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限时对点规范训练4 特殊句式译到位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3份,含解析)人教课标版7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3份,含解析)人教课标版7

〔推荐〕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限时对点标准训练〔23份,含解析〕人教课标版7限时对点标准训练16重要实词译到位(用时:45分钟总分值:44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分)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假设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

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

假设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寻薨,年七十。

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1)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4分)译文:(2) 假设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3分)译文:答案 (1)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人的才能任用,不因他 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

(2)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快乐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 凄怆。

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

已经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

听到他人的长处,好似自己拥有一样快乐。

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

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

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人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

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

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旧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

到他渐渐病重,他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

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控制自己。

皇上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

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快乐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凄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增分突破四特殊句式,特殊翻译实战演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增分突破四特殊句式,特殊翻译实战演练

增分突破四特殊句式,特殊翻译题组一语段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松庵记[明]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

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注意倒装句式“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和“负”“砺”“植”等关键实词的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42:特殊句式译到位

高考语文复习42:特殊句式译到位

正确答案 而(顾炎武)尽力拒绝推荐这件事来表明自己的节操, 那 么我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人(事)。 解析 拒:拒绝。节:节操。未之闻:宾语前臵句。
(3)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 现场答案 顾炎武承受巨大的痛苦,想向天下表明他亲人的志向。 矫正指导 该题有三个得分点:负,揭及介宾短语后臵句。该答案译 得较好。尤其是“于天下”这个状语调得到位。但还有瑕 疵。一是漏译“身”“大”二字,二是未根据语境准确译 出“亲”指代的是谁。 正确答案 先生承受亡国的痛苦,想在天下广泛宣扬他母亲的志向。 解析 负:承担,承受。揭:公开,宣扬。于天下:状语 后臵句。
教你答题 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固定翻译格式。 ①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词语。 ②被动句:必须加上“被”字。 ③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将固定的句式调到 位。如:介宾短语后臵句,译时要调到动词前;宾语 前臵句、定语后臵句都要恢复原位。 ④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确 保句意通顺。 ⑤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硬译,它有固定的译 法,须在平时掌握好。
敕 悖乱 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 离 、错乱! 比(表时 点拨 间的副 词) 译到位 ①比:近来 ②敕:劝告,告诫
何意(固 ③悖乱:背离,错乱。 定句式) ④何意:为什么 感叹语气 ⑤译文句末加“!”,与感 叹语气相照应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审题点拨 关键 实词 常见 虚词 特殊 句式 答案 潜师 答题点拨 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 就 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 力抗击敌人。 于 点拨 译到位 ①潜师:秘密转移军队 ③“于江南”提至“就”前
参考译文 先生字宁人,后改名为炎武,学者称他亭林先 生。顾炎武年少时高超不凡,有远大的志向,不与人 苟且迎合,性格正直,超出世俗。当时国内有很多忧 虑之事,他叹息天下缺少有才能的人以致国家败亡。 他广泛阅读《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 就随即记录下来,力求评定在当今可以施行的事,而 不说拘泥于古代的虚而不实的话。

专题04 精准落实翻译得分点(特殊句式)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4  精准落实翻译得分点(特殊句式)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得分点:“宠任”,宠幸重用;“过”,超过;“殊”,很,太。
[参考译文] 姚崇的两个儿子光禄少卿姚彝和宗正少卿姚异,平日广交宾客,收
受了许多礼物,受到当时人们的非议。主书赵诲被姚崇亲近信任,接受 了胡人的贿赂,皇上亲自审问,赵诲被收捕入狱判处死罪。姚崇出面营 救,皇上因此不高兴。姚崇、宋璟相继为相,姚崇擅长随机应变以圆满 地完成任务,宋璟则擅长遵守成法坚持正道。两人每次进见时,皇上常 常站起来迎接,他们离开时,皇上便要在殿前相送。等到李林甫做了宰 相,虽然宠幸重用超过了姚崇、宋璟,但得到的礼遇就太微薄了。
分条陈述对百姓不利的政策法令上报,凡是遭灾而不立即请求赈济的,加罪。
得分点:“条政令之不便民者”,定语后置;“不便民”,对百姓不利;“以
闻”,上报,向上级或朝廷、皇上汇报;“被”,遭受;“振”,同“赈”,赈济。
[参考译文] 仁宗皇帝,叫朱高炽,是明成祖的长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被
册封为燕世子。太祖曾命令他分阅奏章,他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 述。有的有文字错误,就不奏述。太祖指着奏章对他说:“你疏忽了 吗?”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 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高炽即帝位,大赦天下。癸酉日,下诏令有关 官吏:“分条陈述对百姓不利的政策法令上报,凡是遭灾而不立即请求 赈济的,加罪。”辛巳日,死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
(节选自《明史·本纪》,有删改)
(1)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太祖指着奏章对他说:“你疏忽了吗?”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 失不足以冒犯皇上。”
得分点:“指示”,指着奏章给他看;“忽”,疏忽;“顾”,只是;“渎”,
冒犯。
(2)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

x年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章学案炼就“火眼金睛”,译好四类特殊..

x年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章学案炼就“火眼金睛”,译好四类特殊..

学案4 炼就“火眼金睛”,译好四类特殊句式学案略语文言特殊句式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是临场事实上无法回避。

不少考生因缺少特殊句式意识而出现强行翻译的情况。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最需要在翻译的“老君炉”中不断炼就准确判断特殊句式的“火眼金睛”,x解决那些临场翻译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句式问题。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

孝武初,周文与语,奇之。

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十年,迁给事营门侍郎。

……出为襄州刺史。

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饷遗。

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

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选自《北史·刘转x十七》,有删节)(1)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译文:答案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逃散的皇帝的亲近官吏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道赞叹他。

解析“近侍之官分散者”为定语后置句。

(2)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

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译文:答案申徽性情廉洁谨慎,就在寝室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来告诫自己。

等到被替代回京的时候,送他的百姓和官吏几十里不断绝。

解析“画杨震像于寝室”为后置的介宾短语句,“自戒”为特殊的宾语前置句,“及代还”为无标志被动句,“人吏送者”为定语后置句。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限时对点规范训练4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限时对点规范训练4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用时:45分钟满分:50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

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选自《颜氏家训·治家篇》)(1)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分)译文:(2)奢则不孙,俭则固。

(3分)译文:(3)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3分)译文:答案(1)家庭内部如果取消责罚,那孩子们的过失马上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那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得分点:“笞怒废于家”,介宾结构后置句;“中”,合适,确当;句意对)(2)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

(得分点:“孙”,通“逊”,恭顺;“固”,固陋;句意对)(3)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对困难危急也不体恤。

(得分点:固定句式“,,之谓也”;“穷”,困难危急;句意对)参考译文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

所以父不慈爱则子不孝顺,兄不友爱则弟不恭敬,夫不仁义则妇不温顺。

至于父虽慈爱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了的。

家庭内部如果取消责罚,那孩子们的过失马上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那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治家的宽仁和严格,就好比治国一样。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

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

”又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德,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提升对点练(四)语言表达连贯(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提升对点练(四)语言表达连贯(含解析)

语言表达连贯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

”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①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②“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③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④“好读书”却是“闲来无事好读书”⑤以前读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⑥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A.⑤④②①⑥③B.②④③⑥①⑤C.②④⑤⑥①③D.④②⑤①⑥③【解析】选C。

由前文语境可以推知,后两句应先说“要读书”,再说“好读书”,据此可以确定②④。

由后文“孔子说”可以确定③应放在最后。

⑤是陶渊明的观点,⑥“怎么能‘不求甚解’呢”紧承⑤,可确定⑤⑥的顺序,①是对⑤⑥的进一步阐述,所以答案应为C项。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哲人有言:“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

”某种意义上,读书给人带来的,除了知识的增长,____。

成就大学问,实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或许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达到的,但读书所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却是每一个人可以追求的。

A.更重要的恐怕是提炼和升华心境B.更重要的恐怕是心境的提炼和升华C.心境的提炼和升华恐怕是更重要的D.提炼和升华心境恐怕是更重要的【解析】选B。

A.“提炼和升华心境”与前句的“知识的增长”句式不对应。

C.与前句“读书给人带来的”不连贯。

D.句子结构不对应,前面句子意思是“读书给人带来的是知识的增长”,后面也应是“读书给人带来更重要的……”。

【2021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点4文言翻译题

【2021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点4文言翻译题

【须删除的内容】 发语词“夫”;“古”后面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最后的“也”。
翻译:
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 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 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2有2-差别。
23-
6.贯——贯什么? ①修辞句的翻译; ②借代手法的翻译; ③委婉说法的翻译; ④含蓄的外交辞令。 【典题6】 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 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咏;“荐”,祭祀。
②重要虚词: “其”,指王涣;“为”,给;“每”,每当;“辄”,就;“而”,来;“之”,他。
③文言句式: 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须补充的内容】 “为”后补充“之”字,“立祠”后补充“于”字,并应把“安阳亭西”置于
第二句句首。 翻译: 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当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
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题点4 文言翻译题
题型概述
文言翻译题——化句为词,落实三类赋分点
翻译是文言文的重头戏,分值高,难度大,失分严重,是二轮复习需要强化的重点之 一。通观近几年课标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给定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三类赋分点:重 点实词的翻译、重点虚词的翻译、句子大意。此外,如果有文言句式或固定格式, 也是重要的翻译点。翻译重在字字对译,赋分点逐一落实,准确到位。
20-
【翻译点】 ①重点实词: “遗”,遗留;“才”,属于名词作动词,有才能;“致”,获取; “辎”,财物。 ②重要虚词: “以”,介词,把;“之”,代词,代指子孙;“则”,副词,那么。 ③文言句式: “人遗子孙以财”为状语后置句;“我遗之清白”为状语后置句和省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4 特殊句式译到位(用时:45分钟满分:50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

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选自《颜氏家训·治家篇》)(1)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分)译文:(2)奢则不孙,俭则固。

(3分)译文:(3)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3分)译文:答案(1)家庭内部如果取消责罚,那孩子们的过失马上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那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得分点:“笞怒废于家”,介宾结构后置句;“中”,合适,确当;句意对)(2)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

(得分点:“孙”,通“逊”,恭顺;“固”,固陋;句意对)(3)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对困难危急也不体恤。

(得分点:固定句式“……之谓也”;“穷”,困难危急;句意对)参考译文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

所以父不慈爱则子不孝顺,兄不友爱则弟不恭敬,夫不仁义则妇不温顺。

至于父虽慈爱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了的。

家庭内部如果取消责罚,那孩子们的过失马上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那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治家的宽仁和严格,就好比治国一样。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

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

”又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德,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

”这样说来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

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对困难危急也不体恤。

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进入到吝啬;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温造,字简舆。

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

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

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

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

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

”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

”因赐绯衣。

至范阳,总橐鞬郊迎。

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还,迁殿中侍御史。

(选自《新唐书》)(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

(2分)译文:(2)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2分)译文:(3)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

(2分)译文:(4)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4分)译文:答案(1)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以职任束缚他。

(得分点:“縻”及介宾短语后置句式)(2)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得分点:“恐”“因”“妻”及介宾短语后置句式)(3)我不过是府县跑腿小吏,初任要职,不宜担当使者身份前往,恐怕天下轻视朝廷。

(得分点:“宜”及判断句)(4)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请求入觐,等到我即位,连年上书不断,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

(得分点:“比”“使”“乃”“报”)参考译文温造,字简舆。

温造性情喜好学习,不喜欢应试做官,隐居王屋山。

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致书信钱财聘请他,温造欣然对家人说:“这是位了不起的人啊!”于是到寿州跟从张建封。

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以职任束缚他。

等到张建封授节徐州,温造回到下邳,有超脱尘世之心。

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长庆初,温造凭借京兆府司录的身份被任命为太原幽镇宣谕使,皇上召见他,温造推辞说:“我不过是府县跑腿小吏,初任要职,不宜担当使者身份前往,恐怕天下轻视朝廷。

”皇上说:“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请求入觐,等到我即位,连年上书不断,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

你前去替我说明意图,不要多加辞让了。

”于是赐给温造绯衣。

温造到范阳,刘总携弓带箭在郊外迎接。

温造便宣布圣旨,讲明祸福得失,刘总害怕,仿佛兵刃加于脖颈之上一般,从此率领自己所部九州归顺朝廷。

等到温造出使还朝,调任殿中侍御史。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郭舒,字稚行。

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

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

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

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

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

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1)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4分)译文:(2)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

(3分)译文:(3)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3分)译文:答案(1)(郭舒)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得分点:“系”“廷尉”、意念被动句及大意)(2)王澄虽然没有听从郭舒的劝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诚坚贞。

(得分点:“从”“重”“亮”及大意)(3)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

(得分点:“厚”“衔”及大意)参考译文郭舒,字稚行。

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

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王澄听说了郭舒的声名,征召他担任别驾。

王澄整天痛饮,不把政务放在心上。

郭舒经常直言劝谏他。

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郭舒又劝王澄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

王澄虽然没有听从郭舒的劝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诚坚贞。

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

到这时候,王澄又调郭舒担任顺阳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灾难。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邹与鲁哄。

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1)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2分)译文:(2)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2分)译文:(3)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4分)译文:(4)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2分)译文:答案(1)(这次冲突中)我手下的官吏战死的有三十三人,而老百姓却没有谁死在这件事上。

(得分点:“莫之死也”,宾语前置句)(2)杀了他们吧,却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又憎恨他们看着长官被杀死却不去救援。

(得分点:“长上之死”,意念被动句)(3)歉收饥荒的年头,您的老百姓,辗转饿死丢在沟坑里的年老体弱者,逃散到四面八方的强壮者,接近千人了。

(得分点:“凶”,“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定语后置句)(4)而您的谷仓里却堆满了谷子,库房里盛满了金银财宝,您的官吏没有谁来把上述情况向您报告:这是在上位的官吏骄纵傲慢,不关心下层百姓而且残害他们的做法呀。

(得分点:“莫”,没有谁;“是上慢而残下也”,判断句)参考译文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战争。

邹国国君穆公问孟子道:“(这次冲突中)我手下的官吏战死的有三十三人,而老百姓却没有谁死在这件事上。

杀了他们吧,却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又憎恨他们看着长官被杀死却不去救援。

对他们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歉收饥荒的年头,您的老百姓,辗转饿死丢在沟坑里的年老体弱者,逃散到四面八方的强壮者,接近千人了;而您的谷仓里却堆满了谷子,库房里盛满了金银财宝,您的官吏没有谁来把上述情况向您报告:这是在上位的官吏骄纵傲慢,不关心下层百姓而且残害他们的做法呀。

曾子说:‘当心啊当心啊!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也将怎样回报你。

’老百姓从今以后会把官吏原来对待他们的态度反过来对待官吏的,您不要去责怪他们。

只要您实行了仁政,老百姓就会爱戴他们的长官,甘心为长官效死了。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

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

匿之者,罪至夷。

”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而求出公子,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

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

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

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

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

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

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

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

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

”此之谓也。

(选自《列女传》,有删改)注墐(jìn):通“殣”,掩埋。

(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

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3分)译文:(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3分)译文:(3)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此之谓也。

(4分)译文:答案(1)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是叛逆。

怕死而放弃正义的人,是作乱。

(得分点:“反上”“逆”“弃义”“乱”,判断句)(2)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替公子遮蔽,射到她身上的箭有数十支,(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

(得分点:“以”“蔽”“矢”“俱”)(3)《诗经》说:“走在路上看见有死人,尚且有人把他埋葬了。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得分点:“行”“尚”“或”,“此之谓”为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魏节乳母,是魏公子的乳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