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学模拟试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模拟试题一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参数是( ) A. 1000个消费者 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额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2.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A. 简单随机抽样B. 整群抽样C. 系统抽样D. 分层抽样3.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

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 A. 95% B. 89% C. 68% D. 99%4. 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A. 50,8B. 50,1C. 50,4D. 8,85. 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为75分~85分。

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A .肯定在这一区间内B .有9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C .有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D .要么在这一区间内,要么不在这一区间内6. 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在05.0=α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 A .%40:,%40:10≠=ππH H B .%40:,%40:10<≥ππH H C .%40:,%40:10>≤ππH H D .%40:,%40:10≥<ππH H 7.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C.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D.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8.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A.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著B.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著C.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D.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著9. 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A. 移动平均模型B. 指数平滑模型C. 线性模型D. 指数模型 10. 设p 为商品价格,q 销售量,则指数∑∑10q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B. 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C. 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简述直方图和茎叶图的区别。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4套)及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4套)及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为了了解城乡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合适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①普查②抽样调查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2、对于一个统计总体()。

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只能有一个统计指标③可以有多个标志④可以有多个统计指标3、统计工作各环节中处于基础环节的工作阶段是()。

①统计设计②统计调查③统计整理④统计分析4、标准差指标的表现形式属于()。

①平均指标②比较相对指标③总量指标④强度相对指标5、对统计分组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①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②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③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④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6、某公司2009年四季度主营业务利润计划比上年同期提高6.5%,实际执行结果:超额完成计划3.3%,2009年四季度主营业务利润实际比上年同期增长()。

① 10% ② 6.5% ③ 3.2% ④ 3.0%7、通过调查几个主要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生产情况,就可以判断全国汽车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

①抽样调查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普查8、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起根本作用的是()。

①权数所在组标志值水平的高低②权数的绝对量大小③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④总体单位数多少9、若按连续变量进行统计分组,其中第一组是200以下,第二组是200—400,第三组是400—600,第四组是600以上,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 200在第一组② 400在第二组③ 600在第四组④ 600可以在第三组,也可以在第四组10、若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宜拟合()。

①直线趋势方程②二次曲线方程③指数曲线方程④抛物线趋势方程11、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①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②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③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④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12、统计误差中的登记性误差()。

统计学 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 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模拟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名4分,共计20分)重点调查统计调查统计标志标志变异指标平均指标二、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2. 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较有什么的特点?3. 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有哪些?4. 简述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

5. 总量指标的种类有哪些?三、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相对指标的表现(计量)形式有()。

(1)平均数(2)百分数成数千分数倍数(3)标志变异指标(4)时点指标2.学生《统计学》的考试成绩分别为:60分、65分、69分、78分、91分。

这五个数是()。

(1)指标(2)变量(3)变量值(4)指标值3.下面统计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有()(1)产品合格率(2)粮食平均亩产量(3)国内生产总值(4)职工平均工资4.某市计划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10%,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1)150% (2)104.8%(3)105% (4)115%5.动态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

(1)时期数列(2)时点数列(3)相对数动态数列(4)平均数动态数列四、计算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 某地区2001年-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资料如下:要求:计算2002年—2006年居民每人平均消费水平的平均增长量。

2. 某车间有2个生产班组,每组都有7个工人,各组工人日产量(件)为:甲组:20、40、60、70 80、100、120乙组:62、68、69、70、71、72、78要求:计算平均差比较哪一个班组的平均成绩代表性好。

《统计学》模拟题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名4分,共计20分)普查长期趋势抽样调查统计总体中位数二、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重点调查调查的特点有哪些?2. 简述统计工作(活动)有哪些过程。

3.长期趋势的计算方法有哪些?4.统计指数的种类有哪些?5.简述抽样调查的作用。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统计学原理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所有工人为总体,则“工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B、标志值 D、质量指标2、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而权数大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A、近标志值较大的一组B、接近标志值较小的一组C、不受次数影响D、仅受标志值的影响3、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时,则()A、众数为零B、众数就是那个最大的变量值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众数就是当中那一组的变量值4、某企业产品产量增长30%,价格降低30%,则总产值()A、增长B、不变C、无法判断D、下降5、已知某厂甲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成本与直线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总成本为3万元,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0.6万元,则成本总额对产品产量的回归方程为()(4分)A、Yc=6+0.24X B Yc=6000+24XC、Yc=24+6000XD、Yc=2400+6X6、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情况下,如果抽样误差减少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必须()A、增加两倍B、增加到两倍C、增加四倍D、增加三倍7、抽样误差的大小()A、即可避免,也可控制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C、可避免,但无法控制D、无法避免,但可控制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同,可以拟合()A、指数曲线B、抛物线C、直线D、无法判断9、若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4%,固定构成工资指数增长15%,则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A、96%B、126.96%C、101.56%D、125.4%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答案有选错的,该题无分;选择无错,但未选全的,每选对一个得0.5分,共10分)1、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是()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B、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C、极限误差的大小D、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不同E、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条件2、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A、社会活动过程的均衡性B、社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C、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D、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3、在算术平均数中()A、算术平均数容易受极大值的影响B、调和平均数容易受到极小值的影响C、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D、中位数和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E、中位数易受极小值影响,众数易受极大值影响4、如果一个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综合指数为110%,其分子、分母之差为850万元,则可以说()A、平均说来,商品的销售量和价格上升了10%B、商品销售量增加了850万元C、商品销售额增加了10%D、商品销售量增加了10%E、由于商品销售量增加而使商品销售额增加了850万元5、某厂3位职工的工资分别为800元、1000元、1500元,则这里()A、有三个变量B、只有一个变量C、有三个变量值D、只有一个变量值E、既有变量,也有变量值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指标的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统计学》模拟卷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模拟卷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课程模拟卷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答案写在题干横线上)1.时期数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是;变动登记,不变不登记连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是。

2.我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标准时间是,其登记时期指标的时间是。

3.用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离中趋势的指标是。

4.8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别为120、120、132、118、120、162、120、102,则工人日产量全距为,众数为。

5.相关系数r﹤0表示变量间呈相关,r=0表示变量间。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答案写在括号内)1.由日期间断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数应按()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首末折半法2.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是()A.温度越高股票价格越高B.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越高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3.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4.假定一个拥有一亿人口的大国和百万人口的小国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计算年龄,则平均年龄抽样平均误差()A.不能确定B.两者相等C.前者比后者大D.前者比后者小5.下列属平均指标的是()A.某县粮食作物所占耕地平均每亩粮食产量B.某县平均每个商店供应人数C.某县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D.某县平均每户拥有电视机数6.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12%,3.42%,2.91%,5.13%,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8.12%×3.42%×2.91%×5.13%B.(8.12%×3.42%×2.91%×5.13%)-100%C.108.12%×103.42%×102.91%×105.13%D.(108.12%×103.42%×102.91%×105.13%)-100%7.在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调查项目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又知其邻组的组距为40,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A.600 B.520 C.510 D.5009.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A.必须是衔接的B.必须是重叠的C.既可以是衔接的,也可以是重叠的D.应当是相近的10.对总体按照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称为()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D.整理表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答案写在括号内)1.下列指数中哪些属于质量指标指数()A.单位产品成本指数B.商品价格指数C.工资水平指数D.产品产量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2.工人的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25+65XA.如果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90元,B.如果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的工资平均提高65元,C.如果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增加90元,D.如果工人工资155元,则劳动生产率等于为2000元,E.如果工人工资155元,则劳动生产率等于为2元3.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B.允许误差的大小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企业个数B.职工人数C.设备台数D.利润额 E.职工工资5.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B.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C.工人按民族分组D.工人按工龄分组 E.企业按所有制性质分组四、判断题(20分,每题2分)1.()统计整理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1套)及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1套)及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统计认识的对象是( ① )(1)总体的数量方面 (2)个体的数量方面 (3)总体的数量方面或个体的数量方面 2、指出错误的命题( ② )。

(1)凡统计指标都可以表示为具体的量 (2)凡统计标志都可以表示为具体的量(3)质量指标反映的是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4)数量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现象量的规模3、如果调查对象包括的单位很多,但缺乏原始记录可供参考,对这种情况用何种方法了解情况较为合适( ③ )(1)重点调查 (2)典型调查 (3)抽样调查 (4)全面调查 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是( ① )(1)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2)负责提交调查内容的单位 (3)典型单位 (4)重点单位 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② )(1)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2)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3)确定组数 (4)确定组距6、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100以下,第二组100-200,第三组200—300,第四组300以上( ② )(1)100在第一组, (2)100在第二组 (3)300在第三组7、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③ ) (1)%4%5 (2)%104%105(3)%96%95 (4)%4%5-8、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发生增减变化的指标( ② )(1)相对指标 (2)总量指标 (3)平均指标 (4)以上三项均随总体范围的大小发生增减变化9、某企业三个流水作业的车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5%、90%、87%,则三个车间平均产品合格率为( ① )(1)3%87%90%95⨯⨯ (2)3%87%90%95++(3)%871%901%9513++10、下列平均数中不受资料中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③ )。

(1)算术平均数 (2)调和平均数 (3)中位数和众数 (4)几何平均数 11、编制统计指数的目的在于( ③ )(1)建立指数体系 (2)研究事物变动的规律 (3)表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的变动程度和方向 (4)研究事物变动的趋势12、用派氏公式计算物价指数时,对同度量因素的处理是( ② ) (1)固定在基期 (2)固定在报告期 (3)是固定在报告期还是基期要根据研究问题确定 (4)固定在过去某一特定的时期13、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0年增长1.25倍,2008年比2000年增长1.52倍,那么2008年比2007年增长( ① )(1)12.1% (2)21.6% (3)27.2% (4)无法计算14、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指数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③ )(1)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2)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3)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4)各期逐期增长量的环比值大体相等15、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估计的精确性和不重复抽样的相比( ③ )(1)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2)前者一定小于后者(3)两者相等 (4)前者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后者16、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下,欲使抽样平均误差缩小31,则样本容量应( ① )(1)增加8倍 (2)增加9倍 (3)增加2.25倍 (4)增加1.25倍 17、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③ ) (1)(0,1) (3)[0,1] (3)(-1,1) (4)[-1,1] 18、下列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 ③ )(1)88.0,32ˆ=+=r x y(2)88.0,32ˆ-=-=r x y (3)88.0,32ˆ-=+-=r x y(4)88.0,32ˆ=+-=r x y 19、对于是非标志来说,其方差的最大值为( ② )。

统计学模拟题和答案

统计学模拟题和答案

统计学模拟题和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0%, 每小题1分)1、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

A、两者均为离散变量B、两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2、可用以搜集许多调查单位的调查表叫做()。

A、简单表B、复合表C、单一表D、一览表3、在人口普查中()。

A、既有登记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B、没有登记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C、只有登记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D、既没有登记误差,也没有代表性误差4、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5、在对企业职工生活水平进行统计研究的下列指标中,属于总体单位总量的是()。

A、王强月工资750元B、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368 987元C、第一车间有职工10人D、该企业有职工690人6、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A、招生录取率B、人均钢产量C、轻、重工业比重D、人均国民收入7、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都增加2位,每组次数都减少1/2,则算术平均数()。

A、不变B、增加2倍C、减少1/2D、无法确定8、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A、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B、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C、两者都是正相关D、两者都是负相关9、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 = 10 + 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工人工资平均()。

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10、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10%,平均亩产量增长10%,则总产量()。

A、增加B、减少C、没有变动D、不能确定二. 填空题(20%, 每小题1分)1、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分为统计设计、(1)、(2)和(3)等阶段。

其中(4)阶段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5)阶段是统计定性研究的阶段。

《统计学》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A2、D3、A4、A5、B6、C7、D8、A9、B 10、D 11、A12、C13、A14、B15、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BDC2、ABCDE3、CDE4、ABC5、AC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2、单一表;一览表3、可比性4、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5、点估计;区间估计6、X M M e 07、定性分析8、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国民账户体系9、服务产品 10、机构部门,资产负债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将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数列中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总和与时期的项数对比求得的,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从动态上说明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数值的一般水平;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对比求得的,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从静态上说明总体某个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2、平均数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有加权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两种形式。

平均指标指数称为可变构成指数,是反映两个不同的平均指标综合变动方向及影响程度的相对数,它可分为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两种;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有变形关系,而平均指标指数反映平均指标的变动。

六、计算题(45分)1、解:第二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12203137011201170万元=++=∑=n a a第二季度平均每月职工人数1421214321-+++=b b b b b)(8.631.7219.67.05.621千人=⨯+++⨯=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全员劳动生产率b ac =()人元千人万元/12.17948.61220==(1)销售额变动 %1167508700011==∑=∑q p q p K pq)(1207508700011万元=-=∑-∑q p q p (2)销售量指数 %93.1107508320000010==∑∑=∑=∑q p q Kp q p q p K q )(827508320010万元=-=∑-∑q p q p(3)销售价格指数 %57.10483287000111011==∑∑=∑∑=q kp q p q p q p K p )(38832870101万元=-=∑-∑q p q p(4)指数体系绝对数 120万元=82万元+38万元 相对数 116%=110.93%×104.57%(5)文字说明:该商店三种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6%,增加120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试题库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A、综合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变异性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A、表示总体特征B、表示个体特征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标志B、指标C、变异D、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总体到单位B、从单位到总体C、从定量到定性D、以上都对12、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E、变量9、连续变量的数值()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知识点二: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有、、。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和。

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和。

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时间和。

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调查期限是指。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和两种。

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和。

9、建立和健全和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

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和。

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为标准选取的。

12、调查单位是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的单位。

二、是非题1、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

2、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3、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4、统计报表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的内部报表。

5、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

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的方法是抽样调查。

7、单一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

8、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

9、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

10、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

1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三、单项选择题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2、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

A、采访法B、直接观察法C、大量观察法D、报告法3、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A、全面调查B、普查C、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4、统计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指()A、原始资料B、总体资料C、数字资料D、初次整理过的资料5、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A、调查经费的落实B、调查组织工作C、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D、调查对象的确定6、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7、作为一个调查单位()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8、()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准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A、及时性B、完整性C、连续性D、真实性9、某种年报制度规定在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则调查期限为()A、1个月B、1年C、1年零1个月D、2个月10、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A、登记时限B、时点现象的所属时间C、时期现象的所属时间D、以上都对1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A、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普查和抽样调查1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标准是()A、调查对象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D、调查工作是否经常进行13、调查时间是指()A、资料所属的时间B、调查工作起止的时间C、规定提交资料的时间D、开始进行调查的时间1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A、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B、在某方面作出成绩的单位C、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的单位D、典型单位15、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四、多项选择题1、普查属于()A、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C、非全面调查D、一次性调查E、经常性调查2、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有()A、报告法B、采访法C、大量观察法D、直接观察法E、问答法3、专门调查包括()A、普查B、抽样调查C、定期报表D、全面报表E、典型调查4、下列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可采用经常性调查方式的有()A、商品库存量B、职工人数C、工业总产值D、企业固定资产价值E、企业工伤事故情况5、为了解全国乡镇企业情况而进行调查,则每一个乡镇企业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调查项目E、标志的承担者6、统计调查()A、是收集原始资料的工作B、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C、是统计工作中承前启后的阶段D、所取得的资料都是数字资料E、所取得的资料直接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7、抽样调查具有()等特点A、随机原则B、数量方面的推算C、适用面广D、可靠性高E、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8、统计调查项目()A、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B、是调查的具体内容C、是指标名称D、都表现为具体数值E、是调查单位应承担的调查标志9、统计报表的特点是()A、自上而下统一布置B、自下而上逐级填报C、按规定的报送时间上报D、按统一的表式和项目填报E、一般属于全面调查知识点三: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是,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2、统计整理包括、、和四方面内容。

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称为,又称为比重或百分比。

4、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和四部分构成;从内容上看,由和两部分构成。

7、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可分为、和。

8、统计表的宾词排列形式有和两种。

9、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和组合形式不同,统计分组有和两种。

10、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的若干组;二是将性质的单位合并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