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语哲理名言新解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智慧短语

中国古代智慧短语

中国古代智慧短语中国古代充满了智慧和哲理的短语,这些古人智慧的结晶,不仅深深影响着古代社会,也传承至今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中国古代智慧短语,并解读其背后的深意和价值。

1.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短语出自《论语》季氏篇,意思是真正的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像清水一样淡薄纯净。

它告诫人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不应该追求表面上的虚华与功利,而应该注重内在的品德和友情的真挚。

只有如水一般平静的交往,才能建立长久稳固的友谊。

2. 知足常乐这句短语常常出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表达的意思是知道满足于已有的,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逐物质的享受和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古人告诫我们,只有知道满足于现状,才能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短语出自《红楼梦》,意指时间宝贵,珍贵如金,而金钱却无法买到时间。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用好每一刻,追求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4. 不怕慢,就怕停这句短语出自《红楼梦》,意思是宁愿慢慢前进,也不要停滞不前。

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旅途并不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时常会出现。

但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放弃,不能停滞不前。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5.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短语强调了前人的努力和智慧给后人带来的收益和福利。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前辈们的努力和智慧的积累,不断学习借鉴,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传承给后代。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人类才能不断发展。

6.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短语意指水能够支撑船只,也能够翻船。

它告诫人们要正确利用事物和资源,因为同样的事物也有两面性。

只有善于抓住机遇,适应环境变化并避免潜在的危险,才能取得成功和幸福。

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短语出自《孙子兵法》,强调在战争和竞争中,了解自己和对手的优势和弱点至关重要。

古文名句人生哲理

古文名句人生哲理

古文名句人生哲理1. 《论语·为政篇》中的名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味着有志向的人应该以追求道义为目标,而不是只追求私利。

2. 《论语·子路篇》中的名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被人们认可和依赖。

3. 《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提醒人们追求真正的知识和智慧,而不是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

4. 《孟子·离娄下》中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告诫人们要在追求伟大的事业之前,必须经过辛勤努力和牺牲。

5. 《红楼梦》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人生短暂、死亡不可避免的哲理,鼓励人们要坚守信念,不畏困难。

6. 《诗经·卫风·木瓜》中的名句“无则加于名,多则折志”。

提醒人们要保持适度,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否则会破坏对事业的追求。

7. 《后汉书·哀帝纪》中的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形容帝王孤独无助的境况,暗示人们权力和财富都是虚幻的,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8.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的名句“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强调柔软和虚静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哲学中的“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9. 《大学》中的名句“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性,指引人们在不同层面上追求和平与和谐。

10. 《诗经·小雅·车舝》中的名句“文王既勤,丕顼既文”。

强调通过勤奋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卓越。

35则古代哲理语录,教给你为人处世的道理,堪称金玉良言

35则古代哲理语录,教给你为人处世的道理,堪称金玉良言

35则古代哲理语录,教给你为人处世的道理,堪称金玉良言1.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有志者肝胆壮,无私者天地宽。

投亲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下店。

哀莫大于心死,悲不过于志短。

牛角越长越弯,财主越大越贪。

明珠生于老蚌,猛龙藏在深潭。

有米不怕晏饭,有盐不怕鱼烂。

2.不受好心,不是知音。

逢强智取,遇弱活擒。

行要好伴,住要好邻。

千金买宅,八百买邻。

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穷找穷亲,富找富邻。

一言九鼎,一字千金。

千槌打锣,一槌定音。

3.摆渡摆到河边,送佛送到西天。

为善流芳百世,为恶遗臭万年。

热不占人风头,冷不占人炉前。

工作莫落人后,利益莫跑人前。

高山不会碰头,活人总会见面。

不以英雄自居,但以英雄自勉。

真金不怕火炼,好货不怕试验。

4.好饭不怕晚,趣话不嫌慢。

鸡多不下蛋,媳多懒洗碗。

吃人家的饭,看人家的脸;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

用人与教人,二者却相反,用人取其长,教人责其短。

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5.人当重晚节,白首心勿贪。

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

火到猪头烂,有钱事好办。

糊涂账长算,家务事难断。

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

同行不揭短,揭短砸人碗。

你当你的官,我耕我的山。

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

6.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人情淡如水,世路本艰难。

桶无箍会散,家无主会乱。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7.亏心事莫做,枉法钱莫贪。

难合亦难分,易亲亦易散。

山不转路转,河不弯水弯。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穷人无穷山,穷山够你搬。

瓜田不纳履,李下莫弹冠。

从俭入奢易,从奢返俭难。

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遇婚姻说合,遇官司说散。

劝人出世易,事到临头难。

8.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

知足身常乐,能忍心自安。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荣名秽人身,高位多灾患。

补多微觉重,老瘦渐嫌宽。

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朝难。

50句经典国学名句,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

50句经典国学名句,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

50句经典国学名句,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译: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2.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译: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3.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一一《周易》译:君子知道隐微的开始,也知道事态的彰显;也知道该柔的时候柔、该刚的时候刚,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

这样的君子才是万众所敬仰的人物。

4.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周易》译: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6.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7.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尚书》译: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8.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尚书》译:(人要有九德)宽厚而庄重,温和而有主见,讲原则而谦逊有礼,聪明能干而敬业,善于变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节制,刚强而务实,勇敢而符合道义。

9.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一一《尚书•商书•伊训》解释: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自己要严格约束唯恐不够。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译:广泛地学习,深入地追问,周密地思索,明确地判别,切实地践行。

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译: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12.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译:自己不说出恶言,别人的忿语就不会返回到自身上来。

你若以恶语伤人,他人也会以恶语相加。

1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一一《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文言文哲理句及其翻译

文言文哲理句及其翻译

一、文言文哲理句: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翻译:自己不希望得到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翻译: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他还能做什么呢?5.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劝学》翻译: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实践它的人,实践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翻译:如果不按照规矩来,就不能形成方形和圆形。

7. 知足者常乐。

——《老子·道德经》翻译:知道满足的人常常快乐。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

二、文言文哲理句及其现代汉语翻译的意义:这些文言文哲理句,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而且对于现代人在面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困惑,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地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孔子的话提醒我们,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

2.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没有诚信,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信用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 强调兴趣和快乐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更有动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以它为乐,才能更好地生活。

4.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知识付诸实践。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勇于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5. 强调规矩的重要性:规矩是做事的底线,只有遵守规矩,才能做好事情。

古文哲理句子经典语录和解释

古文哲理句子经典语录和解释

古文哲理句子经典语录和解释以下是 8 条古文哲理句子经典语录和解释以及例子: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呀。

就像你自己不喜欢吃香菜,难道硬要逼别人吃吗?好比在班级里,你不喜欢被同学嘲笑,那你也就不要去嘲笑其他同学噻!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是说在穷困的时候要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发达了就要去帮助天下的人。

你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会去做很多公益,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比尔·盖茨一样,这多了不起呀!你要是以后发达了,会不会也这样做呢?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它说的是天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也应该奋发图强,永不停息。

你想想看,运动员们为了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天天刻苦训练,这就是自强不息呀!就像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学习,不也在践行着这句话吗?4. “君子之交淡如水。

”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

朋友之间不一定要有很多物质的往来,就像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可能只是一起聊聊天,散散步,感情却依然很好,这才是真正的友谊啊!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或者事业因为勤奋而精通,但却会因为玩乐而荒废;德行因为思考而有所成就,却会因为随意而败坏。

你要是天天只知道玩游戏,不认真学习,成绩肯定好不了呀!你看那些学霸,哪个不是很勤奋的呢?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呀。

很多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心情大起大落,可要是能做到像这句话说的一样,那该多沉稳啊!就好像你考好了不会骄傲,考差了也不气馁,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嘛!7. “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会招致损失,而谦虚会带来益处。

你要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就不会再去学习新的东西了,那肯定会落后的呀。

相反,你要是很谦虚,别人就会更愿意教你,你不就进步得更快了?就像你们班那个很谦虚的同学,大家是不是都很喜欢他呢?8.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教育读书】中国古言哲理经典语录大全(300句含注释)

【教育读书】中国古言哲理经典语录大全(300句含注释)

【教育读书】中国古言哲理经典语录大全(300句含注释)【教育读书】中国古言哲理经典语录大全(300句含注释)古人的经典语录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过于陈旧和落伍,其实不然,他们所表述的哲理依然很受用,对我们人生和事物的认识仍然有很大的帮助。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

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

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 6.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古代名人名言及解释

古代名人名言及解释

古代名人名言及解释古代名人名言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其中有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这些名言代表了古代名人的思想和见解,对后世人们的思考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位古代名人的名言并进行解释。

一、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被广泛传颂。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相辅相成。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而思考则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反思。

这句名言的深意是鼓励人们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不仅仅是机械地吸收知识,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只有通过思考,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经验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

反之,如果只是空洞地思考而不进行学习,就会陷入困境,失去珍贵的知识支撑,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苏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诗词千古流传。

其中,他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事业的追求。

这句名言意味着人生短暂,每个人终将面对死亡,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便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永恒的价值,留下卓越的业绩。

通过言辞中的“丹心照汗青”,苏轼呼吁人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并为了心中的热爱和追求不懈努力。

三、儒家经典《大学》:“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名言“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是关于时间管理和合理安排的启示。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每天的开始决定了整个一天的状态,清晨时刻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为全天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同样地,一年之计在于春天,春季是一年中新的开始和希望的季节,我们可以在春天制定目标,规划计划,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这句名言呼吁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好每一天和每一年的开始,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只有善于利用时间,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荀子:“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荀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荀子》中说道:“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这句名言表达了人们探索真理和认识世界的困惑和迷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之初,性本善”––––––此孟子的观点代表了中华的乐观民族性、乐感太平感文化(而西方为罪感文化,日本为耻感文化,西方日本皆为危机感文化),它与人治、非法律、非监督、虚伪道德、阴谋诡计,以及正心、修身、明君、清官、兴公灭私、自觉自律、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等观念紧密关联。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此四句的意思是:最大的智慧是不显示出智慧,最大的谋略是别人看不出使用了谋略,最大的勇气是不逞匹夫之勇,最大的利益是不贪图短期利益。

从此可见,中国人太聪明狡猾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话仅适用于以暴易暴、逐鹿争鼎的某个时期,在大多数的人治暴政时代,统治者为所欲为,视民如草芥,可以完全不顾民意,而老百姓只能逆来顺受,无可奈何。

只有在民主的社会,民心民意能决定统治者的命运;在人治社会,正好相反,统治者不仅决定老百姓的命运,而且依靠愚民手段,还能决定(操纵)民心民意。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正气不应等于忠君,完人不应等于善进善退的圆滑之人。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世道不同,话到口边留半句;人心难测,事到行处再三思”“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心反复间”––––––––鬼谷子说:口可食,不可言,此为至理名言;国人的人心尤为叵测,身处其中,疲惫不堪。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中国统治者从来只会利用人,只会把人当作“千里马”、“人才”、“奴才”,而不会去尊重人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庶民者,国之本”–––––––人治社会总要以民贵君轻、人民当家作主之类的谎言蒙蔽老百姓。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天发杀机,星移斗转;地发杀机,龙蛇起舞;人发杀机,天翻地覆;天、人合发杀机,万类之变有了根基。

人性有巧有拙,可以躲过杀机)––––––中国政治文化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杀机四伏。

“治之经,礼与刑”––––––靠礼教、刑法两者治理社会,而不见民主、人权。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人治社会欲暴力夺取天下,就要收揽人心,所以要欲取先予,暂时与天下人同利;至于夺得天下后,强大的国家机器如何杀戮、如何不顾民意,老百姓也只能认命。

而且中国人是没有足够的智力来吸取以前上当受骗的教训的。

“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夫为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

罗其英雄,则敌国穷”––––––––此处的“人”、“英雄”无非是走卒而已,并无人格人权。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不只是打仗要用奇兵,中国人处世处处用奇兵,诡计花样会让人目瞪口呆。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中国的战争是世界历史上最残酷的,动辄坑卒40万。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人一方面“道”、“器”不分,另一方面只对人生具体事物感兴趣,对抽象的“道”、真理、规律等不感兴趣。

“杀贵大,赏贵小”“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意思是,惩罚要针对居于高位的人,并且以惩罚为管理的本质。

中国人没有量刑平等的思想,只有杀鸡儆猴、杀大官泄民愤的思想,没有保障人权的思想,只有惩罚犯罪的思想。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这是专制社会功高震主、杀戮英雄的思想的生动描述。

“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废之,必姑兴之;将欲夺之,必姑予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国人个个都是谋略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善于从历史中吸取人治的覆辄教训,历史书籍浩如烟海,都记载着警世之言。

但前人没走过的、没留下辙迹的路,中国人就没人敢想敢走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意即为天地立下准则核心,为老百姓立下做人的根本,为古今的圣贤继承可能失传的学问,为千秋万世开创太平的局面。

在这里,天地之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人之根本是孝道礼教,圣人之绝学是理学心学,开人治社会的万世太平纯属梦呓。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天地闭,贤人隐”“君子独立不惧,遁世不闷”“终身不仕,以快吾志”“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有隐士,所以有一代比一代酷烈的专制;知识分子都闭嘴了,其他老百姓又被“愚民”了,怎教封建统治不长久?“要行即行,要坐即坐,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人生贵在适意”––––––此禅宗名言说明,中国人的自由不是制度保证的,而是精神上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仅自觉考虑别人家的老幼还不够,应当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历来圣人皇帝无德之流多多,立德纯属骗人。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弥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中国人虽不善于抽象思维,但善于类比学习(从鸷鸟、猛兽类推到圣人),善于后发制人。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中国人的隐逸不同于印度人的出家,前者为乐观主义,后者为悲观主义,前者往往为与官场结合的入世生活方式,后者为出世的人生观。

“潜龙勿用”(潜藏自己,不可暴露)–––––––中国人善于潜藏自己,如潜龙变幻莫测,深邃莫名。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看见龙在田野,有利于长者)–––––––以龙为吉祥图腾,是先民对鳄鱼的崇拜,还是对暴政的热衷?“亢龙有悔”(高处的龙会因摔得更重而懊悔)–––––––爬得高,跌得重,所以要急流勇退,淡泊名利,《易经》的作者在几千年前就深谙其道。

“亢之为言者,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不懂中庸的极端之人,只知进而不知退,只知存而不知亡)–––––––中国的圣人知进退之节、存亡之度,西方的圣人通宇宙之理、自然之道。

“履霜坚冰至”(脚一踩到霜,就应想到冰冻的季节快要来了)––––––从轻微处发现大变局,乃圣人之察。

“含章可贞”(韬光养晦,是最好的)“括囊,无咎无誉”(就象把住口袋一样,不使才智外露,那么你一辈子平安无事)––––––含敛光芒,不露圭角,以躲避人世的灾难。

可以说,中国的学问都是保身学、重生学。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以高贵的身份礼下于人,可大得民心)––––––中国陋学:中国社会虽无种姓之分,但有贵贱之分;虽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元朝除外),但事实上按权势划分着人的等级。

“谦亨,君子有终”(具有谦虚的美德,那么万事亨通,君子能得到善终)“天道亏盈而益谦”(大自然的规律是,圆满的就要亏缺;人间的规律是,谦虚的就能得到补偿)––––––西方人崇尚表现自己,中国人崇尚隐蔽自己。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不侍奉王侯朝廷,隐居起来,培养高尚的志趣)–––––一般来说,中国人遇到挫折,首先想到逃避;西方人遇到困难,会勇往直前。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中国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善于从天文地理、鸟兽万物直观类推人类,而不善于抽象思维。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慎口慎言,既是中国的古训,也是言祸制度的表现。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一家人,女人应主内,男人应主外)“男女正(各处其位),天地之大义(最大的义理)也”–––––––儒家的传统是强调男女之别,男女之分,男女之位。

“正家,而天下定矣”(治好了家,天下就能平定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家国同构,家长权力的延伸即是皇帝的权力,所谓“家长制”是也。

所以,先齐家,后治天下。

“惩忿窒欲”(消除愤懑情绪,遏制欲望)–––––––不像西方人是利用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等对欲望加以引导、调节,中国人总是对“私”、“欲”必欲除之而后快,结果必然达到不了目的,反而走向了自私自利、私欲横流的地步。

“中行无咎”(做事不偏不倚,实行中庸之道,就不会犯错误)“思不出其位”(各种想法不要超出自己的身份地位)––––––西方政治是个性政治、观点政治,(旧)中国政治是好人政治、庸人政治、中庸政治。

“乐天知命,故不忧”––––––中国文化是乐观、信命的文化。

信命,所以,乐观。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阶梯)”––––––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乱邦”,言语竟然有颠覆政府的作用,说明此政府乃独裁政府也。

民主的政府则是不惧言论自由的。

“何以聚人,曰财”––––––一方面是君子不言利,另一方面是唯利是趋,这就是中华民族性的矛盾之处。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怀才于身,等待时机,一鸣惊人)–––––中国的君子像凶手,藏器待时,够阴险的!“知几其神乎”(事情未露端倪,就知道其祸福,这叫做神乎其神),“君子见几而作”(君子发现征兆后,马上采取行动)–––––––除患于未萌,圣人之智。

中国文化就是教做圣人的。

“古人之辞(言辞)寡,躁人(轻浮的人)之辞多”––––––以古人为高,以言寡为高,这是中国典型的思想。

“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人生最大的害处是贪欲和不知足之心)––––––本句出自《黄帝经》。

《黄帝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它反映了黄老(黄帝老聃)思想。

该书东汉时亡佚,直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才得以重见天日。

人文科学新定律:中国人从来把欲望、进取之心当作人生最大的敌人,而西方人则视之为动力。

“功成而不止,身危有殃”(不功成身退,会有杀身之祸)––––––中国人鼓励急流勇退,哪怕是半途而废,也在所不惜。

“不重士,去师道,无以建生”(不重视贤士,不师法自然之道,就无以安身立命)–––––––所谓重用贤士,无非是把贤士当工具,利用而已。

“当者有极(事情总会走到极点),极而反(物极必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四时而定,不爽不忒,常有法式,盛极而衰”(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是固定的,不会出现差错,永远遵循着固定的规律,兴盛到了极点就会衰落)––––––中国人最早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法。

所谓刚柔、正反、盛衰,阴阳之学也!“观则知死生之国,论则知存亡兴坏之所在,动则能破强兴弱,转则不失韪非之理,变则伐死养生,化则能明德除害”(通过观察知道国家兴亡的道理,通过议论知道生死存亡的缘由,通过行动攻破强者、兴起弱者,通过随机应变而不违背是非的道理,通过变革除旧布新,通过教化彰明道德、消除患害)–––––––中国哲学是圣人的哲学,中国科学是坯胎学(古代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皆永远处于坯胎的状态)。

“三凶:一曰好凶器,二曰行逆德,三曰纵心欲”(有三种凶事,一是好打斗,二是行事不讲道德,三是放纵自己的欲望)–––––––我谓,君有三凶:一曰好杀人,二曰好耍阴谋,三曰好愚民之术。

“以刚为柔者活,以柔为刚者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