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分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21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 矿物种类识别:准确识别矿物的种类是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光泽以及硬度比重等物理 性质进行初步判断。同时结合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等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矿物种类。对于难以识别的矿物可以借助X射线衍射分 析(XRD)、红外光谱(IR)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辅助鉴定。
利用免疫学技术研究中药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效学鉴定法
通过观察中药对生物体的 药理效应来判断其真伪和 优劣。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 药进行基因水平上的鉴定 和研究。
2024/1/27
11
2024/1/27
03
常见中药的鉴定
12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根或根茎的形状、大小、粗 细等特征。
中的稳定性。
24
鉴定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01
02
03
仪器校准
定期对鉴定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2024/1/27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鉴定操作规程,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数据处理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鉴 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减小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的影响。
25
观察断面颜色、质地、纹理等。
2024/1/27
14
皮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皮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皱纹、皮孔等。 2024/1/27
内表面特征
观察颜色、纹理等。
质地
检查质地坚韧或松软,纤维性或 粉性等。
15
叶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表面特征
质地
气味
观察叶的形状、大小、 长宽比等。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 矿物种类识别:准确识别矿物的种类是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光泽以及硬度比重等物理 性质进行初步判断。同时结合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等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矿物种类。对于难以识别的矿物可以借助X射线衍射分 析(XRD)、红外光谱(IR)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辅助鉴定。
利用免疫学技术研究中药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效学鉴定法
通过观察中药对生物体的 药理效应来判断其真伪和 优劣。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 药进行基因水平上的鉴定 和研究。
2024/1/27
11
2024/1/27
03
常见中药的鉴定
12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根或根茎的形状、大小、粗 细等特征。
中的稳定性。
24
鉴定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01
02
03
仪器校准
定期对鉴定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2024/1/27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鉴定操作规程,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数据处理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鉴 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减小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的影响。
25
观察断面颜色、质地、纹理等。
2024/1/27
14
皮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皮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皱纹、皮孔等。 2024/1/27
内表面特征
观察颜色、纹理等。
质地
检查质地坚韧或松软,纤维性或 粉性等。
15
叶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表面特征
质地
气味
观察叶的形状、大小、 长宽比等。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精)

颗粒剂
一般质量要求
性状—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
粒度
除另有规定外,取单剂量分装的颗粒剂15袋(瓶) 或多剂量分装的颗粒剂1包(瓶),称定重量, 置药筛内过筛,过筛时,将药筛保持水平状态, 左右往返轻轻筛动3分钟,不能过1号筛和能过4 号筛的颗粒与粉末总和不得大于8.0%。
水分:不得超过5.0%
特殊要求检查
树脂检查 另有规定外,取注射液5ml,加盐酸 1滴,放置30分钟,应无絮状物析出。注射液中 如含有遇酸能产生沉淀的成分,可改加氯仿 1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冰醋酸2ml使溶解,置具塞试管中,加水 3ml,混匀,放置 30分钟,应无絮状物析出。
草酸盐检查 静脉注射用注射液水溶液除另有规 定外,取注射液2ml,用稀盐酸调节 pH值至 1~2,滤过,滤液调节 pH值至5~6,加3%氯 化钙溶液2~3滴,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浑浊 或沉淀。
固体中药制剂
丸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栓剂、滴丸剂
丸剂
一般质量要求
性状—外观、色泽、口感等
水分含量
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小蜜丸、浓缩蜜丸中含水分不得 超过15%;水蜜丸、浓缩水蜜丸不得超过12%;水丸、糊 丸、浓缩水丸不得超过9%;微丸按其所属丸剂类型的规定 制定;蜡丸不检查水分。
丸剂
片剂
一般质量要求
崩解时限(除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以及供含 化片、咀嚼的片剂除外) 溶出度—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 度和程度。
微生物限度检查 黄杨宁片(含黄杨宁) 【检查】 含量均匀度 取本品10片,分别置量瓶中(0.5mg, 50ml;1mg, 100ml),各加0.05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 液至刻度,80℃水浴恒温1.5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摇 细菌数 霉菌、酵母菌 大肠杆菌(个 匀,离心6分钟(每分钟转速 3000 转),分别取上清液作为 (个/g) 数(个/g) /g) 供试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量。每片的含量 与平均含量相比较,差异大于±15%的不得多于1片,并不 100 不含原药材粉 均不得检出 得超过±25%。 100 其他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D)。 10000 100 含原药材粉
串讲中成药部ppt课件

甘草为臣药。 【注意事项】孕妇及小便清长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 食物。
第三节 表里双解剂
解表清里剂 解表攻里剂
葛根芩连丸、双清口服液 防风通圣丸
表里双解剂
解表 清里
葛根芩连丸
解肌透表, 清热解毒, 利湿止泻。
湿热蕴结 风热感冒
脾胃虚寒腹泻、慢 性虚寒性痢疾慎用,
解表 攻里剂
双清口服液 防风通圣丸
水肿
轻粉
脾肾亏损,湿浊 内停,瘀血阻滞
慢性肾功能 衰竭(氮质血 症期或尿毒 症早期)
第五节 清热剂
清热泻火 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黄连上清片、一清颗粒、黛蛤 散、牛黄上清胶囊、清胃黄连丸、牛黄解毒 胶囊、牛黄至宝丸、新雪颗粒、芩连片、导 赤丸、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
解毒消 抗癌平丸、西黄丸 癥剂
清热泻火解毒剂
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 桑菊感冒片 双黄连口服液 羚羊感冒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
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
孕妇及风寒感冒 者慎用
疏风清热, 宣肺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风热感冒初起, 风寒外感者慎用
疏风解表, 外感风热所致的 清热解毒。 感冒
流行性感冒属风 清热解表。 热证
清瘟解毒, 流行性感冒属热 宣肺泄热。 毒滞肺证,
麻仁胶囊
润肠通便
肠热津亏所致的
便秘
习惯性便秘
增液口服液 通便灵胶囊 苁蓉通便口服液
养阴生津, 高热后,阴津亏 增液润燥。 损所致的便秘
泻热导滞, 润肠通便。
滋阴补肾, 润肠通便。
热结便秘
中老年人、病后 产后等虚性便秘 及习惯性便秘。
长期卧床便秘, 一时性腹胀便秘, 老年习惯性便秘。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软胶囊、丸) 【药物组成】火麻仁、大黄、苦杏仁、炒白芍、枳实{炒)、 姜厚朴。 麻仁胶囊枳姜佐,大黄杏芍用为臣。 功能润肠以通便,肠热津亏最宜用。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 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方义简释】火麻仁为君药。
第三节 表里双解剂
解表清里剂 解表攻里剂
葛根芩连丸、双清口服液 防风通圣丸
表里双解剂
解表 清里
葛根芩连丸
解肌透表, 清热解毒, 利湿止泻。
湿热蕴结 风热感冒
脾胃虚寒腹泻、慢 性虚寒性痢疾慎用,
解表 攻里剂
双清口服液 防风通圣丸
水肿
轻粉
脾肾亏损,湿浊 内停,瘀血阻滞
慢性肾功能 衰竭(氮质血 症期或尿毒 症早期)
第五节 清热剂
清热泻火 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黄连上清片、一清颗粒、黛蛤 散、牛黄上清胶囊、清胃黄连丸、牛黄解毒 胶囊、牛黄至宝丸、新雪颗粒、芩连片、导 赤丸、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
解毒消 抗癌平丸、西黄丸 癥剂
清热泻火解毒剂
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 桑菊感冒片 双黄连口服液 羚羊感冒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
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
孕妇及风寒感冒 者慎用
疏风清热, 宣肺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风热感冒初起, 风寒外感者慎用
疏风解表, 外感风热所致的 清热解毒。 感冒
流行性感冒属风 清热解表。 热证
清瘟解毒, 流行性感冒属热 宣肺泄热。 毒滞肺证,
麻仁胶囊
润肠通便
肠热津亏所致的
便秘
习惯性便秘
增液口服液 通便灵胶囊 苁蓉通便口服液
养阴生津, 高热后,阴津亏 增液润燥。 损所致的便秘
泻热导滞, 润肠通便。
滋阴补肾, 润肠通便。
热结便秘
中老年人、病后 产后等虚性便秘 及习惯性便秘。
长期卧床便秘, 一时性腹胀便秘, 老年习惯性便秘。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软胶囊、丸) 【药物组成】火麻仁、大黄、苦杏仁、炒白芍、枳实{炒)、 姜厚朴。 麻仁胶囊枳姜佐,大黄杏芍用为臣。 功能润肠以通便,肠热津亏最宜用。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 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方义简释】火麻仁为君药。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小青龙汤 近代由重庆桐君阁中药厂改汤剂为合剂 本方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 呕,发热而咳。近代也用于慢性支气管 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见咳、喘、 痰白清稀者。
供试品溶液与阴性对照液的制备:
取合剂10 ml,石油醚分3次萃取, 合并石油醚萃取液[油层],浓缩至1ml, 为供试品溶液A;
[水层]用Na2CO3调PH11-12,用氯仿萃取, 合并氯仿萃取液,回收氯仿至干,残渣 用1ml甲醇溶解,为供试品溶液B;
NOTES:阴性对照液如上法同步进行。
1. 桂皮醛的鉴别
取供试品液A、阴性对照液、桂 皮醛对照液(1ug/ml)15ul,点于 同一硅胶G板上,环己烷-乙酸乙酯 (17:3)展开,晾干,喷2,4—二 硝基苯肼乙醇T.S,供试品A与对照 品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而阴性对照液无此斑点。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二十六种)
第一节
液体中药制剂的分析
用药材提取物制备的液体制剂 合剂、口服液、酒剂、茶剂、酊剂 滴鼻剂、滴眼剂、露剂、搽剂等
(无植物组织与细胞,故无显微鉴别)
一、液体中药制剂的一般 质量要求
• • • • • • • • 性状 相对密度和总固体含量 pH值 装量差异 乙醇量 甲醇量 防腐剂量 第一课件网 微生物限度标准 ( )
4. 芍药甙的鉴别
取供试品液C、阴性对照液、芍 药甙对照液(1mg/ml)10ul,点于同 一硅胶G板上,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甲酸(8:1:2:0.04)展开, 晾干,喷10%硫酸乙醇液,加热至显 色,供试品C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上 显相同的紫色斑点,而阴性对照液无 此斑点。
5. 甘草酸的鉴别
1、 合剂与口服液 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 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 内服液体制剂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课件ppt

中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营养神经、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 病。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药在预防保健及康复中的作用
01
02
03
中药的预防作用
中药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 能,增强抵抗力,可用于 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中药过程中出现的,因此需要密切观察。
中药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保障
• 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产地# 中药课件
04
中药的临床应用
中药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1 2 3
感冒
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等常用于治疗感冒,这 些药物具有发汗解表、退热等作用,能够有效地 缓解感冒症状。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中药的传统文化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药的理论 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 行、脏腑经络等。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药文化,中国政府和民间 组织积极开展中药文化传承活动。例如,建 立中药文化博物馆、开展中药文化宣传教育 、举办中药文化节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 识中药文化。
。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近年来,中药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 注。据统计,全球中药市场年销售额已 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欧洲、日本等 发达国家对中药的需求日益增长。
VS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中药的海外推广 活动。例如,通过在海外建立中药生产基 地、开展中药临床试验、注册中药产品等 方式,提高中药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
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营养神经、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 病。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药在预防保健及康复中的作用
01
02
03
中药的预防作用
中药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 能,增强抵抗力,可用于 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中药过程中出现的,因此需要密切观察。
中药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保障
• 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产地# 中药课件
04
中药的临床应用
中药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1 2 3
感冒
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等常用于治疗感冒,这 些药物具有发汗解表、退热等作用,能够有效地 缓解感冒症状。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中药的传统文化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药的理论 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 行、脏腑经络等。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药文化,中国政府和民间 组织积极开展中药文化传承活动。例如,建 立中药文化博物馆、开展中药文化宣传教育 、举办中药文化节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 识中药文化。
。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近年来,中药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 注。据统计,全球中药市场年销售额已 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欧洲、日本等 发达国家对中药的需求日益增长。
VS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中药的海外推广 活动。例如,通过在海外建立中药生产基 地、开展中药临床试验、注册中药产品等 方式,提高中药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
中药方剂学 ppt课件

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 方解:
❖ 君药:麻黄—辛温入肺,发汗解表以散 风寒,开宣肺气以平喘咳,使外邪从汗 而出
❖ 臣药:桂枝—辛温发汗解肌,温经通阳, 助麻黄以发表散寒,又能温行经脉,治 身痛
❖ 佐药:杏仁—宣肺降气,既协麻黄宣肺 平喘,又助麻黄、桂枝发汗解表
❖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补中益气, 与麻黄为伍,能使汗出而不耗伤正气, 又能与麻黄、杏仁为伍,加强止咳之效
❖ 但易挥发的药物只煎一次。
❖ 6、应绞渣取汁:可使药渣吸收的药汁挤出
❖ 7、特殊煎煮法 ❖ (1)先煎:矿物、贝壳、毒性大的药物 ❖ (2)后下:容易挥发的药物—轻清解表药和
芳香药
❖ (3)包煎:质地轻、细小容易漂浮或成糊粘 锅的药物,和有毛会刺激咽喉的药物
❖ (4)另煎:贵重药物 ❖ (5)烊化:胶性、粘性大的药物 ❖ (6)冲服:入水即化和汁液性的药物
(二)方剂组成变化
❖ 1.药味加减的变化 ❖ (1)随证加减: ❖ (2)药物配伍的变化 ❖ (3)组方变化 ❖ 2.药量增减的变化 ❖ 3.剂型更换的变化 ❖ 4.合方的变化
四 剂型与用法
❖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丹剂 酒剂 药露 茶剂 锭剂、饼剂 线条剂 合剂 糖浆 剂 冲剂 片剂 安培口服液 注射液 气 雾剂 滴丸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 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 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 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 方解:
❖ 君药:麻黄—辛温入肺,发汗解表以散 风寒,开宣肺气以平喘咳,使外邪从汗 而出
❖ 臣药:桂枝—辛温发汗解肌,温经通阳, 助麻黄以发表散寒,又能温行经脉,治 身痛
❖ 佐药:杏仁—宣肺降气,既协麻黄宣肺 平喘,又助麻黄、桂枝发汗解表
❖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补中益气, 与麻黄为伍,能使汗出而不耗伤正气, 又能与麻黄、杏仁为伍,加强止咳之效
❖ 但易挥发的药物只煎一次。
❖ 6、应绞渣取汁:可使药渣吸收的药汁挤出
❖ 7、特殊煎煮法 ❖ (1)先煎:矿物、贝壳、毒性大的药物 ❖ (2)后下:容易挥发的药物—轻清解表药和
芳香药
❖ (3)包煎:质地轻、细小容易漂浮或成糊粘 锅的药物,和有毛会刺激咽喉的药物
❖ (4)另煎:贵重药物 ❖ (5)烊化:胶性、粘性大的药物 ❖ (6)冲服:入水即化和汁液性的药物
(二)方剂组成变化
❖ 1.药味加减的变化 ❖ (1)随证加减: ❖ (2)药物配伍的变化 ❖ (3)组方变化 ❖ 2.药量增减的变化 ❖ 3.剂型更换的变化 ❖ 4.合方的变化
四 剂型与用法
❖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丹剂 酒剂 药露 茶剂 锭剂、饼剂 线条剂 合剂 糖浆 剂 冲剂 片剂 安培口服液 注射液 气 雾剂 滴丸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 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 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 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2

精选课件
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取样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精选课件
含量测定
测定项目的选定原则
1 首选君药及贵重药、剧毒药建立含量 测定方法 2 其次考虑臣药及其他味药 3 有效成分明确的,可选有效成分 4 成分类别清楚的,可测某一类总成分 的含量
精选课件
5检测成分应归属某单一药味 6检测成分应与中医用药的功能主治相近 7无法含量测定的,可测定浸出物含量
(1)薄层板 均匀、平整
(2)点样量 (3)斑点
准确 应完全分离,不拖尾
(4)显色剂 均匀、适当
(5)保护斑点 用相同大小洁净玻璃盖住薄 层板,并用透明胶纸封住边缘,以起固定和隔
绝空气作用
精选课件
(四)HPLC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
RP - HPLC 色谱柱 ODS 流动相 甲醇 - 水
PIC 反离子 氢氧化四丁基铵
低
精选课件
薄层色谱法
薄层酶抑制法----利用某些有机磷农药对胆碱
酯酶具有抑制作用,且酶的基质(β-醋酸萘酯) 水解产物能与特定显色剂结合呈紫色反应原理, 在已有农药展层的薄层板上,其农药斑点部位 因酶的活性被抑制,基质不被水解,不引起呈 色反应,能在薄层板上衬出无色斑点,根据斑 点大小,经扫描测定残留量。
氨基甲酸酯类:萘基氨基甲酸酯类(西维因)、 杂环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呋喃丹)、涕灭威等
拟除虫菊酯类
精选课件
农残的特性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污染具有普遍性 种植药材中农药残留量较高,而野生药材中仅有痕
量检出 中成药中农药残留量一般较低 同一地区的同种药材、同一药材的不同部位农药残
留量也有较大的差异 不易发生急性中毒事件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率较低,残留量也
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取样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精选课件
含量测定
测定项目的选定原则
1 首选君药及贵重药、剧毒药建立含量 测定方法 2 其次考虑臣药及其他味药 3 有效成分明确的,可选有效成分 4 成分类别清楚的,可测某一类总成分 的含量
精选课件
5检测成分应归属某单一药味 6检测成分应与中医用药的功能主治相近 7无法含量测定的,可测定浸出物含量
(1)薄层板 均匀、平整
(2)点样量 (3)斑点
准确 应完全分离,不拖尾
(4)显色剂 均匀、适当
(5)保护斑点 用相同大小洁净玻璃盖住薄 层板,并用透明胶纸封住边缘,以起固定和隔
绝空气作用
精选课件
(四)HPLC法 外标法和内标法
RP - HPLC 色谱柱 ODS 流动相 甲醇 - 水
PIC 反离子 氢氧化四丁基铵
低
精选课件
薄层色谱法
薄层酶抑制法----利用某些有机磷农药对胆碱
酯酶具有抑制作用,且酶的基质(β-醋酸萘酯) 水解产物能与特定显色剂结合呈紫色反应原理, 在已有农药展层的薄层板上,其农药斑点部位 因酶的活性被抑制,基质不被水解,不引起呈 色反应,能在薄层板上衬出无色斑点,根据斑 点大小,经扫描测定残留量。
氨基甲酸酯类:萘基氨基甲酸酯类(西维因)、 杂环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呋喃丹)、涕灭威等
拟除虫菊酯类
精选课件
农残的特性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污染具有普遍性 种植药材中农药残留量较高,而野生药材中仅有痕
量检出 中成药中农药残留量一般较低 同一地区的同种药材、同一药材的不同部位农药残
留量也有较大的差异 不易发生急性中毒事件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率较低,残留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