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讲解学习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高中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摩尔质量计算、溶解度计算、浓度计算、反应路线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等等。
一、摩尔质量计算:1.摩尔质量(M)=相对分子质量(Mr)/摩尔量(n)2.摩尔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例如:H2SO4的Mr为98 g/mol,如果有2 g的H2SO4,求其摩尔量。
解:摩尔量(n)=质量(m)/摩尔质量(M)=2 g/98 g/mol≈0.020 mo二、溶解度计算:1.溶解度(S)=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m)/溶剂的质量(M)例如:已知60g的氯化钠溶解于200g的水中,求氯化钠的溶解度。
解:溶解度(S)=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m)/溶剂的质量(M)=60g/(60g+200g)≈0.23三、浓度计算:1.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例如:已知溶液中含有10g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0mL,求氯化钠的质量浓度。
解: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10g/100mL=100g/L四、反应路线计算:1.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
例如,对于A+B→C+D,如果已知A的量,则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B 的量、C的量和D的量。
例如:已知反应1 mol的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求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的摩尔量。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CH4 + 2O2 → CO2 + 2H2O,可知1 mol的甲烷生成1 mol的二氧化碳和2 mol的水。
五、酸碱滴定计算:1. 氢离子浓度(pH)= -log[H+],其中[H+]为氢离子的浓度。
2.酸碱滴定中可以根据已知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另一种溶液的体积和浓度。
例如:已知0.1 mol/L的盐酸滴定到了100 mL的0.05 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求中和点的体积和酸溶液的浓度。
解:根据盐酸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可以推算出滴定的摩尔比例为1:2、根据摩尔比例和已知的碳酸钠溶液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滴定的中和点体积为100 mL,酸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序数为元素的标志,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2.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 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价态。
4. 分子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5. 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等多种类型。
二、常见化学公式。
1. 摩尔质量公式。
摩尔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1g/mol。
2. 摩尔浓度公式。
摩尔浓度 = 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
3. 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1V1/T1 = P2V2/T2(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反应热公式。
ΔH = q / n。
ΔH = ΔU + PΔV。
5. 化学平衡常数公式。
Kc = [C]c[D]d / [A]a[B]b。
6. 离子平衡常数公式。
Ksp = [A+]a[B-]b。
7. 酸碱平衡常数公式。
Ka = [H+][A-] / [HA]8. 氧化还原反应公式。
nA + mB = xC + yD。
三、化学反应公式。
1. 合成反应。
A +B = C。
2. 分解反应。
C = A + B。
3. 燃烧反应。
燃料 + O2 = CO2 + H2O。
4. 氧化还原反应。
A +B =C + D。
5. 离子反应。
AB + CD = AD + CB。
6. 酸碱中和反应。
酸 + 碱 = 盐 + 水。
四、化学平衡公式。
1. 动态平衡。
正向反应速率 = 反向反应速率。
2. 平衡常数。
Kc = [C]c[D]d / [A]a[B]b。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
五、化学能量公式。
1. 反应热。
高考化学必考的化学公式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的化学公式总结高考化学必考的化学公式1、求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①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ρ×22.4L/mol②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A)=D×M(B)③由单个粒子的质量求摩尔质量:M=NA×ma④摩尔质量的基本计算公式:⑤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M1、M2……为各成分的摩尔质量,a1、a2为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若是气体,也可以是体积分数)2、克拉贝龙方程:PV=nRTPM=ρRT3、溶液稀释定律: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1×w1=m2×w2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1V1=c2V24、水的离子积:Kw=c(H+)×c(OH-),常温下等于1×10-145、溶液的PH计算公式:PH=一lgc(H+)(aq)高考化学几大基本守恒关系1、质量守恒: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2、化合价守恒: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3、电子守恒: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4、能量守恒: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5、电荷守恒: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高三化学知识点必背公式

高三化学知识点必背公式一、摩尔的各种关系公式1. 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 = 质量 / 物质的物质量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 = 物质的物质量 / 容积3. 摩尔体积公式摩尔体积 = 容积 / 物质的物质量4. 摩尔分数公式摩尔分数 = 分子物质的物质量 / 总物质的物质量5. 摩尔分数体积公式摩尔分数体积 = 摩尔分数 * 摩尔体积二、气体状态方程公式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P: 压强V: 体积n: 物质的摩尔数R: 气体常数T: 绝对温度2. 摩尔分数的状态方程P₁V₁ / T₁ = P₂V₂ / T₂P₁、V₁、T₁: 初始状态下的压强、体积、温度 P₂、V₂、T₂: 经过变化后的压强、体积、温度三、平衡常数表达式公式1. 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Kc = [C]^c [D]^d / [A]^a [B]^b[ ]: 浓度(摩尔/升)A、B: 反应物C、D: 生成物a、b、c、d: 摩尔系数2. 平衡常数(Kp)与摩尔浓度关系Kp = Kc (RT)^ΔnΔn: 反应物的物质量差异3. 平衡常数(Ksp)的表达式Ksp = [A]^a [B]^b[ ]: 溶质的溶解度(摩尔/升)四、动力学相关公式1. 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 = k [A]^a [B]^bv: 反应速率k: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 [A]、[B]: 反应物的浓度2. 反应级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v = k [A]^(a-m) [B]^m当 m = a 或 m > a 时,反应为一级反应当 m < a 时,反应为零级反应3. 动力学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ln(k₂ / k₁) = (Ea / R) * (1 / T₁ - 1 / T₂) Ea: 反应的活化能(J/mol)R: 气体常数T₁、T₂: 绝对温度五、溶液相关公式1. 离子产生度的表达式α = 化学当量 / 理论当量2. 溶解度积(Ksp)与溶解度的关系Ksp = [A]^a [B]^b[ ]: 溶质的溶解度(摩尔/升)3. 反应络合离子的平衡常数(β)与稳定常数(Kstab)之间的关系β = Kstab / [Ln]^n六、电化学相关公式1. 电解质的电导率(κ)与溶液浓度的关系κ = K * [C]K: 电导率常数[C]: 溶液浓度2. 电解质的电导率(κ)与浓度的关系κ = K * [C] * ΛmΛm: 著名离子电离程度3. Faraday定律Q = nFQ: 电荷n: 物质的物质量F: Faraday常数以上是高三化学知识点必背公式的一些例子,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总结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是学生们必修的学科之一。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一些高中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一、摩尔浓度计算公式1. 摩尔浓度(M)的计算公式为:\[ M = \frac{n}{V} \]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
2. 摩尔浓度与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n = M \times V \]通过摩尔浓度计算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者根据给定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摩尔浓度。
二、化学平衡计算公式1. 平衡常数(Kc)的计算公式为:\[ K_c = \frac{[C]^c \times[D]^d}{[A]^a \times [B]^b} \]在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
2. 平衡常数与反应系数的关系:\[ K_c = K_p(RT)^{\Delta n} \]其中,Kp为气相平衡常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Δn为气态生成物的摩尔数减去气态反应物的摩尔数。
三、溶解度积计算公式1. 溶解度积(Ksp)的计算公式为:\[ K_{sp} = [A]^a \times [B]^b \]在溶液中,如果存在难溶的沉淀物,则可以通过溶解度积计算其溶解度。
2. 溶解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S = \sqrt{K_{sp}} \]通过溶解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可以方便地计算出难溶盐的溶解度。
四、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公式1.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计算公式为:\[ Q = n \times F \]其中,Q为已转移电子的总电荷量,n为电子的摩尔数,F为法拉第常数(96485C/mol)。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m = \frac{Q}{n \times F}\times M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已转移电子的总电荷量以及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
高中化学基本公式大全

1.
表示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mol)。 表示微粒数。
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
。
2. 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g)。 表示摩尔质量,单位为 g/mol。
3.
(标况下,
)
是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 L/mol来自 表示气体体积,单位为 L。 二、溶液相关公式
1. 表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 mol/L。 是溶质的物质的量。 是溶液体积,单位为 L。
电量公式
( 是电量, 是电流, 是时间)。
。
五、热化学相关公式
1.
生成物
反应物
表示反应热(焓变)。
表示焓。
2.
表示热量。 表示物质的质量。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
表示温度变化量。
六、电化学相关公式
1. 原电池: 电极反应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池电动势
正
负。
2. 电解池: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2. 稀释公式: 、 表示稀释前的浓度和体积。 、 表示稀释后的浓度和体积。
三、化学反应速率公式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表示物质浓度的变化量。 表示时间变化量。
四、化学平衡相关公式
1. 对于反应
:
平衡常数
。
其中 、 、 、 分别表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
2. 转化率公式:
该物质已转化的量
某物质的转化率 = 该 物 质 起 始 的 量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g g mol / 即n=Mm;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N N N A 为常数×1023,应谨记3气体物质的量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 L mol 224 即n=mgV V 标, V m 为常数·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Q∆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g mL 即ρ =aqV m 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即w=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BV n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1000(mL)(g/mol)1(L)(mol/L)⨯⨯⨯⨯=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BM ρω1000 ρ单位:g/ml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基本公式:①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g)100(g)(g)(g)=②溶解度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g)100(g)(g)(g)(g)+=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 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S g w g w g g ()()()()()=-⨯100100 w S g S g %()()()=+⨯100100%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 的计算:m g g g =⨯溶解度蒸发溶剂(水)的质量()()()100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 的计算:()()m g g =+⨯-高温溶解度低温溶解度高温溶解度高温原溶液质量100()()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 m n =()()混混=....n n ....n M n M 212211++++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M =⋅224.ρ混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Pa 的混合气体;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 的密度之比D 通常称作相对密度:D=)((混)A ρρ=)((混)A M M 则M D M A =⋅()5. 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 说明:该定律及推论只适用于气体;气体可以是不同气体间比较,也可以是同一气体的比较,即气体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前提请记住公式:PV=nRT=M mRT =M VRT ρ =m g V RT V 标,=AN NRT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其质量m 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M 之比,等于其密度ρ之比,即: BAB A B A ρρ==M M m m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V 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n 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目N 之比,即:BAB A B A N N n n V V == 3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V 之比与其密度ρ成反比,即:AB B A ρρ=V V 4同温下,同体积气体的压强p 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n 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目N 之比,即:BAB A A A N N n n ==ρρ 6.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值同一元素化合价变化差×发生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 7. 摩尔质量M=N A ×每个该物质分子的质量m 0;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质量(一个)一个某原子的质量(g C g 12121⨯8. 有关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计算公式1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的关系 A Z N =+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①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氧和氟无正价;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9.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1某物质X 的化学反应速率: )min ()()(1h s L mol X X v 或或时间的变化量的浓度变化量-⋅= 即t C X ∆∆=)(ν=tV n ∆•∆2对于下列反应 mA nB pC qD +=+ 有v A v B v C v D m n p q ()()()()::::::=或v A m v B n v C p v D q()()()()=== 10. 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为:下列表达的单位若反应过程中体积不变,也可以用浓度代入计算起始量mola b c d 变化量molmx nx px qx平衡量molmx a - mx a +nx b - nx b +px c + px c -qx d +反应正向进行 qx d -反应逆向进行3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A 或B 的平衡转化率% ()()()()=⨯=⨯=⨯A B mol /L A B mol /L 100%A B mol A B mol 100%A B mL L A B mL L 100%(或)的消耗浓度(或)的起始浓度(或)消耗的物质的量(或)起始的物质的量气体(或)的消耗体积(或)气体(或)的起始体积(或)说明:计算式中反应物各个量的单位可以是mol/L 、mol,对于气体来说还可以是L 或mL,但必须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单位的一致性;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注意事项见上面第5点;①恒温、恒容时:p p n n 1212=,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V V n n 1212=,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ρρ1212=M M rr,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5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总)容器的体积=m V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 的计算;①M M A a M B b r =⋅+⋅+()%()%…其中MA 、MB …分别是气体A 、B …的相对分子质量;a%、b%…分别是气体A 、B …的体积或摩尔分数;②M r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g)(mol)11、溶液的pH 值计算公式1[]pH c H =-+lg () 若c H mol L n()/+-=10,则pH n =; 若c H m mol L n()/+-=⨯10,则pH n m =-lg注意:为溶液中H +的总浓度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与()c OH -总是相等的,即: c H c OH 水水()()+-=3任何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K W =注意:指溶液中H +的总浓度和OH -的总浓度的乘积常温或25℃时: ()c H c OH()+--⋅=⨯110144n 元强酸溶液中c H n c ()+=⋅酸;n 元强碱溶液中()c OH n c -=⋅碱12、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1先求烃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 =相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注意技巧:①原子个数之比若不能简单处理成最简整数时,应用较小数作为除数,将一项变为1,若另一项还不是整数时,再同时扩大一定的倍数,即可找出最简式;②当最简式中H 已饱和,则有机物的最简式即为分子式;2商余法: ①知相对分子质量,M 则→12相对分子质量商为C 原子数,余数为H 原子数;注意: 一个C 原子的质量=12个H 原子的质量; 一个O 原子的质量=16个H 原子的质量=一个CH 4的质量②知耗氧量A,则x A ==5.1 分子式为CH 2x注意:一个C 耗氧的量=4个H 耗氧的量;若增加一个氧则增加2个H 或增加个C,即分子式也可以为:CH 2x ·CO 2a ·H 2O b ③知电子总数B,则b a B (5).1== 分子式为CH 2a H b注意:一个C 电子的数目=6个H 电子的数目; 一个O 电子的数目=1个C H 2 电子的数目13、依含氧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算其分子式的方法,所得的商为x,余数为y;注意:1个原子团的式量=1个O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14、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 有关公式:物质纯度=%100))⨯g g 不纯物的质量(质量(不纯物中所含纯物质的原料利用率或转化率=原料的损失率投入原料量实际参加反应的原料量-=⨯1%100 产率=%100⨯产品理论产量产品实际产量说明:①多步计算需把各步反应方程式逐一列出,然后根据各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一步计算即可;②生产过程中各步的转化率、产率可累积到原料或产物上;③原料或中间产物中某元素的损失率可转化为原料的损失率;④原料损失率、中间产物的利用率、产率、转化率、损失率、吸收率等也可按一定方式转化为原料的利用率;贴心小提示:高考中有关N A 的考查:①若只给体积数,必看二条件:“标况”、“气体”②若给出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必思考二问题:“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是盐类的水解吗”③另外,应记住以下几点:a 、各类晶体的构成微粒是什么,一些特殊物质中如:金刚石、S i 、S i O 2、CH 4、P 4、Na 2O 2、H 2O 2、有机物等化学键的数目是多少b 、哪些是双原子分子,哪些是单原子分子c 、可逆反应的特征:反应物、生成物之间不能完全转化,每时每刻均存在d 、无纯净的NO 2或N 2O 4因为2NO 2N 2O 42011-5-7 ∩_∩。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化学计算公式是化学中常用的计算工具,可以通过计算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来研究各种化学现象和反应。
在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包括摩尔质量计算、摩尔配比计算、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计算等。
下面是对常用的化学计算公式进行总结。
1.摩尔质量计算公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这个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它的计算公式为: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其中,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质量的单位是g,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
2.摩尔配比计算公式:摩尔配比是指在一个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数比值。
它的计算公式为:摩尔配比=物质的量比=物质A的物质的量/物质B的物质的量其中,物质A和物质B可以是元素、化合物或反应物与生成物等。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转化关系计算公式: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可以通过知道其中一个物质的质量来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质量转化关系的计算公式。
质量转化关系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说明:假设有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A+B→C+D已知物质A的质量为m1 g,物质A的摩尔质量为M1 g/mol,物质B的摩尔质量为M2 g/mol,物质C的摩尔质量为M3 g/mol,物质D的摩尔质量为M4 g/mol。
根据质量转化关系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公式:物质A的物质的量 = m1 / M1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公式:物质B的物质的量=物质A的物质的量×物质B的摩尔配比物质C的物质的量=物质A的物质的量×物质C的摩尔配比物质D的物质的量=物质A的物质的量×物质D的摩尔配比根据物质的摩尔质量和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B的质量=物质B的物质的量×物质B的摩尔质量物质C的质量=物质C的物质的量×物质C的摩尔质量物质D的质量=物质D的物质的量×物质D的摩尔质量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g)
(g /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mol)⨯23微粒数个6.0210个
(3)气体物质的量(mol )=(L)
22.4(L /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g)
(mL)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g)
100%()(g)⨯+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mol)
(L)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mol/L)1L (g /mol)
(mL)(g /mL)⨯⨯⨯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1000溶液密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mL (g /mL)(g /mol)1L ⨯⨯⨯1000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3.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
n()M =混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22.4()M ρ=g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
Pa )的混合气体。
4.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ƒ
(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
(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
mA(g)nB(g)pC(g)qD(g)
(mol) a b c d
nx
px
qx
(mol) x() () () () m m m nx
px
(mol) a-x b- c+ d m m ++ƒ起始量变化量耗耗增增平衡量qx
+m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1122
p n p n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
1122V n V n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1122
Mr Mr ρρ=,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5.溶液的pH 值计算公式
(1)pH=-lg[c(H +)]
若c(H +)=10-n mol/L ,则pH=n
若c(H +)=m ×10-n mol/L ,则pH=n-lgm
(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与c(OH -)总是相等的,即:c 水(H +)=c 水(OH -)
(3)常温(25℃)时:c(H +)·c(OH -)=1×10-14
(4)n 元强酸溶液中c(H +)=n ·c 酸;n 元强碱溶液中c(OH -)=n ·c 碱
6.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
(2)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7.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1)先求烃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 =相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
(2)商余法:12→烃的相对分子质量
商为C 原子数,余数为H 原子数。
注意:一个C 原子的质量=12个H 原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