2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考点3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考点4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考点5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考点6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考点7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考点8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考点9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考点10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考点11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考点1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第九专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考点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考点2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考点3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考点4 中国八大路线的确定考点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考点6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考点7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考点8 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考点9 国民经济的调整考点10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考点11 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考点12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与教训考点13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考点14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考点15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考点16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第十专题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考点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考点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考点3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考点4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考点5 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考点6 科学评价爱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考点7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考点8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考点9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考点10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考点11 “三步走”发展战略考点12 邓小平南方讲话考点13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考点14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考点15 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考点1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点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考点18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考点19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考点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考点2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考点22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考点23 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时进行军事侵略。

5.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6.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7.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9.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圆明园。

10.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11.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2.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打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13.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德国将山东划入势力范围,福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

1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中国内部而言主要是:社会制度腐败及经济技术落后1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16.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7.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抽夷而作。

”魏源所说的夷长“长技”主要是指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18.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救亡”口号。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了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19.甲午战败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

20.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汇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新胜利1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成功经验,科学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

2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①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② 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③ 经济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④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⑤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⑥ 民族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⑦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⑧ 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⑨ 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⑩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实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个重要含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伟大的历史转折1“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已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全面分析当前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一、历史发展是渐进的:说明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侵略史:从国家上看:先英国,后英法,再日本,再八国联军,再八年抗战从侵略目的上看:先只想要几个通商口岸,后进行资本输出,后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最后企图灭亡中国。

近代史和地理:为什么最凶恶的帝国主义是日本从反抗史来看:农民——地主——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从学习西方来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西学为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运动中心来看:沿海(广东、广西、上海——内地(湖南、湖北、江西——大西北(陕北二、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党史(党的发展史;阶级斗争史(反抗压迫史、革命史(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中共劳苦功高所以,一定要分清阶级,对比去记第一章:点线面:五点:五次战争;两线:压迫史和反抗史;面: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背诵部分:12——16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的特点(注意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条约: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门户开放、海国图志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赔款最多、签订条约国家最多、危害最大:辛丑(辛三多西方在中国开办的一家银行:英国丽如银行(英国东方银行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第二章:点线面:三次探索对应三个阶级,一条主线:改变国家命运的早期探索背诵部分:太平天国的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资政新篇》的特点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维新派和守旧派轮战的内容和意义(注意知识点:太平天国、何时军事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洋务运动的目标、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总理衙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对比:太平天国的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三次论战维新运动:思想启蒙;辛亥革命: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章:主线: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背诵部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三民主义学说(十六字纲领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孙中山为捍卫革命成果所进行的斗争知识点: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4年(总部在香港成立是189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比较两次复辟中国国民党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