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病人卧位

合集下载

体位的名词解释

体位的名词解释

体位的名词解释
体位是指身体所处的姿势或位置。

在医学领域,体位指的是病人或者实施手术的人的身体位置或姿势。

不同的体位对于医学诊断或手术操作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目的。

常见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 平卧位:病人仰卧于床上,背部与床面平行。

这是常见的休息或康复时的姿势,也是进行手术前准备或手术操作时的常用姿势。

2. 仰卧位:病人仰卧于床上,背部与床面成60度至80度角。

这个姿势可以减少心脏的前负荷,适用于有心脏病或呼吸困难的病人。

3. 俯卧位:病人躺在床上,面朝下,胸部和腹部贴着床面。

这个体位可以促进病人排气和排便,适用于胸部、背部或下腹部手术。

4. 侧卧位:病人躺在床上,身体侧卧,头部、胸部和骨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这个姿势可以减少心脏的前负荷,适用于一些心脏或呼吸病症。

5. 足端高位:病人静脉输液或出血后,将患者的腿抬高,让足部高于心脏水平,以便提高静脉回流和减少浮肿。

6. 左侧卧位:病人侧身,身体向左侧倾斜。

这个姿势可以减少
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心脏的供血,适用于心脏病症。

7. 手术野体位:在手术操作时,为了方便医生进行内窥镜或手术切割等操作,病人需要采取特殊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盆底提升术等。

体位在医学诊断和手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体位可以提供更好的手术场景或体检结果,同时也可以保证病人的舒适和安全。

医务人员在选择体位时需要考虑病人的病情、手术的需要和病人的舒适度。

在实施体位时,医务人员还需要注意的是保持病人的皮肤完整和四肢的自由活动,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不适。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各种卧位包括:去枕仰卧位,休克时卧位,屈膝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截石位。

1、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及全麻未醒的病人(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疼痛)。

2、休克时卧位:(仰卧中凹位)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利于呼吸,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位:腹部检查或导尿。

4、侧卧位:灌肠。

5、半坐卧位: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胸腹盆腔手术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术后减轻缝合张力;减少颈部颜面术后出血。

6、端坐位:心衰、心包积液、哮喘发作病人。

7、俯卧位:腰背部检查、手术。

{来源:考{试大}8、头低脚高位:胎膜早破;肺部引流、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引流;下肢、骨盆骨折行牵引术;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9、头高脚低位:颈骨骨折牵引、开颅或头外伤后防止出血;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10、膝胸卧位: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矫正胎位不正和子宫后倾。

11、截石位:用于会阴、肛门部的检查、治疗、手术。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一、病人的卧位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

卧位与论断、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卧位的性质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须由护士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1.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

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度-20度,抬高下肢约20度-30度,适用于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法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使腹肌放松,适用于胸腹部检查。

常用手术体位摆放常规

常用手术体位摆放常规

常用手术体位摆放常规一、仰卧位【适用范围】应用于头、面、胸腹、四肢等部位的手术,如阑尾炎、甲状腺手术、心脏手术、胃肠手术等。

【体位用物】臂架、约束带、头圈、头架、软垫。

【操作方法】1.患者平卧,头部枕软垫,双臂固定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膝关节及踝关节处各放一软垫,双腿膝关节处用约束带固定,必要时手臂外展90°于臂架上,做静脉输液用。

2.垂头仰卧位,患者平卧手术床上,头部垫头圈,颈下垫一圆枕,肩下垫一软垫,使头后仰,头颈两侧放置小沙袋,以固定头部。

【摆放原则】1.参加人员、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完成。

2.充分暴露术野,不影响呼吸和循环,使患者感觉舒适。

3.不压迫患者神经,上肢外展不超过90°,截石位注意保护腓总神经。

4.不过度牵拉病人,骨隆突处垫软垫。

【摆放注意事项】1.摆放体位前根据手术需要,将用物准备充分。

2.摆放体位前通知麻醉医生,以保护病人头部及各种管道。

3.摆放体位防止压疮,防止坠床,防结膜炎。

4.床单应平铺、清洁、干燥,注意患者身体勿与金属接触,防止电灼伤。

5.勿过度暴露患者,注意保暖。

6.约束带松紧适度,既起约束作用,又不能造成损伤。

7.摆放体位应与医生、麻醉师再次核对手术体位正确性。

二、侧卧位【适用范围】适用于头、胸、腰、髋等部位的手术,如食管、肺、髋关节、肾脏、肾上腺等手术。

【用物】各种软垫,约束带、侧卧位支架,臂架、头圈等。

【操作方法】1.麻醉后患者健侧取90°卧位。

2.腋下垫一长方形软枕,头部放头圈,双上肢放于臂架上并固定,侧卧位架固定于下腹及臀部,双下肢上侧弯曲,下侧伸直。

双腿之间用软垫隔开,足跟和髋部垫软垫,膝部用约束带固定。

【摆放原则】同仰卧位。

【摆放注意事项】同仰卧位。

三、膀胱截石位【适用范围】适应于直肠、肛门、会阴等部位的手术,如直肠尿道阴道部手术、宫腔镜、妇科腹腔镜、前列腺电切等。

【用物】腿架一副,软垫、约束带、臂架、头圈等。

常用的手术体位(一)2024

常用的手术体位(一)2024

常用的手术体位(一)引言概述:手术体位是在手术操作中患者采取的特定姿势,旨在为医生提供最佳的视野和操作空间,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手术体位(一),包括卧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每种体位都有其适用的手术类型,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卧位:1. 仰卧位:患者仰卧平躺于手术台上,常用于心血管手术、胸腹部手术等。

2. 侧卧位:患者侧身躺于手术台上,常用于脊柱手术、关节手术等。

3. 俯卧位:患者面朝下躺在手术台上,常用于背部手术、肛肠手术等。

二、坐位:1. 半坐位:患者上身半坐半卧,常用于头部手术、眼科手术等。

2. 直坐位:患者身体直立坐在手术台上,常用于胸部手术、脑部手术等。

三、立位:1. 直立站立位:患者直立站立在手术台上,常用于下肢手术、骨科手术等。

2. 倒立位:患者头朝下悬挂在手术台上,常用于眼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四、仰卧位:1. 头高仰卧位:患者仰卧,头部稍高抬,常用于颅内手术、颈部手术等。

2. 胸高仰卧位:患者仰卧,上半身高抬,常用于胸部手术、胃肠手术等。

五、俯卧位:1. 头低俯卧位:患者俯卧,头部低垂,常用于眼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等。

2. 胸低俯卧位:患者俯卧,上半身低垂,常用于胸部手术、颈椎手术等。

总结:手术体位对手术操作至关重要,选择适当的体位有助于提供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常用的手术体位包括卧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和俯卧位。

每种体位都有其适用的手术类型,医生在选择体位时需根据手术部位和目的进行综合考虑。

正确的手术体位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常见体位

常见体位
适用范围: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的哮喘发作, 严重的呼吸困难。
休克体位
头、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 以利于增加回心血量; 即头脚抬起,中间凹的体位。
CPR体位
CPR即心肺复苏术 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
仰卧位,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 于躯干两侧,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 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上一块硬板, 尽量减少搬动病人,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体位引流
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病人,以及痰 液较多的病人。头外伤、胸部创伤、咯血、 严重心、脑、肺疾患病人,病情不稳定者, 不宜使用头低位引流。
根据病变部位及病人自身经验,采取相应 的体位。原则上抬高患肺位置,使引流支 气管开口向下,同时辅以叩背,以借助重 力的作用使痰液排出(如下图所示)
适和疼痛。
颈椎手术: 平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维持颈
部中立位,颈肩部两侧用沙袋固定,制动 头颈部。
胸腰椎手术: 平卧硬板床,膝部加垫。
脊柱侧弯手术: 术后硬板床,使用气垫床,调至最硬
度。
骨盆手术: 平卧、硬板床。
人工膝关节手术:
平卧位,抬高患肢稍高于心脏水平, 膝关节屈曲,
15~30cm,这种用垫高床头来调整体位的办法,可以防止夜间心绞痛的发作。 4.端坐位:心脏病患者如果采取斜坡卧位后,仍觉得胸闷、憋气,则是左心功能
不全之故,此时可采取端坐位,必要时还可使两腿下垂,这样可减少从腹腔 和下肢来的回心血量,减轻左心室负担和肺淤血,从而改善缺氧症状。
心脏术后特殊体位
▲右心室双出口: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 性心脏畸形,术后患者回到ICU后采取上半 身抬高45度,下半身抬高30度的半卧位姿 势,以促进腔筋脉血回流,改善肺循环, 提高心排出量。

病人常见卧位与卧床安全管理护理课件

病人常见卧位与卧床安全管理护理课件

医护人员需定期评估病人的卧位 需求,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计划,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医护人员需加强对卧床病人的巡 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 隐患,如床栏不牢固、地面湿滑
等。
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中需注重卧床病人的功能训练,如进行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 以促进病人的康复进程。
康复护理人员需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卧位姿势,以预防因卧位不当引起 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
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有助于促进康复
卧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禁忌症
对于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脊柱骨折等 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 避免加重病情。
CHAPTER
病人常见卧位
仰卧位 01 02
侧卧位
侧卧位适用于需要进行口腔、耳鼻喉、 肛门等部位的检查或手术的病人。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患者身体坐直,双脚平放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或自然下垂。 端坐位适用于需要保持清醒和注意力的病人,如正在接受治疗或观察的病人。
康复护理人员需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树 立康复信心。
WATCHING
保持呼吸道通畅
02
定时通风换气
03Leabharlann 减少交叉感染04提高免疫力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促进下肢活动

避免长时间卧床
使用抗血栓压力带 密切观察下肢情况
CHAPTER
病人卧位与卧床安全管理的 注意事 项
定期更换卧位
长期卧床病人需要定期更换卧 位,以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
每隔2-3小时更换一次卧位,并 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状况,确 保没有压疮发生。
CHAPTER
卧床安全管理护理

(医学课件)常用病人卧位

(医学课件)常用病人卧位

提供适当的垫子
在病人身体下方放置适当 的垫子或枕头,以增加病 人的舒适度和缓解疼痛。
医护人员指导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选择卧位
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卧位姿势,以确保病人的舒适度和 治疗的效果。
监测病人卧位姿势
医护人员在协助病人改变卧位或翻身时,应监测病人的反应和姿势,及时调整病人的姿势 或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
坐位常用于进食、饮水、 谈话等日常生活活动以及 在床上使用便器患者的治 疗。
直立位常用于行走、跑步 等运动以及长时间站立工 作患者的治疗。
02
常用卧位
仰卧位
1 2 3
定义
病人平卧,头下垫枕,双臂放于身体两侧,两 腿自然伸直。
适用范围
休克、昏迷、全身麻醉未清醒、脊柱骨折和某 些特殊疾病的病人,如腹部手术后、腹膜炎等 。
卧位适应症
01
侧卧位
02
仰卧位
03
俯卧位
04
坐位
05
直立位
侧卧位常用于肥胖患者, 可以减少呼吸受阻的可能 性;也适用于肺部分泌物 易于咳出患者的治疗。
仰卧位常用于心肺疾病患 者的治疗,可以减少心脏 负担;也适用于肥胖患者 ,减少呼吸受阻的可能性 。
俯卧位常用于肥胖患者的 治疗,可以减少呼吸受阻 的可能性;也适用于脊柱 或者臀部手术后患者的治 疗。
适用范围
特殊疾病的病人,如脊柱骨折、 腰背痛等。
注意点
病人应按照医生的要求采取适当的 卧位姿势,避免过度伸展或屈曲。
03
卧位注意事项
病人自身注意事项
卧位选择
选择舒适的卧位姿势,以减少 不适和疼痛。
定时改变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卧位姿势可能 导致身体受压、血液循环不畅 ,需要定时改变姿势或翻身。

(医学课件)常用病人卧位

(医学课件)常用病人卧位

06
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
半卧位
有助于改善呼吸和咳嗽排痰, 减轻呼吸困难。
侧卧位
适用于肺炎、肺脓肿等病人, 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
窒息。
端坐位
适用于急性喉炎、心衰等病人 ,可减轻心脏负担,增加肺通
气量。
循环系统疾病
头高脚低位
降低心脏负担,增加静脉回流,缓解高血压和心 衰症状。
头低脚高位
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排出量,适用于休克、心 梗等严重循环系统疾病。
头高脚低位
定义
俯卧位时,头部高于脚部 ,呈倾斜角度。
适应症
常用于腰椎手术后,背部 肌肉疾病等。
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呼吸畅通,避免 对呼吸系统造成压力,同 时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 时间受压。
膝胸卧位
定义
病人跪卧于床上,两小腿平放 于床上,大腿与床垂直,胸及 膝部贴于床面,头颈部放松, 保持这个姿势直至感到舒适为
02
侧卧位
患侧卧位
有利于患侧肢体血 液循环,减轻疼痛 和水肿。
对于偏瘫患者可以 预防患肢“废用综 合征”。
有利于健侧肢体自 由活动。
健侧卧位
有利于健侧肢体血液循环,减轻患侧肢体水肿。 有利于患侧肢体自由活动。
对于偏瘫患者可以预防患肢“废用综合征”。
半卧位
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 可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平卧位
适用于一般心脏病、高血压等病人,保持心脏水 平,减少心脏负担。
神经系统疾病
头高脚低位
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头低脚高位
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缺血、脑梗等症状。
半卧位
有助于减轻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部疾病的症状,增加肺 通气量,有利于排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卧位
去枕仰卧位
适应症: 昏迷或全身麻醉后尚未清醒的
患者;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 的患者。 安置方法: 协助患者去枕仰卧,枕横立于床头, 头偏向一侧,双臂放于身体两侧,两 腿自然放平 。
仰卧位
去枕仰卧位
仰卧位
中凹卧位
适应症:休克患者 安置方法: 抬高患者头部10~20°,抬高下卧位 端坐位
端坐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头低足高位
头低足高位
适应症: 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引流; 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下肢骨折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 反牵引力。 安置方法:
患者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 部。床尾用支托物垫高15-30cm。这种体位使 用时间不宜过长。颅内压高者禁用。
孕妇矫正胎位不超过15min。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头低足高位 头高足低位 膝胸卧位
膝胸卧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头低足高位 头高足低位 膝胸卧位 截石位
截石位
适应症: 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
等。 产妇分娩。
安置方法: 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于支 腿架上,臀部齐台边,两手放在身体两侧或 胸前。 注意:减少暴露。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头低足高位
头低足高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头低足高位 头高足低位
头高足低位
适应症: 颈椎骨折的患者作颅骨牵引时,作为
反牵引力。 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安置方法:
患者仰卧,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cm, 枕头横立于床尾 。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半坐卧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端坐位
适应症: 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
作时的患者。 安置方法:
扶患者坐起,将患者床头支架摇起呈 70~80°,患者身体稍显前倾,床上放一跨 床小桌,桌上放一软枕,患者可伏桌休息。 膝下支架抬高15 °。必要时加床档,保证患 者安全。
一、卧位的概念
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所 采取的卧床姿势。
主动卧位
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分为
被动卧位 被迫卧位
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分类
主动卧位 (自由卧位 ) 被动卧位 (昏迷卧位 ) 被迫卧位(治疗卧位 )
?患者身体活动自如, 体位可随意改变
?患者自身无变换卧位 的能力,躺在被安置 的卧位。 ??h患u者an意zh识e 清楚,有变 换卧位能力,由于疾 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 要所采取的卧位
安置方法: 患者侧卧,双臂屈肘,一手放在枕 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 曲。在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臀可部放肌肉置注射 软枕支撑患者,使患者感觉舒适时。,上腿稍伸
直,下腿弯曲
仰卧位 侧卧位
侧卧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俯卧位
适应症: 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
查时;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 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缓解胃肠 胀气所致腹痛。
仰卧位
中凹卧位
仰卧位
屈膝仰卧位
适应症:腹部检查、实施导尿术、会 阴部冲洗的患者
安置方法: 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置于 身体两侧,两膝屈曲,稍向外分开。
仰卧位
屈膝仰卧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侧卧位
适应症: 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等;
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预防压疮;单侧肺 部病变患者采取患侧或健侧体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头低足高位 头高足低位 膝胸卧位 截石位
截石位
帮助患者更换卧位的方法
? 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 协助患者移向床头
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目的: ?变换姿势,增进舒适感。 ?预防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等。 ?适应治疗、护理的需要。
第二节 协助病人更换卧位
安置方法: 患者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
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 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俯卧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半坐卧位
适应症: 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 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安置方法: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头低足高位 头高足低位
头高足低位
托足板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头低足高位 头高足低位 膝胸卧位
膝胸卧位
适应症: 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安置方法:
患者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 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 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 两侧。
第十章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一 卧位的概念
二 卧位的种类
学习目标
?1、解释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的 概念。
?2、阐述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
重点: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的概 念,去枕仰卧位、中凹卧位、半坐卧位、 端坐位的适用范围。
难点:体位的安置。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截石位
卧 位 膝胸卧位 的 种 类 头高足低位
仰卧位 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半坐卧位
头低足高位 端坐位
仰卧位
?又称平卧位,是一种自然的 休息姿势。
?安置方法:患者仰卧,头下 放枕,双臂放身体两侧,双腿 伸直自然放置。
?根据病情或检查需要,仰卧 位又可发生一些变化而分为: 去枕仰卧位 中凹卧位 屈膝仰卧位
? 摇床:患者仰卧,先将患者床头支架摇起 呈30~50°,再摇起膝下支架,以防患者下滑。 必要时床尾可置一枕,垫于患者的足底。放 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后摇床头支架。 ? 靠背架:不能摇起的床,可将患者上半身 抬高,在床褥下放一靠背架,下肢屈膝,用 大单包裹软枕,垫在膝下,以防患者下滑。 床尾足底垫软枕。
一、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目的
1. 协助长期卧床、颅骨牵引、脊椎术后等不能自 行翻身的病人变换姿势,增进舒适。
2. 预防并发症。
3. 满足治疗、护理的需要。
准备
1.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视病人情况 决定护士人数。
2. 病人准备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更换卧位的 目的、过程, 使之建立安全感,并取得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