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研究进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ppt课件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ppt课件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浸泡、绞汁?干嘛不用水煎呢?是否害怕水煎的高温或酶的作用,
破坏了青蒿的疗效?
60°C的乙醚冷浸法处理青蒿,然后将提取物注入染有鼠疟的小白鼠, 发现对鼠疟的抑制率一下子有了明显的提高。——证明低温提取是保 障青蒿疗效的一大关键
5
微波萃取
不同物质的介电常数不同,其吸收微波能的程度不 同,由此产生的及传递给周围环境的热能也不同。 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 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 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 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强的萃取剂中。
采用频率为2450MHz或915MHz,功率为500-15000瓦 的微波对黄花篙植物碎料在选自水、C1-C4的醇、 乙醚、丙酮或其混合物的溶剂中进行初次约10min 的预提1-3次;然后用选自汽油、石油醚、C1-C3醇 及其混合物的萃取液对微波萃取所得初提液进行 再次提取约5min的1-3次。然后精提,浓缩,纯化,得 到青篙素纯度在95%以上的制品。
6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最新进展
青蒿素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拓展,在 抗疟之外,屠呦呦团队正在探索青蒿素 类化合物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今年,双 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新药研发已经 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临床 研究批件,将为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新 的可能性。
青蒿素的功效不仅仅是治疗疟疾, 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如抗病毒、 免疫抑制、抗肿瘤、抗霉菌作用等。
8
蒿甲醚
其抗疟作用为青蒿素的10至20倍,目前 其开发成功的剂型蒿甲醚注射液为主要 含蒿甲醚的无色或淡黄色澄清灭菌油溶 液。
9
蒿乙醚
抗疟作用稍逊于蒿甲醚,且蒿乙醚的生产 不如蒿甲醚更经济实用。

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

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
识。
最早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中草 药典籍,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 记载了365种药物,奠定了中草药 学的基础。
早期的应用
中草药最初以植物药为主,随着人 们对药物认识的深入,逐渐加入了 动物药和矿物药。
中草药的古代历史
01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中草药学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出现了《黄帝内经》、《伤寒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草药的 种植、炮制和制剂技术也在不断
创新和发展。
中草药的国际化进程加速,越来 越多的中草药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和应用。
中草药在全球的影响
中草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尤其在亚洲地区具有深厚的影响力。
中草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许多国家开始引进中草药的种植和应用技术。
中草药的日常应用
泡茶பைடு நூலகம்用
将中草药制成茶饮,如菊花茶 、枸杞茶等,具有保健作用, 能够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等

烹饪调料
一些中草药也可以作为烹饪调 料使用,如生姜、八角、桂皮 等,能够增加菜肴的口感和香 气。
外用敷料
部分中草药可以制成外用敷料 ,如薄荷油、紫草油等,能够 舒缓肌肤疼痛、消炎止痒等。
香薰用品
05
中草药的鉴别与使用
中草药的鉴别方法
外观鉴别
观察中草药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 征,判断其品种和品质。
气味鉴别
通过嗅闻中草药的气味,判断其品种 和品质。例如,薄荷具有清凉的香气 ,而红花则具有浓郁的香气。
味道鉴别
品尝中草药的味道,判断其品种和品 质。例如,黄连味苦,甘草味甜。
显微鉴别
通过观察中草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 态等微观特征,判断其品种和品质。
木本植物类中草药

中药学(全套课件268p) ppt课件

中药学(全套课件268p)  ppt课件
牙龈肿痛-凉膈散 3活血逐瘀
a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桃仁、 红花、穿山甲 –下瘀血汤
b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赤芍、当归、桃仁 -复元活血汤
c血瘀经闭-桃核承气汤
医学课件
36
4清热解毒 • 痈疮肿毒、丹毒 • 肠痈腹痛-大黄牡丹皮汤 • 烫火伤-配地榆、麻油外敷 • 5清泄湿热
湿热黄疸+茵陈、栀子-茵陈蒿汤 湿热淋证-八正散
消食积(全 消)
开胃健脾、散寒解 表
6 ~ 15
鸡内金
甘,平
消食积(全 消)
医学课件
开胃健脾、涩精止 遗、散结石
3 ~ 10
22
六催吐药
凡具催吐功效,以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 作用,祛除胃内容物或毒物的药物称催吐 药或涌吐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宿食停胃或误食毒物。 本类药物全部具有毒性,只能短暂使用, 中病即止,不可连服。
医学课件
37
大黄
[用法用量]煎服 3~10克 攻下通便用生 大黄,后下。活血逐瘀用酒制大黄,止血 用大黄炭,同煎。
2散寒解表 用于食滞伴有感冒者
3止泻 治食积腹泻神曲炒焦用,
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
炒焦
[用法用量]10~15克
[使用注意]- 医学课件
17
医学课件
18
麦芽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胃、肝经。
医学课件
19
麦芽
[功效主治] 1消食健胃 能助消化淀粉类食物,以面 食类为主,与神曲、陈皮同用。小儿消化 不良、吐乳、疳积用之。 2回乳 用于妇女断乳,以生麦牙60~120 克煎服。 3疏肝行滞 用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证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 心包经。

药学导论(中药)PPT课件

药学导论(中药)PPT课件

03
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中药的采集
季节选择
不同的中药材有其最佳的采摘季 节,如春季的草药最为新鲜,秋
季的草药最为饱满。
时间选择
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摘,此时的药材 质量最佳,因为此时的药材经过一 夜的沉淀,药效最为集中。
部位选择
不同的中药材,其药效最佳的部分 也不同,如根、茎、叶、花、果等, 需根据药材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配伍禁忌
中药在配伍使用时需谨慎,某些中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 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例如,藜芦与人参、丹参与 白芍等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遵循医生 的指导,避免自行搭配使用。
05
中药的应用与配伍
中药的应用原则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药应用需考虑患者整体 情况,包括体质、年龄、 性别等,以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古代医家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 法,中药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渐发展成熟。
中药的发展历程
中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 的经验积累,到理论体系的形成,再 到现代的科研创新,中药学不断取得 新的突破和发展。
唐宋时期,中药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展,药物品种增多,临床应用更加广 泛。
药学导论(中药)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中药的种类与分类 • 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应用与配伍 •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与未来发展
0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的起源
中药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 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神农氏时代。
中药最早的记载文献是《神农本草 经》,其中收录了365种药物,并对 其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等进行了详 细的描述。

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

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

01
02
03
04
春季采集
春季是多数植物生长最旺盛的 时期,此时采集的草药药效最
佳。
秋季采集
秋季是植物结果和储存养分的 时期,采集的草药有效成分含
量较高。
随采随用
一些草药需要在新鲜状态下使 用,因此应随采随用。
特定时间采集
一些草药需要在特定时间采集 ,如午时花只有在中午开放时
采集才能获得最佳药效。
中草药的加工方法和保存方式
抗炎作用
中草药的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 疗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类
风湿性关节炎等。
中草药产业的前景和挑战
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学模式 的转变,中草药产业将拥有更加广阔 的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健康需求的增长,中草药市 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 供了机遇。
出口潜力巨大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具 有巨大的出口潜力。
挑战与问题
中草药产业面临着技术壁垒、知识产 权保护、质量标准等问题,需要加强 技术创新和质量监管。
中草药研究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加强基础研究
推进技术创新
未来中草药研究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深入 挖掘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草药的生产效率和质 量,降低成本,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加强国际合作
副作用小等。
中草药的抗肿瘤作用
紫杉醇、喜树碱、三尖杉等中草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癌症。
中草药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 瘤细胞代谢等。
中草药抗肿瘤作用的优点在于其多途径作用、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 生存质量等。

《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

《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

中草药在保健领域的应用
养生保健
中草药可用于调理身体,增强体 质,预防疾病。
滋补强身
中草药具有滋补作用,可改善人体 虚弱症状,提高免疫力。
延缓衰老
部分中草药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 用,可延缓人体衰老过程。
中草药在美容领域的应用
美容养颜
中草药可改善皮肤状况,减少皱 纹、色斑等,使皮肤更加光滑细
腻。
减肥瘦身
研究不断深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草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理作用、化学成分 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草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2
质量控制问题
中草药的质量控制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中草药 面临的挑战。
国际认可度有待提高
中草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如何提高其 国际影响力是中草药发展的重要机遇。
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内 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
04 中草药的应用与疗效
中草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治疗疾病
中草药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 、咳嗽、消化不良等。
辅助西医治疗
中草药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提高治 疗效果,减轻副作用。
缓解症状
中草药对于缓解疼痛、消炎、止痒等 症状有良好效果。
饮食等。
当归
药用价值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 肠通便。
药理作用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抗 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 用。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 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 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 秘等。
枸杞
药用价值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药理作用
枸杞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中药研究进展

中药研究进展

(4)有的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hánliàng) 发生变化,研究这种化学变化对于活性成分的阐明很重 要。
(5)有的中药品种亲缘关系密切,化学成分相似 (xiānɡ sì),临床应用却不同,也有的品种亲缘关系疏 远,临床应用有很大区别,但却有相似(xiānɡ sì)化学 成分。比较这些药物的化学成分,有望发现新的活性 成分。
中药(zhōngyào)研究进展
第一页,共68页。
第一章 古代中药(zhōngyào) 的发展
一 药物(yàowù)的发现
药食同源:人类为了生活(shēnghuó)生存必须劳 动生产。生活(shēnghuó)生存和劳动必须猎取事 物。人类从觅食中发现药物。
第二页,共68页。
二 古代(gǔdài)本草著作
1 中药(zhōngyào)的药效物质基础研 究 (1)以常用中药为研究对象,得到具有(jùyǒu) 不同药理作用的化合物,鉴定化学结构,从而最 终明确有效成分。 (2)对常用水溶性成分的研究必须加强。
(3)对道地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发 现有价值的道地药材特征性有效成分。
第八页,共68页。
(4)对单味药材进行研究(yánjiū)的基础上,开展 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研究(yánjiū)。
(5)分离纯化水溶性成分(chéng fèn),微量高效 成分(chéng fèn)的新技术研究。
第十一页,共68页。
3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héchéng)研究
生物合成即阐明化学成分在生物体内的生源与合成过 程。
第九页,共68页。
从中药(zhōngyào)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 物
应加强以下(yǐxià)环节:
(1)从粗 提取物开始,进行活性导向(dǎo xiànɡ)分离,最终分离鉴定活性先导化合物。

抗肿瘤中药研究进展ppt课件

抗肿瘤中药研究进展ppt课件

骨肿瘤等
对S180艾氏腹水癌 有抑制
多种肿瘤
22
附表Ⅴ 扶正固本类药
编号 药名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应用
Ⅴ-5
核桃 枝
胡桃醌 黄酮甙
对S37使白细胞 消化道癌
血小板有抑制

Ⅴ-6
人参
人参甙、人参 对S180、腺癌755 甙半萜醇总甙 有抑制作用
多种肿瘤
Ⅴ-7
甘草
三萜皂甙、甘 草酸、甘草素
对骨髓瘤、艾氏 腹水癌、吉田肉
药理作用
Ⅳ -1
野葡 萄根
黄酮类、氨基 酸酚类
对S180有抑制
应用
消化道肿 瘤、妇科
肿瘤
Ⅳ -2
半边 莲
生物碱
对S180有抑制 多种肿瘤
Ⅳ -3 翟麦
生物碱VitA
对体外人贲门癌 食管贲门 膀胱癌有抑制 癌膀胱癌
Ⅳ -4
了哥 王
黄酮类
对S180、U14有
肝癌
抑制作用 消化道癌
18
附表Ⅳ 利水化湿类药
2
一、清热解毒类
清热解毒属中医祛邪治疗法则 之一,多用抗恶性肿瘤热证、实证。 这类药物的较广的抗菌谱,能抑制 病毒,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对一些实验动物肿瘤有一定抑制作 用;对癌细胞与白细胞也有杀伤活 性,因而具有消炎、杀菌、抑癌、 排毒和退热等作用。
3
一、清热解毒类
本类药物较多,包括屯梨根、
支花
生物碱 体癌有抑制作用 种肿瘤
Ⅰ-4 水杨梅 水杨梅素、 对宫颈癌、AK肉 消化道肿瘤

β-谷甾醇 瘤、Walke有抑
制作用
6
附表Ⅰ 清热解毒类药
编号 药名 主要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2 从中药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
应加强以下环节:
(1)从粗 提取物开始,进行活性导向分离, 最终分离鉴定活性先导化合物。 (2)加强对我国特有动植物药材的研究,特别 是具有药用价值者。
.
10
(3)对民族药和民间药物中一些有特色的药物开 展系统的研究。
(4)对单味药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中药 复方的有效成分研究。
.Leabharlann 201 化学成分研究
主要为多糖类及三萜类,另有少量的有机酸, 无机元素等等。
(1)多糖类:从茯苓中分离出多种多糖,并测 定了分子量,确定了组成每种多糖的单糖种类。
(2)三萜类:从茯苓中分离出37种四环三萜类 化合物,并鉴定了结构。
.
21
(3)有机酸类:如棕榈酸 (4)无机元素:如镁 铜 铁 锌 钙 钾 钠等等。 (5)其他成分:如树胶,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等等。
.
17
5 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研究
目前国内的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多为野 生资源,资源的再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应 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尤其是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 引种驯化。
.
18
第四章 中草药研究进展
.
19
一 茯苓的研究进展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 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 心安神之功能。《神农本草经》记载:主胸胁 逆气,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 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
天然药物一般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物, 植物药是天然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天然药 物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50000种高等植物中只 有5%—15%被筛选过。我国药物研究与国际先进水 平仍有较大差距。但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天然药物 的应用有悠久的历史,加强天然药物的研制可以缩 小差距。
.
13
二 我国未来的天然药物研究重点
1 发挥传统优势,加强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我国有丰富的药用资源,从天然药物中寻 找和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工作是创新药物的关键, 尽管我国天然药用资源丰富,可由我国学者独 立发现的天然先导化合物仅有青蒿素。
.
14
2 加强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
药典收载的化学药物大多为天然原型成 分,以天然原型成分作为新药研制的目标, 难以提高新药研究的水平,因此,必须重视 天然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
.
23
3 一般药理活性
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对神经系统作用。
4 其他作用 对心脏的影响,对肝脏的影响,对消化系统的影 响, 对中毒性耳损伤的影响,对皮肤的影响, 防石作用, 降糖作用。
4 在中药的生物技术研究方面亦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对十余种植物建立了液体培养系统,经过筛选已 使有效成分的含量达到或超过原植物。
.
7
二 未来应重点开展的研究领域
1 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以常用中药为研究对象,得到具有不同药 理作用的化合物,鉴定化学结构,从而最终明 确有效成分。 (2)对常用水溶性成分的研究必须加强。
本草纲目 世界上最伟大的药学著作
.
本草纲目拾遗
3
三 具有特色的中国传统中药
中国的传统中药,被称为中药,由于中药的 疗效确切,有数千年的临床经验,又加上现代 的科学研究,中国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承 认和发扬。
.
4
第二章 我国中药基础研究现状与未来应重点研究 的领域
一 我国中药基础研究现状
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宝贵财富,并日益引起世人的瞩目。中药的基 础性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国家对中药的研究逐渐重 视,使中药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 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5
3 发展与结构修饰有关,以提高活性或降低毒副作 用为目的的半合成药物
含量较高的天然化合物可能是因为毒副作用太 强或活性不够明显而未能被开发成药。由于新先导 化合物的发现日益困难,近来一些含量高,生产成 本较低的已知先导化合物的半合成衍生物又被研究。
.
16
4 开展天然组合化学研究
组合化学是一种新型药物合成技术,这种 技术不再以单个化合物为目标逐个进行合成, 而是采用相似的反应条件,一次性同步合成成 千上万种结构不同的分子,即合成一化学库。 天然组合化学的运用可增加发现新先导化合物 的几率。
(5)分离纯化水溶性成分,微量高效成分的新 技术研究。
.
11
3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 生物合成即阐明化学成分在生物体内的生源与合 成过程。
生物合成研究的意义: (1)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2)仿生合成 (3)定向得到化合物 (4)有利于植物的化学分类
.
12
第三章 我国未来的天然药物研究
一 引言
(3)对道地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 从而发现有价值的道地药材特征性有效成分。
.
8
(4)有的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发 生变化,研究这种化学变化对于活性成分的阐明很 重要。
(5)有的中药品种亲缘关系密切,化学成分相似, 临床应用却不同,也有的品种亲缘关系疏远,临 床应用有很大区别,但却有相似化学成分。比较 这些药物的化学成分,有望发现新的活性成分。
.
22
2 定性和定量分析
对一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测定成分含量。对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茯 苓中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茯苓不 同药用部位中,茯神中茯苓酸的含量最高,茯 苓不同药用部位中茯苓酸的含量差异较大,提 示临床分部位入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同产 地中茯苓酸的含量差别不大,临床使用时不必 区分产地。
.
5
1 在中药资源研究方面
对全国的中药资源进行了普查,我国现有的药物 资源种类达12807种。
2 在中药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方面
对200种常用中药进行了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 研究,对每味中药都进行了系统的考证,调查 和研究。
.
6
3 在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 已对300余种中药进行过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发现了600余种活性单体化合物。
中药研究进展
.
1
第一章 古代中药的发展
一 药物的发现
药食同源:人类为了生活生存必须劳动生产。生 活生存和劳动必须猎取事物。人类从觅食中发现 药物。
.
2
二 古代本草著作
诗经 我国最早的药物记载 山海经 五十二病方 神农本草经 最早的本草著作 新修本草 第一部药典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雷公炮炙论 本草经集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